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相關論文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從未來發展趨勢看,以祖輩為主的家庭教育模式將在我國農村地區長期存在。這種家庭教育模式在很多方面不利於兒童的發展。全社會都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留守兒童已引起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文章分析了需要層次理論下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生理需要缺失、安全需要缺失、歸屬和愛需要缺失、尊重的需要缺失、自我實現的需要缺失等進行分析,通過家長要轉變家庭教育的觀念、堅持“留守兒童利益最大化的原則”;重視安全問題,保障留守兒童的安全需要;減少輿論的負面影響,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等方面入手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

  關鍵字:農村留守兒童;需要層次理論;家庭教育

  1需要層次理論下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現狀

  美國著名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在1954年的《動機與人格》一書中提出了著名的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個體的行動都有由需要引起的,個體的動力都來自個體各種需要的滿足。馬斯洛把人的需要按照從低階到高階的順序,分為五種,其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及自我實現的需要。①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這五種需要進行分析來關注其家庭教育的問題。

  1.1生理需要的缺失

  生理需要***physiologicalneeds***是指機體為維持生命、生存必須具備的最基本需要。包括衣、食、住、行。在一切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基礎的,也是最優先的。農村留守兒童的年齡一般都不大,這一階段正是兒童生長髮育的高峰期,需要有相應的營養保證。但是,在偏遠的農村中,兒童吃不飽穿不暖、兒童上學路程遠等現象比比皆是,這種最基本的要求都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必將會影響兒童的發展。此外,由於父母不在身邊,有些年幼懂事的兒童都會替代父母來照顧年邁的爺爺跟奶奶,稍有點力氣,也會加入到家庭勞動的隊伍中,承擔各種家務勞動。

  1.2安全需要的缺失

  安全需要***safetyneeds***是指保護自己免受身體、心理、情感等方面傷害的需要。留守兒童的父母不在身邊,沒有受到建全家庭的保護,由於代理監護人繁忙家庭事務,無法做到對兒童全面的監管,從而形成安全隱患。處於身心發展的基礎時期的留守兒童,他們對外部許多事物的認知都是模糊的,對外界的危險的防範意識還未形成。留守兒童被拐賣、被侵害的事件時常發生,他們的個人人身安全不斷地被忽視。同時由於隔代監護不到位,很多兒童從小就染上了抽菸、喝酒、賭博的惡習。兒童正是處於身體生長的迅猛時期,身體很多機能都不成熟,這樣的惡習損害了他們的身心健康。②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親子交往長時間屬於隔空狀態,父母與孩子相隔甚遠,長期不能在同一空間生活,很多留守兒童不能切身感受到父母對子女的關愛,當留守兒童在生活或學習中遇到問題時,孩子不能快速地從父母那裡獲得穩健的感情體驗與心理支援,久而久之,兒童內心裡面的安全感程度會降低。

  1.3歸屬與愛需要的缺失

  農村留守兒童沒有歸屬感,總是有一種寄人籬下的感覺,使他們在外人的監護下不能很坦然地去接受他們的照顧。他們的失落、孤獨無助、被遺棄、無奈之感會一直伴隨著他們成長,從而在性格上會變得自卑、孤闢、膽怯、自我封閉。這樣明顯缺陷不利於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同時,隔代親屬代為照顧會出現兩種比較畸形的愛。一種是隔代親有時總會對孫子***女***照顧有加,嬌慣、放縱、偏護及溺愛他們,使兒童養成以自我為中心,脾氣暴躁,不尊重他人的個性與習慣。另一種是粗放型看管,只要兒童的行為不犯大錯,通常都是採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方式解決,最終使這些兒童越來越叛逆,在家不服從管教,在學校不遵守紀律,有的兒童還會受到社會青年的不良影響,無心讀書。而父母忙於在外地的生計,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去親身照顧孩子。雖然偶爾用通訊聯絡,但也只會關注孩子的學業成績和身體健康情況;總是很少關心孩子的心靈成長,從而使兒童無法感受父母真正的愛與慰藉。

  1.4尊重需要的缺失

  尊重需要***esteemneeds***是指希望能夠得到別人的高度評價或為他人所尊重。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接受的是隔代親屬監護,監護人年齡偏大且本身文化水平相對較低,觀念比較陳舊,往往只追求對孩子物質生活上的滿足,通常在思想交流和人格培養方面存在溝通障礙。在隔代親屬監護下,長幼尊卑的觀念會時刻浸入他們的心裡,很多長輩認為兒童是什麼都不懂的。他們只是從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孩子,不瞭解兒童的感受,只要聽長輩的話,按照長輩的意思做事,這種孩子就是好孩子。他們把孩子當作一種附屬品,從來沒把兒童當作一個獨立的主體,從而不信任、不尊重孩子想法、行為。

  1.5自我實現需要的缺失

  自我實現的需要***self-actualizationneeds***是成長和發展、發揮自身潛能、實現理想的需要。馬斯洛認為:“自我實現的需要就是一個人能夠成為什麼,他就必須成為什麼,他必須忠於自己的本性。”在隔代親屬的眼裡,這個兒童並不是那麼的完美,總是早早地對孩子貼上標籤。總會說:XX,你不是讀書的料,別浪費父母辛苦賺來的錢。這種觀點,嚴重踐踏了學生的自信心與上進心,從而產生自暴自棄的情緒。許多家長在外面賺了錢,認為“讀書不如打工掙錢”,“XX讀完大學,現在還不是一樣打工”,這種“讀書無用論”的負面觀念也時時刻刻浸染著孩子。使孩子不能清楚地認識自己,也無法感知自身所蘊含的潛力,遏制了兒童的發展。

  2有效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對策

  2.1轉變父母家庭教育的觀念,滿足留守兒童歸屬和愛的需要

  家庭教育對兒童產生重要的影響。而作為兒童重要他人的父母,應該要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兒童的重要性,要轉變思想觀念,為孩子的健康成長營造一個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環境。父母要以兒童利益最大化為原則,如果條件允許,不要選擇過早地把孩子寄託給他人照顧,兒童自主性與安全感還未能充分形成,他們需要父母的陪伴與呵護。同時,父母要選擇合適的監護人來照顧孩子。合適的監護人一定是愛孩子的、負責任的人,他們會努力擔負起代理監護人的責任與義務,給孩子營造良好的心理氛圍和家庭教育環境。讓孩子感受到親情的存在從而使留守兒童不感到孤獨。同時,父母與臨時監護人之間要經常交流,瞭解孩子的各種情況,雖說不能面對面地站在兒童身邊與兒童交流,但作為兒童的直接與法定監護人,不能逃避對孩子家庭教育的責任,而是要真正肩負起家庭教育的使命。其次,加強親子之間的溝通,讓愛在溝通中永駐。孩子對父母有天然的親近感和依賴感。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這顯然是任何代理監護人或老師們所無法企及的天然情感。每個孩子都需要父母的關心和愛護,由於條件有限不能陪伴在孩子的周圍,經常溝通可以讓留守兒童感受到父母親的牽掛,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關愛。再次,儘量就近就業,對孩子的照顧更具體,更全面。就近就業既可以增加家庭收入,又可以照顧孩子,從而促進與孩子之間的感情。③

  2.2重視安全問題,保障留守兒童的安全需要

  安全問題往往是最重要的,但也是最容易被忽視的。許多看似安全的地方,它也會隱藏著危險。監護人及代理監護人要加強對留守兒童的安全教育,提高兒童防範意識,增強兒童保護自己的能力,避免遭到不法分子的迫害。同時,作為監護人的家長要多花時間跟精力在留守兒童身上,及早地發現和糾正個別留守兒童的不良行為,防止留守兒童違法犯罪行為的發生。

  2.3減少負面輿論的影響,維護留守兒童的尊重需要

  對留守子女現象的描述多、呼籲社會關注留守子女的宣傳報道也多,有些媒體不斷大肆渲染,使人們帶著有色眼鏡看待這些孩子。也許,這種宣傳在某種程度上,使我們的關注方式在客觀上造成了對他們的不公平。我們應該關注留守兒童的美好的品質。首先,有些孩子在父母外出時,他們獨立完成生活上的事情,不僅自己照顧自己,有時候還照顧年邁的長輩。這樣可以增強他們的獨立意識,堅強的意志,讓他們在磨礪中得到鍛鍊。其次,留守兒童看到父母親辛苦地在外面工作,他們會更加能體會到父母的辛苦,也懂得父母的不易。他們會更加地體諒他人、關心他人。再次,在逆境中成長的孩子,他們的進取心會比較強。表現在學習上認真努力、刻苦學習,生活上不怕困難,永往直前。我們要認識到他們的這些優點,他們有時候的生活並不與別人有什麼不同。他們也在成長,不要一味地只看消極方面。從而增加他們的自信心,為他們的自我實現創造條件。

  2.4發掘孩子的潛力,滿足留守兒童自我實現的需要

  一些監護人不注重孩子的個體性,在當孩子犯錯誤時,僅憑自己的個人喜好、情緒來對孩子作出不合理的反應,這樣會對孩子的自尊心產生嚴重的影響。因此,監護人要從各個方面去了解孩子,明確孩子的優點與缺點,給留守兒童提供表現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地表現自己的能力,提高自我實現的成就感。同時,也要對留守兒童要充滿期望,並以長遠、動態的眼光來看待他們的成長。

  3總結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作為我國社會轉型時期存在的問題,其涉及到多個方面。如何客觀、全面、深層次地瞭解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從而改善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問題,是一個長期、複雜的過程,所以還需要政府、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相互協調努力。只有這樣,才能為留守兒童創造一個良好的成長環境。

  註釋

  ①馬斯洛.動機與人格[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②李新.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思考[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0.

  ③胡國雄,肖亞紅.“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缺失問題的研究[J].教學與管理,2011.

  篇二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摘要:由於我國社會的發展與現代化程序被不斷推進,自改革開放以來農村人口大規模地住進城市而衍生出來的農村留守兒童,出現了家庭的結構不完整、家庭親情淡薄、家庭監護不力等一些問題。並由此產生了留守兒童生長的家庭環境不健全、課程學習興趣不高、課程學習目的不正、兒童性格怪異、非社會化行為日益突出等不少令人憂慮的現象。如何完善健全相關的政策,儘快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問題是全社會目前應著力解決的大問題。

  關鍵詞:留守兒童;教育;問題;對策

  留守兒童是指兒童的父親和母親為了在外工作掙錢養家,把孩子留在農村生活。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爺爺奶奶,甚至與父母親的其他親戚一起生活。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長對其子女進行的教育。而按照現代觀念,家庭教育主要包括:日常生活中所有的家庭成員之間相互的影響而形成的教育。

  一、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存在的問題

  因為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與一般正常家庭孩子的撫養方式不一樣,因此出現了以下四種教育方式。

  一是隔代教育,即由爺爺奶奶作為監護人的一種家庭教育方式。這種教育在農村留守兒童中是最普遍的並且這種方式存在很多的問題。

  二是親友教育,是指由親戚或者朋友進行教育監護的一種家庭教育方式。這種教育的特點就只是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

  三是自我監護,這類兒童既沒有“隔代的”的監護,亦沒有親戚朋友的照看,獨自一人或跟兄弟姊妹留在家中。很多時候就形成的是由大孩子照顧小孩子。

  四是父親或母親單獨監護,這種情況的監護人的壓力比較大,他們既要承擔家庭勞動的壓力亦要承擔監護孩子的壓力,這使他們鮮有精力考慮孩子家庭教育的問題。

  正是因為現代留守兒童家庭存在以上四種情況,讓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呈現以下問題:

  ***一***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感情缺失

  因為留守兒童較長時間不能和他們的父母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親自關心和愛護,所以影響了留守兒童容易對父母產生信任感危機,這就讓兒童和父母之間的親情越來越淡薄。

  ***二***情感的缺失造就了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

  由於很多孩子長期不能父母在一起生活,在平日裡得不到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感受不到父母對它們的愛。因此就算在平日裡有各種問題也不能從父母那裡得到情感上的理解和支援,心理需求得不到滿足。在學校和生活中出現的錯誤也不能得到父母當面的引導,這樣日積月累,非常容易引起一系列孩子的問題。比如:內向、孤獨、不安、沒有自信、抑鬱、對旁人敏感、缺乏交際能力、不能正確把控情緒等。

  ***三***部分監護人對孩子的教育存在顧慮

  由於兒童沒有爺爺奶奶或爺爺奶奶沒有能力照看兒童或者其他方面的一些原因,就把兒童託付給其他好友來照看,這部分人不是孩子的父母,因此在對兒童進行教育方面有這樣或那樣一些的顧慮,特別是在兒童做了錯的事情時不知道應該怎樣去處理,打孩子罵孩子,又會想到孩子不是自己的,不能打不能罵,不打罵卻又怕兒童繼續錯下去,不能給兒童的父母有個好的交代。所以,這部分監護人更多的只是關注兒童的學習成績和生命安全。

  二、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成因探析

  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存在諸多問題則主要是由於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家長的受教育程度較低、家長教育觀念不正確造成的。

  ***一***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

  家庭可以說是兒童的第一所學校,良好的家庭環境和氛圍將對孩子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成長產生一生的影響。對於農村的留守兒童來說,家庭裡父親如果外出,就會導致父親的教育角色弱化;如果父親和母親雙雙外出,就會使得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再加上近幾年的大學畢業生就業壓力的不斷加大,造成了教育返貧現象的存在,在相當程度上淡化了父母對子女升學接受良好教育的想法,使他們在這個問題變得更為務實和保守。兒童從小就從父母那裡耳濡目染這種想法,自己對升學的期望也不會太高。

  ***二***家長受教育程度較低

  在我國,受教育程度較低的家長群體大部分都集中在農村,而農村本又是留守兒童的大量聚集地,加之農村家庭教育意識本身又比較淡薄、教育觀念落後於城市。很多家長仍然沿用傳統的教育觀,認為自己的主要就是讓孩子快快長大,讓孩子吃飽穿暖、能否有出息全靠孩子、靠老師。這樣的父母連孩子在學校接受的教育都甚少關心,更別說讓他們瞭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三***家長的教育觀念不正確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我們在解決農村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的問題時應著重轉變家長的教育觀念,家長教育觀念的不同導致父母對待孩子的方式有很大差異,傳統的教育觀念就是打、罵,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將對自己的個體身心健康產生嚴重的消極影響。因此,家長的教育觀念不僅影響著兒童的身心發展,還影響著後代的教育觀念。

  三、解決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對策

  對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要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要給予足夠的家庭溫暖,我認為應該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有效教育,最重要的是在家庭教育中應重視對這些兒童進行心理健康教育:

  ***一***在外打工的父母應儘量與孩子加強情感交流,做到缺位不缺職

  在外打工的父母應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要重視子女的家庭教育問題,要儘可能經常回家看望子女,關注自己孩子的思想、學習、心理和生活狀況。如果條件成熟,父母最好時能夠把孩子接到自己打工的地方和自己一起生活,這樣做一是可以和孩子增進感情,二是讓孩子見見外面的世界,三是讓孩子瞭解父母的在外的不易,激勵他們奮發向上、努力學習。在每年春節時也應儘量回家與孩子和家人團聚,讓孩子感受到家的溫暖真正做到缺位不缺職。

  ***二***重視教育的榜樣作用,家長和孩子一起成長

  俄國著名思想家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在一個家庭裡,只有父母能自己教育自己時,在那裡才能產生孩子的自我教育,沒有父母的先鋒榜樣,一切有關孩子進行自我教育的談話都將變成空談。從孩子出生一開始就是跟著父母“學習”,父母的一切行為可能都會影響孩子的行為。您孝敬老人,子女才可能孝敬您,您下崗擇業時充滿自信,子女才可能面對挫折不氣餒並不斷追求,以您為榜樣。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因此家長的人格作用也是最大的教育因素。父母做好自己的榜樣作用,可以把孩子引導著向一個健康的方向發展。

  ***三***優化教育環境,努力創設民主、和諧、學習為主的家庭氣氛

  民主、和諧、溫馨、求知氛圍濃厚的家庭環境,必將對孩子的未來成長起著積極影響;相反,爭吵、煩亂、尋求享樂刺激的家庭環境,必將對孩子的未來成長起著消極作用。因此,在家庭的大環境下只有發揚民主才能關係和諧,不要揮舞“心靈的鞭子”,切忌使用“語言的刀子”,家和萬事興。父母要主動與孩子溝通,注意家庭氛圍的親和性,情感的雙向交流,教育和諧有序,讓孩子在家裡有發言權,向孩子承認錯誤也是教育,淡化教育痕跡,優化教育環境,啟發自我教育,特別要注意創設學習為主的家庭氣氛。

  四、小結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的根本還在於農村的發展問題。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問題還在於農村經濟和農村社會的發展。國家提出的新農村建設政策將有助於推進農村的發展,縮小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差距,也將更好的解決農村留守兒童家庭教育問題。***作者單位:西華師範大學***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參考論文
留守兒童的教育與管理有關的論文
相關知識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相關論文
留守兒童家庭教育的參考論文
淺談家庭教育的相關論文
淺談家庭教育的畢業論文
家庭教育的影響論文
有關家庭教育的探析論文
有關家庭教育的探討論文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較論文
重視家庭教育的參考論文
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的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