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創業分析
網際網路創業的機遇在哪裡,如何挑選適合自己的網際網路創業方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網際網路創業,那些二線城市更適合您?
健身房其實是一個很不好的環境:參差林立的像刑具一樣的器械、各種各樣的慘叫和呻吟、濃度很高的二氧化碳...但我還能樂此不疲的過來的一個原因就是,可以看到那麼多身材 健碩或苗條的俊男美女,並能和他們搭訕,實在是惡劣環境下一件很美好的事。
節後我在健身房裡看到兩個外國小夥子,帥得可以讓長腿歐巴都自慚形穢,和他們攀談,知道是來自巴西和波蘭的男模。他們呆過北上廣,然後來到廈門,覺得這個一個不錯的城市 ,自然環境好,適合創業。雖然我為這兩個漢語還不會說不會聽的小夥子在國內的創業前景感到一絲憂慮,但同時又為國際友人對我們這兒的創業信心感到欣慰。
平常跟廈大的留學生瞎扯的時候,每當談到工作,我發現他們越來越多的談到的是以後如何在這裡創立事業,而非找工作或者考公務員***如果他們能考的話***。當我問他們為什麼會想在這裡創業時,大多數人的回答是中國的經濟很有活力,然後是這兒的環境很好***老外估計從小習慣了空氣優美鳥語花香的生活環境,走過了京滬廣之後, 突然來到福建,就心有慼慼然了***。
自然環境好,這居然也成為了創業城市首選。網際網路創業城市的選擇,以前有一個說法,創業要去北上廣,那裡資源多、人才多、機會多。我覺得還應該加上一點,愛忽悠的媒體也 多,要不然怎麼我們看到的都是年輕的創業先鋒快速融資、輕易吸引風投、轟轟烈烈宣佈退休的燦爛訊息,搞得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都懷疑網際網路創業是個***不賠的行業哩!
一線大城市有著資源虹吸效應,在資訊不均等的年代,確實是提供了很多其他城市無法提供的機會,但是網際網路,乃至現在的移動網際網路,正在迅速地瓦解資訊不均等的態勢。地域優勢已經不再像從前那麼至關重要。而且所謂的資源多、人才多、機會多,也是相對而言,你沒有實力整合、沒有辦法結盟、沒有能力把握,對你而言,都是零!城市環境只是一個催化劑,要想成功,並不是擠進一線城市就似乎勝券在握。
隨著網際網路把個人和企業排程資源的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層面,以往那種在一線城市才能享受到的個人生活便利和企業運營便利,已經極大的淡化。如今的你,即使身處三四級城市,你可以隨時面 對海量的資訊和資源,你在網上購物,只是點點滑鼠的簡單動作,但是你已經排程了產品生產商、電子商務網站、物流體系等一系列環節為你服務,你不需要為了買一雙 Timberland而跑去美國,點幾下滑鼠,然後就坐在家裡等著收貨即可。
網際網路創業企業也是一樣,你不需要為了開發程式而專門跑去北京、廣州,只因為那邊似乎雲集了全國不錯的程式設計師、每個月有無數的網際網路講座論壇、在星巴克喝杯咖啡不小心說漏了嘴就會有風投過來搭訕......此時,創業企業更需要的是一個適度的創業氛圍:生活環境優美適合耐心做事、沒有太多浮躁的成功故事、有一定的人才聚集效應、有不錯的學府提 供人才後備支援。
瞧瞧,這樣一看,除了北上廣深,有好幾個城市都非常適合這種初期小而美的創業選擇。如此看來,把生活環境優美列為創業城市重要選擇項之一,就顯得確實合理靠譜了。除了網際網路擊破資訊和地域壁壘,以及良好的生活環境便於安心做事之外,還有一點因素,讓二三線城市形成了獨有的創業競爭優勢:地域商業氣質的天然匯聚。
比如閩南,服裝和鞋類是傳統生產強項,於是全國知名的此類電商企業雲集於此;江浙是小商品集散地,並有著阿里巴巴的示範效應,向來是中小規模電子商務創業企業的首選;珠三角,有電子器件世界工廠為依託,一直是致力於軟硬結合的網際網路創業者們的偏愛之地。
傳統的房地產業有句老話:“地段、地段、還是地段”。傳統行業,要看住人流、客流、資金流,就要搶到好地段,因為只有佔據一個城市最繁華的中心,它才有可能把自己的影響輻射到 最大的範圍,但也僅止於這個城市內而已。移動網際網路卻不一樣,地段對於創業者而言,並不十分重要,在任何一個地方,你都可以藉助移動網際網路到達世界任何一個角落、你的任何一個客戶,即時提供你的產品或服務,只要你的產品或服務能夠滿足特定客戶的需求,你本身就是最佳地段!
再往後的發展,我們很可能會看到無數的新興移動互聯創業企業在具備以上特質的二三線城市凸顯,他們提供的服務針對更加細分的市場,輻射的範圍卻遠遠超出其所在的城市,並極有可能成為該細分市場的全國冠軍企業,就好像在廈門的XX***為避嫌廣告,隱去名稱***。
哦,差點忘了,最後還有一點,要有一個非常“懶”並願意做甩手掌櫃的政府,當你只有在需要了解行業政策的時候你才會想起他的存在。所以,移動互聯的創業小夥伴,在興沖沖地投奔一線大城市創業之前,不妨先安靜地看看天氣預報,找一個沒有霧霾、環境優美而且創業氛圍還不錯的城市吧。
給年輕網際網路創業者的三點忠告
有個故事很俏皮的詮釋了中國兩次創業潮:第一次是20世紀80年代,房子倒下來砸死十個人,有九個人是經理;第二次是21世紀,房子倒下來砸死十個人,有九個是CEO。沒錯,如今我們正處在網際網路,移動網際網路、軟硬體結合等新市場概念輪番上場的時候,對於一大波擁有極高創業熱情的人來說,創業的失敗率極高,途有熱情是遠遠不夠的。本文從創業初期的心態到創業運營及方向,給創業者提出了三大忠告:懂得經營失敗;成名要趁早,拿投資更要趁早;跟著趨勢走準沒錯。
創業浪潮主要和市場時局相關。中國第一個創業高峰是由於改革開放所帶來的市場機會,也是被壓抑了幾十年的財富慾望的集體井噴。20世紀80年代有句俏皮話說,房子倒下來砸死十個人,有九個是經理。那時,企業家與經濟罪犯之間的距離,也許就是兩套不同的衣服而已。那次創業高峰,也奠定了國內民營經濟的基礎。在那個年代,創業者所涉及的行業很多,年齡分佈極廣,難以分出年代。
進入21世紀,網際網路的發展帶來了國內的第二次創業高峰,這次說的是,街上掉下來一塊招牌砸了十個人,有九個是CEO。由於存在著對網際網路的認知這一特徵,這批創業者有了明顯的年齡分佈,那就是30歲左右。在知識經濟領域,這個年齡有足夠的知識積累,也有足夠的敏銳度和創新慾望。所以這個階段成功的創業者大概的分佈就是70後左右的群體。
十年過後,雖然有移動網際網路、軟硬體結合等新市場概念輪番上場,但實質上這波行情依然是網際網路知識經濟的延伸,30歲左右的黃金創業年齡依然有效,不同之處就是如今資本對創業的介入度以及必要性比從前要更加明顯。在這一點上,創業黃金年齡有可能會更加成熟一點,以適應跟資本市場的相互理解、相互妥協。
創業動力是任何理論都說服不了的
實際上,不管哪個時期,創業都不是被鼓勵出來的。在20世紀80年代,創業者不是奸商,就是倒爺,還不被大眾所認可,那個年代丟掉鐵飯碗創業的壓力比現在大得多。
眾所周知,創業十有八九是失敗的,風險極高。但想創業的人他就是要創業,不管有沒有人鼓勵,這無所謂對錯,都是人生的一種選擇而已。
但在知識經濟領域,除非擁有與眾不同的資源,否則在太年輕的時候創業,比如30歲以前,確實風險更大,特別在中國這個非常講究圈子和人脈的市場。
但是,勸說一個30歲以下的人不要創業,也不一定就是好事,這還是可能會被長輩說服的階段。對一個還沒有開始的創業專案,再如何分析下結論都是錯的。
還有一個多次被討論到的話題,那就是現在的大學生是否能夠創業。其實,這些都是不存在的偽命題。創業的動力,是任何理論都說服不了的,能被理論所說服的那些人,他們根本就不會冒險去創業。
所以說,討論成功創業的xx後、xx星座或者是創業的各種雞湯都是耍流氓。比如說,創新工場有大把創業雞湯大師,也沒見他們的孵化成功率有多高。在這點上面,相比其他創業基金的平均成績,他們做得並不夠成功。
我們沒必要用20世紀80年代的觀念去鄙視創業者,也沒有必要學人生導師去為創業者唱讚歌。在一個成熟的市場中,職業者有職業者的貢獻,也有獲得足夠經濟收入的機會。在一個全民吹捧財富創造者的今天,也應該冷靜地看到,一將功成萬骨枯,雖然媒體天天曝光,光鮮亮麗的成功創業者畢竟鳳毛麟角,社會上更多的是失敗的創業者,只不過眼球都沒為他們傾斜過。創業者有創業者的困境,創業失敗對創業者的生活所帶來的打擊,不管是經濟上,還是精神上,其實也是一般人難以想象的。
所以,創業者還要懂得經營失敗,能夠經營失敗的可以東山再起,否則會害己害人。
拿到風投的專案失敗率比沒拿到的低
現在天使滿地走,基金累成狗,到處都是土豪。確實從基本面看,中國經濟建設荒廢多年,傳統領域的大多數行業低迷,社會上的閒錢熱錢不缺,卻缺少足夠的投資渠道。在這種市場條件下,創業的首要條件可以定義為能拿到風險投資。拿到投資意味著你的模式和方向能夠得到認可,意味著團隊真正完整。讓創始人在接下來的階段省下不少推銷自己的時間,同時讓創業團隊多了一個冷靜的第三方監督資源。再說,從社會概率上統計,拿到錢的專案其失敗率要比沒有拿到投資的專案更低一些。
實在拿不到錢的創業者最好能再忍忍,反思說服不了投資人的原因,也能騰出時間拜訪更多的投資人。實際上,目前市場上更多的是投不到專案的錢,這種情況下拿不到錢的專案至少是嚴重缺乏銷售能力的。
資本是貪婪殘酷的,但是做企業,就必須學會跟資本打交道。創業時不溝通,企業做大了之後再去交與資本溝通的學費,也許損失更大。成名要趁早,拿投資更要趁早。
如果一個專案能夠拿到非3F***Family,Friend,Fool***的投資,那麼其它的必要條件基本都已具備。3F的天使涉及太多情感因素,和必要條件毫無關係。也就是說,創業者哪怕拿到了足夠的3F天使的錢,最好能再找一個非3F的錢。
在上一波創業浪潮裡,創業者無所不用其極,基本上都是孤注一擲的玩法。今天的創業者還是應該留有底線,最多刨刨灰色地帶,不要輕易挑戰法律的禁區。同時也給自己和團隊留有退路,不至於一敗塗地之後再也無路可走。
跟著趨勢走準沒錯
如今電商已經不算什麼新鮮事兒了,在年輕人群體裡,先開個網店,生意上去就辭職創業,生意一般就兼職掛著,這是挺普遍的現象。但這真不能算是好習慣。而且,電商發展至今,已經不是兼職也能把網店經營好的時候了,在一片紅海中,想著不全心投入就把事情做成的可能性極低。當然,創業這種事情,也不排除祖墳冒煙的特例。再者,打著一份工,然後還兼職做個網店,這對現在的東家明顯是不公平的,對於一個職業者的人脈圈子維護和職業生涯的鍛鍊也沒有任何好處。
但是,開各種網店確實是門檻比較低的創業方向,只不過在全民開店的市場中,如何殺出重圍,還是有不少突破口,特別是在傳統業務和網際網路對接的這個方向,也就是現在流行的O2O。O2O以前的說法是水泥加滑鼠,把網際網路規則放到傳統行業裡面去,讓實體經濟線上化,都還有太多的創業機會。
雖然在網際網路圈子裡,目前軟硬體結合、網際網路金融和智慧家居智慧汽車之類的概念很火,但其實都不太適合普通人創業。其中軟硬結合雖然門檻不高,可是對於涉及到硬體的專案,所需要對接和整合的資源很多。對創業者來說,需要解決的環節越多,麻煩越大。至於高富帥創業,跟著趨勢走準沒錯。
說到環節簡單化,手遊挺熱門的,但手遊這個行業已經完全紅海化了,大把精英擠在裡面。一個行業,所有人都往裡跳的時候,哪怕是穿褲子的,進去後也會被擠掉變成裸泳。就算是為了砸錢,也差不多過了泡沫概念的有效週期了,現在殺進去,恐怕錢沒扎到,就紮了個跟斗。
其實創業專案的好壞,對於那些資深投資人來說,一眼就能看穿,他們擁有多年經驗的積累,閱人無數,對於風險的把控,成功的機率,早已爛熟於心,對於創業者而言,應該多與資深投資人接觸,不要抱著過於功利的心態,更多應該是一種學習請教的態度,要知道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所看到的風景會是另一番高度。
網際網路草根創業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