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草根創業解讀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網際網路時代下的草根創業成功的原因在哪裡,他們的機遇是如何發現的?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草根創業迎來“黃金時代” 未來屬於“跨界融合”

  對於大眾輿論場,“網際網路+”是一個新詞。而事實上,最早在2013年11月,騰訊公司董事長馬化騰就已經提出了這一概念:網際網路加上一個傳統行業,意味著什麼呢?簡單地說,就是以網際網路平臺為基礎,利用資訊通訊技術與各行業進行跨界融合。

  3月5日,國務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網際網路+成為了國家戰略。

  對 此,網友“夏以萱”認為,這意味著未來的中國經濟將進入融合時代,網際網路扮演的既不再是10年前還很“非主流”的挑戰者角色,也不是近兩年所呈現出的所向 披靡的征服者姿態,而正進入一個工具化的時代——不過,這一工具並不僅僅是錦上添花的外在工具,而是內在驅動的核心引擎。正如馬化騰3月4日新聞釋出會所 言,“移動網際網路就像電一樣,每個行業都可以拿來用,改造自己的行業”。評論文章《“網際網路+”將“+”出什麼?》則指出,未來屬於跨界,屬於傳統行業裡 懂“+”的人,而不是那些只懂網際網路卻不懂傳統產業的人。

  無論是何方觀點,都認可社會即將進入一個行業變革時期——網際網路企業不可 能吞食一切,變革更多來源於傳統行業利用新技術進行的內生競爭,從生產方式到經營模式,都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技術帶來一場大洗牌的同時也帶來了機遇: 所有選手重新起跑,快者勝出。找到了捷徑或者積蓄了充足爆發力的中小創業者們,也從中獲得了“彎道超車”的機會。

  廣東網民最關注“創客”

  網際網路+、智慧製造、工業4.0……剝去這些新興詞彙的華麗外衣,核心都是創新。3月11日,在國務院辦公廳的一紙檔案中,中央為扶持大眾創新創業送上大紅包,提出了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國八條”。

  網友“小豬多多”認為,國家對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視,源於資訊科技的發展、知識社會的來臨,“傳統的以技術發展為導向、科研人員為主體、實驗室為載體的創新1.0模式正在轉向以使用者為中心、以共同創新、開放創新為特點的使用者參與的創新2.0模式轉變”。

  在面向知識社會的創新2.0模式中,使用者可以成為創新的動力和主體,而這些大眾創新者被稱為“創客”。輿論認為,“國八條”的目的正在於為創客們創造有利條件,打通創業與創新的通道,為產業變革不斷注入新興的動力,為“網際網路+”的頂層設計提供底部支撐。

  百度搜索指數顯示,“創客”一詞在過去一週內的搜尋指數上升了454%,正在成為廣受網民關注的熱詞。在地域分佈上,廣東成為搜尋指數最高的省份,其中,深圳、廣州的網民關注度在全國城市中分列第二、四位。

  加快構建“眾創空間”

  “國八條”中,提到要加快構建“眾創空間”。《第一財經日報》報道,“眾創空間”是科技部在調研北京、深圳等地的創客空間、孵化器基地基礎上,總結各地為創業者服務的經驗,提煉出來的一個新詞。

  這一概念的提出,迅速被廣大網友視為國家對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實質支援。“國八條”明確提到,眾創空間要實現創新與創業相結合、線上與線下相結合、孵化與投資相結合,為廣大創新創業者提供良好的工作空間、網路空間、社交空間和資源共享空間。

  輿論分析認為,過往,人們對創業者的關注多集中在精英階層,特別是一些從大企業離職的高管或者某個行業裡的知名人士。但是現在,這一格局正在被打破,在高層的推動下,草根階層的創業將會得到更多的重視。

  今年1月份,全國政協、共青團中央對多省市的青年創業進行了調研。調研的結果顯示,青年創業最容易遇到的問題包括:融資難、創業團隊缺少經驗、跟市場的對接 問題、場地問題。因此,網友“海上威亞”建議,眾創空間不僅應當在場地、資金方面為中小創業者提供實質的支援,還應當提供律師、會計師、專利服務機構等職 業諮詢組成的高階諮詢服務。

  毫無疑問的是,從早兩年的小微企業稅收減免政策,到簡政放權行政體制改革,再到如今“網際網路+”計劃的頂層設計,以及關注大眾創新創業的“國八條”,國家對於扶持“草根創業”的思路正在日益明晰,相關措施也逐步落地,草根正在迎來創業的黃金時代。

  草根網際網路創業不成功最欠缺什麼?

  在本文開始之前要說一句題外話,這篇文章的還有另外一個標題《為什麼大公司走出來的人比較容易創業成功?》,相信這個標題也許你就已經知道我要說的是什麼了。不過不要急,我們一起慢慢往下看。

  我認識很多的網際網路人,一半以上都有著一個同樣的身份,那就是草根。也曾經有過無數次交流和探討的話題就圍繞在草根網際網路人怎樣才能創業成功,我們做了很多的假設。也許你也有同樣的答案,草根沒錢沒人沒資源,成功很難。直到前幾日我碰到一個網際網路創業者,在和他同吃同住同勞動了一段時間後,我才發現,原來對於草根來說,最欠缺的是一種修行,大公司的修行。

  我們暫時把他稱之為S君,S君成功的過程我就不說了,畢竟成功的故事都是一樣的。S君出身於BAT大公司,他在創業過程中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讓我突然感覺也許草根欠缺的就是一種經歷。我把這個經歷稱之為創業之前的修行。

  現在的草根是全能甚至是萬能的,不過也許恰恰就是這種全能型人才讓我們難以專一,更加難以專注。S君原來在BAT的時候是技術出身,他只會一種技術就是PHP。相信很多的網際網路站長也有所涉獵,但S君只會這一種,理所當然地他就非常精通,他的產品從創業初期直到現在都一直是採用PHP開發的。後來他拿到了風投,團隊擴充招進來的PHPer也沒有一個技術如他一般層次。所以他在整個公司的技術是最強的,當然他現在已經不在做單純的技術人員了。不過,身為創始人兼CEO的他,依然可以在某些時候對產品、對技術人員做出最準確的判斷和指導。專注於一點的技術,你具備了嗎?

  在S君創業初期,有很多之前的同事紛紛來找他聊天,那個時候他還沒有拿到一分錢,只有一個人和一個屋子。後來他覺得時機成熟,準備行動的時候,他的前同事們就派上了用場。這些人依舊混跡於BAT圈子,不論是技術、運營、投資、宣傳等等方面都給了他莫大的幫助。S君對我說,他的成功一多半是有人幫。不可否認,現在的網際網路人圈子很多,每個人的人脈也很廣,但是基於草根與草根的人脈,在你創業的時候並不是真的可以起到決定性幫助作用的。創業,需要的是共助,而不是互助。***為了避免歧義,我再次強調,並不是草根之間的人脈一無是處,只是一個簡單的對比,請不要望文生義。***能讓你稱之為“貴人”的人脈,你具備了嗎?

  S君創業初期,曾經有一個類似的產品出現過,甚至連S君的郵箱也收到過宣傳AD。不過在經過一番探查之後,S君對我說他放下心來了。對方是一個典型的網際網路草根創業模式,不知道從哪裡搞來的類似原始碼,隨便改了改就上線,大批量的發一些免費廣告招收免費會員,一時間QQ群、論壇招呼地好不熱鬧。S君呢,不緊不慢地開發出了第一代產品之後,開始接觸各類產品釋出會,同時進駐各省市的網際網路及IT行業大會,慢慢就積累起了前幾批忠實的客戶,而當時這幾批客戶,現在幾乎都成了S君在當地的獨家代理。那麼剛才提到的那個草根創業模式的產品呢?直到S君上個月拿到千萬級的A輪時,我再也沒有找到那一家的網站。S君後來對我說,“產品誰都能做出來,但是有眼界地去運營才起決定性作用”。So,有正確思維模式的“高”眼界,你具備了嗎?

  最後一點,是讓我倍加推崇的,就是S君的工作流。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這是他在之前的BAT公司養成的習慣,這個習慣貫穿於他開始創業到拿到A輪,現在也已經深深影響了他團隊中的每一個人。我見過的、聽過的草根創業,有的也有非常高深的技術和深厚的資源背景,但是卻不具備一個完善、成熟且可執行的工作流。總以為一個人創業可以應付,兩個人合夥可以馬虎,三個人組團可以將就……那麼,要到多少人的團隊你才準備好好確立你的工作流呢?S君不論是一個人、幾個人還是一群人的時候,他的工作事務體系從未發生過任何變化,任何一個人加入他的團隊時的第一項要做的是,不是立刻投入工作,而是翻看同崗位的前輩們每天的工作日誌、報表、郵件列表等等。S君的團隊現在擴充到了100多人,他說有時新人加入進來需要用大概一週的時間看完這些內容,我問他有必要嗎?他說非常有必要,這樣“看”出來的新員工,不會比任何一個老員工差,而且還可以節省了“老帶新”的人力資源,何樂而不為呢?好了,最後一點我認為也是至關重要的一點,建立並完善一個可駕馭的工作流,你具備了嗎?

  S君的故事就講到這個。現金的網際網路環境下,草根創業者實在是太多了,要想脫穎而出,光靠不斷地嘗試和努力還遠遠不夠,我們還欠缺一場修行,一場決定我們創業命脈的內力修行。

  而這場修行,來源於大公司。

網際網路創業分析
網店推廣成功的案例
相關知識
網際網路草根創業解讀
深圳網際網路創業解讀
上海網際網路創業解讀
汽車網際網路創業解讀
零成本網路創業解讀
免費網路創業解讀
社交網路創業解讀
草根創業失敗經驗分享
草根創業真實故事
草根創業故事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