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定價與銀行的關係
你知道麼。你知道中有多少不為人知的祕密麼。下面由小編為你分享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訪談:利率定價是銀行盈利能力建設的核心
利率市場化對我國商業銀行的影響將會是深遠的,會逐步推動商業銀行從同質化經營、粗放式管理,向差異化經營、精細化管理轉型。
淨利差收入是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來源,目前佔我國商業銀行收入的75%以上,在中小銀行甚至達到90%以上。淨利差收入是由一家銀行的資產規模和淨利差兩個驅動因素決定的。在過去,由於存貸款利率的浮動區間小,銀行的淨利差基本上是有保障的,商業銀行把管理的重心放在追求規模擴張上了。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存貸款利率浮動區間逐步擴大,淨利差的波動加大,每一家商業銀行就需要把管理的重心,逐步從規模擴張的粗放式管理模式,轉向淨利差的精細化管理。銀行需要改變過去重經營、輕管理的思想,逐步構建健全的資產負債管理、運營成本管理、經濟資本管理、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外部利率定價等一系列現代銀行的核心管理體系,加強對自身經營的各類成本和風險的精細化管理,建設可持續的盈利模式。
隨著利率浮動區間擴大,商業銀行的競爭會進一步加劇,也會導致一些中小銀行尋求擺脫依靠大客戶的同質化經營模式,開發新的客戶群,比如中小企業客戶、零售客戶,追求差異化經營。銀行服務的群體會進一步擴大,從而推動我國實體經濟的發展,增強經濟的活力。
利率定價是銀行定價機制的一部分。商業銀行的定價機制,主要包括定價方法論、定價戰略和定價管理機制三部分。
首先說定價方法論。利率定價方法論包括定價模型和定價方法兩部分。商業銀行內部通用的利率定價模型大體分為三類,逐筆定價、標準定價、組合定價。對公貸款的定價,因為每筆業務的客戶風險、期限結構、還款方式、抵押品種類等等都不一樣,一筆和另一筆無法比較,定價資訊不透明,沒有公開的市場價,所以一般採取內部的、逐筆的定價。零售貸款一般以產品為單元採取標準定價。比如房屋貸款,期限結構比較單一、抵押品都一樣,市場定價資訊也比較透明,一般採取的是在產品層的標準定價法。再有就是存款定價,比較複雜一些,一般是根據客戶種類和產品種類,在組合層進行定價。比如活期存款,要構建客戶行為模型,分析每類存款的沉澱率有多少、沉澱期限有多長、利率敏感性怎樣;在此基礎上,根據資產負債的匹配需要,確定資金的使用價值。沉澱率高、沉澱期限長、利率敏感性低的活期存款,就可以匹配一些期限長、固定利率、收益高的資產,資金價值***也就是資金轉移定價***就高一些。在資金轉移價格的基礎上,扣除運營成本和操作風險成本,即是給客戶的存款利率的基準。
有了定價模型,然後就是定價方法。比如對公貸款定價,目前通用的定價方法是目標收益率定價。定價首先考慮自身經營的各項成本,包括資金成本、運營成本、風險撥備***provision***。在成本的基礎上,經營每一筆業務有信用風險,量化以後就是經濟資本。銀行承擔風險,就要有回報,所以對經濟資本要確定目標回報。成本加上資本目標回報,就是一筆貸款的目標利率。
再次是定價戰略。比如說我們根據銀行的各項風險和成本,定出來的貸款利率是6.0%。可到市場上一看,在A市場競爭對手的價格是7.0%,在B市場競爭對手的價格是5.5%, 我們怎麼辦?所以我們必須在每個客戶群、每一個市場有自己的定價戰略,根據定價戰略確定不同的目標收益率,對目標利率進行市場調整。這樣才能使利率貼近市場,有競爭力,也才是有效定價。這個可能是利率定價中最重要也是最有挑戰的部分。
最後是定價管理機制。全行必須有統一的定價管理機制,利率定價的決策部門是誰?執行部門是誰?定價方法論和定價戰略由哪個部門負責具體制定?每一筆存貸款的定價權下放到哪個層級?定價追蹤機制是什麼?定價結果如何考核?如果沒有好的管理機制,再好的定價方法論和定價戰略,也都用不起來。
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銀行對利率定價都非常關注,有些銀行已經建立了對公貸款定價體系,有些銀行還處於準備階段,但都存在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從貸款利率定價來說吧,目前大部分銀行還沒有建立統一的定價機制,還做不到根據客戶風險、期限、抵押品,以及自身的資金成本、運營成本等,實現逐筆定價。往往是總行參照市場競爭情況,要求對某個客戶群保持基準利率,或對某個客戶群統一上浮10%。客戶經理覺得這種“一刀切”的方法不合理,很難執行,會導致優質客戶流失,議價過程往往變成客戶經理和總行定價部門的議價了。而客戶經理貼近客戶、貼近市場,總行定價部門又說不出具體的道理,所以討價還價中落敗的往往是總行定價部門。
從實際定價效率來看也不理想。我們在一些銀行做過調研,很多時候貸款利率跟客戶的風險等級不成正比,跟貸款期限也沒有關係,也就是說貸款利率沒有反應銀行承擔的信用風險、利率風險和流動性風險;貸款的利率因分支行而異、因客戶經理而異,沒有統一的定價標準。
除了貸款定價長期存在的這些問題,最近存款定價問題也很突出。中央銀行去年開始允許利率浮動,對各行的壓力都很大。大家還不知道怎麼定價,採取的都是被動定價,即看看其他行怎麼定,跟著走。很多中小金融機構擔心存款流失,基本上是一浮到頂。但如果存款利率的浮動區間進一步加大,我們怎麼辦?
所以總體來講,我國商業銀行的利率定價機制還不完善,做不到主動的、逐筆的、客戶化的定價。如果定價機制不能得以改善,價格的惡性競爭會導致商業銀行的淨利差越變越薄,最後無法覆蓋銀行自身經營的風險、成本和資本回報要求,導致金融機構經營出現危機,最後威脅到金融體系的安全。
可喜的是,隨著最近利率市場化的逐步推進,我國商業銀行加快了利率定價機制的建設步伐。各級商業銀行對利率定價的重要性認識得非常充分:在未來市場化的利率體系下,對價格、成本、風險的精細化管理,是商業銀行構建可持續盈利能力的核心。“可持續的盈利能力,是銀行抗風險的最重要的手段”***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
短端利率下行的條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