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勵志好文章精選
在我們有所空閒時,可以找一些青春勵志好文章來看看,那麼青春勵志好文章都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不要習以為常
“習以為常”是破壞美好生活的罪魁禍首。人一旦陷入到習以為常的狀態,就會失去對美好事物的感知和體驗能力。然而,我們生活中有太多的習以為常:對於在黑暗中隨手開啟電燈就能見到光明習以為常;對於在圖書館隨時都能借到自己想讀的圖書習以為常;對於在地球上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用手機聽到親人的聲音習以為常;對於從小到大父母對我們的關心和愛護習以為常。這些“習以為常”讓我們失去了生命中本該擁有的快樂和幸福。
感知能力是快樂和幸福的源泉。如果在學校你能夠感覺到讀書的快樂,在單位能夠體會到工作的成就感,回家後能夠感覺到家的溫馨,那就說明你還保留著對於幸福和快樂的感知能力。但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感知能力正在慢慢消失,最終不可避免地陷入到“習以為常”中。我們都知道這句話“久居蘭室不聞其香,久居鮑市不聞其臭”。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這是因為日復一日的相同經歷會使人產生審美上的厭倦和疲勞,大腦無法再保持興奮感。這是一種生理和心理反應的必然結果,有的時候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我們可以反覆告誡自己一定要珍惜美好生活,但卻總是不自覺地陷入到麻木甚至厭倦狀態。那麼究竟怎樣才能改善這種狀態,重新感知到幸福和快樂呢?
答案是:不要讓美好的東西太容易得到。越難得到的東西越會被珍惜,從中獲得的幸福感也就越長久。現在許多孩子的幸福感遠遠沒有我們小時候強烈,儘管他們在物質方面要富裕得多。他們想要得到一件東西太容易了:想要玩具就買玩具,想要手機就買手機,想看電影就能看電影,想吃什麼就能吃到什麼。結果,孩子很快就對這些東西產生了厭倦感。我們小時候就不同了,那時候有一把玩具***或看一場電影,都是極為奢侈的事情。記得小時候,一個上海親戚下鄉來,送給我一把玩具***,結果這把槍成了我的貼身寶貝,一直陪了我十年。直到現在想起來,還能體會到它曾帶給我的那種幸福和滿足感。小時候看電影,都是露天電影,而且常常要摸黑走十里地,但那時看電影所感受到的快樂和幸福,現在進一百次電影院都比不上。
我非常慶幸從小生活在農村,在點著煤油燈的日子裡度過了自己童年和少年時期的學習時光,因為它讓我對今天的生活無比珍惜。小時候,讀書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若找到一本書來讀,能讓我高興得幾天幾夜都睡不著覺。所以,今天我一看到身旁觸手可及的書,內心就會泛起由衷的喜悅和滿足;小時候,我從沒見過電燈,每次讀書都要在黑暗中摸索著把煤油燈點上。所以,現在一摁開關就看到明亮的燈光,我的內心也會在一瞬間溢滿溫馨和感動。
有人跟我說:我從小什麼都不缺,生活在富裕的家庭,過著饜足的生活,但卻漸漸失去了感知美好生活的能力。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身在福中不知福”。幸福和快樂是沒有辦法強行感知的,所以,若要改善這種狀況,最好的辦法是讓自己先失去、再感知。怎樣做到先失去呢?暫時離開習以為常的溫暖的家,拋棄“開啟開關就是電燈、開啟水龍頭就是清水”的便捷生活,打起揹包,到缺水、沒電的荒野中走三天,白天在孤單中啃乾糧,晚上在恐懼中宿帳篷。然後,你再回到家,就知道家是多麼可愛,日常的生活有多幸福了。
我們不能對美好的事物太習以為常,否則,生命中留下的只能是越來越多的痛苦。因為人天生容易對美好的事物習以為常,而對痛苦的感知卻只會隨著年月的累積而變得敏銳。如果我們不懂得去感知幸福和快樂,就只能讓痛苦和怨恨充滿心田。而一顆被痛苦和怨恨充滿的心,就再也沒有空間去容納快樂和幸福了。
:你憑什麼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你大學裡的志願是你父母選的,你大學裡的課程是你挑容易過的選的,那你憑什麼要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這句說給每個年輕人的話,瞬間點燃了我。
我們總覺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才是正經事,但是什麼是自己喜歡的事,恐怕沒有多少人能說清楚。比如我自己,一直覺得工作以外的個人愛好就是自己內心的聲音,做得蒸蒸日上。可是工作呢?一直以來都自認為不是內心想做的事情,可是內心想做什麼呢?
其實對於很多人來講,那些真實的內心聲音大體上都是想坐享其成、不勞而獲的,比如希望有一大筆錢可以去環遊世界,但一提先努力工作,受人氣挨人罵去賺錢,就覺得這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自己的一腔夢想被社會的大熔爐燒得灰飛煙滅了。
加上媒體過分地宣傳一些國外思潮,以及一些成功人士在成功後說出的名言警句,我們的內心開始躁動,越發找不著北了。
於是,我們動不動就辭職旅行,動不動就盯著錢換工作,動不動就找同僚商量一下賺錢快的小動作,而很少有人在自己專業的方向上埋頭好好往心裡學點東西,也很少有人想著把自己變成一個在工作上很專業的人。
社會浮華,物慾橫流,每天上班的事兒能推就推能擋就擋,下班吃飯看電視睡覺,然後腦子裡想著社會怎麼難混,工資怎麼不漲……
可是每當看到很“牛”的前輩在前方閃閃發光的時候,每次看到前輩的PPT邏輯寫得讓人驚豔的時候,看到領導不管講什麼都能滔滔不絕的時候,立刻就覺得領導太強了,自己弱爆了。所以當前輩們用很長的年假去那些自己也很想去的地方晒太陽享受生活的時候,自己的內心又會生出好多的羨慕和矛盾。
其實我們都知道,不迎著困難往前走,前輩的現在無論如何也成不了我們的未來,只是內心變得不那麼勇敢。
我們下意識地逃避現實,幻想自己能像《奮鬥》裡的人一樣,不用擔心錢,有房有車有男人有妞兒還有個烏托邦,於是我們訴苦、辭職,覺得這個世界不是我們內心想要的樣子。
折騰幾次之後,我們會發現這個現實又把自己甩到了更靠後的地方去了。
如果我們大學裡的志願是父母選的,如果我們大學裡的課程是挑容易過的選的,那我們又憑什麼要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呢?
如果我們依然不願在一個每天需要消耗8個多小時的地方讓自己成為一個很“牛”的人的話,那我們內心的那些愛好,心底的那些夢想,生來的些許天賦,也許真的會終老一生了。
想為自己的內心做點事嗎?從明天早晨上班不遲到開始!
: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挫折的挑戰
人,總是嚮往平坦和安然。誰都不希望自己的生命經常忍受磨鍊----折磨式的歷練,哪怕因此能增加人的美麗。然而,坎坷與折磨對人生的襲擊,並不服從於人的主觀願望;不論你願不願意,它都會來到身邊。既來之,則為何不振作起來應對?為何不將此變成養分,去滋潤自己?迴避,是因為不想忍受;迴避不了時,就將磨鍊當作歷練人生的手段吧。
面對坎坷與折磨,一類人是痛苦、焦灼、失戀、迷茫、束手無策或一蹶不振。這類人選擇了消極,自甘消沉與頹廢。另一類人則積極應對,讓坎坷與折磨變為千錘百煉的熔爐,千錘百煉後更趨成熟。
對命運積極抗爭,磨鍊就具有美麗生命的功能。對命運逆來順受,磨鍊就使人雪上加霜。認識與作法不同,結果也不同。生命因磨鍊而美麗,或生命因磨鍊而醜陋。
生命因磨鍊而美麗,不僅僅因為人需要在磨鍊中成長,更主要是磨鍊對人的不可迴避性。人群之中,物慾橫流,而且方向和力度又不盡相同,誰也料不到何時何地會滋生出一種針對自己的折磨。若不想使自己消沉頹廢,只有努力將其轉化為對自己有用的能量,壞事變好事。這時候的磨鍊對生命來說,已變作美麗的階梯。雖然階梯的旁邊充滿荊棘,但在階梯盡處,卻充滿鮮花;坦然走過荊棘,就必然置身於另一重天地。
磨鍊,可使生命收穫了用金錢也買不到的負面閱歷。正面的、教誨的、善良的人生閱歷,構不成對生命的考驗,惟有折磨具備這種性質。常言說“豬圈難養千里馬,花盆難栽萬年鬆”,為什麼?就是因為其缺乏考驗的機會。人生也如此,沒有接受過考驗,很難斷言其生命是否完整而美麗。考驗,總是不期而遇地就橫亙在人的面前,猝不及防。它的突發性,更能印證你對突如其來的磨難的態度與應變能力。人,若經一番掙扎磨鍊,沒有頹廢,沒有消沉,反而更加精神了。這樣的人生不走向美麗還走向哪裡?
生命因磨鍊而醜陋,磨鍊恰恰磨滅了其美麗的外表,暴露出其灰色的一面。人生原本還有點美麗,經過數次折磨式的履歷之後,沒有使其成熟和更美,反倒使它充滿痛苦、迷茫、彷徨,甚至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唯唯諾諾,沒有一點稜角脾氣了。這是不是有點醜陋?
人生之路是不平坦的,上面有很多溝溝坎坎,生活困難、工作壓力、鄰里糾紛、身體疾患等各種各樣的困惑與挫折隨時都有可能光臨我們的生活,給我們帶來憂傷、煩惱、困難、失敗……朋友,請拿出你的智慧,你的抗挫折能力,化腐朽為神奇吧,生命將因此而走向美麗。
挫折與機遇同在!讓我們把握每一個成功的機遇,永遠以積極的心態迎接挫折的挑戰,執著地去書寫人生成功的答案。
那些關於青春勵志的哲理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