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政策是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27日

  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銀行控制和調節市場利率以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的方針和各種措施。它是中央銀行間接控制信用規模的一項重要的手段。具體他是什麼呢?請看下面小編為你整理的資料。

  

  利率政策是指中央銀行控制和調節市場利率以影響社會資金供求的方針和各種措施。它是中央銀行間接控制信用規模的一項重要的手段。

  在利率體系中,中央銀行利率處於主導地位,起關鍵作用。制定中央銀行利率的依據是貨幣政策目標,市場資金供求關係的變化是中央銀行利率政策的重要引數,這種引數對中央銀行制定利率政策的重要與否主要取決於一國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市場機制來調節經濟活動。不同的利率水平,體現著不同的政策要求,當政策目標的重點變化時,利率政策也就隨之變化。

  利率政策的工具

  目前,中國人民銀行採用的利率工具主要有:

  1、調整中央銀行基準利率,包括:再貸款利率,指中國人民銀行向金融機構發放再貸款所採用的利率;再貼現利率,指金融機構將所持有的已貼現票據向中國人民銀行辦理再貼現所採用的利率;存款準備金利率,指中國人民銀行對金融機構交存的法定存款準備金支付的利率;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指中央銀行對金融機構交存的準備金中超過法定存款準備金水平的部分支付的利率。

  2、調整金融機構法定存貸款利率。

  3、制定金融機構存貸款利率的浮動範圍。

  4、制定相關政策對各類利率結構和檔次進行調整等。

  近年來,中國人民銀行加強了對利率工具的運用。利率調整逐年頻繁,利率調控方式更為靈活,調控機制日趨完善。隨著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逐步推進,作為貨幣政策主要手段之一的利率政策將逐步從對利率的直接調控向間接調控轉化。利率作為重要的經濟槓桿,在國家巨集觀調控體系中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利率政策的歷史回顧

  ***一***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利率政策***1949—1978***

  計劃經濟條件下,物資與資金都由政府分配,市場的作用極大地受到抑制,銀行異化為財政的金庫,存款更多地作為記帳符號,利率成為可有可無的附屬品。與計劃經濟權力高度集中、抹殺商品貨幣關係等本質相一致,計劃經濟條件下的利率政策呈現以下三個特徵:

  1、利率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利率的制定由國務院決定。計劃經濟條件下,物資、信貸的分配權都掌握在國家手中,貨幣的能動性被大大地降低。作為實物經濟的對立面,貨幣只能消極地、靜態地去與物資相平衡。因此,沒有必要利用利率去調節貨幣的供求。利率高度集中的管理體制是當時高度集中的計劃體制,高度集中的財政分配體制以及高度集中的信貸補充機制的必然要求,是當時那種以政府實物分配為核心的執行機制在利率體制上的體現。

  2、利率政策以低為主。由於計劃經濟體制下信貸資金只是作為物資的附屬物被政府分配,利率並未被當作使用資金的成本,更不存在利用利率槓桿引導資金流向的問題。銀行作為資金分配的中介,也不把信貸當作商品來經營,不實行經濟核算,不講求利潤。到1971年8月,中國的利率水平已經降低到最低點:存款利率最高的2釐7,最低的1釐5;貸款利率最高4釐2,最低1釐8。過低的利率水平使得存貸款利率的絕對浮動範圍和存貸款利率間的絕對差額都變得如此的小,以致利息的收與不收,收多收少都沒有什麼實際意義,利率政策的效應幾乎被政府制定的“超低利率”剝奪了。

  3、利率政策的目標是為了適應生產關係的調整。計劃經濟體制下,利率作為經濟槓桿的功能蛻化了。利率政策的目標也不是為了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而是服務於生產關係的調整。例如,***1***對私營經濟的貸款利率要高於對國營經濟的貸款利率,這主要是為了有利於促進私營經濟的改造,有利於增強國營經濟的主導地位; ***2***對農村合作經濟的貸款利率低於對國營經濟的貸款利率,這是為了有利於促進農民走合作社的道路;***3***對現金實行管理,對信用集中於國家銀行的企事業單位進行貸款利率優惠,這是為了取締商業信用,有利於將信用集中於國家銀行,等等。

  ***二***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條件下的利率政策***1979—1994***

  1978 年,中國開始了改革開放的大業。在經濟體制改革的程序中,我們不僅在理論上肯定了我國社會主義經濟是有計劃的商品經濟,在實踐上也著力培育商品貨幣關係, 強化市場在經濟執行中的作用。相應地,利率作為經濟槓桿的功能有所加強,政府對資金配置的作用開始弱化。這一階段利率政策的特徵體現為:

  1 中央銀行行使利率的制定權,專業銀行擁有利率的浮動權。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利率的管理許可權開始分散。各種存款的最高利率和各種貸款的最低利率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擬訂,報國務院批准,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根據國家經濟政策,分別制定差別利率,並根據情況變化調整。各專業銀行總行具有一定的利率浮動權,利率浮動幅度由中國人民銀行總行規定。利率管理許可權的分散意味著國家對經濟的直接幹預度在降低,利率高低與經濟的關聯度上升,這為利率調控體系的建立提供了保障。

  2 利率調控體系的建立。伴隨市場化、商品化的深化,利率對經濟的調控功能得到加強。中國逐漸建立起雙層的利率調控體系,即中央銀行的利率調控體系和專業銀行的利率調控體系。中央銀行的利率調控體系包括:***1***對再貸款利率和再貼現利率的調整以調節整個貨幣供給量;***2***實行利率管制,中央銀行規定專業銀行的存款利率的最高限額和貸款利率的最低限額;***2***差別利率,即中央銀行根據專業銀行貸款的不同用途和再貼現票據的不同性質,實行不同的再貸款利率和再貼現利率。專業銀行的利率體系以調控貨幣流通為目標,內容包括:***1***對國家扶植的地區、部門和企業實行優惠利率;***2***懲罰利率,即對企業的積壓物資貸款、逾期貸款以及挪用貸款進行加息;***3***實行浮動利率、累進利率和貼現利率等。友計劃的商品經濟使得貨幣的“商品”屬性得以體現,利率也開始被作為有效配置資源的經濟槓桿,但我們也應該註意到,在中國的雙層利率調控體系中仍有過多政府幹預的痕跡,如專業銀行對政府扶持的企業,不論效益好壞,都要實行“優惠利率”;再如,專業銀行沒有制定存、貸款利率的權力等。這一段時期的中國利率政策集中體現了我國的“專業銀行”還不是“自主經營,自負盈虧”的“商業銀行” 這一現實,在利率體現上仍存在中央銀行對專業銀行權力的“侵蝕”。

  ***三***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利率政策

  利率體系的進一步完善1994年,中國開始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市場配置資源的功能被進一步強化,過去利率體系中一些不必要的政府行為也逐漸被剔除。

  1、進行了專業銀行的商業化改造,目的在於使各專業銀行真正成為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而不是政府的行政機構。與此配套,成立了專門的政策性銀行,低息甚至無息貸款給國家需要幫助、扶植的地區、部門和企業。原有的專業銀行得以按照自身的經營策略和經營目標更自由地使用利率浮動權,銀行的利率更能反映市場對資金的供求狀況。

  2、改革了中央銀行———中國人民銀行的機構設定。打破舊有的按行政區劃設立分行的格局,設立跨省的“大區行”,這樣增強了人民銀行執行貨幣政策的獨立性,也更利於人民銀行按照“保持物價穩定”這一主要目標制定利率水平。

  3、在對專業銀行進行商業化改造的過程中,強化銀行的內控機制和對銀行的監管機制,並多次放鬆商業銀行的利率浮動權,這使得利率決定的市場化程度加深,同時也使利率政策傳導效果的影響力進一步加大。

  1995年中國成功地抑制了通貨膨脹,實現經濟的“軟著陸”。從此,中國政府一直沿用“雙緊”的財政、貨幣政策,直至1996年,巨集觀經濟出現較明顯的增長乏力,失業增多,消費、投資需求不旺的跡象。1996年5月和8月,央行連續兩次降息以刺激需求;但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又使得中國的出口遭到嚴重打擊,面對內、外需求不足、經濟增長下滑的態勢,央行從1996年至今連續7次降息***見下表***。

  經過7次降息,存款利率下降了近7個百分點,貸款利率下降了5個多百分點,目前的利率已是改革20年來的最低。然而,央行連續降息的效果如何呢?上

  表中資料顯示:***1***利率下降並未對實質經濟產生明顯的正效用。相反,上表中各項指標仍未扭轉下滑態勢,特別是“農村人均純收入增長率”這一指標甚至出現加速下滑,對農村人口近八成的中國而言,農村人口收入增幅的下降將直接導致整個社會有效需求的不足。***2***再看7次降息的“儲蓄分流”效用。1996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為32000億元,到1999年末,已達到59622億元,幾乎翻了一番,利率不斷下調,儲蓄存款卻不斷增長,我們無法得出降息有分流儲蓄的作用。***3***央行大幅降低貸款利率、再貸款利率和準備金存款利率,其用意非常明顯,即要激勵商業銀行多發放貸款,以拉動社會的投資需求。然而,1999年全年全部金融機構貸款按可比口徑比1998年少增644億元;各項貸款餘額為9373億元,增幅比上年末低3個百分點;工農業貸款分別比去年少增23 82%和45 28%。

  是什麼原因導致近期中國利率政策的有效性受到抑制?至少有兩方面的作用因素:其一、中國的轉型經濟使得利率政策的作用效果有悖於成熟市場經濟國家的政策作用常態;其二、中國的利率管制使得利率體制具有市場難以“自正”的制度剛性。

主要銀行存款利息
三套房貸款利率和政策
相關知識
利率政策是什麼
大學生自主創業政策是什麼
浮動利率債券是什麼
國家農業補貼的最新政策是什麼
公司註冊優惠新政策是什麼的
川普的留學政策是什麼
澳洲留學申請的新政策是什麼
殘疾軍人優惠新政策是什麼
2017年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是什麼意思
湖南養老保險新政策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