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腳踏實地成功的事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成功需要你腳踏實地地付出,如此,你才能抵達成功的彼岸。以下是小編分享的,一起來和小編看看吧。

  篇1

  “知難而上,舍卒保帥”講的是敢於迎著困難上,善於舍小保大。李嘉誠遇到棘手問題,能夠知難而上、舍卒保帥,可謂是一個膽識與謀略結合的大商人。

  1958年,李嘉誠的長江工業公司在塑膠業異軍突起,取得令人矚目的業績。李嘉誠也由此獲得“塑膠花大王”的美稱。也許,他應該在這個行業一心一意闖下去,將這個美稱繼續發揚光大,爭做世界塑膠業的泰斗。李嘉誠卻不是這樣想的,他心中的藍圖,豈是塑膠花所能包容?生產塑膠花,只是他賺錢的手段,是他基業的原始積累。他的最終目的,是充分展示人生的價值,看看一個人的能量究竟有多大?跑得有多遠?

  塑膠花的成功,滋長並堅定了他建立偉業的雄心。當然,他也不是草率擯棄塑膠業。在其後10餘年間,他在塑膠領域繼續處領先地位,為開創新事業積累了數以千萬元的資金。李嘉誠不是好高騖遠之人,他總是腳踏實地,向既定的目標邁進。他亦不會魯莽行事,每一個重大舉措,都要經過長時期的深思熟慮,周密調查——除非機不待人的非常時期。涉足地產,孕育心中有數月之久,塑膠花喜人的利潤為他的構想奠定了基礎。

  在今天,香港百億身家的超級鉅富,90%是地產商或兼營地產的商人。可當時並非如此,大富翁分散在金融、航運、地產、貿易、能源、工業等諸多行業,地產商在富豪家庭中並不突出——這同時意味著,房地產不是人人看好的行業。李嘉誠以獨到的慧眼,洞察到地產的巨大潛質和廣闊的前景。

  最明顯的現象,是人口的增多和經濟的發展。1951年,香港人口才過200萬,50年代末,逼近300萬。人口增多,不僅是住宅需求量的增多,因本埠經濟的持續發展,急需大量的辦公寫字樓、商業鋪位、工業廠房。香港長期鬧房荒,房屋的增加量總是跟不上需求量。香港是彈丸之地,不僅俠小,而且多山。有限的土地,無限的需求,加之港府採取高地價政策,寸土寸金,房貴樓昂。身為一業之主,李嘉誠多次為廠房傷透腦筋。尋找交通便利、租金適宜的廠房有多難?數次擴大生產規模,都是在現有的廠房重新佈局。車間裡,裝置、人員、製品,擠得水洩不通。

  香港工業化程序出人意料地急速發展,物業商喜笑顏開,趁勢提租。許多物業商只肯籤短期租約,使用者續租時,業主又大幅加租。使用者苦不堪言,李嘉誠亦然。李嘉誠曾多次構想:我要有自己的廠房該多好,就用不著受物業商任意擺佈。他的構想,經過長時間醞釀胎動,進一步明朗:我為什麼不可以做地產商?

  1958年,李嘉誠在繁盛的工業區——北角購地興建一座12層的工業大廈。1960年,他又在新興工業區——港島東北角的柴灣興建工業大廈,兩座大廈的面積,共計12萬平方英尺。由此可見,經商應該敢想。許多現實和成就便是由夢想開始,經過努力而達成的。夢想可以是基礎,可以是動力,引導我們走向成功。關鍵是切實而行。

  李嘉誠進軍地產業的壯舉就是源自一個“異想天開”的心願,由這個心願所觸動,進行踏踏實實的可行性研究,認準地產的廣闊前景,毅然挺進。此外,從這裡我們得到啟發,當我們紮實地看好一個行業的前景時,就應果斷地進入。不然,就會喪失先機。與此相應,當我們正從事的行業前景註定不妙時,應及時抽身。而這需要我們練就一雙審時度勢的火眼金睛。

  李嘉誠雖吃準了房地產的樂觀前景,仍採取謹慎入市、穩健發展的方針,他沒有走捷徑預售樓花,而是將此作為出租物業。李嘉誠最欣賞香港最大的地產商——英資置地公司的保守做法,重點放在收租物業。置地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一直雄踞中區“地王”寶座,擁有大量的物業。只要物業在,就是永久受益的聚寶盆。資金再少,李嘉誠寧可少建或不建,也不賣樓花加速建房進度;他儘量不向銀行抵押貸款,或會同銀行向用戶提供按揭。他興建收租物業,資金回籠緩慢。但他看好地價樓價及租金飈升的總趨勢。收租物業,雖不可像發展物業***建樓賣樓***那樣牟取暴利,卻有穩定的租金收入,物業增值,時間愈往後移,愈能顯現出來。李嘉誠總的原則是謹慎入市,穩健發展。

  李嘉誠預測無誤。據港府公佈的統計資料,1959年港府拍賣市區土地平均價:工業用地每平方米104.85港元;商廈、寫字樓、娛樂場等非工業用地1668.44港元;住宅用地164.75港元。地升樓貴,李嘉誠“坐享其利”。他擁有大批物業,儲備了大量地,逐漸成為香港最大的“地主”。

  篇2

  達芬奇畫出的雞蛋不是一次次亂塗鴉,在他很失敗時,他腳踏實地認認真真練習,耐得寂寞,堅持得住,審視自己的不足,苦練基本功,最後才成為赫赫有名的畫家。越王勾踐在遭到失敗後並沒有心灰意冷,他明白成功不會是一蹴而就,需要的是腳踏實地的作風,於是才有了“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的神話,吳王闔閭敗就敗在缺少越王勾踐那股腳踏實地的作風上。

  古人尚且知道腳踏實地的重要性,何況我們今人,我們要記住古人用生命寫給後人的啟示,發揚腳踏實地的精神,把我們的工作或學習上的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到極致,讓我們有朝一日在人生中振翅飛翔,且一飛沖天。

  如果沒有李時珍幾十年如一日的採集整理,怎麼會有《本草綱目》的誕生;如果沒有曹雪芹十載披閱,增刪數次的嘔心瀝血,又如何有鴻篇鉅製《紅樓夢》的問世;如果沒有洪戰輝十數年對不是自己親生妹妹的照顧又何來感動神州赤子熱淚盈眶;如果沒有606次的研究,梅毒早已奪去數萬人的性命。個人的飛翔,同樣需要腳踏實地。

  腳踏實地不是事必躬親,因為居里夫人對她父親說過她沒有時間擦椅子;腳踏實地不是好高騖遠,孫楠曾經幹過一千多個工種,數十年後才將他那甜美的歌聲帶給我們;腳踏實地不是一蹴而就,劉備一生轉戰,屢敗屢戰最終才開創蜀漢。

點選下頁點選下頁檢視更多

幫助別人成功的故事
興趣造就成功的事例
相關知識
因腳踏實地成功的事例
名人腳踏實地成功的事例
腳踏實地成功的名人名言
腳踏實地成功的名人
因為寬容而成功的事例簡短
因為鼓勵而成功的事例簡短
因為錯誤而成功的事例
因為寬容而成功的事例
因為約束而成功的事例
因為勇氣而成功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