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拜之交的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2日

  八拜之交,舊時中國社會交際習俗。下面由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相關知識,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1.知音之交--伯牙子期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春秋戰國時期,晉國士大夫俞伯牙,是個擅長操琴的音樂家。伯牙從小酷愛音樂,從師於著名的樂師威連先生門下。他天資聰穎,後天刻苦,很快琴藝迅速提高,演奏樂曲的技巧登峰造極,一時間名揚各國,無人能及。

  東海的蓬萊山花香鳥語,山高水美,伯牙不遠千里去此處練琴。他被自然的美妙氣息所吸引,沉浸在寧靜的氛圍中彈奏樂曲,完全達到了忘我。那曲子繞樑三日,餘音不絕,令人稱奇。然而,伯牙也為再也遇不到像老師那樣的知音人而苦惱。思及此,他的心中充滿了寂寞和惆悵,經常撫琴慨嘆。

  一次,伯牙奉命去楚國修聘,正在長江之上航行時,突然狂風大作,江面上白浪滔天。伯牙只好命人將船停泊在安全地方。他停船的地方就是現在的湖北漢陽江口。只一天,正是中秋月圓之日,傍晚時分,月色如水,景色如詩如畫,另伯牙陶醉不已。他興致所至,於是拿出自己隨身所帶的古琴,來到岸邊一塊大石之上,對著漢水江月,撫琴抒懷,直彈得如痴如醉。渾然忘我之時,“噔”的一聲,琴絃斷了。這時,從山崖後突然走出一人,連聲誇伯牙的琴藝。伯牙吃了一驚,心裡十分詫異。藉著晴朗的月光一看,更是驚訝,來者一身的樵夫打扮。 兩人攀談起來。來人名叫鍾子期,精通音樂。伯牙為了考考他,提出了一系列音樂方面的問題,他都對答如流。博雅既驚又細,連忙請子期上船,吩咐童子設案置酒,兩人飲酒賞月,傾心交談。伯牙說,“足下既知樂理,不知道可不可以效仿顏回聞孔子鼓琴,而知孔子有貪殺之意的故事,也來聽我撫琴時的思念呢?”子期點了點頭,說:“我姑且試試看吧,若是猜不到,還望大人不要見罪。”。

  伯牙調好琴絃,沉吟半晌,開始撫琴。只聽得聲音雄壯而高亢。伯牙剛停下,子期就稱讚道:“美哉!峨峨乎大人之志在高山。”伯牙微笑,沉默不語。凝神靜氣後,再次撫琴,這次意在流水,所以琴聲淙淙宛若山澗溪水,清新流暢。一曲剛終,子期脫口而出:“美哉!洋洋乎大人之志在流水。”。兩次讚美都道出伯牙的心事,這使伯牙驚歎不已、欣喜若狂。連忙起身,連連致歉:“失敬、失敬,常言道山中之石藏有美玉,伯牙最初以貌取人,差點錯失了一位賢士。” 子期急忙還禮,說:“我家就住在附近的馬鞍山集賢村,平素愛好音樂,稍有研究,剛才隱約聽到有人在撫琴,所以循聲而來。我久仰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實在三生有幸。”

  兩人一見如故,相談甚歡。博雅主動提出,願與子期結為異姓兄弟,以不負兩人知音一場。當下,兩人便在船中向蒼天跪拜,伯牙年長一歲為兄,子期為弟。兩人依依不捨道別,約定好明年的中秋再來此地相會。

  第二年的中秋,伯牙如期來到漢陽江口。可是等了許久也不見子期到來。伯牙焦急不安,便借琴音遣懷。他彈了一曲又一曲,感懷去年此時的偶遇,欣喜於陌路逢知音,迫切地希望見到故人。琴聲悠揚,一直傳到很遠的地方,可是子期還是不見身影。伯牙深知子期不是背信之人,定是出了什麼事情,於是只好揹著琴,朝集賢村的方向找去。

  此時,天已大亮。一輪紅日噴薄而出,四周染上一層清淡的金色,煞是好看。可是伯牙哪有心觀景,視如無睹地向前趕路。自然也沒有注意到岸邊有一座面對漢水的新墳。遠遠的他看見有個人朝他走來,以為是子期呢,邊揮手示意,邊急匆匆地向那人走去。待走近看,來人是一位慈祥的老人。伯牙有些失望,但還是恭謙地向老人作了個揖,詢問起集閒村和鍾子期的家。老人一聽,老淚縱橫,悲痛地告訴他自己就是子期的父親,子期勞累過度,不幸染病,前不久已經不治而亡了。這個噩耗如同晴天霹靂,伯牙悲從中來,大呼一聲,暈了過去。

  伯牙醒來後,老人告訴他:“子期臨死前再三提到,他去年曾和先生相約八月十五在江邊會面。他再三囑咐我們,一定要把墳墓修在江邊,面對漢水,為的就是在九泉之下也能聽到先生的琴聲。先生你看,前面那座新墳就是他的……”伯牙悲痛欲絕,一路跌跌撞撞,摔倒好幾次,才來到子期的墓前,他顫抖地撫摸著墳前長出的新草,跪拜在地,哀哀痛哭起來。老人說:“先生,子期生前常提起你的琴聲天下無人能及,你就彈奏一曲,以慰他在天之靈吧。”

  伯牙這才擦擦眼淚,盤膝席地而坐,取出瑤琴,彈奏起那支古曲——高山流水。琴聲嗚咽,如泣如訴,聽者為之落淚。彈罷,他取出刀先割斷琴絃,再雙手拿琴,高高舉起,向祭臺用力摔去,直摔得金徽零亂。

  伯牙含淚,無限悽苦地說:“琴為知音而生,如今知音既逝,琴又留著有何用呢?伯牙此生再也不會撫琴了。”隨即伯牙向子期墳臺告別而去。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已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世上如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孟浩然曾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絃斷有誰聽?” 蘇軾自比孤鴻,寫下了“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句子。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臥故山丘。”的辛酸。

  後來,人們為了紀念這兩位的友誼,特地在小山包上築起一座古琴臺,並將小山取名為碎琴山,在距漢陽十餘里的地方,還有一個琴斷口,相傳就是伯牙當年揮琴的地方。還有人專門寫詩吟詠這段千古佳話:

  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

  春風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

  2.刎頸之交--廉頗相如

  戰國時,趙國宦者令纓賢的門客藺相如,受趙王派遣,帶著稀世珍寶和氏璧出使秦國。他憑著智慧與勇氣,完璧歸趙,得到趙王的賞識,封為上大夫。

  後來,秦王又提出與趙王在澠池相會,想逼迫趙王屈服。藺相如和廉頗力勸趙王出席,並設巧計,廉頗以勇猛善戰給秦王以兵力上的壓力,藺相如憑三寸不爛之舌和對趙王的一片忠心使趙王免受屈辱,並安全回到趙國。

  趙王為了表彰藺相如,就封他為上卿,比廉頗的官位還高。這下廉頗可不樂意了,他認為自己英勇善戰,為趙國拼殺於前線,是第一大功臣,而藺相如只憑一張嘴,居然官居自己之上。廉頗很是不服氣,就決心要好好羞辱他一番。

  藺相如聽到這個訊息,便處處迴避與廉頗見面。到了上朝的日子,就稱病不出。有一次,藺相如有事出門遇到廉頗。廉頗就命令手下用各種辦法堵住藺相如的路,最後藺相如只好命令回府。

  廉頗就更得意了,到處宣揚這件事。藺相如的門客們聽說了,紛紛提出要回家,藺相如問為什麼,他們說:“我們為您做事,是因為敬仰您是個真正崇高的君子,可現在您居然對狂妄的廉頗忍氣吞聲,我們可受不了?” 藺相如聽了,哈哈一笑,問道:“你們說是秦王厲害還是廉頗厲害?我連秦王都不怕,又怎麼怕廉頗呢?秦國現在不敢來侵犯,只是懾於我和廉一文一武保護著趙國,作為趙王的左膀右臂,我又怎能因私人的小小恩怨而不顧國家的江山社稷呢?”

  廉頗聽說後,非常慚愧,便袒胸露背揹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他們便成了同生死共患難的好朋友,齊心為國效力。

  3.膠膝之交--陳重雷義

  陳重、雷義,漢時人,是東漢年間豫章郡今江西南昌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事見《後漢書·獨行列傳》。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

  陳重,字景公,豫章宜春人。年輕時與同郡雷義結為知交。兩人一起研讀《魯詩》、《顏氏春秋》等經書,都是飽學之士。

  太守張雲聞陳重之名,嘉許他的德才品行,舉薦他為孝廉,陳重要把功名讓給雷義,先後十餘次向太守申請,張雲不批准。第二年,雷義也被選拔為孝廉,兩人一起到郡府就職。

  同事中有一小吏家遭變故,舉債負息錢數十萬,債主天天上門索討,小吏跪求暫緩,仍無法通融,欲訴諸官府,陳重得知後,便私下替他還債。小吏感恩戴德,登門拜謝,陳重若無其事地說:“這不是我做的,也許是與我同姓名的人代你償還的吧!”始終不談自己的恩德。有一次,一個同事告假回鄉,忙中穿錯了別人的一條褲子回去。失主懷疑是陳重拿走,陳重也不置申辯,而去買了一條新褲賠償他。直到回鄉奔喪的同事歸來,才真相大白。

  陳重與雷義兩人同時官拜尚書郎,雷義因為代人受罪,被免職。陳重也以身體有病為理由,辭職一同還鄉。後來陳重複出,任細陽縣令,頗有政績,舉措標新立異;又升任會稽郡太守,因為姐姐去世守喪,辭官離職;後又被司徒徵召,官拜侍御史,卒於任上。

  雷義,字仲公,豫章鄱陽人。初時任郡府功曹,舉薦擢拔了很多德才兼備的人,卻從不誇耀自己的功勞。雷義曾經救助過一個犯了死罪的人,使他減刑得以贍養一家老少。這個人為了感謝雷義的再造之恩,攢了兩斤黃金送到雷家,以表寸心。雷義堅辭不受。這個人沒法,只好趁雷義不在家時,暗暗把金子放在雷家老屋的天花板上。若干年後,雷義修葺房屋,翻開屋頂,才發現那兩錠金子。但是送金子的人已過世,妻小也不知流落何方,無法退還。雷義便將這兩斤黃金交付縣曹,充入官庫。雷義任尚書侍郎時,有一同僚因犯事,當受處罰,雷義為他分擔責任,向上司上書申辯,願意自己獨擔罪責。同僚聞知,棄職進京自陳曲衷,請求為雷義贖罪。後順帝下詔,兩人皆免官,並免予刑事處分。

  雷義回鄉又被舉薦為秀才,雷義要把這功名讓給陳重,刺史不批准。雷義就假裝發狂,披頭散髮在街上替陳重奔走呼籲,而不去應命就職。

  因此遍鄉里傳頌他們兩人的事蹟,說道:膠和漆自認為融為一體,堅不可摧,還不如陳重與雷義,榮辱與共,生死相依。後來三府同時徵召兩人,雷義被任命為灌謁太守,讓他持節督察諸郡國的風俗教化,他設席講學,太守令長各級官員來聽講的有70多人。不久雷義官拜侍御史,授南頓令,卒於任上。

  陳雷膠漆,肝膽相照;為官為民,政聲載道。

五十步笑百步的典故
鷸蚌相爭的典故
相關知識
八拜之交的典故
八拜之交的典故是什麼
八拜之交的典故故事
八拜之交的典故概況
八拜之交的典故簡寫
八拜之交的造句及其典故
八拜之交的歷史典故介紹
八拜之交的歷史典故介紹
貧賤之交的典故
莫逆之交的典故

Have any Question?

Let us answer 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