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教育淺探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中學生的環保意識的高低直接關係著我國未來的發展。保護環境就是保護地球,保護人類自己。提高全民環保意識,學校教育具有不可推御的責任。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生物教學與環保教育》

  摘 要:中學生的環保意識的高低直接關係著我國未來的發展。我們應把環保教育落實到高中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

  關鍵詞:高中生物;環保教育

  高中生物課程標準將“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列為課程總目標之一,它還明確提出了“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養”的新理念。可見,高中生物學科是學生獲得基本科學方法和科學知識、科學態度的基本學科,旨在幫助學生探索大自然的奧祕的同時,也擔負著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的職責。學生作為國家建設的接班人,其環境保護意識的高低直接關係著我國的發展進步。因此,生物教師要把環保教育作為自己的職責,盡一切努力把環保教育落實到生物教學的全過程中。

  一、瞭解環境現狀,讓學生具備保護環境的責任心

  人類在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因為對自然界認識不足,有許多因素造成生物圈的破壞。如汽車的尾氣、工業廢氣的排放造成大氣汙染,大量使用農藥、生活汙水、工廠汙水的任意排放會造成水汙染;過度放牧、掠奪性開採自然資源、過度砍伐森林導致荒漠化。濫用激素,工業垃圾、生活垃圾、醫用垃圾等也可導致激素汙染、光汙染、土壤汙染等使生態環境或生物圈遭到破壞的事例。如我國科爾沁草原因為過度開荒變成沙漠;長江、黃河中上游因為亂砍濫伐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許多野生動物因為人類的捕殺而滅絕等,在教學過程中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將這些人類自己做的傻事,釀造的苦果甚至是自己一手造成的悲劇告訴學生,可以讓他們深切體會到自然界中的資源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讓他們認識到人類,如果過分注重自身利益,不加節制地從自然中索取各種資源,必將破壞生態平衡。人類也最終會受到自然界的報復。

  近年來,我國環保方面的宣傳力度不斷加大。在環保方面做了許多工作,但我國生態環境的區域性改善,並沒有從根本上緩解總體惡化的趨勢,資源浪費驚人,水土流失嚴重,土地荒漠化面積不斷擴大,森林面積大量減少,草地退化,沙化和鹼化面積逐年增加。水體汙染使水資源短缺矛盾加劇。大氣汙染、海洋汙染、臭氧層破壞、溫室效應加劇、各種汙染造成的生物多樣性銳減等問題。這不能不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把這些問題結合課堂內容告訴學生,可以讓他們切身感受到存在於身邊環境汙染問題,使他們真正具備環保的責任心和使命感。

  二、利用課堂教學,使學生養成環保意識

  現行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很多章節出現生物學教學與環境教育的契合點。教師可立足課堂,利用教材,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對教材作適當的拓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如講授“水域環境的保護”時,除了講清楚水域環境保護的重要性,還可列舉當今世界人均水資源佔有情況,以及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用事實、資料說話,教育學生如何節約用水。如用洗臉水洗衣服,用淘米水澆花,用洗過衣服的水沖廁所、拖地等,讓學生形成重複用水,節約用水的習慣。讓學生結合我國水資源缺乏的現狀,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水資源。再如,在“保護生物的多樣性”一章節中,除了介紹課本提供的幾種動植物資料,還可播放一些珍稀動植物的紀錄片,以增強學生熱愛動植物的情感。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穿插介紹一些與環保有關的節日,如:2月2號“世界溼地日”,3月22號“世界水日”,6月5日“世界環境日”、9月16日“保護臭氧層日”,一年一度的“植樹節”、“地球日”等,以增強學生的環保意識。

  三、組織環保討論,使環保意識深入人心

  新課程指出:生物教學要倡導學生的探究式學習,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各種資訊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因此,在生物教學中充分發揚民主,在情境設定上下工夫,讓全員參與討論。學生在交流、探究中學習,細細體會著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例如,秋天是收穫的季節,農民收穫著糧食,但是大部分秸稈放在田裡用火燒掉了,從而在那幾天裡天空灰濛濛的,到處是嗆人的煙味,嚴重地汙染了空氣。我問學生:對此你們有什麼好的建議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討論著:可以用秸稈制沼氣產生新能源,可以將秸稈切斷深耕還田,可以設立專門的收購機構回收,可以造紙……學生在討論的過程中環境保護的意識進一步得到加強,並漸漸深入內心。

  四、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和進一步提高環保意識

  在生物教學中,我們不必拘泥於課堂單純的教師講授、學生聽記模式,還可以通過開展相關活動,一方面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另一方面培養學生的能力素養。生物教學內容中設計了不少活動可在課堂開展。例如,測算空氣中的塵埃粒子活動,可以讓學生當堂測試在講臺前、教室中間和後面的塵埃粒子數量,讓學生清楚地認識講臺前塵埃狀況,並認識到教師的職業病——咽喉炎與粉塵的密切關係,從而意識到大氣汙染物排放的危害所在。

  我們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後活動中進行觀察、發現。我們的學校和周邊的生活區本身就是一個環境,引導學生對學校及周邊環境進行觀察。例如,對學校商店、垃圾筒白色汙染的觀察與統計,對學校植被情況及數量的調查等等,從身邊小事小景中推測計算大事大景,從而認識到環境問題的嚴峻性,培養自己的環保意識。

  總言而之,在生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意識的教育,不僅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誌,還是貫徹落實環境保護這一基本國策的基礎工程。通過教師的主導作用,把學生的環境意識教育同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在一起,定能培養學生強烈的環境保護意識。

  參考文獻:

  [1] 楊悅.植物學[M].北京: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5.

  [2] 汪忠.生物新課程案例與評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 

小學基礎教育相關論文
環保教育探討論文
相關知識
環保教育淺探論文
幼兒環保教育淺述論文
中小學美術教育淺探論文
中小學環境教育淺談論文
小學環境教育淺議論文
學前兒童社會教育淺探論文
中學體育教育淺探論文
陽光教育淺探論文
養成教育淺探論文
幼兒數學教育淺探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