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包容勵志日誌
包容就是寬容、大度的胸懷。每個人都說自己能夠做到包容別人,可是,我們真能做到嗎?有哪些關於學會包容的日誌?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學會包容的作文,希望能幫到你。
篇一
有一則玫瑰花和青蛙的故事:一朵美麗的玫瑰花為自己的美麗驕傲不已,它命令一直蹲在身旁的那隻難看的青蛙走開。青蛙照做了,不久青蛙經過紅玫瑰的身旁,驚訝地發現它的葉子和花瓣都掉光了,紅玫瑰說:“你走後蟲子天天都啃我。”青蛙說:“當然了,是我在這裡把蟲子吃掉,你才成為花園中最美的花。”
是的,在我們周圍隨時隨地都可看見這樣的“青蛙”,他們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獻。他們很普通,靜靜地在你身邊,你沒感覺到他們的重要。但是一旦社會沒有了他們,將會變得怎樣?工人用汗水築起高樓大廈,他們沒有嫌累;農民用鋤頭耕耘田地,他們沒有怨言;交警在烈日下智慧交通,他們沒有厭倦;護士用雙手拯救生命,她們沒有放棄;司機用方向盤便利了交通,他們沒有煩躁……正是這些可敬可愛的人,創造了社會財富,維護了社會和諧,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絢麗多彩,我們離不開他們,他們就是靜靜守護在紅玫瑰旁的“青蛙”。
很多時候,我們也會像紅玫瑰一樣自命不凡,以為自己無所不能,而忽略了認為無關緊要的人或物。當你途經菜園,看見農民正在施肥澆水,滿頭大汗,空氣中飄來一股刺鼻的臭味,你會怎樣?迎面走來滿身汗味的建築工人,你是禮貌地讓路還是嫌惡地別過臉去?碰到掃街的清潔工人,你能對他們的勞動尊重嗎?你還會亂丟果皮紙屑嗎?其實一個眼神、一下掩鼻、一個扭頭就在不經意間表露了你對這些“青蛙”的態度。
我也曾經遇到過類似的“青蛙”。在我們班上,李明是一個“淘氣包”。他上課愛走神,有時會遲到,還會欠交作業。他拖了優秀班級的後腿,同學們認為他是一隻花圃裡的“醜青蛙”。有一次合唱比賽,李明積極報名參加,可我們生怕他會出岔,總想把他支開,讓他去做跑腿的工作。可是比賽當天,領唱的同學嗓子啞了,大家都措手不及,在焦急萬分中沒有人有勇氣領唱。這時,是李明站了出來救了急。他臨場發揮,一鳴驚人,博得了熱烈的掌聲。這隻“青蛙”真讓同學們刮目相看。又有一次,班級裡好多椅子鬆動了,上課時股下傳出“吱吱呀呀”的聲音,很是煩人。李明看在心裡,帶來螺釘和螺刀,利用午休的時間修好了鬆動的椅子。李明把班級放在心裡,把同學們放在心裡。此後,同學們被感動了,大家包容了李明,把他放進了心裡。
天空因雲朵而明麗,大地因花草而嫵媚,社會因團結而和諧,生命因包容而親近。我們千萬不能像那株紅玫瑰認為守護在身邊的“青蛙”是無關緊要的,甚至疏遠他,拋棄他。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與生命接近,人生才更圓滿幸福!
篇二
包容是一種修養,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美德。“包容”有寬容、大度、不計較、有氣量的意思,也有一併容納、接受不同意見的意思。包容不是膽小無能,而是一種海納百川的大度。做人做事要包容,更要學會包容。
歷史上有個叫藺相如的臣相,由於護駕有功,所以官職一路上升,引起了大將廉頗的忌妒與不滿,便處處與藺相如作對。但是藺相如面對廉頗的無理取鬧,只是笑而避之,從而有了“負荊請罪”這個故事。廉頗對於藺相如如此寬巨集大量,深感慚愧,從此兩人便聯手,一起為趙國奉命效勞。所以說,學會包容,於人於已都有益處。
反觀歷史上那些善於妒忌的人,遇到一點不滿便怨天尤人,這些人縱然學問再好,也難成大器。周瑜是個卓越的軍事家,才能出眾,足智多謀,把龐大的東吳水師管理得井井有條。可是,當他得知了諸葛亮的神機妙算後,雖自知不如,但卻不甘落敗,於是整天心中盤算著如何打贏諸葛亮,發出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悽嘆後,最終落得個吐血身亡的結局,唉,這又是何苦呢!倘若周瑜能像藺相如那樣寬容大量,我想,他的結局肯定不會是這樣!
包容是一種美德,它可以使你的人格得到昇華,讓你的心靈得到淨化!在生活中,我們難免會與別人發生摩擦,當別人不小心踩到你,你應該擺擺手,說聲沒關係;當別人弄壞了你的東西,向你道歉時,你也應該包容地付之一笑。人生如此短暫匆忙,我們又何必把每天的時間都浪費在這些無謂的摩擦之中呢?!學會包容他人,就是學會了包容自己。包容他人對自己有意無意的傷害,是讓人欽佩的氣概;包容他人曾經的過失,是對他人改過自新的最大鼓勵。天地如此寬廣,比天地更寬廣的應該是人的心
包容確實是一門精深的藝術,只有領略到了其中的滋味,行包容他人之舉,真正地擁有那份廣闊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活出了真正的人生!學會包容吧!做人做事如果能夠包容一點,那麼我們的生活便會變得更加和諧美好!
篇三
一百多年前,法國的雨果曾經這樣感嘆:“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古老的東方,人們也世代傳承著一句淺白的俗語:“宰相肚裡能撐船”。法國人的浪漫和中國人的實在碰撞在一起,於是人們發現,包容,超越了國家、語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這個美麗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擁有和讚美的品德。
包容是一種智慧,一種氣度。英諺有云:“世上沒有不長雜草的花園。”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對他人的包容,正是建立在對他人的體諒和理解之上。藺相如對廉頗的包容,成就了“將相和”的佳話;鮑叔牙對管仲的包容,成就了“九合諸候,一匡天下“的壯舉;李世民對魏徵的包容,成就了“貞觀之治”的盛世;而宋朝君主對士子學人的包容,則迎來了繼戰國之後中國歷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文化繁榮的高潮。包容的意義,絕不僅僅停留在個人層面,它對整個社會的存在和發展,同樣有著巨大的能動作用。
包容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佛經有言:“一念境轉。”同是面對他人的過錯,耿耿於懷,睚眥必報帶來的是心靈的負累,真正仁者覺者會選擇一份包容,一份泰然。越王勾踐“十年生聚,十年教訓”,終於能夠興師復仇,一雪前恥。他可以忍受臥薪嚐膽的苦楚,卻在滅吳後下令誅盡吳國宗室。他懂得隱忍,卻不懂得包容。齊王韓信未發跡時有過“胯下之辱”,但在統一之後,再見到當初侮辱自己的無賴兒郎,卻能不記前嫌地任命他為巡城校尉。僅從這個角度來說,韓信的人格,要比勾踐健全得多。
魯迅先生的“一個都不寬恕”未免失之偏執,但那是在喪失了迂迴的耐心後對黑暗現實的極端反抗。他還說過“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這就是他包容的一面。他筆下的阿Q,聽到人家說“疤”、“瘌”、“禿”、“光”就要和人拼命,到了後來甚至連“燈”字也不許別人提了。“天地本寬,鄙者自隘”,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必然是一個諸多忌諱、性情偏執的人;而一個連“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都無法容忍的社會,也註定是一個病態的社會。然而,包容不等於放任和縱容。人類社會是由潛在的規則加以維繫的,無節制的縱容同樣會造成社會的畸形。包容也不等於隱忍不發。“忍”是心上刀,是刻意的制怒和壓抑,遲早有爆發的一天。包容則意味著不自知的恬靜和淡然。包容更不等於沉默和忘卻,因為“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真正的包容,應該如伏爾泰對其政敵所說:“雖然不贊同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I衛你說話的權利。”
包容是海納百川,包容是厚德載物,包容是淡泊明志,包容是寧靜致遠。康德告訴我們“只有兩樣事物能讓我的內心深深震撼:一是我們頭頂璀璨的星空,一是我們心中崇高的道德法則”,如是我聞;當今世界、種族、宗教衝突不斷,“只要人人都多一份包容,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如是我願!
溫暖的手勵志日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