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一篇你對傳統文化看法的文章怎麼寫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3日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那麼你對傳統文化有什麼看法,如果現在要你寫一篇關於對傳統文化看法的文章,你要怎麼寫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當代中國社會仍然適用的傳統文化基本精神,至少包括以下三方面:

  其一是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觀念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論述頗多,諸如“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周易》。“以類合之,天人一也”董仲舒。“因明致誠,因誠致明,故天人合一,致學而可以成聖,得天而未始遺人”宋張載《正蒙·乾稱》。中國古代的天人合一思想強調人生的最高理想為天自然界與人之間的協調。它給予我們的啟示是:一方面,人不能違背自然,不能超越自然界的承受力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和破壞自然,而只能與自然和平共處。另一方面,自然對於人類也不是一個超越的本體,也不是主宰人類社會的神祕力量,而是可以與人類和平共處的客觀物件。

  中國傳統文化注重天人合一,但是在天地人之間,強調以人為本。特別是儒家主張“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把人的本體價值突出出來。所以中國傳統文化始終離宗教的迷狂距離非常遙遠。

  今天,我們在向現代化邁進的時候,我們過多地強調戰勝自然、人定勝天的偉大盛舉,讚美人的創造、改造和征服自然的能力。但是,由此帶來的後果,是我們的生存環境在不斷惡化:水土流失、生物物種減少、臭氧層的破壞、水資源的汙染,這些惡果無一不是我們忘記了老祖宗天人合一的傳統,我們在西方化的同時,把這些屬於我們民族優秀的文化思想丟到了牆角。

  其二是發奮有為的思想。儒家思想的精華就是這種積極向上、入世有為的精神。《易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論語·述而》曰:“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孟子·藤文公下》曰:“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貧賤不能移。”至於古代士大夫之“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錘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等等,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催人奮進、氣勢磅礴的精神寫照。這些思想的光芒依然照耀著今天,引導著我們國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而勇往向前。

  其三是“和而不同”及中庸思想。中國傳統思維方式有重和諧的一面。傳統的儒家、佛家思想都講究和,同時也特別強調和而不同。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把和突出到了處理解決問題的最高境界。和是一種和諧、協調的總成,同是統一、同化的集中概括。中國傳統文化強調,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要講究和。和為貴,強調其協調性,同時,要堅持和而不同,即順應自然、社會、時代的要求而不隨波逐流,強調人性的自我意識。這種樸素的辯證哲學思想對我們今天的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仍然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和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我認為儒家思想的中庸,即是其完美的闡釋。《論語·雍也》曰:“中庸之謂德,其至矣乎。”《四書集註·中庸》曰:“不偏之謂中,不倚之謂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也。”中庸的核心是言行適度,反對偏激,主張以理節情,以此達到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從而在社會生活中建立等級分明的禮治倫常秩序。崇尚中和的民族心理使人們養成了注重和諧、維護整體、溫文爾雅、謙讓寬容的民族精神。對於維護社會和平、實現人際間的和睦相處具有重要意義。原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同志在英國議會發表演講,著重論述中國文化和的思想,引起世界輿論的關注。

  在傳統文化精神的引領下,中國在幾千年的文明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了適合本民族自身生存發展特點的一系列政治、經濟、社會制度,以及在人們的文明進化過程中起至關重要作用的倫理道德。深入學習、探討和研究中國傳統文化,可以發現,中國傳統文化在其博大精深,涵蓋廣泛的體系之中,重人事、重血緣、重家庭、重社會,倫理道德是其基本的價值取向。可以毫不含糊的說,中國傳統文化是典型的倫理型文化。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良的倫理道德傳統,對於今天以德治國思想的學習與踐行,無疑具有重要意義。

  比如“親親、尊尊”。在當今社會,受西方各種社會思潮的影響,家庭、社會、組織的關係都受到破壞性的挑戰,建立“親我所親,尊我所尊”的和諧社會關係,顯得尤為必要。

  比如“仁、義、禮、智、信”。每一個字都是我們立身處世的經典哲學,今天我們重新提倡“五常”道德體系,並不是把封建的糟粕拿出來使用,而是從百寶箱中捧出我們珍藏的救世祕方。

  比如“慎獨”。所謂“慎獨”,就是要嚴於律己,要慎守道德。在今天看來,我們缺乏這種自律的操守。培養這種傳統的“慎獨”精神,對於建立廉潔親民的政府公務員隊伍具有現實的指導作用。

  一個民族的文化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必須根據時代、社會生活的發展需要,不斷吐故納新,克服民族文化在其長期發展中形成的那些“片面性”和“狹隘性”,使一個民族的文化,不斷吸收新時代的精神內涵,從而使民族文化獲得新的生命。中國傳統文化走到了今天,其生存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阻礙其發展因素主要有兩條:一個是西方文化對當代中國社會的影響越來越大;另一個是國人對自身傳統文化的熟悉程度遞次下降。如何挖掘中國傳統文化其合理核心為今天的精神文明建設服務?一系列的問題都等待著我們去解答。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人年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充分說明新時期新階段,我們社會的思想道德建設已經面臨著重大的危機。如前所言,面對著來自外部和內部的雙重考驗,不解決國人思想文化上的信仰問題,我們任何的改革成果都不能善始善終。特別是青少年是國家的未來,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一代一代的傳承靠什麼?要靠我們民族的思想道德,靠我們一代一代積澱的文化精神。我們一方面要廣泛吸收全人類的優秀科技成果發展經濟;另一方面必須堅持不懈地花費很大精力接續和重新建構我們民族的精神文明體系。這個體系的核心內容是什麼?《意見》中指出:“堅持與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標相一致,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與社會主義法律規範相協調,與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相承的原則,既要體現優良傳統,又要反映時代特色,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可見,中華民族傳統繼承是當前我們應著力的重點。我們應該全面改進我國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加大對中國傳統文化研究推廣的扶持,對西方文化要進行系統清理。在對外宣傳工作中大力推廣中國傳統文化,逐步引導青少年愛我中華文明,接受中華傳統文化。

  中國傳統文化經歷了百年的衰減,其自身的生命力已顯孱弱。我們應該像保護國寶大熊貓那樣,動員一切力量,動用一切手段,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香火接續下去。

  傳統文化的歷史沿革

  中華傳統文化即是先秦時期以儒家學說為代表的關於對人、對社會的認識,以及對社會行為規範的追求,----即"仁義禮智信"。儒家學者們強調"禮",追求"禮",即是要樹立一種人類社會共同的價值觀,用以調整和約束人們的社會行為。"文"既指文字、文章、文采,又指禮樂制度、法律條文等。古"文"字是指紋理、花紋之意。後來發展為包括美好的言語、思想、行為、待人、處世等表之於外的都稱為"文"。文明一詞就是"文"的延續。"化"是"教化"、"教行"的意思。

  經過西周幽、厲時代的大混亂,這期間直到老子、孔子生活的春秋時期公元前550年左右,在這三百多年時間裡,周國以及所有的諸侯邦國的人民沒有得到很好的休養生息,也沒有真正地得到安居樂業,一直生活在戰亂中。《周禮·柞氏》:"若欲其化也。"《國語·晉語》:"勝敗若化。"《禮記·樂記》:"和故百物化焉。"《孟子·公孫丑下》:"且比化者無使土親膚。"《荀子·正名》:"狀態而實無別而為異者謂之化。"《易·繫辭傳》:"知變化之道。"《說文》:"匕,變也。"徐灝曰:"匕化古今字。"用為變化,改變之意。

  戰國時期兼併戰爭比春秋時更為激烈和頻繁,規模也更大。到公元前222年,秦攻遼東,滅齊,中國統一,這期間又是兩百多年,孔孟思想雖沒有滅跡,但也少有人傳承了。尤其是秦始皇"焚書坑儒",對這些思想的傳承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打擊。

  漢代劉向在《說苑》中說:"凡武之興,謂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後加誅"。此處"文化"一詞與"武功"相對,含教化之意。南齊王融在《曲水詩序》中說:"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遠"。其"文化"一詞也為文治教化之意。"文化"一詞在西方來源於拉丁文 cultura,原義是指農耕及對植物的培育。自15世紀以後,逐漸引申使用,把對人的品德和能力的培養也稱之為文化。文化一詞的中西兩個來源,殊途同歸,今人都用來指稱人類社會的精神現象,抑或泛指人類所創造的一切物質產品和非物質產品的總和。歷史學、人類學和社會學通常在廣義上使用文化概念。

  到宋朝,公元后1150年左右,朱熹拜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為師,發現了儒、道、佛之學的破綻,於是專心儒學,繼承二程,又獨立發揮,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後人稱為程朱理學。他在本土儒道與董仲舒陰陽五行理論的基礎上,融合外來的佛教,實現了最早的洋為中用,是"理"學的集大成者,是中國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學術思想博大精深,然而在中國元明清三代,統治階級的階級利益把朱學扭曲鞏固起來,作為在上層建築領域實行政治文化專制的理論依據,成為鞏固封建社會統治秩序的強有力的精神支柱。它強化了"三綱五常",對後期封建社會的變革,起了一定的阻礙作用。

  1919年的"五四運動",乃是反對封建文化的新文化運動,一方面是企盼與要求自由、理性、法治與民主的實現與發展,另一方面則是全盤性反傳統的興起與氾濫。直到七十年代的"","破四舊、立四新",仍然有全盤西化的思想在存在。直到現在,仍有不少人斥儒學、佛教、道教為封建糟粕,以為只有"科學"才能強國、才能救國。

傳統文化的利與弊分別是什麼
傳統文化是怎麼定義的
相關知識
寫一篇你對傳統文化看法的文章怎麼寫
初一作文感恩我的爸爸怎麼寫
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倡議書怎麼寫
有關於中文求職信的結尾怎麼寫
對大學部門活動的總結怎麼寫
小學作文誇誇我的爸爸怎麼寫
對審計人員工作的評價_公司對審計人員工作的評價怎麼寫
文獻綜述的開頭怎麼寫
高二作文我喜愛的動物怎麼寫
三年級作文我眼裡的秋天怎麼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