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評職稱評定論文發表
小學教師是綠葉,沒有了綠葉的襯托,花兒開得再美也是徒然,下面是小編精心推薦的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觸!
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篇一
小學教師教育課程改革中的教師修養
摘要:隨著中國教育改革步伐的深入,中小學義務教育是課程改革的重點。師範院校作為培養中小學教師的搖籃,其專業性與實用性之間的矛盾一直困擾著高等教育研究者。本文從教師實際出發,分析問題並提出相應的建議。
關鍵詞:課程;教與學;教師;目標;定位
中圖分類號:G6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2***35-0025-03
現階段的師範類教育已經形成了統一的模式,即:專業課程加教育學、心理學等教育相關課程。這就產生了師範院校中的師範類與非師範類的課程並無本質差異的狀況。
一、小學教師教育課程與教學的幾個困惑
1. 課程“拼盤”
作為小學教師,其專業知識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以數學專業為例,其數學分析、高等代數等專業基礎課學習與非師範生差異不大是無可厚非的。
南昌師專的定位與首都師範大學初等教育學院類似,均以小學教師為培養方向,因此其課程的難度、廣度以及側重點必然存在差異,不能簡單地拼湊專業課與教育類課而形成小學數學教育類課程。
小學教師有其特殊性,簡單地照搬高等數學的課程,或為降低難度對現有教材進行刪減後的課程,在教學中並不能適應現在的教學要求。建立高等數學與小學數學的聯絡,發現小學數學教學需要的特定知識與課程建設迫在眉睫。
更深層次討論小學教師的特殊性,與現階段小學教師人力資源分配不均有關。在小學教師稀缺的地區,教師專業性要求與通才性要求並重。學生畢業時就業的崗位往往和自己所學專業不一致,數學專業的學生教各種科目的都有:語文、科學、英語甚至還身兼數類科目。對於他們而言,學校學習到的能力的作用遠遠超過了在學校所學的知識。
2. 有教無學
教師日日辛勤耕耘,少則每週十幾節課,多則每週上二十甚至三十節課。各個環節也有部門負責督促完成,需要從備課、考勤、授課、練習、反饋到最終的總結等方面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按部就班地一一認真完成學習任務。整個教學過程全面而充實,層層考核也通過了。但是,學生真正掌握了多少,又會用多少,在將來的工作學習中又能有多少知識能運用於實際呢?許多的疑問,並不是每個學期末的一張考卷、一個分數就能體現的。答案是明確的:教師教學生學,學完只為那張考卷,考試只為那一紙證書。
有教無學成為普遍的問題,也就為越來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重視。教師時時在尋求解決這類問題的方法,實踐課、實驗課、見習實習等方式應運而生。教師的課堂也逐步從教師講授向學生主導的方向轉變,倡導應用性強於理論性的課程,放手讓學生自學並試講後由教師點評,提出不足與改進方案的方式也產生了,課堂教學形式向多元化發展。這種趨勢是積極的,力度也是應當給予加大的。
3. 考完就忘
以一類“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課為例,每週3節課,一學期54課時,共3學分。採取教師講授的方式,學生以課本為藍本,聽課、完成作業、期末考試。考試前的複習階段,不論自查還是教師提問,從基本概念到實際例子基本能答全。臨考的強行記憶是有效的,但記憶強度以及記憶深度則都是有限的。
考試結束,記憶內容如果沒有銜接的課程,在一兩個月、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就可以完全為其它內容所取代。從而導致一個學期的54節課、幾十個小時教師學生共同的努力成為了無用功,一門課達不到基本要求而成為無效課。
無效課的存在是辦學資源的嚴重浪費,減少或消除無效課是教師與學生的共同目標。
二、解決困惑的途徑
困惑提出來,如何解決,需要深入研究,尋求出路。亟待研究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課程內容的正確篩選
一門課的開設有其定位和目標,教學內容是為目標服務的。一方面,教材的選定要緊扣定位和目標,切合學生的實際;但另一方面,對於許多針對性較強的課程,現有的一本或幾本相關教材中,卻沒有完全匹配地用於教學的內容。如小學教師數學專業學習的深度廣度、內容選擇,都需要教師發揮積極主動性,在對現有相關書籍的學習領會基礎上,結合課程目標對書中內容,不僅進行增刪,更應進行整合。
2. 合理處理教與學的關係
孔子有“無言之教”之說,教師教的目的是讓學生學,而學生作為學的主體,教師應給予其更大的空間,像現今的嬰幼兒教育中,對越小的孩子越應該為其創造安全豐富的環境,給他們提供自己探索的機會。相比而言,對於已經身經百考的大學生而言,他們的自我意識更成熟,能力也更強,發揮的餘地也更大,教師是否應該更能放手放心呢?
“最好的學法是做,最壞的教法是說”。教師的作用不是知識的搬運工,也不是學生的監工。教師,尤其是一位合格的教師,應該做到的是為學生選擇內容、創設問題、引起關注、引導方向,最終為學生提供一個舞臺,將其所思所想所做予以展示。
3. 明確考試的目的
考試的目的很明確,即對學生的階段性學習給予評價,將學生學習效果反饋到任課教師,進而指導教師的教學。考試能達到既定目的嗎?且不說試卷的信度效度,就是一份複合標準的試卷,其內容的覆蓋程度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實用性的知識點在紙筆之間不能充分地體現。有的教師就提出“紙筆考試一定是最壞的”觀點。
教師進行了種種嘗試,包括將成績四六分,百分之四十平時分、百分之六十考試分;教學教法類課以學生的說課或講課作為成績;理論性課程以論文的形式進行考查,等等。結果有了些許改善,學生的能力得到了部分體現,但應試的痕跡還是明顯的。
4. 確定教學培養目標以及培養方式
確定教學目標有三條原則:一是具體:指目標的內涵明確,不空泛。比如很多教師都常用的“通過小組交流合作,提高學生解答問題的能力”之類,就未免空泛。教學目標不能拘泥於某節或某幾節課,而是需要致力於長期培養的課程目標。二是集中:是指一節課的目標不能過多,但能真正做到“一課一得”是很不易的。三是恰當:恰當的依據是課程體系與單元結構中的位置,文字自身的特點和學生的情況。 傳統課堂教學強調“雙基”目標,即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傳授與培養。新課程對課堂教學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三維一體的目標,這三維目標的有效落實是現今教學的努力方向。
5. 教師自身的準確定位
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對人才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標準,良好的品德修養已成為人才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衡量標準。在當今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背景下,教師必須及時地更新教育觀念,重新審視自身所充當的角色,以適應新的教育要求。教育本是一項特殊的職業,教育的培養物件是具有豐富而複雜的思想的人,要使學生成為具有良好品德的、合格的、對社會有用的人,首先就要求教育工作者的品德高於一切,努力成為學生的人生引路人。
教師生活在現實生活中,自然地物質化的社會評價方式會影響到他們對諸事的價值判斷。教師固然需要實現自我價值,要得到領導、家長與社會的認可,要提高收入,要晉升職務,要有尊嚴,要體面,這些,都是應該的。教師心靈成長的關鍵還在於能夠有自己的價值判斷,服從於社會趨勢,又不能完全被同化。所以,不能一味屈從於成績第一的價值判斷,雖然這還是社會主流價值觀所認可的。心靈成長著的教師能夠有清醒的意識,致力於學生全面發展,往往在規則之外拼搏著,給學生更多的發展空間。
教師不能一味追求物質第一的價值判斷。教師的職業是相對比較清貧的,如果動點“腦筋”, 教師也是可以發家致富的,問題是背離職業道德而追求物質利益,不符合教師職業的道德屬性。
教師不能一味顧及自己的專業成就。在現行體制之下,有時一張紙的作用很大。不少教師熱衷參加各種專業競賽,搞各種級別的課題研究,認為這就是資本,就是成就,這也是很不全面的。教師的舞臺更多的是學生的身影,許多默默奉獻的教師儘管拿不出什麼高級別的論文,沒有獲得這個、那個獎項,但他們奉獻的精神品質卻是值得肯定的。
教師的心靈成長,不求速度,關鍵是內在體驗,在乎外界因素,更講究內在修煉。教師的專業成長可以有各種路徑,可以有各種評價方式,只有心靈在成長的教師才是快樂的、幸福的。
6. 備課應當如何備和備什麼
備課並不等價於寫教案。當然,教案的準備是備課的一部分,但絕不是全部內容。備課是一種預設和生成。教師應該為學生設計有效的學習活動:包括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及評價方式;教師須瞭解整個學科的知識、方法以及思想方面的種種相關性內容。
備課更應該備學生。對學生這個教學中的主體,教師應充分重視其共性以及個性。幫助學生解決其想不想學、學不學得成以及忘了以後怎樣自學的問題。
總而言之,隨著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對教師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教師的知識結構因其教育的學科、層次不同有較大的區別,但是教師的基本素質是相通的。簡而言之為“一德、二懂、三力”,即尊重師德,懂學生、懂知識,具有表現力、感知力、判斷力。每一位教師都應為共同的事業——教育,提高自身素質,貢獻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王道俊,王漢瀾.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郜舒竹.數學的觀念思想和方法[M].北京: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4.
[3]譚美玉.淺談教師在教育教學評價中的正確定位[J].中小學教育,2012,***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小學教師評職稱論文
小學數學教師職稱論文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