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傳統文化的教案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5日

  即將開學,是不是打算給學生講一下關於傳統文化的一堂課呢?下面小編給你分享一個教學案例,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讓學生預習教材並發現問題;按分組任務,分別蒐集我國傳統習俗以及傳統節日的由來及特點;傳統民居;傳統文藝;延續至今的中國傳統思想的例子或圖片資料等。

  二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周杰倫?喜歡聽他的歌嗎?

  生:喜歡。

  師:那你喜歡他的哪些歌曲呢?

  生:《千里之外》《東風破》《雙截棍》……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周杰倫的《青花瓷》。

  播放《青花瓷》MV片段

  師:欣賞完這首歌之後,你從歌詞和視訊中發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呢?

  學生回答

  教師:同學都說的很好。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使得《青花瓷》的中國風分外動人,作詞的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漢隸"等詞描繪了傳世青花瓷的古樸風采,加上週杰倫唱腔柔情古樸,略帶江南戲曲雛形,這首歌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演繹得淋漓盡致。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歷史的腳步,翻開一幅幅絢麗的畫卷,去感悟和認識傳統文化,以更好地傳承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一起來學習《傳統文化的繼承》板書

  【講授新課】

  一傳統文化面面觀

  1.傳統文化繼承的表現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呢?上節課我們已經給每個小組佈置了蒐集資料的任務。接下來就由各小組彙報成果。

  首先,讓我們有請第一小組的發言人來給我們講述傳統習俗的相關知識。

  第一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看著同學們燦爛的笑容,彷彿還沉浸在節日喜慶的氣氛中。學生時代最期盼的莫過於過節放假,我們有各種佳節“吃”的習俗,極大地滿足了“吃貨們”的味覺。像第一組的同學們列舉的元宵節看花燈吃元宵、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習俗。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小組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有請。

  第二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聽完這位同學的講述,你們感覺怎麼樣呢?簡直就是一名專業導遊。短短几分鐘,帶領我們,漫步於秀麗婉約的江南樓臺,觀賞了濃郁地方特色的福建客家土樓,感受了“冬暖夏涼”陝北窯洞和“草原白宮”的蒙古氈房。讓我們盡享中國凝固藝術之美,歎為觀止。下來輪到第三組的代表給我們展示成果了。

  第三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第三組的同學們也是毫不遜色。給我們介紹了中國的國粹:京劇和國畫,以及四大名著,帶有地方特色的皮影戲,剪紙等等。講到傳統文藝,我們又不得不重提周董的中國曲風。乍聽《青花瓷》歌曲名。眼前彷彿浮現出溫婉的江南水墨畫,一個撐傘的人影在裊裊炊煙中若隱若現,緩緩漫步於煙雨樓臺之中。詩詞化歌詞,伴以傳統民族樂器,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符合了中國古典文學要求的“含而不露之美”,溫婉與平和,柔美與輕巧,成功籠絡無數中年歌迷。整首曲子浸染了濃郁的中國風,讓我們如痴如醉,沉迷其中。

  請第四組的同學來展示一下成果。

  第四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第四組的同學告訴我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儒家誠信思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的中庸之道等等。儒家思想等中國傳統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並且贏得了世界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追崇。

  【過渡】 四組同學成果展示得很充分很豐富。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形式與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如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正是對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的繼承。

  提問:說了那麼多,什麼是傳統文化呢?傳統文化是怎樣形成的呢?

  2.傳統文化的含義: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第一,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帶有民族色彩;第二,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滲透到各個領域;第三,具有相對穩定性。其形成過程說明了文化具有繼承性。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既然傳統文化存在於現實中,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正確認識和對待傳統文化呢?

  傳統文化在今天

  1.傳統文化的特點

  【課件】展示河洛民俗文化廟會相關圖片:捏麵人;二鬼摔跤;書法——“活”龍活現;踩高蹺,舞龍等等。

  【問題】1你能找出哪些中國的傳統文化?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我們河洛民俗文化廟會的書法,捏麵人,木偶戲,踩高蹺,舞龍等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藝。大紅“福”字和大紅燈籠等體現了中國的尚紅的習俗,紅色表達著強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著喜慶、熱烈與祥和。

  2想一想,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學生回答

  在今天的河洛文化廟會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祖先遺留下來的各種民間文藝。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廟會中所呈現的中國傳統習俗和文藝,是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自身的基本特徵,而延續至今的。因此,我們說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但是,今天廟會的內容和形式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髮展創新,並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更具時代感。所以,傳統文化的穩定性是相對的。

  3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文化廟會從傳統文藝和傳統習俗的角度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傳統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比如,臺灣海峽兩岸同胞“每逢佳節倍思親”,正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湧動著對祖國統一的強烈認同感。

  【過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鮮明的民族性和繼承性的特點,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請同學看一下兩個材料。

  2.傳統文化的作用

  【課件】

  材料一:古語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實生物”、“和為貴”、“家和萬事興”、“事各順其名,名各順於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材料二:和諧社會並非沒有差別,而是和而不同;不是一個沒有矛盾的社會,而是一個能夠有效疏解人民內部矛盾、有力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社會和諧,最主要的是人與人關係的和諧。——習近平《加強基層基礎工作 夯實社會和諧之基》

  【問題探究】通過閱讀以上兩個材料,你能說說“和諧社會”的思想與傳統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樣的關係嗎?學生討論

  學生探討後,教師歸納:

  “和諧社會”中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將“和”、“合”思想順應社會生活的變化,去掉其封建神化的內容,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1順應社會發展的傳統文化,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通過以上對“和諧社會”思想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的作用。

  2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會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

  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就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哪位同學能列舉這方面的事例呢?學生自由發言

  既然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呢?

  【問題】同學們,知道“十二孝”的故事嗎?

  【小故事】刻木事親課件展示

  【課堂討論】在今天,我們應如何認識“孝”道呢?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家庭和睦,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孝”裡包含了尊老、敬老、養老等積極的一面,對此我們要繼承與發揚。

  “二十四孝圖”中的“刻木事親”“埋兒奉母”的故事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這些具體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對待包括“孝”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課堂小結】學完本節課後,同學們都收穫了些什麼?學生回答

  課件展示本節課知識結構圖

  【教師寄語】 中華民族經歷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人間正道是滄桑”,今天我們已經踏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要我們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實踐中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長風破浪會有時”,就一定能夠再創中華文化明天的新輝煌!

  【鞏固練習】

  1.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以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進入《論語》,又以感性的方式,並且藉助熟悉的傳播學的東西,把《論語》解釋成當今的故事。這體現了

  A.繼承傳統文化要適應時代的要求

  B.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C.必須對傳統文化加以改造

  D.傳統文化只能藉助現代傳媒弘揚

  2.“信”是我國曆史上儒家倡導的“五常”之一,今天我們仍然提倡“誠信”,表明傳統文化具有

  A.較大的包容性 B.較強的保守性

  C.相對的穩定性 D.鮮明的民族性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節日,近年來,隨著洋節的興起,在許多青少年中年味越來越淡。但在許多國家中,中國的春節卻越來越受到歡迎。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年味”變淡的看法。

  答: 1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年味、年俗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應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交替而與時俱進。春節某些習俗的改變,順應了社會生活的變遷,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2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是必然現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因此西方節日在國內盛行,“年味”變淡,也是正常現象。

  3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還必須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繼承民族傳統文化,推陳出新,以增強民族凝聚力。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年味”變淡的看法。

  教學活動

  傳統文化的繼承

  課時設計 課堂實錄

  傳統文化的繼承

  1第一學時 新設計

  【教學設計】

  一課前準備

  讓學生預習教材並發現問題;按分組任務,分別蒐集我國傳統習俗以及傳統節日的由來及特點;傳統民居;傳統文藝;延續至今的中國傳統思想的例子或圖片資料等。

  二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不喜歡周杰倫?喜歡聽他的歌嗎?

  生:喜歡。

  師:那你喜歡他的哪些歌曲呢?

  生:《千里之外》《東風破》《雙截棍》……

  師: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一首周杰倫的《青花瓷》。

  播放《青花瓷》MV片段

  師:欣賞完這首歌之後,你從歌詞和視訊中發現了哪些中國傳統文化的元素呢?

  學生回答

  教師:同學都說的很好。古箏撩撥,牙板清脆,琵琶淙淙,使得《青花瓷》的中國風分外動人,作詞的方文山用"素胚","仕女","漢隸"等詞描繪了傳世青花瓷的古樸風采,加上週杰倫唱腔柔情古樸,略帶江南戲曲雛形,這首歌將中國的傳統文化元素演繹得淋漓盡致。這節課就讓我們追隨歷史的腳步,翻開一幅幅絢麗的畫卷,去感悟和認識傳統文化,以更好地傳承我們優秀的傳統文化。我們一起來學習《傳統文化的繼承》板書

  【講授新課】

  一傳統文化面面觀

  1.傳統文化繼承的表現

  同學們,在我們身邊的生活中又有哪些傳統文化的元素呢?上節課我們已經給每個小組佈置了蒐集資料的任務。接下來就由各小組彙報成果。

  首先,讓我們有請第一小組的發言人來給我們講述傳統習俗的相關知識。

  第一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看著同學們燦爛的笑容,彷彿還沉浸在節日喜慶的氣氛中。學生時代最期盼的莫過於過節放假,我們有各種佳節“吃”的習俗,極大地滿足了“吃貨們”的味覺。像第一組的同學們列舉的元宵節看花燈吃元宵、端午節賽龍舟吃粽子、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習俗。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小組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驚喜呢,有請。

  第二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聽完這位同學的講述,你們感覺怎麼樣呢?簡直就是一名專業導遊。短短几分鐘,帶領我們,漫步於秀麗婉約的江南樓臺,觀賞了濃郁地方特色的福建客家土樓,感受了“冬暖夏涼”陝北窯洞和“草原白宮”的蒙古氈房。讓我們盡享中國凝固藝術之美,歎為觀止。下來輪到第三組的代表給我們展示成果了。

  第三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第三組的同學們也是毫不遜色。給我們介紹了中國的國粹:京劇和國畫,以及四大名著,帶有地方特色的皮影戲,剪紙等等。講到傳統文藝,我們又不得不重提周董的中國曲風。乍聽《青花瓷》歌曲名。眼前彷彿浮現出溫婉的江南水墨畫,一個撐傘的人影在裊裊炊煙中若隱若現,緩緩漫步於煙雨樓臺之中。詩詞化歌詞,伴以傳統民族樂器,借景抒情的表達方式符合了中國古典文學要求的“含而不露之美”,溫婉與平和,柔美與輕巧,成功籠絡無數中年歌迷。整首曲子浸染了濃郁的中國風,讓我們如痴如醉,沉迷其中。

  請第四組的同學來展示一下成果。

  第四組學生代表發言

  教師總結:第四組的同學告訴我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的儒家誠信思想;“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民本思想;“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時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無忌憚也”的中庸之道等等。儒家思想等中國傳統思想已經成為中華文化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不僅對中國人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和中國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並且贏得了世界人民對中華文化的追崇。

  【過渡】 四組同學成果展示得很充分很豐富。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形式與表現是多種多樣的,如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在現實生活中,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繼承,正是對傳統習俗、傳統建築、傳統文藝、傳統思想的繼承。

  提問:說了那麼多,什麼是傳統文化呢?傳統文化是怎樣形成的呢?

  2.傳統文化的含義:

  傳統文化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並保留在現實生活中的、具有相對穩定性的文化。

  第一,打上了歷史的烙印、帶有民族色彩;第二,存在於現實生活中、滲透到各個領域;第三,具有相對穩定性。其形成過程說明了文化具有繼承性。沒有文化的繼承,就沒有文化的積累。

  既然傳統文化存在於現實中,那麼,我們應該如何來正確認識和對待傳統文化呢?

  傳統文化在今天

  1.傳統文化的特點

  【課件】展示河洛民俗文化廟會相關圖片:捏麵人;二鬼摔跤;書法——“活”龍活現;踩高蹺,舞龍等等。

  【問題】1你能找出哪些中國的傳統文化? 學生回答

  【教師總結】我們河洛民俗文化廟會的書法,捏麵人,木偶戲,踩高蹺,舞龍等體現了中國的傳統文藝。大紅“福”字和大紅燈籠等體現了中國的尚紅的習俗,紅色表達著強烈的生命感和旺盛的生命力,代表著喜慶、熱烈與祥和。

  2想一想,傳統文化有哪些特點?學生回答

  在今天的河洛文化廟會上,我們依然能夠看到祖先遺留下來的各種民間文藝。說明我們的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1傳統文化具有繼承性。

  2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廟會中所呈現的中國傳統習俗和文藝,是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自身的基本特徵,而延續至今的。因此,我們說傳統文化具有穩定性。但是,今天廟會的內容和形式隨著時代的進步也在不斷髮展創新,並被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更具時代感。所以,傳統文化的穩定性是相對的。

  3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文化廟會從傳統文藝和傳統習俗的角度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徵,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在今天,各民族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是至關重要的,因為傳統文化是維繫一個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比如,臺灣海峽兩岸同胞“每逢佳節倍思親”,正是因為我們傳統文化的血脈中,始終湧動著對祖國統一的強烈認同感。

  【過渡】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鮮明的民族性和繼承性的特點,那麼,在現實生活中,傳統文化發揮著怎樣的作用呢?請同學看一下兩個材料。

  2.傳統文化的作用

  【課件】

  材料一:古語云:“君子和而不同”,“和實生物”、“和為貴”、“家和萬事興”、“事各順其名,名各順於天;天人之際,合而為一。”

  材料二:和諧社會並非沒有差別,而是和而不同;不是一個沒有矛盾的社會,而是一個能夠有效疏解人民內部矛盾、有力維護安全穩定的社會。社會和諧,最主要的是人與人關係的和諧。——習近平《加強基層基礎工作 夯實社會和諧之基》

  【問題探究】通過閱讀以上兩個材料,你能說說“和諧社會”的思想與傳統文化的“和”、“合”思想有怎樣的關係嗎?學生討論

  學生探討後,教師歸納:

  “和諧社會”中體現了傳統文化中的“和”、“合”思想,將“和”、“合”思想順應社會生活的變化,去掉其封建神化的內容,強調人與人、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1順應社會發展的傳統文化,能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促進作用

  通過以上對“和諧社會”思想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在社會發展過程中,隨著生產力的發展,經濟、政治的變化,如果傳統文化能夠順應社會生活的變遷,內容能夠與時俱進,就會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的作用。

  2一成不變的傳統文化會阻礙社會進步、妨礙人的發展

  傳統文化如果一成不變,就會阻礙社會進步、妨害人的發展。哪位同學能列舉這方面的事例呢?學生自由發言

  既然傳統文化對社會與人的發展既可能起積極作用,又可能起消極作用,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文化呢?

  【問題】同學們,知道“十二孝”的故事嗎?

  【小故事】刻木事親課件展示

  【課堂討論】在今天,我們應如何認識“孝”道呢?

  學生討論

  【教師總結】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家庭和睦,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孝”裡包含了尊老、敬老、養老等積極的一面,對此我們要繼承與發揚。

  “二十四孝圖”中的“刻木事親”“埋兒奉母”的故事讓人感到冷酷無情;“孝感動天”“臥冰求鯉”“哭竹生筍”迷信思想嚴重;這些具體做法是不可取的。

  所以,對待包括“孝”在內的中華傳統文化,我們應該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為今用。

  對於傳統文化中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積極的、向上的內容,應該繼續保持和發揚。對於傳統文化中不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落後的、腐朽的東西,必須“移風易俗”,自覺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課堂小結】學完本節課後,同學們都收穫了些什麼?學生回答

  課件展示本節課知識結構圖

  【教師寄語】 中華民族經歷了“雄關漫道真如鐵”的昨天;“人間正道是滄桑”,今天我們已經踏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只要我們在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的實踐中批判地繼承中國傳統文化,“長風破浪會有時”,就一定能夠再創中華文化明天的新輝煌!

  【鞏固練習】

  1.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以一種非常感性的方式進入《論語》,又以感性的方式,並且藉助熟悉的傳播學的東西,把《論語》解釋成當今的故事。這體現了

  A.繼承傳統文化要適應時代的要求

  B.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C.必須對傳統文化加以改造

  D.傳統文化只能藉助現代傳媒弘揚

  2.“信”是我國曆史上儒家倡導的“五常”之一,今天我們仍然提倡“誠信”,表明傳統文化具有

  A.較大的包容性 B.較強的保守性

  C.相對的穩定性 D.鮮明的民族性

  春節是中國最重要節日,近年來,隨著洋節的興起,在許多青少年中年味越來越淡。但在許多國家中,中國的春節卻越來越受到歡迎。

  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年味”變淡的看法。

  答: 1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是一個民族特定歷史發展的產物。年味、年俗是一種文化的傳承,應隨著社會的發展時代的交替而與時俱進。春節某些習俗的改變,順應了社會生活的變遷,對社會與人的發展起積極作用。

  2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不同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是必然現象,尊重文化多樣性是實現世界文化繁榮的必然要求。因此西方節日在國內盛行,“年味”變淡,也是正常現象。

  3傳統文化是維繫民族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我們還必須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繼承民族傳統文化,推陳出新,以增強民族凝聚力。運用文化生活知識,結合生活實際,談談你對“年味”變淡的看法。

  教學活動 高興周評論

  優點:

  採用多媒體教學,豐富了課堂,激發了學生興趣,符合新課改要求。講練結合,注重學生情感培養。

  缺點:

  要實現形式和內容的統一,以免活動沖淡自主學習。

剪紙的傳統文化是什麼
國際文化大廈在哪
相關知識
關於傳統文化的教案案例
關於傳統文化的諺語
關於傳統文化的俗語
寫關於傳統文化的議論文論據素材
關於傳統文化的漫畫圖片欣賞
關於傳統文化的英文及例句
關於傳統文化的日記怎麼寫
小學生關於傳統文化的作文
關於傳統文化的範文
關於傳統文化的手抄報圖片大全_傳統文化的手抄報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