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鯉魚如何選擇最佳的釣位方法
鯉魚對大家來說都不陌生,因為它是比較常見的一種淡水魚,那麼釣鯉魚應該如何選擇釣位呢?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釣鯉魚最佳釣位
1、大水面的進出水口的緩流處, 出水口的兩側或者是出水口的正前方稍遠一點,水流緩慢的地方就是好釣點。進水口不僅要找水流緩慢的點,還要看水是否混,如果進水速度很快,水的沖刷使進水口處的水很混,既要選擇緩流,又要選擇混水與清水的交界處做為下鉤點。
2、開放魚塘選點,每次放魚的第一天,要儘量選邊。以後要選遠點。要儘量找沒人釣過,或者釣的次數少的位置。釣點要絕對避免人影和竿影的晃動。放魚的第一天要打大窩。以後儘量不打窩。用包鉤,或者是搓大餌自然續窩,要避免餌鉤入水時的響聲。釣點要儘量避開大眾竿長的區域。
3、兩個較大水面相連部位的狹窄處的兩側,是垂釣鯉魚的好釣位。這是根據鯉魚喜歡不停的遊動,喜歡短距離迴游的特點來選擇的釣位。兩水面相連的狹窄部位,是鯉魚迴游的必經之地。如果狹窄處的岸邊有一定距離的水草,釣點下鉤點應選在水草前面的亮水,離水草的邊沿1米左右最好,窩子就打在緊挨水草處。準確的下鉤點應該是在窩子的前沿。 如果狹窄處的兩岸沒有水草,水又不是很深的情況下不超過3米,就要把下鉤點選在離岸5米以外的遠點,並且釣餌要儘量用的大一些,要便於發現。
4、岸向水面突出延伸1米以上的部位,長了更好在這個伸出的舌頭的前面或兩側的水下,一定會有斜坡或陡坎存在。因此,選擇岸向水面伸出的舌頭做釣位時,不要一味的只是向著前方遠處打滿竿。要仔細的試探水下地型,找到了斜坡的底部,或是陡坎的深水處,無論遠近,都是個很好的下鉤點。窩子仍然是要打在下鉤點的內側。
釣鯉魚魚線選擇
1、在用線上
我認為釣鯉魚注意三點:一是子線儘量要細,根據魚情,只要操作得當,一般3000克以下的鯉魚,1.0-1.5號足夠應付,或許可以用得更小。今年,我在水庫裡用0.8子線釣獲5.7斤野生鯉魚一條,用1.0子線分別拉上4.2斤、7.6斤野生鯉魚各一條。
如果確定水域有大鯉魚,可以用加掛失手繩的辦法解決;二是子線要長,可以用到30釐米以上,頭頂上的鉛墜或許也是影響鯉魚上鉤的一大因素;三是比較好的辦法釣跑鉛:鉛墜到底,開啟鉛皮座上太空豆10-15釐米。這種情況子線可以稍短:15釐米左右即可。
2、竿塘釣鯉魚使用子線
剛放的鯉魚魚口比較好,食慾也很旺盛,對動態餌興趣很大,往往魚餌剛落底10秒之內浮漂就有動作,所以這個時候誰的子線短些,誰就佔優勢。當然這個時候的子線短是相對的,最短也不能低於23公分。由此看來釣位重要,子線也很重要,也由此我們可以推斷出,釣新魚、釣生口魚子線可以相對短一些。
於此相反,小編在釣滑口鯉魚,或釣第二天、第三天的竿塘時我們就要注意子線要適當延長,離放魚的時間越久子線越長,當然一般不超過50公分。為什麼要這樣?因為這些剩下的鯉魚都是有經驗的猾魚,要不他們被釣過,或者看到別的魚脫鉤後受驚了,害怕這種剛入水後還晃晃悠悠的餌。所以加長子線的長度,儘可能讓餌在水底成自然落體狀態,加大子線在水中的彎曲度。
3、水草中用好子線
小編建議子線不超過23公分,不短於20公分,而且子線要使用稍硬一些的,其實這個時候可以用道系線代替子系線來使用,減少子線的變形係數。為什麼要這樣呢?因為有水草的釣點情況複雜,水草叢生交叉,一旦鯉魚咬鉤可以減少魚鉤在水下甩動造成執行軌跡發生變化,而造成掛草跑魚現象。儘量快速把鯉魚頭部牽出水面,遷出水面的鯉魚是沒有任何反抗餘地的。
釣魚減少跑魚的方法
跑魚的原因
一是提竿時機掌握不準。一般都是提竿過早,沒有鉤牢就提竿而造成跑魚。提竿過遲,魚兒吐鉤也會跑針,但這種情況較少。
二是釣鉤的大小不合適,鉤太小,釣到大魚扎不進去,鉤不牢;鉤尖不銳,倒刺角度偏小,鉤不牢魚體,也易跑魚;也有拴鉤的方法不對,口線的結不在鉤柄的內側。
三是餌料裝得過嫩、或過長、過大。魚兒碰到餌料不是一觸即落,就是魚未含牢就脫鉤了。
解決的辦法
1做到適時提竿。浮漂開始微動時不要提竿,要等魚漂上浮或下沉之後,才是魚兒吞食之時,這是提竿最為合適。
2如釣鉤不適合,應及時換鉤,調整結紮部位。釣鉤用幾次後,要有時打磨。好的釣鉤應有粘感。
3將餌要合適,如蚯蚓一般在鉤外只宜留半寸,冬季宜短,春、夏季稍長。面餌要有一定粘性,以免魚兒剛吃就落。
看過釣鯉魚最佳釣位的人還會看:
五款超有效的水庫釣草魚自制餌料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