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會計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8日

  非營利組織會計就是用於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各類非營利組織財務收支活動及其受託責任履行情況的一種會計型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關於,一起來看看吧!

  篇1

  淺談非營利組織會計思考

  摘要:非營利 組織作為一種 社會組織形態,在社會 經濟 發展 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國的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也在市場經濟建設中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國雖然制定了不少關於事業單位和民間非營利組織的 會計 規範,但顯得比較混亂,不成體系。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對其會計核算和 管理 實踐提出了新的要求,也為會計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課題。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會計;會計核算

  非營利組織的原義指的是由私人為實現自己的某種非經濟性願望或目標而發起的各種各樣的社會機構或組織。

  一、非營利組織會計研究概述

  非營利組織作為一種社會組織形態,在社會經濟發展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隨著非營利組織的快速發展,要求有相應的會計規範,但目前我國所有非營利組織統一執行由 財政部制定的《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這種對各類非營利組織不加區分、一統到底的會計制度,已不適應非營利組織發展的需要,因此,改革我國原有的預算管理制度,健全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建立非營利組織會計法規體系,不僅有利於客觀真實地評價非營利組織的財務受託責任實現其會計目標,而且有利於加強與國外非營利組織的交流,增強中外非營利組織所提供的會計資訊的可比性,是與國際會計接軌的必然要求。

  二、非營利組織會計的體系

  研究非營利組織會計,首先也要明確其會計目標。民間非營利組織的會計目標可以分為經管責任目標和決策有用性目標。經管責任目標主要是針對組織對淨資產中的限定性淨資產的保管和運用情況是否符合捐贈者設定的限定;決策有用性是指提供的資訊應滿足外部人評價組織公益性活動開展的效果如何、是否繼續提供資金等方面的需要,以及內部人進行組織監管的需要。

  會計要素是對會計核算物件的基本分類,是會計報表的基本構件,也是進行確認和計量的基礎。對會計要素加以嚴格的定義,就能為會計核算奠定堅實的基礎。在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制度中,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淨資產、收入、支出、結餘這六個;在 企業 會計制度中,會計要素分為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收入、費用和利潤這六個。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的設定要以它的特徵和業務特點為基礎,這直接決定著會計核算的具體內容。

  首先在權責發生制會計下,不存在收付實現制下的“支出”問題,故沒有設定預算會計中的“支出”這一會計要素。

  其次在企業財務中,要明確所有者許可權,但由於民間非營利組織的資源提供者不享有組織的所有權,所以和企業會計比起來不存在核算“所有者權益”的問題。

  最後企業以獲得利潤為經營目標,為所有者創造財富,但是民間非營利組織是不以獲取利潤為目的的為社會公益服務的組織,所以和企業會計比起來不存在核算“利潤”的問題。

  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與營利組織會計要素相比還是存在較大區別的,不僅會計要素在名稱上有所不同,即使名稱相同的要素,其含義也存在差異。

  改革後的預算會計制度***現行的***,將五大要素解釋為:資產是單位能以貨幣計量的經濟資源,包括各種財產、債權或其他權利;負債是單位承擔的能以貨幣計量的、需要以資產或者勞務來償還的債務。淨資產是指資產減去負債後的差額。收入是指國家或單位依法取得的非償還性資金。支出是指單位按照批准的預算所發生的資產的耗費和損失。它們之間的關係可通過會計等式來反映:資產=負債+淨資產+***收入-支出***。

  會計主體是指從事社會、經濟活動,並對此進行會計核算和 報告的特定單位作為一個會計主體,至少應具有兩個特徵:經濟上的獨立性,即必須與其他主體或個人的經濟關係劃分開來,以核算和報告該主體本身的業務活動;組織上的統一性,即必須具有統一的組織、目標、職責,以系統的核算和報告該主體全部的業務活動。作為非營利組織,其獲得的財務資源有時是有限定的,即它們的使用只能限定於特定目的或活動。

  非營利組織是“沒有最終委託人的代理人”,不存在所有者權益,一般不受產品市場和資本市場的約束。它主要是通過 法律 法規及 合同條款、基金會計來替代其所缺乏的市場規則,並對組織進行約束和控制。因此,通常情況下我們把基金作為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的主體,基金是擁有自我平衡賬戶體系的一個財政和會計主體,用於記錄現金和其他財務資源、相關負債、剩餘權益或餘額及其變動。非營利組織會計的顯著特徵就是將會計科目劃分成多種基金主體,每一種基金主體都與該組織的委託契約所規定的某一種特定公共產品或服務有關,充分體現非營利組織“專款專用”的特點。一套完整的財務報表就像適用於整個組織一樣適用於每一項基金。從這個意義上,我們可以把基金看成非營利組織內部的準會計主體。  三、非營利 組織 會計 核算基礎

  我國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規定事業單位採用收付實現制,《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規定民間非營利組織採用權責發生制,儘管收付實現制存在著操作簡便、易於理解、資訊披露成本低等優點。但隨著非營利組織 管理要求的不斷上升和 發展 環境的變化,收付實現制的侷限性日益顯現。其中最主要的侷限性是:第一,財務狀況資訊被扭曲;第二,績效評價缺乏長期性;第三,隱性負債問題;第四,不利於評價管理效率,不利於評價受託責任。

  《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試行***第一次集中全面而又系統地提出了11條會計核算的一般原則,對於統一協調事業單位各部門的會計核算具有重要的作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將權責發生制從會計原則中剔除出來,專門放入了會計核算基礎中,但是,卻仍舊保留了 歷史 成本原則。即,要求非營利組織在進行核算時遵循客觀性原則、相關性原則、實質重於形式原則、可比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可理解性原則、配比性原則、重要性原則、謹慎性原則以及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其中,客觀性原則和可比性原則是對會計核算總體性要求的一般原則;相關性原則、及時性原則、可理解性原則和實質重於形式原則是體現會計資訊質量要求的一般原則;收支配比原則與劃分收益性支出和資本性支出原則是體現會計要素確認、計量要求的一般原則;謹慎性原則和重要性原則是體現會計修訂性慣例要求的一般原則。

  四、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的發展

  我國的非營利組織通常都具有非營利性、非政府性、志願性、公益性等特徵。除此之外,與西方國家相比,我國非營利組織從兩方面體現出自身特殊性:

  第一, 社會環境不健全。社會環境因素包括: 政治 、 經濟 、 法律 、技術和 自然 因素,從非營利組織的政治環境來看,都還留有明顯的行政化色彩 。一方面,非營利組織作為“公民社會組織”,獨立於政府,為廣大民眾服務;另一方面,非營利組織又與我國政府有著千絲萬縷的 聯絡,部分從事的是政府壟斷性質的業務,與政府有“近親”的關係,組織內管理人員保持幹部身份,組織與個人享受體制內資源較多。不健全的法律規定也是非營利組織發展的障礙。

  第二,內部管理缺陷。首先,制度不健全。許多政府主管部門掌握事業單位人、財、物等內部事務管理權,直接管理事業單位,組織具體業務,政事職責不分,致使 財政補助居高不下,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事業單位管理層的權利與義務不對等,權利與責任不相應,績效與利益不掛鉤,激勵與約束不完善。

  其次管理和運營無效率。長期以來,我國國有事業單位一直作為行政機關的附屬機構,由政府按照行政機關模式直接管理,而導致效率低下。

  我國現行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自頒佈實行至今對規範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加強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非營利組織會計存在的?a href='//' target='_blank'>種植煌騁徊還娣兜奈侍?已經嚴重影響到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和組織發展。因此,有必要改革我國目前的事業單位會計制度,建立一套既能讓國內認可、又能使國際認同的會計準則趨同模式,以規範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行為。

  參考 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民間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S],2004,8,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財政部,事業單位會計準則[S],1997.

  ***3***劉益平,會計學, 科學 出版社[M],2004.

  ***4***許玉紅,建立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體系的構想,財務與會計,2004***10***.

  ***5***陳少華,非營利組織會計資訊供求解讀,財經問題研究,2006,3:75~80.

  篇2

  淺談非營利組織內部會計控制探討

  【摘要】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非營利組織得到了空前的發展,但是,在我國目前的非營利組織中,很少有對內部會計控制理論加以系統正確運用的。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非營利組織的運營效率,使得資源不能得到合理有效的配置,從而造成組織監督不嚴、浪費嚴重。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會計控制;機制

  非營利組織,它的原意指的是由私人為實現自己的某種非經濟性願望或目標而發起的各種各樣的社會機構或組織,其中不僅包括基金會、慈善組織、公益組織,還包括私人創立的學校、醫院、社會福利服務機構、藝術團體、博物館、研究機構等服務類組織。非營利組織正日益成為中國社會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組織創新,在社會服務、扶貧、環境保護、民辦教育、學術研究、行業管理、國際交流、慈善等方面發揮著政府、市場不可替代的作用。內部會計控制,是指單位為了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確保有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及單位經營管理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避免或降低各種風險,提高經營管理效率,實現單位經營管理目標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式。

  一、非營利組織內部會計控制的主體

  一般來說,在非營利組織中,其內部會計控制可分為三個層次:

  第一,高層為理事會一級,即組織內的重大事項決策層。這一層次的主體為非營利組織的諸位理事或會員,它們相對應的最高負責人是理事長或主席。

  第二,非營利組織內部會計控制的中層是指由常設機構領導下的中層管理人員,即組織內管理層次,他們構成了組織正常運轉的主體結構,其運營質量與組織執行效率的高低息息相關。這一層次的控制主體應為常務祕書長或類似領導人員,他們對該層次的控制負主要責任。

  第三,非營利組織內部會計控制的底層是組織內各部門基層員工的控制,即具體業務層次。這一層次內部會計控制的主體是各業務部門的負責人。我們可以在非營利組織中設立相關的審計委員會。該委員會直接隸屬於理事會領導並對理事會負責,代表理事會監督各項業務的進行及內部會計控制的實施。審計委員會所進行的內部審計與外部審計相結合,會對常務祕書長的工作實現很好的監督和評估,促進組織健康良性的發展。

  二、非營利組織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

  非營利組織屬於非物質生產領域,但也同樣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非營利組織一方面為社會提供科學、文化、教育等等方面的服務;另一方面又是商品、勞務的購買者和消費者。具體說來,必須達到以下目標:第一,嚴格遵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和行業監管規章,自覺形成依法履行職責、業務規範運作的經營管理思想和風格。第二,建立和完善符合管理要求的組織結構,形成科學的決策機制、執行機制和監督機制,確保組織內部各職能部門和全體員工盡職盡責。第三,建立行之有效的風險控制系統,強化風險管理,確保履行職能過程中各項業務活動的健康執行和財產的安全完整。第四,規範會計行為,保證會計資料真實、完整,使會計活動提供的資訊能準確、真實、完整地反映各項經濟活動。

  三、非營利組織內部會計控制機制的建立

  內部會計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就是指為了實現組織內部會計控制的目標而採取的各項控制方法、制度和措施等,它由組織計劃以及與保護財產物資和確保相關資訊的準確性、可靠性有關的記錄、方法、程式和控制措施等構成。

  ***1***組織規劃控制。非營利組織的組織結構設定可以基於不相容職務分離的原則設定。不相容職務分離控制的核心是“內部牽制”,它要求每項經濟業務都要經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部門或人員的處理,使得單個人或部門的工作必須與其他人或部門的工作相一致或相聯絡,並受其監督和制約。

  ***2***授權批准控制。是指對部門或某個工作人員在處理財務事項時,必須經過授權批准才能進行,否則就無權辦理業務。授權批准控制可以保證組織既定方針的執行和限制濫用職權。授權責任指被授權者應能夠明確在履行權力時應對哪些方面負責,避免一旦出現問題又難咎其責的情況發生。非營利組織的經濟業務的每類財務事項都會有一系列內部相互聯絡的流轉程式。因此,應規定每一類財務事項的審批程式,以便按程式辦理審批,避免越級審批和違規審批的情況發生。

  ***3***檔案記錄控制。健全、完整的會計記錄有助於正確反映組織經營狀況和經營成果,有助於保護財產的安全和完整。會計記錄可以通過編號,簽章,複式記帳,控制賬戶等發揮控制作用。

  ***4***財產保全控制。財產保全控制主要是針對流動資產、固定資產及其他資產,規定其採購、驗收、入庫、領用、計量、維修、盤點等職責、許可權、程式和手續的控制手段。

  ***5***風險控制。非營利組織應事先對面臨的風險有一個全面的分析。首先,要估計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在此基礎上,應該考慮在風險發生時應如何應對風險。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層必須承認的一個現實是,無論採取什麼措施,一定程度上的剩餘風險都會存在,這不僅因為資源是有限的,而且還因為每一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本身都具有內在的侷限性。為了應對變化了的情況,應該設計在任何重要假設或條件下辨別已經發生的變化或即將要發生的變化的機制。在保證可操作的前提下,這些機制應具有前瞻性,據此,非營利組織能夠預測和計劃重大的財務變化。

  ***6***內部報告控制。為滿足內部管理的時效性和針對性,非營利組織可以通過內部財務報告的形式,使管理層掌握組織的財務活動動態,以全面反映經濟活動情況,及時提供業務活動中的重要資訊,加強控制,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

  ***7***電子資訊科技控制。變人工管理、人工控制為計算機、網路管理和控制。要加強對系統開發、維護人員的控制,還要加強對資料、文字輸入、輸出、保管等有關人員的控制,保障電子資訊系統及網路的安全。

  四、非營利組織內部會計控制機制的執行

  從非營利組織的機制、特點出發,結合內部會計控制理論的適用範圍,從貨幣資金、實物資產、對外投資、工程專案、採購與付款、收款收入、籌資、成本費用和擔保控制九個方面具體分析了非營利組織內部會計控制機制的執行。

  1.貨幣資金。為了加強貨幣資金的管理,降低貨幣資金使用成本,降低財務風險,監督貨幣資金使用的合法性與合理性,提高貨幣資金的使用效益,保護貨幣資金的安全完整。要做到以下五點:

  ***1***保證貨幣資金收支正確合法。

  ***2***保證貨幣資金結算及時適當。

  ***3***保證貨幣資金核算真實合規。

  ***4***保證貨幣資金儲存安全完整。

  ***5***保證貨幣資金記錄真實可靠。

  2.實物資產。指非營利組織的各類存貨及固定資產。存貨控制的基本目標主要包括以下幾點:實行存貨業務的職責分工;實行存貨預算和審批控制;正確對存貨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建立和健全存貨的收發領退等制度;定期盤點存貨資產,保護財產物資的安全完整;保證存貨資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在會計報表上的正確披露。

  固定資產控制的基本目標包括:實行固定資產業務的職責分工;實行固定資產預算和審批控制,控制建設規模與投資效益;正確對固定資產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建立和健全固定資產的實物管理等制度;定期盤點固定資產,保護投資財產的安全完整;保證固定資產資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在會計報表上的正確披露。實物資產內部會計控制要點有:購置、驗收控制;入賬、折舊控制;維修控制;盤點控制;報廢、清理控制。

  3.籌資。籌資控制的目標主要為:實行籌資業務的職責分工;實行籌資業務預算和審批控制;正確對籌資業務進行會計核算;建立和健全籌資業務憑證流轉與管理等制度;定期清理籌資款項,保持賬戶記錄的正確性;保證籌資資訊的真實性和完整性以及在會計報表上的正確披露。

  參考文獻

  [1]李春舉,楊亞蕾.《非營利組織會計模式與歸屬體系探討》.《財會通訊》.2009***7***

  [2]李秋梅.《內部會計控制問題及對策的研究》.《金融理論與教學》.2011***2***

  篇3

  淺談非營利組織會計核算對策

  摘要:非營利組織會計是會計學在政府和事業單位中的運用,是會計學的兩大分支之一。由於非營利組織的會計目標對其會計活動和會計方法具有重要影響潤而研究非營利組織會計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確會計目標。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的內容包括:誰是財務資訊使用者,他們需要什麼樣的資訊以及財務報告能提供什麼資訊。我國的非營利組織會計模式應轉向“兩級準則居、三個準則群”模式。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問題

  一、非營利組織定義

  按照美國會計理論界公認的、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明確提出的標準,凡具備以下三個特徵的,均應歸屬於政府單位與非營利組織,並應遵循有關的會計規則:***1***資財供應者提供的各種資源既不指望返還,也不期望取得經濟利益上的回報;***2***對外提供服務或商品不以營利或獲取某種營利等價物作為目的;***3***不存在可以出售、轉讓、贖賣或一旦清算可以分享一份剩餘資財的明確的所有者利益。

  我國的非營利組織可以定義為:不以營利為目的,資財供應者不圖回報,其剩餘資財不存在明確的所有者權益的單位。在過去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我國的非營利組織有全額預算管理、差額預算管理及自收自支預算管理三種形式。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不斷髮展,非營利組織逐步走向市場,國家對非營利組織的管理已逐步由行政的直接管理轉向巨集觀調控的間接管理。目前,推行全額預算管理的非營利組織正在向差額預算管理非營利組織轉化,差額預算管理非營利組織在向自收自支管理非營利組織轉化,而有條件的自收自支預算管理非營利組織已逐步過渡到企業化管理。

  上述變化對非營利組織會計研究提出了新的任務,而研究非營利組織會計的重要前提,就是要明確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

  二、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的目標

  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的目標可歸納為:會計資訊應當符合國家巨集觀經濟管理的需求,滿足預算管理和有關方面瞭解單位財務狀況及收支情況的需要,有利於單位內部管理。

  根據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地,在一些單位中,一部分有著西方政府會計的性質,有很大一部分與西方的非政府會計的非營利組織會計相同,借鑑國外的經驗,結合我國非營利組織的實際和未來的發展,將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目標具體化,可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向社會資訊使用者提供反映單位資產的規模、構成、流動性,負債的規模、構成、償債能力,淨資產的規模、構成及其變動情況方面的資訊,用來評價財務狀況。

  2、向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單位收入、支出及支出差額的形成、數額方面資訊,以及評價收支情況及業務活動的效率。

  3、向會計資訊使用者提供事業單位現金流入、流出及其增減變動淨額方面的資訊,以於預計現金流量前景和持續運作的能力。

  4、向出資人和捐資人提供淨資產及其變動情況、對出資和捐資使用情況的專門資訊,以助於他們作出是否繼續出資或捐資的決策和評價淨資產的保全情況、持續服務的能力以及經營責任的履行情況。

  5、提供單位預算與計劃、業務活動種類、規模及發展情況的資訊以利於會計資訊者評價業務活動的成績和進行社會、經濟的決策分析。

  三、非營利組織會計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一***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的確認問題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非營利組織會計要素的確認應注意以下問題:

  1.應採用應計制確認。對某些收入,如財產稅、車船牌照使用稅、政府間補助收入和下級上繳收入等,以及某些支出,如退休養老金等,應採用應計制確認。

  2.應確認或有負債。隨著《國家賠償法》的實施,非營利組織將會面臨許多潛在的債務問題,確認或有負債迫在眉睫。

  3.應確認尚未到期的債務。現行非營利組織會計只確認當期實際收支的債務,對尚未到期的債務***包括政府債券和國外借款等***均未予以確認,這不利於強化非營利組織的受託責任,也不便於財務報告使用者瞭解國家債務情況。4.應確認屬於國家和政府的權利。非營利組織會計對許多屬於國家和政府的權利均未予以確認、記錄和報告,如上級政府應補助款、下級政府應上繳款、我國政府在國際組織中的權益,以及權益屬於國家而委託非營利組織管理的國有資產產權等。國有資產產權及其變動情況尤其應在非營利組織會計中予以記錄和報告,這是保護國有資產的一種有效方法。

  ***二***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問題非營利組織在日常業務核算中,大多采用收付實現制確認收支,這一核算基礎雖能正確反映單位預算的執行情況,但不能為非營利組織內部管理提供有效的會計資訊。目前,我國非營利組織的全面改革已經啟動,按照國務院的有關設想,非營利組織“除教育單位和極少數需要由財政撥款的單位外,其他單位每年減少財政撥款1/3,爭取三年基本達到自負盈虧”。可以預計,我國非營利組織在近三年內將發生巨大的變化,市場觀念、競爭觀念做益觀念等將全面進入非營利組織,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核算基礎也將由以考核預算收支為主的收付實現制會計基礎,逐漸轉向以考核經濟效益為主的權責發生制會計基礎。

  目前,非營利組織會計一般不實行成本核算,即使有少數單位實行成本核算,採用的也是“全部成本法”。隨著非營利組織走向市場,許多經濟專家及決策者都感到實行成本核算非常必要。如對一向不進行成本核算的高等學校,現已有越來越多的人認為它應該進行成本核算。因為教育經費投入是智力開發投資,學校的經費支出應是生產性的支出,而不是消費性的支出,所以學校應是一種特殊的生產部門,它的產品是人,是合格畢業生。為了提高學校的經濟管理水平,增強其競爭能力,就有必要進行人才成本的核算。進行人才成本核算時應採用企業的“製造成本法”,根據發生的費用與受益物件的經濟關係,將費用劃分為直接費用***如學生基本費、教學人員費、教學業務費等***和間接費用***如折舊修繕費、教學管理費、教育培養服務費等***。直接費用直接計入成本核算物件,間接費用按照一定的標準分配計入成本核算物件,期間費用***如財務費用、學校管理費用等***直接列入當期支出。這種“製造成本法”應普遍用於非營利組織的成本核算。

  ***三***非營利組織的會計模式問題在過去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管理體制下,我國的非營利組織會計採用的是按預算管理形式制定的會計模式。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這種舊的會計模式急需改進。借鑑國外的經驗和我國企業會計準則制定中的成功做法,應構建“兩級準則層、三個準則群”的會計模式。所謂兩級準則居,就是將整個非營利組織會計準則體系分為基本準則和具體準則兩個層次。其中,基本準則是各級非營利組織進行會計核算所共同遵守的基本規範,具體準則是非營利組織進行具體業務會計核算及報告揭示的具體操作規範。

  兩個層次準則各有特點又相互聯絡,基本準則在整個會計準則體系中居統治地位,對具體準則起指導作用,具體準則要符合基本準則的要求。所謂三個準則群,就是將整個會計準則體系分為基本準則、通用業務準則、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準則三個群體。基本準則群包括:制定目的和適用範圍,確定基本前提和基本會計假設,提出會計核算的一般要求,確認、計量、記錄、報告會計要素及提供資訊等。通用業務準則群由若干條通用具體準則組成,包括資產會計準則、負債會計準則、淨資產會計準則、基金會計準則、業務收支會計準則、成本會計準則和基本會計報表準則等。特殊行業和特殊業務準則群由若干條特殊具體準則構成,包括預算和決算會計準則、國庫會計準則、福利會計準則、捐贈會計準則、基金會計準則、合併會計報表準則、彙總會計報表準則等。

  篇4

  試論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

  摘要: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是保證其會計工作有序執行的重要手段,也是不斷提高會計資訊質量的必要保證。本文指出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指出解決問題的基本措施。

  關鍵詞: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

  一般而言,非營利性組織是指那些經營目的在於社會公共利益而非謀取個人或組織的經濟利益,即不以營利為目的的經濟組織。非營利性組織作為重要的社會組織形式,對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起著重大的作用。鑑於此,對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行為實施監管顯得越來越重要。

  一、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國非營利組織現行會計監管體系對維護社會經濟秩序,保證會計工作的正常進行發揮了一定作用。但是,現行會計監管體系是在計劃經濟體系下延續下來的,其監管的基本思路、手段、方法等沒有實質性的發展。在經濟關係日益複雜的形勢下,現行會計監管體系日益暴露出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

  1、會計監管配套的法律法規不完善。我國會計監管模式從總的方面來看,分為行業自律、政府主導以及政府監管與行業自律相結合三種模式。目前,我國會計監管模式採取以政府監管為主,行業自律為輔的模式。我國政府雖然已經初步建立了以《會計法》為主體,相關的行政法規、規章等規範性檔案為補充的全方位、多層次的會計監管法規體系,但在實施監管的過程中,我國現行的會計法規體系依然存在許多不足,主要表現在:一是會計監管配套的法律法規不完善;二是會計法規之間的協調存在問題。

  2、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主體權責界定不清。我國非營利組織的會計監管是多方位進行的,各機構之間的職能重疊交錯,多頭監管現象普遍存在,導致監管部門的職能異化,以至於不分主次。這些弊端將會造成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困難,最終導致無效的監管。

  3、監管力量分散。我國非營利組織的會計監管部門在實際監管中沒有形成監管合力,有時大家都管,有時大家都不管,結果造成監管混亂,導致會計監管效率低下,以致違法者產生僥倖心理,不利於打擊會計領域的違法違規行為,造成非營利組織的會計資訊失真。

  4、內部監管薄弱。非營利組織內部的會計監管主體主要是本部門的會計人員及審計人員,他們對本單位的經濟事項雖然最為了解,但他們並沒有充分發揮其監管作用,有些內部監管人員甚至與管理當局共同作弊,幫助管理當局製造虛假會計資訊。

  二、強化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的對策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以及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對非營利組織進行會計監管顯得越來越

  重要。從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市場發展的現實情況考慮,當前強化我國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並完善其體系,可以考慮採取以下基本措施:

  1、健全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法規體系。強化會計監管,必須以完備、健全的會計監管法律制度為基礎,主要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規範和完善制約會計活動的法規制度;二是健全會計監管自身的法律體系。

  要建立符合我國具體情況的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法律體系,就要從法律的角度,明確會計監管的地位、作用、職責、任務等,強化會計監管檢查手段,規範會計監管工作的方法、工作程式,做到有法可依。

  2、界定會計監管主體之間的權責。對現行的各監管主體的有關法律法規與會計法律、法規進行對比分析,從法律上統一會計監管權,將會計的監管權完整地授權給財政部門,徹底界定國家對會計監管權的授權部門,達到授權與責任都清楚。為此,要在有關經濟法律中全面、系統地澄清各監管主體的主要工作職責和輔助工作職責,讓各監管主體真正清楚自己的主要工作職責和輔助工作職責,使之將自己應該負責的工作真正有效地擔負起來,以解決各監管部門權責不清、職能重疊交叉的問題。3、加強非營利組織的內部控制制度。關於內部控制,財政部已經頒發一系列規範,從而使單位建立內部控制制度成為一種強制性要求,非營利組織應結合自己的特點建立相適應的內部控制制度。目前,我們應從文化建設、法制建設、管理體制等方面多管齊下切實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以實現非營利組織會計監管。

  首先,建立健全非營利組織的財務管理制度,加強財務控制。任何一個非營利組織開展活動都會有一定的收支。有收支,就必須要建立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包括會計管理體制、會計機構責任機制、會計崗位責任制等,要求按照不相容職務相分離的原則,合理設定財務會計及相關工作崗位,明確職責許可權,形成相互制衡機制。

  其次,建立健全業務授權控制制度。經過授權,可以儘可能明確規定涉及財務及相關工作的授權批准的範圍、許可權、程式、責任等內容,單位內部的各級經辦人員,包括管理層,必須在授權範圍內行使職權和承擔責任。

  第三,要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建設上下功夫。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設立內部審計,特別是其管理者必須主動邀請政府審計部門或社會審計力量的介入,並作為一項制度長期堅持下去。

  4、嚴格會計人員管理制度,提高會計工作質量水平。應加強對會計人員,尤其是高階財會人員和管理人員的財會知識培訓,不斷提高其業務水平,嚴格會計人員管理。特別是《會計法》和《非營利組織會計制度》等相關制度釋出實施後,需要會計人員具備紮實的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及良好的職業操守。會計人員的管理制度有會計執業資格考試、會計專業技術資格考試、會計人員接受繼續教育、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等。一方面應注重會計職業人員專業實踐年限和專業能力;另一方面應改革和完善會計證書和會計技術職稱管理制度。通過這些措施和制度,提高會計人員的工作質量水平。

  5、強化高管人員行為約束。在非營利組織內部,高層管理人員處於單位領導和管理的最高層次,會計人員能在多大程度上誠實工作,依法履行職責也取決於法律對高層管理人員的約束。因此,對單位會計資訊的真實、完整起決定性作用的是高層管理人員,而不是會計機構和會計人員。高層管理人員是內部會計監管的第一責任人,它在非營利組織內部會計監管中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就我國一些非營利組織高管人員貪汙、挪用公款等行為而言,從各方面強化約束其行為是非常必要的。

  隨著非營利組織在我國經濟生活中的作用日益明顯,對其會計監管的重視也日益提高,但有效的會計監管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必須從各個方面進行統一協調、綜合平衡。只有這樣,才能使其會計監管行之有效,更好地為我國非營利組織的發展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彭家生,會計監管的完全資訊靜態博弈分析[J],財務與會計,2002.11.

  [2]韓冬芳,我國會計監管問題分析及應對措施[J],商業研究,2005.

  [3]胡學定,《會計監督體系中政府部門監督的現狀及建議》,《經濟師》,2005.10.

  [4]趙建勇,戚豔霞,《政府與非營利組織會計》,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淺談人性化設計在現代工業產品中的運用
函授大專會計論文
相關知識
非營利組織會計論文
非營利組織中的管理會計技術應用研究論文
非營利組織財務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完善
我國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
對加強民間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幾點看法
非營利組織的名詞解釋
營利性行為界定與完善非營利組織所得稅制標準
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對策
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非營利組織財務管理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