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產期奶牛飼養管理方法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6日

  圍產期是奶牛整個泌乳週期中最至關重要的一個時期,因此,圍產期飼養管理的成功與否決定著奶牛整個泌乳期生產效能的發揮和牧場的經濟效益。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圍產期奶牛生理狀況圍產前期,奶牛內分泌狀態發生明顯變化,主要為分娩與泌乳作準備。隨著奶牛從妊娠末期進入泌乳早期,血漿胰島素水平下降,而生長激素水平升高,在分泌時這兩種激素水平都發生明顯的波動***Kunz等,1985***。血漿雌激素水平在妊娠末期會有所升高,但分娩時馬上下降,用以維持妊娠的孕酮濃度在臨近分娩時迅速下降***Chew等,1979***;糖皮質激素和催乳素濃度在分娩當天上升,而後又恢復到原來的水平。

  在分娩前數天到產後2周內,奶牛血液中非酯化脂肪酸***NEFA***水平會顯著提高。NEFA

  水平提高是奶牛能量負平衡的標誌,任何能造成奶牛能量負平衡的因素都會引起血液中NEFA濃度上升,而高NEFA水平與脂肪肝、酮病的發生直接相關。圍產期另一個明顯特徵是,幾乎所有奶牛在產後最初幾天內都會經歷血鈣濃度的降低過程,低血鈣導致奶牛肌肉收縮無力,並損傷神經功能,嚴重時引起產乳熱,且容易誘發其它代謝疾病如酮病、胎衣不下、乳房炎等的發生。此外,圍產期奶牛免疫反應明顯下降,包括降低嗜中性粒細胞功能,降低淋巴細胞增殖的數量,減少抗體數量和漿細胞的產生***Kehdi,1989***。能量負平衡可能是降低免疫功能的主要因素,另外,長期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E、銅、鋅、硒等的缺乏對免疫功能有著很大的負面影響。

  圍產期奶牛瘤胃生理狀況和微生物區系也發生了巨大改變。高精料日糧適合澱粉分解菌與乳酸轉化菌的生長,高粗料日糧適合纖維分解菌的生長,進入幹奶期,奶牛採食以粗料為起生長的主要物質,因此導致瘤胃乳頭狀突起的萎縮和瘤胃黏膜吸收揮發性脂肪酸的能力下降。在幹奶期前7周瘤胃要減少50%的吸收面積,而重新飼餵精料後乳頭狀突起的伸長需要數週時間***Dirksen等,1985***。如果新產牛很快飼餵高精料日糧,就

  容易引起瘤胃酸中毒與蹄葉炎,因為乳酸產生菌對高澱粉飼糧反應很快,產生大量乳酸,而乳酸轉化菌對飼糧的變化反應較慢,需要3~4周才能達到有效防止瘤胃乳酸積累的細菌數量。

  圍產期奶牛飼養管理1.圍產前期奶牛飼養管理主要目標是促進瘤胃微生物與乳頭狀突起的恢復與生長,使奶牛逐漸由以粗料為主的飼餵模式向高精料日糧模式過渡;激發免疫系統,減少疾病;減少產後代謝疾病。

  1.1能量水平瘤胃微生物從高纖維日糧轉為對高澱粉日糧的完全適應需要3~4周的時間,所以,一般於分娩前21天開始逐漸增加精料,可每次增加0.3~0.5公斤,直至臨產前精料飼餵量達到5.5~6.5公斤,但最大喂量不超過體重的1%~1.2%,其中谷物的新增量可達到2.5~3.5公斤,以促進瘤胃細菌與乳頭狀突起的生長,另一方面,也可減少體脂的動用及與脂肪代謝有關的代謝紊亂的發生。NRC推薦圍產前期成年奶牛與青年母牛日糧能量濃度為1.62McalNEL/kgDM。為一致,特別是可能出現適口性問題的飼料,如過瘤胃脂肪等一些新增劑的逐漸新增,以減少產後日糧結構改變對奶牛產生的應激。

  1.2蛋白水平粗蛋白水平調整為12%~15%,並增加瘤胃非降解蛋白***RUP***的含量,達到粗蛋白的32%左右,一般發酵工業蛋白飼料、高溫處理的大豆等含較高的RUP。提高圍產前期日糧蛋白質含量可以提高乳蛋白產量和百分比,降低酮病、胎衣不下的發生率等等。

  1.3纖維水平保證足量的有效纖維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建議NDF含量要大於32%。每天可飼餵2~3公斤優質禾本科乾草,以促進瘤胃及其微生物區系功能發揮,防止真胃移位。

  1.4預防低血鈣的措施為了預防產後低血鈣症,以及減少由此引發的一系列代謝紊亂如干物質採食量降低、胎衣不下、產乳熱、真胃移位、酮病等等,我們需要調整圍產前期奶牛日糧的DCAD,使DCAD值在-50~-150meq/kgDM範圍內。現在應用最廣泛,也是比較簡便有效的方法便是新增陰離子鹽,使奶牛尿液PH值降低到6.0~6.5範圍內,即能達到最佳效果。在新增陰離子鹽2~3天后,就可以對尿液PH值進行測定,測定方法是:飼餵後2~4小時採集尿樣,用 PH計或PH試紙測試。

  新增陰離子鹽有效激活了鈣的代謝,但也增加了鈣的排洩,為了滿足奶牛自身維持需要和胎兒生長需要,一般要求日糧中鈣的供給量在150克左右。

  低血鎂和低血磷也常常造成圍產期奶牛產乳熱的發生,圍產前期給奶牛飼餵含鎂量為0.35%~0.40%的日糧可以防止產後血鎂濃度的降低,每頭奶牛每天飼餵40~50克磷,可滿足磷的需要量。

  嚴禁飼餵緩衝劑並控制食鹽的飼餵量,因為鈉與鉀是強致鹼性陽離子,一方面會提高日糧DCAD值,容易引起低血鈣,另一方面也會大大增加產後乳房水腫的發病率。

  1.5圍產前期管理防止飼料突變及使用任何黴變和抗營養因子的飼料;加強管理,防止乳腺炎,做好保胎工作;提供清潔充足的飲水;加強放牧。

  2.圍產後期奶牛飼養管理主要目標是儘量克服DMI降低和能量負平衡的程度,及時調控並觀察奶牛,儘早恢復體質,減少代謝病的發生,確保在轉入高產牛群時奶牛處於良好的健康狀態。

  提高新產牛日糧營養濃度,適應低採食量情況下的實際需要,減少體況損失。但精料增加不宜過快,否則會引起瘤胃酸中毒、真胃移位、乳脂率下降等一系列問題,一般前2周精料新增速度為每天0.5公斤左右。

  可新增過瘤胃脂肪提高日糧能量水平,其補充量控制在幹物質的2%-3%。

  由於新產牛DMI不高,且動員體內蛋白質的能力有限,因此提高日糧蛋白濃度很重要,一般日糧粗蛋白含量推薦為18%~19%,其中應包括足夠的瘤胃降解與非降解蛋白,非降解蛋白含量達粗蛋白40%左右。

  飼餵質量最好的粗料,中性洗滌纖維***NDF***含量為28%~33%,並保證有充足的有效長纖維***大於2.6釐米***。可每天飼餵2~4公斤優質長乾草***最好是苜蓿***,確保瘤胃充盈狀態和健康功能。新增緩衝劑,以穩定瘤胃PH,增加DMI。一般小蘇打與氧化鎂一起使用,比例為2~3份小蘇打對1份氧化鎂,小蘇打新增量為0.75%DMI。

  重點觀察子宮排出物的氣味與物理狀態,如有異常,及時處理。檢測糞便,如果糞便出現稀薄,顏色發灰,惡臭等不正常現象,則說明瘤胃功能不正常,應適當減少精料,促進奶牛對長粗纖維的採食。

  記錄體溫,以及早發現可能患有乳腺炎或其它傳染性疾病或代謝病的奶牛;保持牛舍清潔、乾燥,保證充足、清潔飲水。

  3.圍產期使用的新增劑丙酸鈣:提高血糖和血鈣水平,用來預防酮病與產乳熱。一般於分娩前後一週新增,新增量為120~225克。丙二醇:血糖來源,促進胰島素反應,降低脂肪代謝,用來預防與治療酮病。一般於分娩前後一週新增,新增量為230~450克。煙酸:改善能量平衡,防治酮病,促進瘤胃微生物生長。一般圍產前期新增6克,圍產後期新增12克,體況評分低於1.5~2的瘦牛一般不建議使用煙酸。小蘇打與氧化鎂:穩定瘤胃PH,提高DMI與乳脂率,防止瘤胃酸中毒。圍產後期或精料水平過高、粗料粉碎過細時新增,小蘇打新增量為DMI的0.75%,氧化鎂新增量為每天40~90克,小蘇打與氧化鎂以2~3︰1的比例混合使用,效果更好。

  奶牛的飼養管理技術

  一、夏季高溫時的飼養要點

  奶牛的泌乳活動不但受飼料組成及質量的影響,還受環境的影響,尤其是在夏季,為了將由於氣溫的升高而造成的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應做到以下幾點。

  1.由於氣溫較高而奶牛生性耐寒怕熱,奶牛的採食量在高溫時下降,這時應注意草料搭配,多喂青綠、鮮嫩、多汁和蛋白質含量高的飼料,提高採食量。

  2.調整飼餵時間,儘量將飼餵時間調整到早晨和晚上,中午用麥麩或豆腐渣飼餵即可。

  3.飲用清潔的深井涼水,加大尿液排洩量,以便帶走多餘的體熱,減少因體溫升高,大量出汗而造成的體液損失。

  4.注意牛舍的通風換氣,或使用水簾使牛舍溫度下降。

  5.夏季蚊蠅多,易傳播疾病。糞尿易發酵分解,產生有害氣體,汙染環境。因此,要注意奶牛飼養場所滅蠅滅蚊;及時清理牛舍糞尿,定期進行沖洗消毒,發現疫病要及時防治,防止疾病傳播。

  二、養成良好的飼養習慣

  良好的條件刺激利於奶的分泌、排出,這樣可以提高產量,也便於奶牛的飼養管理。因此應使奶牛的產奶形成良好的條件反射。養殖場***戶***應加強規範化的飼養管理,自行制定一套行之有效,切合自己實際的日常操作程式,並嚴格執行,不隨意更改,尤其要做到奶牛的飼餵、擠奶時間與次數不隨意變化。

  三、加強工作人員的培訓,減少疾病,尤其是乳房炎的發生

  奶牛乳房炎主要是由於擠奶人員技術不熟練,餘奶變質或因乳房不潔及有外傷受細菌感染而引起。因此在擠奶期間要搞好環境衛生,堅持天天清掃牛欄和運動場,定期刷拭牛體和清洗用具。擠奶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範,用擠奶器嚴禁空擠。擠奶後或使用擠奶器前用藥浴乳頭可有效防止該病的發生。

 

烏骨雞的飼養方法
圍產期奶牛的飼養管理
相關知識
圍產期奶牛飼養管理方法
豬場產仔舍的飼養管理方法有哪些***2***
犢牛飼養管理方法
蝸牛飼養土的製備方法_蝸牛飼養管理方法
豬場產仔舍的飼養管理方法有哪些
種鵝休產期的飼養管理方法
夏季奶牛飼養管理技術
育肥期肉牛飼養管理技術
羊妊娠期的飼養管理方法
肉牛的飼養管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