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最新形勢與政策大學生論文2017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31日

  形勢與政策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對於學生有著重要的意義。下面是小編帶來的關於形勢與政策論文的內容,歡迎閱讀參考!

  形勢與政策論文篇1

  《淺談如何增強高校形勢與政策課教學的實效》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學生進行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擔負著重要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由於種種原因,當前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嚴重影響了形勢與政策教育作用的發揮,因此必須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形勢與政策教育。

  一 充分認識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重要性

  形勢與政策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內容和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榮辱觀的重要途徑,上好該門課程對於加強和改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意義重大。高校必須提高認識、統一思想,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關於形勢與政策課的要求,解決當前課程教學的困境。一是院校領導思想要統一,要從思想上認識形勢與政策教育的重要性,並將其落實到制度上,落實在具體的工作中,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關於形勢與政策教育的規章制度,做到目標明確、職責分明、有章可循。二是任課教師思想要統一,任課教師要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內容,搞好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三是學生思想要統一,正確認識形勢與政策課的特點,通過接受形勢與政策教育認清自己所處的時代背景和具體形勢,增強認識社會、判斷形勢的基本能力。

  二 加強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管理

  根據教育部檔案精神,形勢與政策課平均每學期16周,每週1學時,高職***專科***計1個學分。據此,高校要從編制教學計劃、明確教學要求、建立教學組織、開展集體備課、建立成績檔案、反饋教學資訊等方面,全面加強課程和建設,強化教學管理。該課程作為必修課,既可列入課表,也可利用政治學習時間,採取專題學習、討論或講座的形式集中或分散安排教學,實行學年考核制,每學年考核一次,要把考試考查納入學籍管理,成績計入學生成績冊。任課教師要結合高等教育特點和學生實際,本著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實際的原則,採取靈活多樣的考核方式,重點考核學生對國內外形勢的認識和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

  三 深化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改革

  1.教學內容方面

  通過對形勢的分析和對政策的講解等,幫助學生增強對形勢與政策的分析、理解能力,深刻認識形勢及其發展的客觀規律,科學把握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制定的客觀依據,提高貫徹執行黨和國家各項路線、方針、政策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要充分體現該課程時效性的特點,選擇在現階段對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具有重大影響的、人們關注的、大學生關心的熱點問題進行講授,突出重點和難點,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圍繞教學目的,引導學生及時、全面、客觀地瞭解國內外形勢,正確理解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使學生在思想上、政治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

  2.教學方式方面

  積極探索新形勢下開展形勢與政策教育的新方式和新途徑,根據教學需要和學生的特點,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如可採取課堂討論形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自覺性;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組織開展社會實踐,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採取模組化教學,增強課程的實效性;進行專題式教學,增強課程的針對性。

  3.考核評價方法方面

  要多角度、多方式、多層次地對教和學進行評價,應突出考核學生理解黨的方針、政策的能力和分析思考問題的能力,不要用單一的閉卷考試評價學生,應把考試貫穿於教學的整個過程和環節,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調查研究、課堂討論和學生的綜合表現等情況結合起來予以評價。例如對學生的考核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平時成績,包括出勤、作業等;創新成績,包括課堂討論、社會調查、自我教育等;考查成績,學生最後上交的論文或閉開卷考試成績,三者結合給出學生課程總成績。

  4.教學資料方面

  要根據中央、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有關形勢與政策教育的統一部署,結合學校實際使用《時事報告》***大學生版***、《時事》VCD等資料,加大教學資料的收集力度,拓寬資訊渠道。採用形勢與政策系列教材或編寫活頁資料,在內容上抓住國際國內最新的大事、要事以及社會熱點,對其進行概括性的介紹和評述。

  四 優化形勢與政策教育師資隊伍

  一是整合校內教學資源,校內思想政治課教師是形勢與政策課的中堅力量,校內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員是形勢與政策課的主要兼職教師,高校領導也是形勢與政策課不可或缺的兼職教師,他們具有豐富的政治理論素養、極強的組織能力,對政策的理解以及觀察形勢問題的視角有獨到之處。二是開發和利用社會資源,聘請地方黨政領導、知名專家、專家學者擔任特約報告人,開設專題講座、學術報告。由於專家學者在各自的領域有較深入的研究,又有最翔實、最新鮮的資料,他們的講座、報告在學生中肯定會產生極大的影響。

  五 完善形勢與政策教育的保障機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黨委統一領導,黨委宣傳部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牽頭負責,教務處、學工部、團委直接參與的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重視對該課程的建設和管理,重視其教學研究與改革,制訂切實可行的教育教學計劃並組織實施教學活動。要把形勢與政策教育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確保所需各項經費落到實處,為形勢與政策教育教學提供必要的場所和裝置。要有計劃地安排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參加培訓、外出交流,組織開展社會實踐考察,開闊教師視野,為豐富教學內容提供條件。

  六 增強學生在形勢與政策教育中的主體性

  學生是教育過程的主體,在形勢與政策課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表現為作為主體的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處理同外部世界關係時所表現出來的功能特徵,具體可以表現為其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和受制性。自主性主要是指在一定條件下,學生對於自己的活動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權利和能力;能動性主要是指學生作為認識主體,在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自覺努力、積極主動、高度選擇的特性;創造性主要是指對外界事物的超越和對自身的超越;受制性是指在教育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的有條件性。在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中,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作風,切實提高形勢與政策教育的實效性。

  形勢與政策論文篇2

  《教師自主性在形勢與政策課中的應用》

  一、教師自主性的基本探討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在總體戰略、發展任務、體制改革和保障措施等方面,對2020年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提出了新的思路,提出到2020年,我國教育事業將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建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要實現此戰略目標,就需要發揮教師自主性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又依賴於教師自主性的提高。

  教育哲學家認為,培養學生的自主性是教育的終極目標,教育必須發展個體關於其思想和行動做出決策的能力。而要培養具有自主性的學生,就要把獨立和自主作為教師的高階目標。此外,還有學者通過分析指出人類的自主性有五個特徵,即同時性***simultaneity***、及時性***immediacy***、可能性***possibility***、多面性***multidimensionality***和歷史性***history***。而教師職自主性恰恰也具備上述五種特性,所以比起其他職業,教師自主性的發揮對教學工作是極其重要的[1]。

  本文在使用的自主性***agency***理論與國內大多文獻所使用的教師自主性***teacher autonomy***略有不同。本文使用的自主性理論來源於班杜拉***Bandura***的人類自主性理論***human agency theory***[2]***Bandura, 2006***,班杜拉把人類的自主性定義為一種高階的認知能力的發展和顯現,它能夠使人們超越周圍環境對其的限制,通過發揮自己特有的能力來改變生活環境和生命的歷程。戴維斯***Davies, 2000***進一步認為,雖然自主性無法避免受到那些組成自我的各種結構的影響,但自主性是一種能夠認識到這些結構的能力,並通過這些結構來反抗,推翻,改變自我所處於的多種語境中[3]。因此,自主性的概念並行了人類***教師***的主觀性和周圍環境***教育改革環境***。很多學者認為,教師在改變周圍環境的同時,也在被周圍環境所改變***Bandura, 2006; Giddens, 1984; Pignatelli, 1993***[4]。也就是說教師自主性並不是隨意地無拘束地自由,教師應該在法律法規以及政府的教育方針指導下,充分發揮其自主性。

  二、形勢政策課的性質與教師自主性

  在教師的教學工作中有四個領域需要教師自主性的發揮,即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

  形勢政策課的教學目標為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國內外形勢,認識、理解、接受政黨和政府的政策,進而形成對執政黨和政府政策的認同和支援。教育目標具有統一性,但各所高校的具體情況不同,受到社會、理念等環境的影響也不同;同所高校不同任課老師和不同班級的學生水平也皆有差異。所以,如何殊途同歸,用適應本校情況的方法完成教學目標,就需要教師個體自主地進行分析和思考。

  目前,形勢與政策課並無統一教材,講授內容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形勢與政策的基本知識;二是國內改革開放與社會發展新的動態以及黨的重大方針政策,中國的對外政策及與一些相關國家的關係發展動態;三是國際形勢發展的熱點問題。形勢政策課的強理論性和時效性,賦予任課教師高度的自主性,可根據教師的客觀判斷,在確定授課專題、學習資料等方面進行選擇,以保障課程質量和對學生的教授效果。

  教學方法包括對學習資料的運用、課程內容的時間安排以及教授方法。而形勢與政策課在這三方面皆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並無統一規定,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積極發揮其自主性,選擇適當的教學方法,使學生有效地進行學習。

  此外,在教學考評方面,形勢政策課為考查課,學期末基本上以論文、出勤、作業以及課堂參與度幾方面來進行成績的評判,沒有統一的考核方案。因此,此課程的性質使教師在考評中完全體現自己的意志,在做出客觀判斷認為需要的情況下,採用任何一種考評方式。當然,教師在行使自主性來進行考核的同時必須具備專業素養和公正素養以保證考評結果的正確公正。

  從以上分析可以得知,對教師自主性要求較高的四個教學領域中,形勢與政策課的課堂效果、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的自主性。形勢政策課的課堂性質決定了教師有很大的空間來設計課堂內容和選擇教學方式與考評方法。教師充分認識和發揮教學中的自主性,對提高教學質量,創新教學成果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形勢與政策課中的自主性應用

  如何將教師自主性應用於形勢政策課,可通過四個方面進行展開。

  首先,教師要充分認識自我並設計教學方法。充分發揮自主性來自於充分認識自己。教師在形勢與政策教學中所反映出的思想傾向、對待教學的觀念和態度、對師生關係的認識,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師個人教學理念、道德準則和價值觀的影響。因此,只有充分認識自己,理解自身理念、道德和價值觀的形成過程,才能對其進行深入的反思與揚棄,從而更加充分地發揮在教學中的自主性。

  發揮自主性需要形式與政策教師充分認識自身的思想的傾向,全方位考量環境因素,抓住學生的需求和興趣,然後設計教學的內容以及選擇教學方法。在設計課堂內容時,教師在發揮其自主性的同時要具有明確的目標,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參與學習活動。而要達到此目標,教師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是學生的學習動機。所謂學習動機就是指激勵、指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而一個班級中,不同的學生學習動機不同,甚至存在沒有學習動機的學生。所以教師在設計課堂模式時要思考如何兼顧全體學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二是學生的自我認知差異,由於學習態度、興趣、精神狀態等特徵的不同,學生會在學習中出現差異,而這差異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做出最恰當的選擇。三是學生對教師的看法。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中的態度和言行比較敏感,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到學生對課程的看法。因此,教師還應該考慮到自己在課堂上的姿態。

  要在形勢與政治課中充分發揮教師的自主性,還需要教師結合課程進行反思。反思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為教師發展的過程是自主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其含義在於教師行為的改變,這種變化來自教師的內心,可以說,教師專業發展就是一種自我反思的過程。

  形勢與政策課教師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反思:一是反思教學常規,包括備課內容是否符合課程的要求,對教案、課件是否熟悉,課程內容是否需要改進等。二是反思師生關係,如課堂中與學生的互動是否達到預期效果、課堂氛圍如何等。三是反思教學效果,課堂教學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教學效果是否有利於學生的發展,是否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等。四是反思自己的專業成長,理念、道德和價值觀的形成來自於自身的生長環境、教育過程、人生中發生過的重大事件以及當今周圍的環境和意識形態。通過對這些方面的深入反思和重新審視能夠優化教師自主性的效果,從而提升教學質量。

  最後,形勢與政策課教師還應注重其他教師和學生對教學工作的評價,注重學生學習效果和教學資源使用效率的評價。課程評估不僅是評價、監督、保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還是對教師自主性在形勢與政策課中應用效果的重要反饋。因此,課程結束後,教師可以自主得進行教學評估。通過收集學生和其他參與聽課教師的意見,從中總結經驗,以便及時進行教學上的改進,進而不斷提高自我的教學水平和教師素養。

  四、結語

  充分發揮教師的自主性可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激發教師的創造力從而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達到教育的目的。但是,教師的自主性並不是無約束的絕對自主,受環境影響,教師應該在法律法規以及政府的教育方針指導下,充分發揮其自主性。形勢與政策課的性質要求教師必須發揮其自主性展開教學,而教學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則取決於教師自主性的發揮。

  認知、設計―>反思―>評估―>改進是教師自主性的核心內容。要將教師自主性應用於形勢與政策課中,就要求教師養成認知、反思、評估和改進教學的習慣。只有充分認知自身、社會影響等因素,切實設計教學,並在課下進行反思和評估,根據反思的結果改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才能夠提高形勢與政策課的教學質量。


村衛生室管理制度_村衛生室工作制度
考察活動實施方案範文
相關知識
有關最新形勢與政策大學生論文2017
形勢與政策大學生創業
有關高校形勢與政策課程論文
有關形勢與政策的結課論文
形勢與政策中國夢論文精選
形勢與政策課精選論文
學形勢與政策的心得體會最新
形勢與政策有關中國夢的論文
有關形勢與政策的論文
形勢與政策有關生態文明的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