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管理為什麼不能成功
西方現代管理學具有注重即時、實用、有效的 戰術 色彩,而中國式管理理論往往更為系統,且更注重長遠,具有顯著的 戰略 精神。儒家 大一統 思想使中國人的性格相對更為內斂,競爭欲和征服欲一般不外露,因此中國人被認為具有內向、善謀的文化性格。那麼?
最近聽了幾個財經及管理學界大師的傳經佈道,雖然他們忽悠的重點不同,但有一點都提到了,就是對經典的重視。他們的觀點總結起來大概包括三個方面:
第一、如今的社會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為了應對變化管理學界一直在推陳出新,許多新的理論不斷的粉墨登場,這讓眾多管理工作者有點應接不暇,唯一的方式就是熟讀經典,思考當下,坐看雲起雲湧。
第二、管理到極致最終就是回答一些根本性的問題 ,人性的問題、人心的問題、人的價值觀問題以及人的終極意義問題,而這些問題我們只有在經典中才能有所感悟;第三、當我們在分析問題時,首先要 明確問題的根源在那裡,即N個W以後才是你最終要解決的問題,而最終這個問題的定義、回答與解決通常都只能求助於經典。
鑑於經典如此重要,那麼當代管理學界到底哪些著作可稱之為經典哪, 美國的德魯克、波特、戴明,歐洲的明茨伯格、馬利克等,甚至於小日本的大前研一、稻盛和夫等這些人的著作都堪稱經典。就是有了這些經典,再結合他們各自國家的管理實踐及分類總結,分別形成了美國式管理、歐洲式管理以及日本式管理。可我們當代中國的管理學經典有嗎,答案是否定的,中國的管理學者目前還在向諸子百家、儒家文化、陽明心學甚至是毛澤東思想中去追尋經典,這如何能形成我們中國式管理呀。
中國的管理學界也不是一地雞毛,陳春花算是一個特例,其著作已經很接近經典了,細細品味後會讓人感悟良多的,尤其是在企業文化、組織管理、企業經營等方面,但其在企業變革、企業戰略、管理系統等方面論述不足,且其hr369在巔峰狀態又去企業做CEO了。前段時間聽她一個講座,說我們不能把希望都寄託在一個女人身上呀,女人通常是靠不住的。這讓我一直很納悶呀,中國管理學界的精英男士都哪去啦?
這一納悶我還發現一個現象,就是中國現在已經有很多知名的經濟學家啦,我覺得甚至有問鼎諾貝爾的經濟學獎的存在,但為何沒有非常出名的管理學家哪,其實管理學相比經濟學那都算是小技。其實,當代中國,不需要太多經濟學家的,因為中國有許多東西是你知道了,但是無法改變,而需要很多的管理學家,因為只有中國製造發展好了,中國的競爭力提高了,經濟基礎也就上去了,其他才好水道渠成呀。
該現象可能又印證了中國人的一個缺點即過多的關注巨集觀,而忽略微觀,重方向而輕細節,而這些不但讓學界精英當時多選擇經濟、金融學科,而少選擇管理學,而選擇了管理學的人最後多從事市場、銷售等工作,真正從事管理工作的,多是半路出家的,難呀,不知何時才能有所改變!
為什麼小企業不能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