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建職稱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30日

  黨建工作是擴大我黨在企業中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的一項重大措施,小編整理了,歡迎閱讀!

  篇一

  改革高校黨建模式

  [摘要]非公企業在推動經濟發展、提供就業等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該領域的黨建仍然比較薄弱,並且大學畢業生黨員在非公企業黨建中出現了“缺位”現象。高校需要從承擔社會責任的高度出發,改革大學生黨建模式,調整黨課課程設定、加強實踐環節鍛鍊,與非公企業聯動,培養優秀大學生黨員,確保非公企業跟黨走。

  [關鍵詞]非公企業;大學生黨員;缺位

  [中圖分類號]D2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9-928X***2010***04-0055-02

  一、非公企業黨建現存問題

  隨著非公企業在中華大地上的蓬勃發展,大量大學畢業生黨員流向非公企業。上海某高校四年的畢業生黨員中有40%流向了“非公企業組織”。與非公經濟體的迅速增長和大學生黨員急劇流向這一領域不相稱的是,其黨建薄弱現象並未得到根本解決,以“白骨精”***白領、骨幹、精英***為主體的非公企業黨建離中央的要求還有很大的差距,具體表現為:

  1、黨員比例仍偏低。當前,全國黨員比例為5.72%,上海市黨員比例約為8.68%。根據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的公報,2008年底上海市從事非公企業組織的黨員僅有17.26萬,即使以2007年本市非公有制從業人員567.32萬***佔全部從業人員的62.4%***作為基數來計算,黨員比例也僅有3.04%,這遠遠低於全國和上海的黨員比例。

  2、黨員層次分佈不均勻。非公企業組織從業人員中80%為新增勞動力,其中絕大多數大學畢業生***本科生為主***黨員流向大型跨國公司或國內大型私企,而大專、高職、成人教育、自學考試、中專、技校畢業生則只能流向規模較小的私營企業、個體企業,從而導致不同經營規模的非公企業黨員分佈參差不齊,貧富不均。

  3、黨建工作者隊伍良莠不齊。目前,我們還缺少一個高學歷、高技能的專職非公企業黨建隊伍。上海市為了改善新經濟組織***非公企業為主體***中黨建工作滯後的現狀,市委組織部和市人事局2004年起面向社會公開考試錄用社群專職黨群工作者,經過培訓後充實到社群參與黨建工作。這批專職黨群工作者以退休、下崗、轉崗黨員居多,大學生黨員尤其是具有本科學歷的黨員所佔比例非常低,比如閘北區某街道5名專職黨群工作者,60歲的1人,50-60歲的2人,40~50歲的1人,22歲的1人,其中,只有這名22歲的工作者為大專學歷,其他人員均為下崗人員,僅有初高中學歷。

  4、非公企業黨員自身“造血功能”過低。非公企業由於黨員比例偏低,組織生活不能正常開展,企業流動性、變動性過大,黨員發展遭遇了時間上、空間上與組織程式上的三大瓶頸,新鮮血液主要靠輸入,尤其是大學畢業生黨員。2008年上海市在非公有制單位中發展在崗職工黨員0.23萬名,佔非公黨員總人數的1.3%,遠遠低於全市黨員發展比例。

  總的來說,大學生黨員在非公經濟黨建中的缺位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在企業中不能作為黨組織的骨幹力量推動黨建工作,非公企業的黨支部書記大多為老黨員、老職工***尤其是轉制企業***;二是在專職黨群工作者群體中幾乎看不到大學生黨員的身影,從而使這一年齡大、學歷低的群體面對“白骨精”開展工作缺乏有效的溝通手段;三是大學生黨員的就業目標大多是規模型非公企業,從而導致大學畢業生黨員在較小規模非公企業和大型企業之間的分佈很不均衡,非公企業黨建遭遇了黨員“貧富差距”過大的難題。

  當然,造成上述被動情況有歷史原因和現實因素,並非全因高校畢業生黨員的“不作為”所致。但是.大學作為非公企業黨建的新鮮血液――高校畢業生黨員重要的輸送渠道,黨員的培養質量、培養模式直接關係到非公企業的黨建能否順利推進,關係到“白骨精”打什麼旗、說什麼話、走什麼路的問題。因此,高等學校要深入思考非公企業的崛起與黨員培養之間的互動關係,必須考慮《公司法》修訂的深層背景,根據大學生黨員畢業後所面臨的新問題、新情況,對黨員的發展、培養、管理過程進行與時俱進的變革,以承擔大學“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與黨的事業可靠接班人”的責任。

  二、改革高校黨建模式.培養優秀大學生黨員,確保非公企業始終跟黨走

  《公司法》第十九條從法律層面要求非公企業為黨建提供充足條件,但是黨建主體***黨員***的素質是這一矛盾解決的關鍵。培養髮展全面、思想上進、業務素質過硬的大學生黨員充實到非公企業,為“兩新”組織黨建上臺階貢獻力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探索:

  1、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拓展大學生黨建視野,引導大學生黨員的就業選擇。一方面要拓展大學生黨建的範疇,把高職、成教、自考生也納入全校黨員發展來通盤考慮,在堅持成熟一個發展一個的原則下,適當擴大上述“非正規”大學生黨員發展的比例;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大學生黨員的擇業觀,促使他們把創造經濟價值和為社會服務、為黨的建設服務三者結合起來,到更需要的崗位開拓事業。從而逐步緩解“兩新”組織中黨員分佈不平衡的現狀。

  2、調整大學生黨員培養課程體系,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非公企業方面知識的教育,以應對當前非公企業中部分黨員身份意識模糊的難題。多數高校對入黨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課程多為黨的指導思想、黨的性質綱領與任務、黨的組織原則紀律、黨員的理想信念等常規設定。對積極分子和預備黨員的培養,首要的當然是黨的基本理論、基礎知識的授予。但是,從課程體系設定的角度來看,也需要與時俱進,加入一些非公企業政策、國家巨集觀經濟走向分析、非公企業黨建與傳統企事業單位黨建的比較等內容,以使大學生黨員具備對非公企業黨建的初步瞭解,具有較清晰的經濟模式意識和端正的政治意識、身份意識。

  3、改革掛職鍛鍊模式,促使大學生黨員與非公企業密切接觸。目前,高校優秀大學生***大多為黨員或入黨積極分子***掛職鍛鍊大多選擇政府部門。面對有近一半的畢業生黨員將到非公企業中工作的事實,高校組織部和就業指導部門應通力合作,調整優秀大學生掛職鍛鍊的模式,積極與非公企業的主管黨組織――區縣的社會工作黨委、街道的綜合黨委聯絡,有意識地組織大學生到非公企業中掛職鍛鍊。通過掛職鍛鍊渠道的改革,讓大學生黨員對在非公企業這一複雜的環境中如何保持黨性、發揮黨員的模範帶頭作用有切身體會,對黨的事業如何在非公企業開展有更感性的認識,使大學生黨員在未走進非公企業前即對今後的組織生活有一個心理準備,以防止一畢業即“溶人”“兩新”群體的尷尬局面出現。

  4、對到非公企業工作的畢業生黨員進行專項教育,幫助其成為黨建活躍分子。高校負責就業的部門與黨校緊密配合,在做好畢業生黨員的教育時,及時核查哪些黨員到非公企業中工作,集中進行“兩新”黨建的相關知識培訓。首先,高校可以根據畢業生黨員組織關係轉移的去向,與所在的綜合黨委取得聯絡,根據該學生黨員在讀期間的表現,積極推薦其從事非公企業黨建的聯絡工作;其次,培訓師資可以邀請非公企業黨建的骨幹力量、對非公企業黨建研究有素的專家;最後,培訓要更注重實戰演習,而非單一的理論解讀,可以適當增加到非公企業中體驗的環節。

  5、發揮高校人才高地與教育資源優勢,為非公企業黨建提供全新切入點。非公企業黨建之所以有門難進、人難見、口難開、工作難開展的局面,根本上是由於大多數非公企業負責人尚不具有黨建工作有利於其企業長遠發展的意識,業主更看重的是員工能否適應企業,為企業賺取利潤。高校作為人才、知識密集的場所,可以兩種方式介入:第一,與區域聯手,給企業、社群綜合黨委培養黨務專職人才;第二,校企合作,對已經畢業的大學生黨員進行二次培訓,培訓的重點在專業知識方面。這樣一方面使黨員更適應企業發展,黨員清楚這是組織培養的結果,對組織的歸屬感更強烈,另一方面也使企業認識到黨組織可以促使人才不斷提升,減輕部分企業對黨組織的牴觸情緒。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德州教師職稱論文
檔案職稱論文題目
相關知識
黨建職稱論文
工民建職稱論文
建築安裝工程師職稱論文
高階建築師職稱論文範文
發表建築職稱論文
建築工程工程師職稱論文
建築工程類職稱論文代發
高階建築師職稱論文
建築類職稱論文範文
福建衛生服務高階職稱論文期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