二年級必讀寓言故事介紹
寓言故事在於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看法,或對某種社會現象作某種批評,或對某一階級、某一個人有所諷刺,或提供某種生活的教訓,或進行某種善意的箴誡。下面是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內容,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徒勞的寒鴉
宙斯想要為鳥類立一個王,指定一個日期,要求眾鳥全都按時出席,以便選他們之中最美麗的為王。眾鳥都跑到河裡去梳洗打扮。寒鴉知道自己沒一處漂亮,便來到河邊,撿起眾鳥脫落下的羽毛,小心翼翼地全插在自己身上,再用膠粘住。指定的日期到了,所有的鳥都一齊來到宙斯面前。宙斯一眼就看見花花綠綠的寒鴉,在眾鳥之中顯得格外漂亮,準備立他為王。眾鳥十分氣憤,紛紛從寒鴉身上拔下本屬於自己的羽毛。於是,寒鴉身上美麗的羽毛一下全沒了,又變成了一隻醜陋的寒鴉了。
這故事是說,藉助別人的東西可以得到美的假象,但那本不屬於自己的東西被剝離時,就會原形畢露。
掉在井裡的狐狸和公山羊
一隻狐狸失足掉到了井裡,不論他如何掙扎仍沒法爬上去,只好呆在那裡。公山羊覺得口渴極了,來到這井邊,看見狐狸在井下,便問他井水好不好喝?狐狸覺得機會來了,心中暗喜,馬上鎮靜下來,極力讚美井水好喝,說這水是天下第一泉,清甜爽口,並勸山羊趕快下來,與他痛飲。一心只想喝水信以為真的山羊,便不假思索地跳了下去,當他咕咚咕咚痛飲完後,就不得不與狐狸一起共商上井的辦法。狐狸早有準備,他狡猾地說:"我倒有一個方法。你用前腳扒在井牆上,再把角豎直了,我從你後背跳上井去,再拉你上來,我們就都得救了。"公山羊同意了他的提議,狐狸踩著他的後腳,跳到他背上,然後再從角上用力一跳,跳出了井口。狐狸上去以後,準備獨自逃離。公山羊指責狐狸不信守諾言。狐狸回過頭對公山羊說:"喂,朋友,你的頭腦如果像你的鬍鬚那樣完美,你就不至於在沒看清出口之前就盲目地跳下去。"
這故事說明,聰明的人應當事先考慮清楚事情的結果,然後才去做。
楚人渡河
楚國人準備偷襲宋國,進軍的線路是打算渡過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國人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一舉獲勝。
楚國經過周密謀劃,先派人到澭河邊測量好水的深淺,並在水淺的地方設定了標記,以便偷襲宋國的大部隊能沿著標記順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漲,而楚國人並不知道這個情況。部隊在經過澭河的時候依然照著原來作的標記渡河。加上又是夜間,結果,士兵、馬匹大批地進入深水、漩渦,使楚軍措手不及。他們被湍急的澭河水攪得人仰馬翻、驚駭不已。漆黑中,澭水裡人喊馬嘶、一片混亂,簡直像數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這樣,楚國軍隊被淹死1000多人,僥倖沒死的也無法前進,只好無功而返。
先前,楚國人在設定標記的時候,當然是正確的。如果河水不漲,他們是可以依照標記渡河的。可是後來,情況變了,由於河水暴漲,水位升高了許多,而楚國人在不瞭解變化的情況下仍按原來的線路渡河,當然只能慘敗。
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人的認識也應該隨著客觀情況的發展變化而變化。人們必須隨時根據新情況採取相應的措施,否則就會吃虧、跌跤。
齊桓公見鬼
春秋時代,齊國的國君齊桓公有一次在沼澤地裡打獵,由齊相管仲親自為其駕車。突然間,桓公看見了一個鬼?他趕緊握著管仲的手,驚魂未定地問:“仲父你看到什麼了嗎?”
管仲如實相告:“我什麼也沒有看到。”
齊桓公回宮以後,嚇得丟魂失魄,從此就病倒了,竟至幾天臥床不起。這時,有個名叫皇子告敖的讀書人,主動求見桓公,對他說:“這是您自己傷害了自己的身體,鬼怎麼能傷害得了您呢?一個人的體內如果產生了怒氣並且鬱結起來,那麼他的魂魄就會遊離於體外而使人精神恍惚;怒氣上升而不下降,人就會愛發脾氣;怒氣下降而不上升,人就會發生健忘;而如果這股怒氣不上不下,恰好鬱結在身體的正中,它就會傷害心臟,這時人就要生病了。”
齊桓公聽後,不禁半信半疑地問道:“那麼,到底世間有沒有鬼呢?”
皇子告敖肯定地回答:“有的!室內有鬼名叫履,灶房有鬼叫做髻ji。院子裡的糞土堆上,有個叫雷霆的鬼住在那裡;在東北方的牆腳下,時常有倍阿鮭gui蠪long一類的鬼出沒其間;在西北方的牆腳下,則有泆yi陽鬼安家;水中的鬼叫罔wang象,丘陵的鬼叫峷xin,山上的鬼叫夔kui,原野上的鬼叫彷徨,而沼澤地裡的鬼則叫委蛇wei yi。”
齊桓公趕緊追問:“那委蛇是怎樣的形狀呢?”
皇子告敖形容說:“委蛇嘛,像車轂gu那麼大,像車轅那麼長,穿著紫衣裳,戴著紅帽子。委蛇特別不喜歡雷車發出的隆隆聲響,一聽到這種聲音就會抱頭而立。誰如果能見到委蛇,那就是將要成為霸主的一種先兆!”
齊桓公聽了這一席話,頓時笑逐顏開。他興奮地說:“我所見到的正是你說的這種委蛇呀!”於是,他趕緊重整衣冠,與皇子告敖對坐交談。還不到一天的時間,齊桓公的病就不知不覺地好了。
俗話說:“疑心生暗鬼。”齊桓公見鬼是一種心理病態,皇子告敖用心理治療的方法,去滿足齊桓公的心理需要,使他的病不治而愈,這個故事是令人深思的。
扁鵲說病
春秋時期有一位名醫,人們都叫他扁鵲。他醫術高明,經常出入宮廷為君王治病。有一天,扁鵲巡診去見蔡桓公。禮畢,他侍立於桓公身旁細心觀察其面容,然後說道:“我發現君王的面板有病。您應及時治療,以防病情加重。”桓公不以為然地說:“我一點病也沒有,用不著什麼治療。”扁鵲走後,桓公不高興地說:“醫生總愛在沒有病的人身上顯能,以便把別人健康的身體說成是被醫治好的。我不信這一套。”
10天以後,扁鵲第二次去見桓公。他察桓公的臉色之後說:“您的病到肌肉裡面去了。如果不治療,病情還會加重。”桓公不信這話。扁鵲走了以後,他對“病情正在加重”的說法深感不快。
又過了10天,扁鵲第三次去見桓公。他看桓公,說道:“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裡面去了。如果不趕緊醫治,病情將會惡化。”桓公仍不相信。他對“病情變壞”的說法更加反感。
照舊又隔了10天,扁鵲第四次去見桓公。兩人剛一見面,扁鵲扭頭就走。這一下倒把桓公搞糊塗了。他心想:“怎麼這次扁鵲不說我有病呢?”桓公派人去找扁鵲問原因。扁鵲說:“一開始桓公面板患病,用湯藥清洗、火熱灸敷容易治癒;稍後他的病到了肌肉裡面,用針刺術可以攻克;後來桓公的病患至腸胃,服草藥湯劑還有療效。可是目前他的病已入骨髓,人間醫術就無能為力了。得這種病的人能否保住性命,生殺大權在閻王爺手中。我若再說自己精通醫道,手到病除,必將遭來禍害。”
5天過後,桓公渾身疼痛難忍。他看到情況不妙,主動要求找扁鵲來治病。派去找扁鵲的人回來後說:“扁鵲已逃往秦國去了。”桓公這時後悔莫及。他掙扎著在痛苦中死去。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對於自身的疾病以及社會上的一切壞事,都不能諱疾忌醫,而應防微杜漸,正視問題,及早採取措施,予以妥善的解決。否則,等到病入膏肓,釀成大禍之後,將會無藥可救。
桔子老虎
一棵桔子樹上結滿了桔子。一個黃澄澄,個兒大大的,充滿水分的桔子,看到同伴相繼被人摘走,很是傷心。她哭著對桔子樹說:“媽媽,難道我們桔子就該被人們吃掉嗎?”
“是的,孩子,我們生來就是為他人帶來美好生活的。你身上的籽粒落入泥土,又將培育出新的生命。”
“不,媽媽,我不願被人隨意摘取,我不願為他人而活著,我要成為一個讓人敬畏的老虎。”
“孩子,那不是我們桔子該做的。”
“不嘛。”大桔子一跳,離開樹跳到地上。也真怪,大桔子不但沒有摔壞身體,而且一落地便像氣吹的一樣,身體不斷地脹大,脹大,把圓圓的桔子拉長了,皮上顯出花紋,前面鑽出一個頭,後面露出一條尾巴來。哈,大桔子竟然變成一隻大老虎-一一隻桔子老虎啦!
桔子老虎非常高興,她告別媽媽,決定到各地去旅行,去顯示一下桔子老虎的威風。她翻過一座山岡,看見一棵樹下趴著一隻小羊。她決定要嚇一嚇他,如果可能就咬上他幾口,體會一下強者的滋味。
她正要撲過去的時候,卻發現一隻大灰狼愉偷地逼近小羊。桔子老虎見了,忙喊道:“小羊,小心大灰狼!”因為她雖然變了老虎,還有一順桔子樣的甜甜的心啊!
小羊一驚,扭頭要跑,大灰狼一個前撲,用爪狠狠地捏住小羊。桔子老虎怕大灰狼把小羊吃掉,就毫不遲疑地躥出來,對著大灰狼嘆道:“大灰狼,快放開他,看我不撕碎你!”
大灰狼一愣,眼見一隻斑斕猛虎向自己撲來,不由得心裡發顫。雖然捨不得眼前肥嫩的小羊,可也不願被這隻老虎撕碎呀,他猶豫一下,只好丟下小羊逃走。
面對桔子老虎,小羊驚恐地說道:“虎大王,我媽媽得了重病,想吃桔子,等我找到桔子再吃我吧。”
桔子老虎看看可憐的小羊,被他愛媽媽的行動所感動,甜甜的心又起作用了。她安慰小羊道:“你媽媽想吃桔子,我給你一瓣吧。”說著,她便撕開自己的桔子肚皮,掰下一瓣桔子,遞給小羊說,“去吧,找你媽媽去吧。”
小羊感激地說:“你真是一隻好老虎呀!”
桔子老虎笑笑,繼續向前趕路。
她蹚過一條小溪,看見一隻白兔子攙著一隻灰兔子。桔子老虎心裡很得意,哈哈,兔子是最膽小的,我一出現,一定會把他們嚇得屁滾尿流的。她那要讓別人敬畏自己的念頭又在作怪了1
“喂,小兔子呀,別跑,讓你虎大王嚐嚐兔子肉吧!”她高聲嚇唬道。
她存心想看看這兩隻兔子跪地求饒或夾著尾巴逃走的狼狽相。不想,那灰兔子推推白兔子:“你快逃跑吧!”白兔子卻鎮靜地說:“不,我不能扔下你不管!”
桔子老虎迷惑不解:“你這兔子為什麼不逃走,難道不怕死嗎?”
白兔子從容地說,“我的朋友受傷了,我不能丟下他,自己逃命。”,桔子老虎見了,甜甜的心又起作用了。她想,他倆都把死留給自己,把生讓給朋友,是對好兔子,我何必再嚇他們呢?就改換口氣說:“我是跟你們鬧著玩的,我是一隻有桔子甜心的好老虎,你們有什麼需要我幫助的嗎?”
四指的距離
一日朝畢,皇帝阿克巴給群臣出了一道智力測試題:誰能用最多三個字來告訴他真理和謬誤的區別。
大臣伯博伸出四個手指頭,說道:“四指。”
四指的距離“四指?”皇帝和其他的大臣一樣,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的,陛下。這‘四指’就是真理與謬誤之間的區別。”
伯博道:“眼見為實,只有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才可算真;耳聽為虛,耳朵聽來的東西多半是假,常常是無稽之談。”
皇帝讚歎:“不錯,人人都長了一雙眼睛,就是要去明辨是非,甄別真偽。可是,這與你說的‘四指’有什麼關係呢?”
伯博笑道:“陛下,這‘四指’正是眼睛到耳朵的距離。”
用眼睛還是用耳朵,代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認知方法;“四指”距離雖短,卻是庸人與智者的分野。
烏吉“養”賊
東漢時期,有個叫烏吉的農夫,種了一大塊地甜瓜。到收穫季節時,滾圓香甜的瓜招來了一夥賊。這夥賊非常狡猾,他們經常趁烏吉打盹的時候偷。
烏吉“養”賊烏吉實在沒轍,就索性不去看瓜了。不光如此,他還做了一個讓所有人匪夷所思的舉動,每天傍晚他都摘了幾個頂大的甜瓜放在地頭,等賊夜裡來將它們拿走。從此,這夥賊偷瓜更方便了,連地都不要下的,拿一隻麻袋將地頭的大甜瓜直接裝走就是了。
村人都以為烏吉被偷怕了,你不防賊就罷了,也不能養賊啊?烏吉淡淡一笑,說:“你們都只看到一步棋啊,我這樣做是為了讓自己的損失降低到最小。如果我不把瓜摘好放在地頭,那些偷瓜賊就要自己下地摘,因為畢竟是偷竊,就必須爭分奪秒,心理素質再好也會有一點手忙腳亂,這樣他們不但偷了我的瓜,每一次還踩壞了不少瓜。現在我把瓜摘好放在地頭,就減少了不少損失。”村人一聽,頓時覺得烏吉的做法不僅不愚蠢可笑,反而充滿了智慧。
後來更發生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烏吉“養賊”後不久,賊們不知道是礙於臉面,還是被烏吉的舉動所觸動,或者是領悟到什麼,不再來偷瓜了。
烏吉“養賊”看似無稽可笑,實則充滿應變智慧。當我們對身邊的醜惡行為實在無力改變時,也不妨運用烏吉的這種欲擒故縱的策略,將自己的損失降低到最小。
名家推薦小學生必讀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