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如何創業投資
創業投資也是一個很不錯的創業專案了,大學生想要做好創業投資應該怎麼做?小編為你帶來了“大學生創業投資”的相關知識,這其中也許就有你需要的。
彭星國:大學生創業與創投
一、創業需要怎樣的條件
***一*** 必要條件:良好的心理彭星國先生認為,創業的必要條件是“良好的心理”。創業要求創業者有過於常人的激情,滿懷著強烈的理想信念。但另一方面,光”打雞血“是不夠的,創業者還需要一個冷靜理智的大腦,理性分析開展創業的可行性。
那大學生怎麼評估從團隊自身出發評估”創業可行性”呢?彭星國先生提出了四個參考維度:
產品、人、財、物。
☞ 1、是否有明確的產品或服務?——做產品還是做服務?做什麼樣的產品與服務?
☞ 2、是否有各有所長、分工明確的創業團隊?——是否有“有計劃、有步驟”的安排?
☞ 3、是否有相對足夠的資金?——現有資金足夠維持多久?
☞ 4、是否有組織規模化生產產品或提供服務所具備的技術工藝裝備或渠道、原材料等?——針對生產性創業
***二***充分條件:市場與客戶、創新能力如何從外部條件評估創業可行性?彭先生同樣提出了四個參考維度:
1、是否有較大的市場前景?
2、是否有佔領市場的營銷能力?
3、是否有銷售獲利的調控能力?
4、是否有強烈的創新意識及能力***管理、技術工藝產品、盈利模式等***?
二、大學生適合做怎樣的創業
大學生創業,普遍缺資源缺人脈缺經驗,但另一方面又享受著特殊的大學生創業補助、指導等優惠政策。特殊的條件下,大學生應該怎麼選擇創業專案?
彭先生先提出了三種大學生常見的創業專案型別:
***一***“單打獨鬥”型:電腦 + 麵包主要指網際網路、計算機軟體行業。比如說,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可以利用一技之長,寫程式碼開發軟體,銷售給企業或放在網上供付費下載。一臺電腦,就能一個人輕鬆實現足不出戶的創業活動。
***二***“耍嘴皮子”型:單車 + 皮包騎單車,推廣銷售裝在皮包裡的好產品——當然現在大家都不騎單車出行了,但這種“產品銷售”創業型別是不過時的。彭先生非常鼓勵年輕人腳踏實地做兩到三年的產品銷售,特別是保險行業,因為在企業裡貼近市場的培訓,與學生個人在實踐中積累的銷售經驗,都非常有利於一個人的全方位鍛鍊。
***三***“感動天使”型:創意 + 錢包大學生作為新生一代,思維、視覺都與傳統不同,有時候一個新奇的想法可能就是新的商業爆點。但這類創業要求較高,而且所需啟動資金較高***一般需要十萬以上***。
三、經營好自己是最好的創業
創業的過程,是一步步創造事業的過程,更是自己一步步成長的過程。由此,彭先生提出一個重要觀點:經營好自己,是大學生最好的創業之路。
那怎麼經營好自己呢?
首先,我們要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有些同學在做實驗、寫程式碼等方面專業能力一流,但在人際溝通方面卻頗為苦惱。彭先生巧借“牛頓第三定律”開出妙方:牛頓第三定律指出,相互作用的兩個物體之間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條直線上;運用在人際關係中,就是“好人有好報” ——自己怎麼對待別人,別人自然會怎麼對待自己;秉承一顆善心,自然能經營好自己,營造和諧的人際關係。
其次,堅持“差異化”經營原則。“差異化”是事物發展的動力,人生成功的關鍵。一個人需要打造核心競爭力,這是他區別於他人的重點之處。若凡事平平,就很難在茫茫人海中脫穎而出。
彭先生巧用四個物理學原理,深入淺出地解讀了經營好自己的做法:
勤奮
功=功率×時間物理上有公式【功=功率×時間】,在人生中就是【成功=能力×時間】——沒有卓越的天賦,只要肯用時間去彌補,同樣能登上人生巔峰!
打造核心競爭力
績效\流體運動及漲落現象
練好本領、一馬當先,成功路上並不擁擠。
尊重他人
不倒翁原理
厚德載物、人生方能不失敗。
自信
槓桿原理
自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也是最好的朋友,一切成就的基石就在於相信自己,充滿信心。擁有“給我一個支點,可以撬動地球”的自信,我們才能經營好自己的人生。
四、撰寫創業計劃書應注意的問題
在近二十年的風投生涯中,彭先生閱讀過無數創業計劃書,其中不乏令人眼前一亮的,但也存在不少令人緊鎖眉頭的問題。為此,彭先生總結了一些撰寫計劃書時應當注意的問題,告誡在座聽眾。
1、背景或行業分析篇幅過長
——投資人\機構通常在特定領域有長期、詳細的研究與資料,往往比創業者更敏感,更瞭解大環境,因此他們不需要創業者科普行業背景知識。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也並不意味著創業者不需要深入瞭解行業背景與現狀。
2、產品或服務不夠清晰、不夠具體
——做產品還是服務?做什麼樣的產品還是服務?這些都是需要簡潔明瞭說明的,讓投資人一頭霧水只會讓你的融資計劃也在“雲裡霧裡”。
3、經營模式及盈利模式不清晰
——商業活動的最終目的是盈利,否則就是公益活動;投資機構最終目的也是通過投資得到金錢彙報。因此,對經營模式及盈利模式的清晰描述尤為重要。
4、財務問題不明朗
——這主要表現為:1、經營或財務預測依據不足,過分異想天開;2、財務分析過於精確,顯得不科學;3、財務概念及指標不準確,混淆不清。
5、融資計劃、退出計劃過於形式化
——融資分為種子投資、天使投資等。中國的種子投資來源一般是親戚朋友,數額一般從十萬到小百萬; 天使投資規模一般為百萬到一千萬左右,再往上融資規模才達到幾千萬乃至上億。因此,一些創業團隊不能不論需求多少,都來一項風險投資;不論有沒可能,都來一種上市退出或回購退出,是流於形式而得不到投資人青睞的。
6、競爭對手分析太泛
——投資人需要你充分了解競爭對手,在對比中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彰顯核心競爭力,但不需要你泛泛而談。一般而言,著力分析好前三家競爭對手的情況,就能大致做到“知己知彼”。
7、各種論斷***判斷***太過理想化
——如對買地、購廠房、稅收、高企認證、工資福利、上市等問題的政策及現實缺乏瞭解
五、創業投資的投資偏好
客觀地說,創業投資偏好投資高新技術產業。據有關資料介紹,美國創業投資所投資的企業有80%以上是技術創新企業,這些企業中75%的股權資本是由創業投資公司提供的;偏好投資中早期中小企業;偏好週期長、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風格。
但歸根到底,創投偏好的創業企業型別只有一種——“賺錢型”,即在創業投資特有的經營模式下,能給創業投資家帶來高額利潤的創業企業。這類創業企業的主要特徵有:
技術、工藝與裝置或服務模式有獨到創新、成熟可行產品或服務效能好、功能強、市場大、前景好、原材料供應有保障、價格合理、資產質量實在、股權價格合理、融資目的務實、明確,資金使用合理、創業者對新股東的態度誠懇,有團結、奉獻精神、創業者誠實、勤勉,有理想、有責任、有能力,還要有讓位賢能的心理基礎、創業者願意實行規範化管理,並接受經營管理意見或建議。
投資人眼中的高校科創和大學生創業
現在談到最多的是產業升級,王蔚說,產業升級有三個命題,一是科技創新新的領域,產生新的市場;二是節能減排和環保;三是提升效率。“這三方面有一個具體的資源要求,就是科技特別是基礎研究或突破性技術進展。”
那麼,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高技術創新源頭在哪裡?王蔚認為在高校,“企業都為報表服務,很難把那麼多錢、資源和精力放在基礎研究上。”
王蔚以美國為例,美國在1980年頒佈的《拜杜法案》規定誰研發發明所有權就歸誰,《拜杜法案》釋放了高校的科技資源,引發了高校科技成果轉化制度的變革。儘管目前在中國也有類似法案--《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但除法律保障外,要推動和解決高校科研成果產業化問題需要藉助外界力量。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中國工程院院士丁烈雲將科研成果產業化分為四個階段,即創意、研發、工程化、產業化。
王蔚非常贊同這一觀點。剖析其中關係時,王蔚直言,創意和研發是高校的兩大優勢,而資金和工程化過程則是兩塊短板。
“所謂工程化,就是新的革命成果如何跟社會上真實需求去結合,這個結合的過程必然要轉變成一個產品,只要涉及到產品就涉及到對應的一系列體系,比如供應鏈流程,生產流程,銷售渠道。“王蔚認為,這一體系的建設需要也必須由產業背景的人來完成,幫助專案提高市場化運作效率,以及幫助專案組組織團隊,建設組織模式和設計產品。
五要素判斷大學生創業專案
與前幾年不同,近兩年有一批投資人開始轉向投資大學生創業專案。但大學生創業專案怎樣才能獲得投資人的青睞?王蔚表示,投資人一般會從5個方面對大學生創業專案進行判斷:
一是創始人的人格魅力。投資的邏輯是“篩選看事,投決看人”,創業過程異常艱難,團隊需要合力,leader凝聚力和“朋友圈”非常重要。首先是在團隊困難時能否形成凝聚力,“如果他對大家沒有吸引力,團隊遇到困難就很容易散。“其次是朋友圈,”所有生意或者創業成功與否還依賴於朋友圈,或者說有多少人願意幫你。”
二是創始人的責任心。比如投資人會丟擲一些有壓力的話題考驗創始人的責任心,王蔚說,標準、結構、方向、動力可以輔導,但前提是創始人一定要有擔當。
三是團隊的競爭狀態、運營和執行力。理想的創業團隊應該是積極有效的,能真正理解和貫徹leader的理念,此外還要有優秀的基礎負責人和相對合理的決策機制。
四是創始人及團隊的市場敏感度。在這個標準上,投資人會比較關注leader對消費者審美意識的把握程度,團隊要對市場敏感且尊重市場,要有面對市場變化和競爭不斷調整產品和策略的能力。“如果是一個缺乏審美的人,他的調整就會失誤,在這種情況下,取得同樣的進展可能浪費極大。”
五是創始人的表達能力。創始人推廣產品需要口才,凝聚團隊需要口才,對投資人來說最終把專案變現,專案路演同樣需要口才。
大學生創業投資
大學生如何創業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