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機構改革會議講話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8日

  機構改革是行政體制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鄉鎮機構改革又是整個機構改革的基礎環節。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一***

  同志們:

  剛才,繼軍書記和宇馳書記宣讀了我們縣鄉鎮機構改革的實施方案和在這次改革中的紀律要求,汪局長代表市委、市政府督查組明確提出了三點要求,希望大家認真領會,把機構改革工作抓好。事實上從今年四月份起,我們就在考慮鄉鎮機構改革工作,並安排縣編辦、人事、財政對33個鄉鎮的人口、面積和鄉鎮財政收支狀況、債權債務狀況以及機關事業單位幹部職工狀況進行了全面摸底。在此基礎上,按照省、市鄉鎮機構改革的安排,又多次召開縣四大家聯席會議、黨政聯席會議、縣委會認真地進行了研究。大家可能知道,當初按照省市的整體想法,我們縣除了鄉鎮機構改革澄清底子、人員分流這些每個鄉鎮都涉及的問題外,將有四個鄉鎮撤併,後來經過認真調查研究,經過縣委、縣政府反覆做工作,形成了今天宣佈的這個方案。應該說,這個方案對於進一步促進全縣經濟社會事業發展是最理想的。在昨天召開的四大家聯席會議上,四大家領導同志一致認為,我們這個方案最成熟,而且最有利於推動當前鄉鎮機構改革。可以說,我們縣鄉鎮機構改革的基礎工作做的非常紮實。縣委、縣政府研究決定今天上午召開的這次會議,就是全面安排部署我縣鄉鎮機構改革工作。下面,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認清形勢,增強鄉鎮機構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當前,由於我縣被確定為全省5個區域性中心城市,隨著“十一五”規劃的即將實施,在今後一個相當長階段,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將處於一個黃金機遇期和快速上升期,也是一個重要的轉型期。這次鄉鎮機構改革,既是在深化農村稅費改革的新形勢下展開的,也是在我縣經濟社會發展進入關鍵時期、改革進入攻堅階段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的,我們一定要進一步提高思想認識,增強改革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第一,要認識到這是新時期我縣經濟社會進一步發展的需要。近年來,全縣上下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大力實施科教興固、人才強縣、開放帶動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市場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步伐,搶抓機遇、越位奮進,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穩步提高,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喜人局面。全縣生產總值、財政收入、金融存款等主要發展指標,近些年來均保持兩位數以上增長。20xx年,全縣生產總值達到72.2億元,預計今年全縣生產總值將會突破85億元,為固始的奮力崛起打下了一個堅實的基礎。特別是我縣被省委確定為全省五個直管縣和省委書記徐光春的聯絡點以後,固始躍上了一個新的戰略起點。在這新的發展基礎和起點之上,我們要想繼續保持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良好勢頭,就必須認真面對和解決諸如發展不平衡、就業壓力大、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經濟結構不合理、政府職能轉變不到位等突出矛盾和問題。尤其是我縣仍然是農業大縣,農村人口多,農村勞動力轉移壓力大,農村二、三產業發展滯後,基礎設施薄弱,社會事業落後,城鄉差距不斷擴大,解決“三農”問題更是今後擺在我們面前最重要、最艱鉅的任務。當前,隨著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建設的不斷髮展,我國總體已經進入“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援農村”的發展階段,我們作為欠發達地區的農業大縣仍達不到這一點。我縣的鄉鎮機構改革,就是在這種大的形勢下展開的。適時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有利於使農村上層建築進一步適應農村經濟基礎的變化,為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和條件,促進“三農”問題的解決,加快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步伐。

  第二,要認識到這是改革不斷深化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全面深化的需要。近年來,我縣堅持把深化改革貫穿於發展的全過程,敢於觸及深層次矛盾和問題,迎難而上,克難攻堅,使改革不斷深化,向縱深推進、向廣度擴充套件。尤其是農村稅費改革,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為解決“三農”問題作出的一項重大政策,關係到農村的長遠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全域性。按照中央的設想,農村稅費改革分兩步進行,第一階段從20xx年開始,主要任務是通過正稅清費、規範稅制,治理“三亂”,取消“三提五統”,把過重的農民負擔減下來,概括起來就是“減輕、規範、穩定”。第二階段從20xx年開始,主要任務是在全國範圍取消農業稅,取消農業特產稅,同時,推進鄉鎮機構改革、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概括起來就是“兩取消、三改革”。我縣農村稅費改革自20xx年全面推開,實行“三取消、兩調整、一改革”,全縣農民總體負擔由20xx年的1.59億元減少到8076萬元,減負47%;20xx年,在全縣取消農業特產稅;20xx年,全縣農業稅稅率降低3個百分點,並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使全縣農民減負增收5293萬元,農民負擔在20xx年減負基礎上再減34%;2005年,全部免徵農業稅,使全縣農民再次減負增收4615萬元,延續幾千年的“皇糧國稅”,從此成為歷史。通過近年來的農村稅費改革,新的農業稅制初步建立,農村分配關係逐步規範,農民負擔不斷減輕,農民收入穩步提高,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實惠,農村經濟社會穩步發展,幹群關係大為改善。但這只是農村稅費改革邁出的第一步。改革的最終目標是在規範農村稅費制度的基礎上,按照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取消專門面向農民徵收的各種稅費,建立覆蓋城鄉的公共財政制度,建立精幹高效的基層行政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建立農民增收減負的長效機制,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農村稅費改革,特別是免徵農業稅後,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必然對農村基礎組織的職能配置和執行方式提出新的要求。隨著農村稅費改革的深入,我們必須加快推進以鄉鎮機構改革、農村教育體制改革和縣鄉財政體制改革為重點的農村綜合配套改革,必須進一步創新鄉鎮管理體制,加快建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加快鄉鎮政府職能轉變,切實提高鄉鎮政府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為農村發展創造更加良好的環境。如果我們不加快推進鄉鎮機構改革,不下決心精兵簡政,不徹底解決鄉鎮財政供養人員過多的問題,就必然導致一些地方重新回到“收費養人、養人收費”的老路上,導致農民負擔反彈,使農村稅費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可以說,鄉鎮機構改革是農村稅費改革成敗的關鍵。

  第三,要認識到這是機構改革尤其是鄉鎮機構改革進一步深化的需要。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部署和要求,我縣不斷推進機構改革,並取得了明顯效果。20xx年的機構改革,是建國以來精簡機構和人員編制幅度較大的一次。改革後,縣委、人大、政協機關的行政編制精簡20%,群團機關精簡25%;縣鄉行政編制由1800名精簡為1542名,精簡14.3%,公安、司法機關專項編制精簡10%。20xx年的機構改革,又對政府有關機構進行了調整。但我們也要清醒地認識到,全縣鄉鎮機構改革進展並不理想,還存在著諸多矛盾和問題。一是鄉鎮職能轉變不到位。鄉鎮職能“缺位”和“錯位”並存,鄉鎮應有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沒有到位,為“三農”服務方面的能力還比較弱。各級對鄉鎮的評比檢查較多、較濫。二是鄉鎮機構設定落實不到位。特別是許多鄉鎮的事業機構名義上綜合設定為四個中心,但在實際工作中,原來的七所八站還依然存在。一些鄉鎮政府大院各類站、所、辦和中心的牌子掛了十幾個,專門用來應付上級業務部門的各種檢查,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儘管是不得已而為之,但不管怎麼說,還是我們存在的問題。三是鄉鎮超編人員分流不到位。我縣行政編制一直控制很嚴。鄉鎮機關即使加上撤鄉減編因素,人員仍不超編。但鄉鎮事業單位人員超編嚴重。截至20xx年底,鄉鎮農業、文化、村鎮建設、計劃生育“四個中心”加上勞動保障所,總核編制數1251名,而編制臺帳反映,實有人員4129人,超編2878人。平均每個鄉鎮125人,超編82人,少數鄉鎮超編上百人。如果加上分配、安置後沒有報到上班的人員,實際超編人數還會更多,人員分流的任務十分艱鉅。四是鄉鎮機構人員編制管理混亂。由於過去多口進人,加上經常性的編制凍結,而正常的分配、安置又難以避免,造成編制管理懸空,進人多、入編少,人員膨脹難以控制。還有一些鄉鎮違規辦事,私招亂聘。不少鄉鎮對工作人員既不按職位或崗位管理,也不按行政和事業管理,人員管理的隨意性較大,人員混崗現象嚴重,分不清行政編制和事業編制,分不清正式人員和非正式人員。目前,全縣正在開展財政供養人員工資專項清理工作,從清理的情況來看,虛報、冒領、多領和超標準、超範圍領取財政工資、離退休費以及補助的現象仍然存在。五是鄉鎮債務沉重,工資不能按時足額發放。大部分鄉鎮都有債務,少則幾十萬,多則幾百萬,個別的甚至達到上千萬元。許多鄉鎮人員的工資執行的是幾年前的工資標準,有的甚至連職工生活費也不能按時發放。對以上問題,我們只有通過進一步深化鄉鎮機構改革來解決。大家一定要認識到這次鄉鎮機構改革的必要性和緊迫性,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下決心把這次鄉鎮機構改革推進到位。

  二、明確重點,突出抓好鄉鎮機構改革的關鍵環節

  根據中央及省市精神和我縣實際,這次改革不搞過渡段。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12月20日前完成這次鄉鎮機構改革任務。根據這一總體要求,我們這次改革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權責一致、精簡效能的原則。既要做到權力與責任相符、事權與財權匹配,又要切實精兵簡政、提高行政效能;二是堅持大膽改革、穩步推進的原則。既要堅持改革的方向、積極推進,又要以人為本、兼顧各方面的利益和承受能力,確保大局穩定;三是堅持分類指導、配套改革的原則。既要統籌規劃、配套改革,又要充分考慮各地的差異性、因地制宜地推進改革。這次改革的主要目標是:通過改革,進一步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理順縣鄉關係,明確鄉鎮職能定位,調整鄉鎮佈局,精簡規範鄉鎮機構、編制和領導職數,優化組合鄉鎮事業單位,分流超編人員,減少財政供養人員,切實鞏固農村稅費改革成果,減輕財政和農民負擔,確保鄉鎮基層組織正常運轉。

  這次鄉鎮機構改革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為搞好改革,我們既要統籌兼顧,整體推進,做好各個方面的改革工作,又要突出重點,認真抓好以下幾個關鍵環節:

  第一,要整合機構,精簡人員編制和領導職數。我縣20xx年鄉鎮機構改革時,改革方案規定的鄉鎮機構設定和人員編制已經比較精簡和規範。按照免徵農業稅後對鄉鎮機構編制配備的新要求,我縣鄉鎮的機構、編制、領導職數要在落實20xx年鄉鎮機構改革方案的基礎上,進行重新調整、規範和精簡。一是調整規範鄉鎮機構和編制。鄉鎮黨政機構,堅持原定的三個機構數額不變。機構名稱統一規範為:黨政辦公室、社會事務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鄉鎮事業單位統一設定6個,即:農村經濟發展服務中心、村鎮建設發展服務中心、文化事業發展服務中心、計劃生育服務中心、財稅所、民政與勞動保障所,其中鄉鎮財稅所由縣財政局管理。原農業發展服務中心除獸醫站按上級通知維持現狀外,其它各站、所必須進行實質性合併。鄉鎮國土資源所作為縣直派出機構,也要在這次改革中設定到位。鄉鎮機關編制不得突破省核定我縣的鄉鎮行政編制數,鄉鎮機關工勤人員編制,按行政編制10%的比例核定。鄉鎮機關為離退休人員服務的編制,仍按20xx年縣鄉機構改革方案的規定核定。鄉鎮事業單位的編制,在不突破省核定我縣鄉鎮事業編制總數的前提下,合理核定分解到各鄉鎮事業單位。二是精簡鄉鎮黨政領導職數。總的要求是從原來的7至12名減少到7至9名。精簡下來的鄉鎮領導幹部,作為過渡可保留原職級待遇。要嚴格控制鄉鎮領導職數配備,堅決清理超職數配備的領導幹部,提倡黨政領導班子成員交叉任職。三是積極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要按照分類指導和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的原則,積極推進鄉鎮事業單位機構改革,逐步整合鄉鎮事業單位。要合理區分鄉鎮事業單位所承擔的管理性、公益性和經營性職能,管理性職能要收歸政府,公益性職能要進行強化,經營性服務要推向市場。要逐步加大財政對公益事業的投入,優化整合事業所站資源。從嚴控制公益性事業所站的規模和數量,今後鄉鎮不再設立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自行設定的要改制轉企,不能轉制的,要予以撤銷。

  第二,要切實搞好鄉鎮超編人員分流工作。人員分流安置問題涉及廣大鄉鎮幹部職工的切身利益,是歷次機構改革的難點,也是推進這次改革的關鍵點、難點,是能否成功的重要環節。這次改革要切實解決人員分流不到位的問題,特別是要真正解決過去有些地方存在的“分而不流、流而不走”的問題。一要堅決清退非正式人員。對鄉鎮的各類非正式人員,凡是臨時借調、臨時聘用的人員,凡是沒有經過組織、人事、編制、民政、勞動保障部門辦理正式手續的人員,凡是假身份、假證明、假手續等弄虛作假的人員,不管什麼關係,都要一律清退。凡是被清退的人員,一律要張榜公佈,接受各方面的監督。對該清不清、弄虛作假的要追究領導責任。二要規範競爭上崗。按照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認真搞好正式人員的競爭上崗。上崗和分流人員名單必須公示,嚴禁暗箱操作。分流人員必須離崗,不能與在職人員混崗,更不能輪流上崗,嚴禁搞編制混用和輪崗分流。鄉鎮行政事業單位人員要嚴格按編制定編定崗,做到“定編到人、定崗到人、分流到人”。三要認真落實人員分流政策。根據省、市檔案精神,這次縣委、縣政府制定了鄉鎮機構改革中人員定崗分流、財政及社會保障的有關檔案,來保證鄉鎮人員分流。主要措施是:明確近幾年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考錄工作人員,要把符合考錄條件的鄉鎮分流人員作為考錄物件之一;對到今年底鄉鎮機關事業單位男滿55週歲、女滿50週歲且工作年限滿20年的,或工作年限滿30年的,可辦理提前退休手續,享受退休人員待遇;鄉鎮行政機關正式在職人員,分流後退出編制序列,未就業的每月按本人2005年國家規定工資標準的70%發放基本生活費,其中任副科級幹部十年的可以享受正科級待遇,辦理提前退休手續;鄉鎮機關正式在職人員,本人自願、經批准辭去公職自謀職業的,可視其工作年限一次性發給辭職費;鄉鎮事業單位分流的正式人員,退出事業編制序列,可納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從1995年1月起補建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以1995年以來歷年的檔案工資為交費基數,按11%的比例補繳個人帳戶資金,退休時按照企業辦法計發基本養老保險金;分流前已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的,分流後可以個人身份繼續參加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退休時按機關事業單位計發保險金;鄉鎮事業單位正式人員,自願辭去公職並與單位辦理解除人事勞動關係手續的,既可以參加企業職工養老保險,也可以比照有關規定,給予一次性補償;未就業的鄉鎮行政事業單位分流人員,可比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享受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再就業優惠政策;鄉鎮機構改革分流人員符合領取失業保險條件的,可向當地失業保險經辦機構申請享受失業保險金及其他失業保險待遇。所有這些政策措施,各鄉鎮一定要不折不扣地落實。

  第三,要積極穩妥地做好鄉鎮撤併工作。我們縣鄉鎮撤併工作任務不重,85年豐港是全圩區,因為考慮向上爭取水利、工程專案,設立了豐港鄉。1991年大水以後,修建了橋溝大橋,現在無論是從今後的防汛,還是進一步整合資源,增強鄉鎮對區域的拉動功能、加快地方的經濟發展來看,豐港、橋溝兩鄉合併都非常合適。不要站在個人的角度來看待鄉鎮合併,必須要站在全域性的高度,不論是豐港、橋溝兩鄉的鄉幹部,還是村幹部和群眾,都不要帶著感情色彩來看這個問題,鄉村幹部更不能帶著個人利益來看待這個問題,來對待這次鄉鎮機構改革。我在這裡提醒大家,不管你是從個人感情角度還是從個人利益角度,這次動員會以後,認識都必須統一。如果你仍然帶著個人利益來對待這次改革,消極地、被動地、應付地對待這項工作,不客氣地講,縣委、縣政府將視其態度、行為來考慮你下步工作走向。對於個別幹部不顧大局,擅自煽動或宣傳、組織不明真相的群眾對抗改革、對抗鄉鎮機構合併,我們將按照紀律要求,該採取組織措施,堅決採取組織措施,處理你沒商量。希望在這一點上,兩個鄉的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一定要站在全域性的高度,正確對待。對於你們個人的使用問題,要相信縣委、相信組織會作妥善安排的,不要擔心這,顧慮那,你們胡思亂想有什麼用?唯有一條路就是投身到改革中來,以積極的態度、積極的行動來接受組織上對你的考驗。我相信,兩個鄉的黨政人大班子的同志和廣大幹部會做到這一點。昨天四大家聯席會也作了研究,兩鄉合併,專門成立工作班子,縣委、組織部長周輝,縣人大副主任張守忠,副縣長王振慶,縣工會主席周炳華牽頭,從組織、人事、財政抽調人員,今天下午要進一步研究。總的一條,保證固始的鄉鎮機構改革不給市委、市政府添麻煩,保證固始的改革工作正常進行,保證固始幹部思想不亂,保證固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穩定。

  第四,要轉變職能,理順縣鄉關係。推進鄉鎮機構改革,關鍵在於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特別是免徵農業稅以後,鄉鎮黨委、政府工作的任務發生了新的變化。這次鄉鎮機構改革,必須適應新形勢的要求,重新界定鄉鎮職能,切實提高行政效能,著力構建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鄉鎮行政管理體制和執行機制。要改進鄉鎮工作的方式方法,把工作重點從直接辦企業、抓生產經營等具體事務,轉到提供政策服務、營造發展環境和維護社會穩定上,進一步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促進農民增收,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鄉鎮不得包辦企業投資決策,不得代替企業招商引資,不得直接干預企業和農民的生產經營活動,結合這次鄉鎮機構改革,縣委、縣政府決定,在全縣範圍內,按照省、市的安排,清理省、市、縣三級下達給鄉鎮的一票否決和評比達標專案。凡不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確定的一票否決專案 ,以及不應該由鄉鎮承擔的評比達標專案,要一律取消。對保留的評比達標專案,也要嚴格進行規範,不準隨意擴大評比檢查內容和範圍。今後,凡法律、法規規定由縣級政府部門承擔的職責,不準轉嫁給鄉鎮政府承擔。上級有關部門需要鄉鎮配合工作的,要提供必要的財力保障,並賦予相應的許可權。對鄉鎮的工作考核只限於鄉鎮職能範圍內的事項,原則上一年一次,並且由縣委、縣政府統一安排。

  第五,要強化管理,建立有效的鄉鎮機構編制管理機制。搞好鄉鎮機構和人員編制管理,是深化和完善鄉鎮機構改革、鞏固鄉鎮機構改革成果的關鍵。要嚴格控制鄉鎮機構和人員編制,堅決堵住不按編制多口進人的“口子”,建立有效的鄉鎮機構編制管理機制。省委、省政府決定,鄉鎮的行政和事業編制,由省一級實行巨集觀管理和總量控制,5年內只能減少不能增加;鄉鎮領導職數一經確認,不得改變。要建立和完善機構編制管理臺帳,實行編制實名制管理和機構編制稽核通知單制度,嚴把鄉鎮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進人關。鄉鎮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滿編後,一律不準增加新的工作人員;鄉鎮領導幹部調整交流的,也必須在編制內和職數內進行。要建立和完善機構編制管理與財政預算管理相互配套的約束機制,鄉鎮行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的人員工資,實行縣級統發;縣級財政部門在機構編制部門核定的編制內,按照同級機構編制部門提供的編制內人員名單和人事部門核准的工資標準,逐人逐月發放工資。要將鄉鎮機構編制管理工作列入對鄉鎮和有關縣直部門的考核內容,實行鄉鎮機構編制工作年度責任檢查和離任述職報告制度;加強對機構編制管理執行情況的監督,嚴肅查處違反機構編制管理政策規定和紀律的行為。

  三、狠抓落實,切實做好鄉鎮機構改革的組織實施工作

  第一,要精心組織。各鄉鎮黨委、政府要充分估計到這次鄉鎮機構改革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在實施過程中要精心組織,在改革的每一個步驟和環節上,都要有切實可行的組織措施和明確的處理辦法。要嚴格掌握政策,保證各項改革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要切實把握改革動態,針對改革過程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及時採取切實可行的對策和措施。要統籌兼顧,做到機構改革和各項日常工作兩不誤。實行領導聯絡點制度,縣處級幹部要深入所聯絡鄉鎮,加強指導和督促。鄉鎮黨政一把手是改革的第一責任人。各鄉鎮要在充分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擬定本轄區鄉鎮機構改革實施意見,經上級編制部門稽核後,報縣鄉鎮機構改革領導小組備案。

  第二,要密切配合。鄉鎮機構改革工作涉及面廣,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合。縣組織、人事、財政、民政、勞動等部門,要分工負責,積極配合機構編制部門做好工作。縣直有關部門要加強對改革的指導,制定相應的配套措施,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需要指出的是,長期以來,部門“條條”干預機構編制工作的現象屢禁不止,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機構編制的膨脹。縣直各部門要樹立大局觀念,克服部門利益,帶頭執行機構編制管理規定,切實做到部門利益服從全域性利益、區域性利益服從整體利益。業務主管部門不得以專案、資金、評比、檢查、達標等手段干預鄉鎮的機構設定、職能配置和人員編制核定,不得要求上下級機構完全對應。部門代黨委、政府起草的檔案和領導講話,不得涉及機構編制事宜。部門下發的檔案和召開會議擅自規定機構編制事項的,一律無效。機構編制部門要認真履行職責,切實管好機構、管好編制、管好領導職數,對於違規違紀行為,要敢於堅持原則,敢於碰硬,敢於糾正。

  第三,要保證按期完成。省委要求,這次鄉鎮機構改革年底前完成,不留過渡期,不準拖延。市委要求十二月十日前各縣區全面完成人員定崗分流任務。這是根據我省的實際情況決定的,也是總結歷次機構改革得出的一個基本經驗。鄉鎮要有時間觀念,嚴格按照《固始縣深化和完善鄉鎮機構改革實施方案》要求,迅速貫徹落實,不折不扣執行,確保按時完成。各鄉鎮機構改革任務完成之前,鄉鎮黨政一把手不再調整。要加強督導檢查,縣派到鄉鎮的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督導組,同時擔負鄉鎮機構改革督導任務,機構改革不結束,督導組不撤回。縣鄉鎮機構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要抓好檢查驗收。

  第四,要營造良好環境。要搞好改革政策的宣傳,增強透明度,讓鄉鎮的每個工作人員對改革政策都能熟悉和掌握。要深入細緻地做好廣大鄉鎮幹部職工的思想政治工作,爭取廣大幹部職工的理解和支援。對阻撓改革、違反規定的,要依法依紀從嚴查處。

  同志們,這次鄉鎮機構改革意義重大,任務艱鉅。我們相信,有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精心組織,有各鄉鎮各部門的密切配合,這次鄉鎮機構改革一定能夠達到預期目的!

  ***二***

   同志們:

  今天召開霍城縣人民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動員大會,主要是貫徹自治區、自治州機構改革工作會議精神,明確機構改革工作的要求、內容和具體安排,深入動員、全面啟動我縣機構改革工作。從全州來看,霍城機構改革工作啟動比較早、上報方案也比較早,但動員部署是全州最後一個。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在各項工作開局之初,縣委、縣人民政府不希望因為機構改革工作,沖淡了各項重點工作,尤其是今年重點專案的推進。機構改革涉及到機構的撤併,涉及到崗位的設定,尤其是涉及到領導幹部的調整。機構改革深入推進的過程中,人員思想浮動會比較大、部門調整力度比較大,是容易產生工作脫節的階段。全縣上下一定要統一思想、統一目標、統一步驟,按照自治區、自治州的要求,抓好落實,確保全縣機構改革工作順利推進。

  剛才,泰來提同志宣讀了《霍城縣人民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的實施意見》,吳勇同志宣讀了《關於嚴明紀律,確保機構改革順利推進的通知》,希望大家按照要求,抓好落實。下面我就機構改革工作強調幾個方面的意見,概括起來就是要做到“五個好”。

  一、統一好思想

  首先,要思想上統一,認識上一致,步調一致地推進這項工作。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從中央到地方聲勢浩大、意義重大,按照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工作效率、市場經濟的理念設定政府工作的要求,要政事分開、政企分開、精簡機構、精簡人員、提高效率,這些都是歷次政府機構改革的主要內容和要求。歷次政府機構改革都沒有辦法一次達到目標,都有一些階段性的要求、階段性的目標。我們要看到政府機構改革總體是朝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要求,朝著精簡機構、精簡職能、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標實施和推進。本輪政府機構改革是新一屆政府組成過後,部署的一項重要任務。作為地方政府一定要按照中央、自治區、自治州的統一部署,統一思想,不折不扣地推進政府機構改革工作。

  其次,要看到政府機構改革有利於推進新形勢下的各項政府工作。在政府機構改革工作推進過程中,由於政府機構設定的不合理,人員結構的不合理,很多的工作會受到一些影響、受到很大的制約。比如,自治區級政府、自治州級政府和縣級政府,機構設定要求上下對應,如果不設機構和人員,上級部門不給資金,考核也不能得分,這嚴重影響各項工作的開展,尤其是不適應新疆地域廣闊、情況複雜的區情。比如,以前伊犁的旅遊資源豐富,但是沒有一個政府機構推進旅遊資源的開發。雖然有旅遊局,但還是事業局,不是政府組成部分。總的來講,現有的政府機構設定不能適應新形勢下各項重點工作的開展,必須通過機構改革,才能更加有利於各項工作的開展。縣人民政府和鄉鎮機構改革方案中對現階段的政府機構確定了13個調整目標,有一些撤併,有一些更名,有些從辦事機構成為政府正式部門,鄉鎮的七站八所按照職能劃分為6個辦公室統籌鄉鎮各項重點工作的開展。這樣劃分職能更加清晰,職責更加明確。我相信,通過定職能、定崗位,政府運轉將會更加順暢。

  最後,要認識到政府機構改革有利於提高工作效率。政府機構改革不是簡單的機構撤併、人員調整,而是圍繞提高行政效率、提高運轉能力,使運轉更加順暢,職能更加清晰,職責更加到位的目標實施和開展的。在這次機構改革當中不少職能相近的部門進行合併,這次合併要堅持一件事情由一個部門負責的原則,切實解決部門職責交叉和關係不順的問題。各鄉鎮、各部門要充分認識這次機構改革既是上級的部署,也是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必然需求,更是有序推進各項工作的客觀需要,是精減機構、提高效能、優化服務的迫切要求。

  二、界定好職能

  會議之後,所有的政府機構、政府組成部門和鄉鎮都要認真制定“三定”方案,通過“三定”方案報批,形成各部門界定職能和職責的實施意見。

  首先,在界定職能時要堅持“三少三多”。要堅持“少審批、多服務,少釋放、多支援,少收費、多扶持”的原則,重點把工作職能轉向發展經濟、社會管理、經濟監管和監督方面。設定行政管理事項,不僅涉及到調整撤併、更名的機構,其他部門也要認真梳理界定好職能。

  其次,在界定職能時要做到“三個分清”。分清政府和企業的關係,把不該由政府部門管理的事項轉移出去,做到凡是企業能夠決策的事情交給企業決策;分清政府和事業單位的關係,是政府部門承擔的職能不要簡單地劃到事業單位;分清上級政府和鄉鎮政府的職能關係,所有涉及到縣級政府承擔的由縣級政府承擔,不能把所有的事權都轉移到鄉鎮政府,必須轉移的人員和經費同步轉移;鄉鎮政府也不能把事權轉移到村。希望大家抓緊時間,按照統一要求,認真梳理職能,上報縣政府、編辦審批。

  三、設定好崗位

  各鄉鎮、相關部門要對照職能,合理設定崗位,因職能設崗位而不能因人設崗位。在全面梳理好職能的基礎上,按照一個部門能夠辦成一個事項的要求,研究崗位設定,確保工作開展更加順暢。國營農牧場承擔著發展一方經濟、維護一方穩定、保一方平安的任務。近年來,由於體制問題,國營農牧場得不到上級財政、編制部門的認可,沒有編制,人員進不來,經費沒保障,處在兩難之中。雖然這次機構改革國營農牧場沒有涉及當中,但我們要做好國營農牧場的崗位設定和內設機構的確定。編辦和國營農牧場要結合自治區關於國營農牧場改革的意見,提出明確的發展方向和解決辦法,通過機構改革一併考慮。

  四、配備好乾部

  政府機構改革最為關鍵的是領導幹部,涉及到調整的領導幹部,要通過機構改革配備好各級領導幹部、各個部門的領導幹部。

  首先,要統籌安排好人員。組織人事部門要根據機構改革總體方案和每個人的特長、工作經歷,合理安排好工作崗位,統籌安排好主要領導。尤其是鄉鎮這次機構改革任務比較重,涉及到大部門、大系統的調整,各鄉鎮要整合好人員、統籌好人員,一人多崗、一人多能,培養好複合型的幹部隊伍。

  其次,要多爭取各類編制。政府機構改革要求編制管理只減不增,但對霍城來講、對整個新疆來講,多爭取編制,就是多增加人員配備,多增加經費。近年來,霍城在政府機構改革中都是不折不扣,甚至是超額完成任務,這就出現完成的越好,編制就越少的局面。目前霍城編外人員超過2600人。縣編辦和主要職能部門要根據我縣的工作需求,向自治區、自治州政府彙報、溝通,積極爭取編制,破解我縣當前事業發展人才奇缺的瓶頸。

  最後,要加?a href='//' target='_blank'>咳嗽繃鞫?目刂啤T謖?鋈嗽憊芾砉?討校??俳??愎ぷ魅嗽薄⒈咴兜厙?ぷ魅嗽薄⒁滴窆歉珊俠砈鞫??樂共徽?A魘А=裉斕階災沃薟渭詠逃?ぷ骰嵋椋?嶸俠鈦Ь?榧敲魅分賦觶?ldquo;教育、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和重點骨幹流動沒有特殊情況,一定不能流往伊寧市,包括領導幹部。現在很多人才把專業技術作為一個跳板,在鄉鎮工作一年,就通過各種關係調到大城市或是周邊縣市,以後一律不準”。今後,霍城也要這樣做,特別是業務骨幹、教師、醫生、黨政領導幹部,要嚴格控制流動,確保有人幹事、有人真心幹事,維持隊伍的穩定性。

  五、促進好工作

  要統籌當前政府機構改革和各項工作推進的關係,做到人心不散、秩序不亂、工作不斷,使機構改革工作和重點工作兩促進、兩不誤,實現共贏。要把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和重點工作的推進有效結合起來,通過政府機構改革更好地梳理職能,更好地明確職責,更好地整合力量來推進工作;把政府機構改革和提高效能建設結合起來,通過機構改革、下放事權,使政務公開、行政問責、績效管理有更好的抓手;把政府機構改革和政企分開、政事分開有效的結合起來,通過職能的界定,把政府的行政邊界、事業單位和企業的工作職能界定清楚,共同推進工作。

  總的來講,政府機構改革是事關全縣的一件大事,是事關領導幹部和機關工作人員的一件大事,更是事關全縣經濟發展、社會建設的一件大事,希望大家把思想更好的統一到全縣政府機構改革的工作要求、目標任務和具體的工作內容上來,統一思想、認真部署、加快推進,促進政府機構改革工作取得很好的成績。

  ***三***

  本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省委、省政府重大民生政策,部署開展鄉鎮機構改革和加大力度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落戶工作,同時,向大家通報一下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一些重大問題的情況。

  一、審時度勢,加快全省奔小康程序

  黨的十六大、十七大確立了到2020年建成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圍繞這一目標展開,全國的形勢怎麼樣,全省的程序怎麼樣,時刻都要有清醒的認識,我們最近考慮的重大民生政策也都由此而產生。下面,我分幾個方面向大家介紹一下:

  一是全國各地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展情況。關於小康社會的評估標準,國家統計局曾先後制定過幾個指標體系,尤其是2008年對原來的指標體系進行了修訂,目前這一新的指標體系包括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生活質量、民主法制、文化教育和資源環境等6個方面、23項具體指標,基本上可以對小康社會程序進行綜合衡量,是一個直觀的指標體系。根據這一指標體系,2008年全國小康社會的程序是74.6%,比2007年的72.7%提高了1.92個百分點。分割槽域情況來看,東部省份總體程序是83.5%,尤其是北京、上海等地已經達到90%以上,東北地區達到了77.6%,中部地區也達到了72.4%,而西部地區只有66.2%,差距還是比較大的。西部省份中,內蒙古、四川、重慶基本上是在70%至80%之間,高於西部平均水平。

  二是陝西省小康社會程序差距在什麼地方。經我們自己測算,陝西的小康社會程序為71.92%,國家公佈的在69%左右,其差距主要是對社會保障人群數量的統計不一致。這幾年,除國家規定的社會保障政策外,我省很多地方自費推進社會保障改革,由於在不斷推進,因此存在統計資料滯後的問題,總體來說,處於69%到71%之間,高於西部平均水平,但是比東部、中部、東北等地區還是有差距的。那麼差距在什麼地方?在2008年的6項指標中,經濟發展程度是64.05%,比2007年提高了2個百分點。社會和諧程度是82.98%,提高0.73個百分點。生活質量實現程度74.32%,提高2.85個百分點。民主法制實現程度是89.95%,提高1.51個百分點。文化教育實現程度為66.51%,降低1.1個百分點。資源環境實現程度為63.1%,提高3.35個百分點。從6項指標來看,我們主要是在經濟發展、文化教育和資源環境等三個方面有差距,所包含的具體指標,其中人均GDP、第三產業佔GDP比重、城鎮人口比重、居民人均收入、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文化產業佔GDP比重、單位GDP能耗、常用耕地面積指數、環境質量指數等方面差距比較大。那麼,到2020年我們在西部能不能率先實現全面小康社會的目標呢?根據這幾年的情況看,仍有幾項指標有困難。一是第三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指標體系要求大於50%。二是城鄉居民收入的比例,全國是3.3∶1,我們是4.1∶1,而且還在逐年拉大,到2020年指標體系要求小於2.8∶1,按通常做法是達不到的,必須採用超常措施來解決。三是文化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要求大於5%,我省2008年的統計結果為2%多一些。四是平均受教育年限,目前是8.42年,能否如期實現大於10.5年的要求,對我們這個教育大省也是一個挑戰。五是環境質量指數,指標要求達到100%,我們目前只有62%,任務十分艱鉅。所以,按通常的情況來推測,僅僅採取常規的辦法來推進,到2020年這些指標都是難以實現的,必須下決心用超常措施加以解決。

  我省正處在加快發展的新階段,根據發展態勢和在全國所處的位次,2020年我們不但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而且還應該在西部率先實現。目前,西部已有三個省明確提出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分別是內蒙古、四川和廣西,我省也應該創造條件提前實現這一目標。為此,我們組織一批同志專門進行了測算,如果到2018年提前兩年建成小康社會,我省小康社會程序將達97.87%,23項指標中有17項可以達到100%,有6個指標達不到標準,但還是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如果全國都建成小康社會了,陝西沒有建成,人民是不會答應的。各級黨委和政府必須堅定信心,突出重點,紮實苦幹,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而努力奮鬥。在抓好其他工作的同時,要在以下方面下大功夫。一是加快發展服務業,擴大發展總量,優化發展結構。二是著力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強農村發展活力,縮小城鄉差距。三是要大力發展文化教育事業和產業,提高城鄉居民素質,當然還包括縮小貧富差距等。

  我特別要提醒大家的是,要經常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體系進行比較和衡量,看看我們到底進行到哪一步了,還在哪些方面存在薄弱環節,薄弱的程度如何?要做到心中有數,認識清醒,奮力趕超。當然,剛才講的是2008年的資料,2009年資料應該會好一些,因為我們去年的增長速度是13.6%,城鄉居民收入增長也比較快,還加大了對教育、衛生等方面的投入,相信在這些方面會有一些較大改善,希望2009年資料出來後,大家能夠認真對照一下,查詢工作不足,加大工作力度。

  二、同心協力,破解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大難題

  應該說,我省目前面臨的發展難題確實不少,但最突出的就是我6月2日在省政府全體成員會議上強調的,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低、城鎮化水平低、經濟外向度水平低三大難題。到底低到什麼程度,我給同志們介紹一下。

  第一,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低。2009年我省經濟總量在全國排第17位,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排在第18位,從表面看兩者大體相當。但我省居民收入水平二十幾年間排名都在20名以後,2008年還是22位,2009年才到目前的18位,也只相當於全國平均水平的82.3%,差距還有3046元。農民收入則更不理想,從1980年到2008年一直在29位至27位間徘徊,2009年在全國排27位,去年和全國平均水平差距是1715元,僅相當於66.7%,而且差距還在逐步拉大,大前年差1400元,前年是1500元,去年擴大到了1700元。更重要的是,省內城鄉居民收入比例高達4.1∶1,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十一五”以來,我省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2.2%,年平均增加475元,按這樣速度測算,到2015年大體上可以達到10278元。能否趕上全國平均水平,還需要付出很大努力。我省農民收入每年以13.8%的速度增長,年均增長347元,全國年均增長900元,我們到2015年大體上是7647元,佔全國的72.2%,到時候城鄉差距仍然比較大,達不到小於2.8的要求,能不能年均增長14.8%或者15.8%,必須採用超常措施加以推進。最近,省委、省政府研究了一系列民生政策,首先從企業開始,用制度來保障職工收入的增加。2008年我省企業在崗職工平均工資是25223元,在全國排15位,但全國平均水平是28395元,我們只相當於90%,2010年我省基本養老金水平位於全國第16位,達到1382元,是這幾年提的比較高的,但還是不平衡,尤其是退休比較早的,工齡比較長的,參加養老保險比較晚的職工反而生活更加困難,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投入,提高這些人員的收入水平。在提高公務員收入水平方面,也會拿出一些措施。只有企業職工、公務員等收入提高,才能帶動社會水平的提高,促進城鎮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二,城鎮化水平低。去年全國平均城鎮化率是46%,我省建設部門統計的是42%,公安廳按戶籍統計提供的是38%左右。因為儘管有些人去城市居住了,但戶籍問題沒解決,隨之帶來了人員流動性大、管理困難等問題,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城鎮化發展步伐,戶籍制度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推進城鎮化對提高農民的收入也是一個超常措施。北京一些研究機構研究認為,如果城鎮化程度增長50%,能夠促進農民收入增長7%。提高農民收入的主要渠道是,減少農民,發展三產。如果通過推進有條件的農村居民進城發展第三產業,使三產就業比重上升到39%,估計可以促進第二產業勞動者工資上升5.3%,這已經在四川災後重建中得到了驗證。

  第三,經濟外向度低。今年我省進出口總額達到100億左右,增長速度比較快,但是僅佔經濟總量的1%,全省資金流動總量中外匯佔的比例也不高,外資企業的增加值佔經濟總量的比重也不高,這方面我們還是有差距。

  這段時間,我們主要圍繞解決“三低”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尤其是解決城鄉居民收入低、城鎮化水平低方面有一些政策會陸續下發執行。希望大家從促進社會和諧的高度來認識這個事情,從戰略上統一思想認識,從責任上統一行動,加大實施力度,已經出臺的措施,必須精心操作,見諸於行動。比如,推進農民進城,我們喊了多少年,現在主要精神就體現在這個檔案中,公安部門要儘快拿出城市居民和城市居住兩個管理辦法,過去農民進城要有兩個條件,即固定工作和固定住所,現在我們一再強調要放寬條件,在城市有連續的工作和暫時的住所就可以享受城市居民政策。這一制度與我國的土地承包法是不違背的,在執行過程中一定要精心組織。對於退出享受農村政策的進城農民,要讓他們享受城市政策,可以採取宅基地換取城市住房補貼、宅基地變耕地或置換城市用地指標等方法推進。農民退出農村,一定要有補償,否則怎麼退出。當然,目前的一些措施還帶有嘗試性,要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解決“三低”問題,也需要上下協同,群策群力,省上出臺了這些政策,市、縣還有什麼舉措,只要有能力都可以做。我省在醫改方面創造了神木模式、子長模式,得到了國際上的認可。各地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探索出好的經驗和做法,然後我們在全省鋪開。

  三、精心實施,落實好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政策

  鄉鎮機構改革是20xx年開始試點的,國家2008年部署,要求用二到三年時間完成鄉鎮機構改革。但由於考慮到我省需要換屆和進行省、市、縣政府機構改革等工作,鄉鎮機構改革一直在試點,現在到了下決心推進的時候了。而且經過試點,根據我省實際和城鄉發展需要不斷完善思路,現在的方案更加符合實際,更加成熟,可能不需要二到三年的時間,用二到三個月的時間就能完成,關鍵看怎麼組織。這次鄉鎮機構改革有幾個重點,大家一定要掌握好。

  一是責任在市縣,特別是在縣委、縣政府。鄉鎮機構改革怎樣實施,怎樣推進,很大的自主權給了市縣。現在的鄉和鎮已經大不一樣了,我們最大的鎮有十萬人左右,還用三四十個人去管理肯定不行,而最小的鄉只有六百多人,目前的管理體制也已不適應了。因此,自主權還在縣裡,方案報到市裡認可就行。

  二是機構如何設定,由縣委、縣政府來確定。我們提出了一個指導性意見,二萬人以上的鎮要專門設立黨建工作辦公室,將黨的建設、廉政建設、組織建設等都放在這個辦公室,還要設立宣傳教育辦公室,文化站、中小學要管,還要加強農民思想教育工作。除了社會管理辦公室、經濟發展辦公室外,這次還專門設立公用事業管理辦公室,要按照城市的標準來建設和管理鄉鎮,每個鎮都要有規劃,要按規劃建設,鎮裡的衛生、環衛、垃圾處理、文明村鎮建設,包括鄉村道路都由公用事業管理辦公室來管。一萬到二萬人的鄉鎮,按三個機構設定,一萬人以下按崗位來設定。

  三是要大力推進撤鄉並鎮。我省現有1560多個鄉鎮,而東部、中部的一些省份大部分農村人口比我們多得多,鄉鎮的數字在600到900之間,少數1000左右,我們的鄉鎮規模太小,形成不了城鎮中心,推進城鎮化、公共服務標準化建設的難度很大。要進一步解放思想,過去是管理農民,現在要服務農民,大力推進撤鄉並鎮,原則上不保留鄉,陝南山區鄉按25%的比例撤併,平原地區按照30%撤併。撤一個鄉鎮省財政補助25萬,大體上全省鄉鎮保留在1000個左右,這與推進農民進城政策是相吻合的。現在許多村已經成為留守村,都是老人和孩子,我們要創造條件讓農民不回去。今天為什麼請書記、縣長來呢?就是要統一思想,從城鎮化的角度,從富裕農民的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當然我們沒有強制性要求。通過撤併鄉鎮形成的重點鎮,是下一步城鎮建設要重點扶持的。改革完成後,由民政部門統一辦理手續。

  四是其他的政策會相應跟上。包括經濟適用房,我們提出市以上主要建廉租房和公共廉租房,省上加大了財政補助的力度。縣鎮重點是推廣經濟適用房,主要是給鄉鎮幹部、公共服務設施的教師、醫務人員解決住房,做到一戶一套房。

  五是本輪機構改革後要實行鄉鎮幹部崗位津貼。機構改革什麼時候完成,津貼什麼時候實行,津貼標準省上確定,偏遠和艱苦地方最高,按書記和鎮長、副書記和副鎮長、中層幹部、一般幹部分四檔,由縣委、縣政府確定。鄉鎮機構改革只要我們準備充分,將會推進很快。

  六是分流鄉鎮幹部的去向。這次我們沒有提出精簡,編制以內的幹部照常使用,如何調整是縣裡的權力,但是不能超編,不能額外進人。幹部分流的第一個去向是,沒有成立調查隊的縣,可以由這些幹部成立調查隊,每個縣都要有;第二個去向是,帶薪到村裡去任職;第三是到公用設施為農民搞服務,特別是文化站之類的;第四是領辦、創辦為三農服務的實體,前提是服務三農。還可以採取其他途徑進行分流,關鍵是把幹部使用好。

  鄉鎮機構改革主要是以上幾個核心內容,希望你們結合省上這次出臺的兩個檔案,把精神領會好。與此相配套的保障性住房等檔案,我們還要開會研究,將來會有一些具體措施,省級有關部門很快會將有關檔案和配套措施下發。各縣委、縣政府要加強領導,主要領導親自抓,並要有機構專門協調相關工作。

  同志們,這幾項工作都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民生政策,希望大家既要精心組織,加快推動,又要穩妥推進,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係,通過這些政策的實施,促進我省長遠發展。


  看過的人還看了:

鄉鎮秸稈禁燒會議講話
鄉鎮工作會議講話稿推薦
相關知識
鄉鎮機構改革會議講話稿範文
鄉鎮機構改革會議講話
機構改革會議主持詞範文
公司組織結構調整改革會議講話稿
鄉鎮信訪工作會議講話
鄉鎮教育工作會議講話
文化體制改革會議講話稿
鄉鎮黨建工作會議講話
鄉鎮教育工作會議講話稿6篇
鄉鎮領導環保會議講話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