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三年級作文
中華民族歷史源遠流長,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它足以使中國人、海外華人引以榮耀和自豪,以下是小編整理分享的關於的相關文章,歡迎閱讀!!!!
篇一
中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中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著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隻穿著綵衣的小老鼠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尋著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對似的,葫蘆裡的燈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臺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劍似的舌頭貪婪的舔著地上的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愛!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讚。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中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瞭解中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篇二
今天,老師要求寫一篇有關傳統習俗的作文。由於我是小孩嘛,老盼望過年又最愛吃餃子,所以我決定寫寫有關“春節吃餃子”的傳統風俗。
於是,我上網查了查。不查不知道,一查真奇妙——
原來,民間春節吃餃子的習俗在明朝和清朝時已相當盛行。餃子一般要在大年三十晚上12點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時吃。而子時是農曆正月初一的開始,吃餃子取“更歲交子”之意,“子”為“子時”,交與“餃”諧音,有“喜慶團圓”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春節吃餃子有很多神奇的傳說。一說是為了紀念盤古氏開天闢地,結束了混沌狀態。二說是取其與“渾囤”的諧音,意為“糧食滿囤”。三說與女媧造人有關。女媧捏土造人時,由於天寒地凍,人的耳朵很容易被凍掉。為了使人的耳朵能固定不掉,女媧便在人的耳朵上扎一個小眼兒,用細線把耳朵拴住,線的另一端放在人的嘴裡咬著,這樣才把耳朵做好。老百姓為了紀念女媧的功績,就包起餃子來,用面捏成人耳朵的形狀,內包有餡線,用嘴咬著吃。
其實,餃子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美食,深受老百姓喜愛,民間就有“好吃不過餃子“的俗語。每逢春節,餃子更成為一種應時不可缺少的美食。究其原因:一方面,餃子形如元寶。人們在春節吃餃子取“招財進寶”之音;另一方面,餃子有餡,便於人們把各種吉祥的東西包到餡裡,以寄託人們的新年祈望。在包餃子時,人們常常將金如意、糖、花生、棗和栗子等包進餡裡。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來年的日子更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將健康長壽;吃到棗和栗子的人將早生貴子。有些地方春節吃餃子時,還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徵全家幸福;吃柿餅,象徵事事如意;吃三鮮菜,象徵三陽開泰;吃魚團、肉丸和髮菜,象徵團圓發財。還有些地方吃法很獨特。如:在我國河南的一些地區,將麵條與餃子一起煮著吃,取名“金錢穿元寶”。你說有趣不有趣?
看來,愛吃餃子真不錯!查著查著,我又想吃餃子啦。
篇三
中國傳統佳節“春節”又已來臨,又到了我最開心、最盼望的節日!
每年的“除夕”,我們全家都會到奶奶家過。爸爸媽媽通常會帶許多好吃的、用的去孝敬爺爺奶奶,而爺爺奶奶也早已備好好菜飲料等著我們。我們全家人圍在一起熱熱鬧鬧,吃火鍋、涮羊肉、說笑話……爺爺奶奶會關切地詢問我的學習成績和生活,還會給我一個喜慶的“壓歲包”!爸爸媽媽也會向爺爺奶奶講講一年來的工作情況,愧疚平時忙於工作而未能多關心照顧他們,而爺爺奶奶總是笑睞睞地說:“只要你們都好,我們就好!”屋子裡常常滿是歡聲笑語,其樂融融!
從年初一開始,哥哥他們全家也會來奶奶家,這時媽媽和姑媽都會相繼拿出早已準備好的“壓歲包”分別給我和哥哥。我們都會把“壓歲錢”如數上交給媽媽,然後媽媽們會給我們留下一點作為平時買學習用品的錢。我們兩個孩子平時都忙於學習,難得聚在一起,“春節”真是一個好節日,把我們兄妹倆團聚在一起!我們或穿上溜冰鞋在奶奶家門前的水泥地上溜圈,或在田間小路上追逐遊戲,或一起上網玩遊戲……常常玩得忘乎所以!我們還跟著爺爺到門前的河裡抓魚,我們兄妹倆手牽著手拿著塑料桶跟在爺爺後面,每次爺爺都會用網網到不少魚,塑料桶裡裝得滿滿的,我們一起把魚拎到門口的水泥地上,學著爺爺的樣子給魚歸類,白魚、鯽魚、昂刺、小河蝦……然後燒成幾盤,我們兄妹倆吃著一起動手得來的魚,心裡別提有多高興了!
年復一年,轉眼我已十歲,“春節”已伴我走過了十個歡樂、幸福的年頭!
祖國的傳統文化告訴了我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