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航創業案例

General 更新 2024年12月23日

  北航是科技人才的搖籃,為國家科技創業培養了許多人才,現在從北航走出去創業的都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文章。

  北航80後博士創業發展教育機器人

  “不久的將來,家家都有機器人。”這是比爾蓋茨的預言。從IT時代進入“RT***Robot Time*** 時代”,姚國才是其中一位領跑者,所謂的80後“RT男”。姚國才,來自福建,1988年出生,北航博士。當其他同齡人為找工作、買房買車忙的焦頭爛額之時,姚國才已經找準定位,開啟了自己的創業夢想——發展教育機器人。

  北航最年輕教授:回國創業更能體現自身價值

  蔡茂林有著雙重的身份,一個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授、博導,另一個是北京愛社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所以,他每天的工作表安排得很滿,除了要給博士生上課,還要到他創立的公司去上班。雖然身份不同,但他的工作內容卻與一個詞密不可分,那就是“節能減排”。

  1996年,碩士畢業後,蔡茂林到日本繼續深造。在日本,他先後發表過學術論文40餘篇。他的博士畢業論文《氣動系統的能量評價研究》在世界上首創氣動動力的概念,解決了困擾氣動界多年的能量評價標準問題。根據該成果創造的氣動動力儀已獲日本專利,它的普及為日本的汽車、IT、電器等主要製造業的自動化工廠每年節約耗電約40億千瓦/時。

  由於成就斐然,蔡茂林在日本獲得了不錯的生活條件。2006年,中國“十一五”規劃首次提出節能減排的約束性目標——國民生產總值單位能耗降低20%左右。這時,蔡茂林意識到:“我該回家了!”

  他說:“如果沒有那樣一個機會,也許現在還在日本。”這一年,34歲的蔡茂林被聘為北航最年輕的教授,主要致力於工業現場壓縮空氣系統的節能技術研究。3年之後,他創立了北京愛社時代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他說:“三年的時間,不但讓我熟悉了中國國內的政策,也瞭解了企業的需求,同時我也深切地感受到,是到了創業的時候了。”

  蔡茂林帶著他的團隊結合自身所學,將目光放在工業領域中差不多每個廠房都有的大傢伙——空氣壓縮機***以下簡稱“空壓機”***上。空壓機在電力、鋼鐵、有色金屬、石油化工、造紙、紡織、化纖等行業應用十分普遍。而這些行業都是用能大戶,整個空壓機市場每年要消耗2800億千瓦/時的電量,相當於東北三省的年用電總量。

  “全中國空壓系統存在30%的節能空間,超過北京市的年用電總量,我們的技術就是解決這個問題。”蔡茂林介紹,一般的節能公司是把“大馬拉小車”改成“小馬拉小車”,認為末端裝置是工藝要求,不可更改。蔡茂林帶領他的團隊顛覆了這一傳統思維,主要致力於末端的個性化、精細化節能改造,將“車”變得更小,是“用小小馬拉更小小車”。

  在幾年的時間裡,愛社科技公司已經對海爾集團、松下公司、四方機車等多家知名企業實施了整廠節能改造專案,每年累計為企業節電8000萬千瓦/時,減少碳排放6.8萬噸。

  “我們做的事於國家於社會都是有利的,這也正是我們這些回國創業人員的價值所在。所以,我會在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蔡茂林說,下一步他爭取培養更多的人才,參與到這個行業,畢竟人才是創新的核心價值。

  北航軟體院院長:孵化學生創業要打雞血潑冷水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軟體學院大受歡迎的“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公開課”上,授課教師、該院院長孫偉最常說的話,並非“創業氛圍有多好”,也不是“你天生就是創業的料!”這個留洋歸來的院長更常做的,是朝著語氣興奮、“滿眼放光”的學生說,“你現在不適合創業,我不希望你最後變得‘血淋淋’的。”

  明明是一門孵化學生創業專案的課程,怎麼還給學生的創業夢想潑冷水呢?

  在這個“全社會都在說創業”的時代,孫偉希望自己的學生冷靜下來,認清一個現實:絕大多數本科生和沒有工作經驗的研究生其實是不適合創業的。他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創業成功是個需要創業者具有創意、熱情、資源、管理能力、執行力的“小概率事件”,對於沒有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比起盲目跟風創業,“就業能教會他們更多”。

  之所以這麼講,和孫偉對創業的定義有關。這個13年來一直傾力提倡創業教育的高校學院院長認為,人們習慣將自己當董事長、CEO和創業畫上等號,可實際上,“成為創業公司的一個核心高管也叫創業”,再說寬泛一點,成為核心成員或者早期加入一個創業公司都可以算作創業。在這個學習和領悟的過程中,這些象牙塔裡的大學生能逐漸明白,什麼樣的人和什麼樣的專案才能真正創業成功。

  因此,面對創業課上學生遞交的商業計劃書,孫偉會跟其中90%以上的人說:“行不通。”若是碰到執著的學生,他會反問一句:“假如,你投了很多錢、很多精力卻還是一無所獲,你會怎麼辦?”

  “只有能輕鬆說出‘院長,我都幹了6年了,已經辭職了,你再幫一把吧’這些話的學生才真正從心態上做好了創業的準備。因為創業就是不斷試錯的過程。”孫偉說。

  這些都是孫偉秉持的“不創業教育”理念。在他的創業課上,學生是一定要接受這番“拷問”的。“我不是要說我有多英明,能決定創業專案是生是死,而是希望讓每一個有創業念頭的學生都能在正式創業前,理性認真地考慮”。

  熬過了重重“審問”的學生,才有機會接觸到這門創業專案孵化課的核心“雞血”部分。孫偉每週都會抽出時間和這些學生交流商業計劃書。學生很多,專案和想法更多。這個身材有些微胖的老師習慣於“趕場”般的生活,和這個專案組談完,再匆匆趕到下一個專案組參與討論。一週下來,他要趕十幾個“場”。

  當然,這個過程裡少不了IT業內資深人士的參與。孫偉一開始就沒打算從校內給學生找資源,他堅持認為,想要孵化創新的專案,一定要從行業中來。“摸準脈門的專案,才有可能成功。”前不久,在他的“網際網路+創新創業公開課”上,從學院畢業創業成功的學生被請上講臺,講解行業現狀,更重要的是,這些校友為學弟學妹們帶來了一份幾億元的創業風投基金。

  行業是孫偉眼中的“寶地”。他常帶著學生和產業界“密切互動”,瞭解企業的需求。4年前,移動網際網路剛剛興起,孫偉就帶著學生做這一領域的創新創業專案,3年前雲端計算冒出頭,他又主導學院和百度、亞馬遜公司等合作,找尋創新的機會。

  “前不久提到全民創業。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校企深度融合、服務產業經濟。培養產業需要的人實際上正契合了這一理念。”孫偉說。

  “打雞血”、“潑冷水”,再“理性思考探索”,孫偉的“創業三部走”思路已初見成效。5年前,他在美國讀博的學生方業昌回到北京,告訴老師自己已拿到多家知名企業的offer,可內心有創業的想法。思來想去,還真想不出該怎麼選。

  孫偉很高興。在他看來,像方業昌這樣的學生正適合“畢業就創業”。他找來朋友,幾個人圍在一起和方業昌“頭腦風暴”,討論最合適的創新機遇點。

  當年8月,方業昌在博士答辯後的第3天,舉家回國創業。他創辦的慧科教育瞄準中國大學產學深度融合的需求和線上教育領域的機會。前年,這個被業內看好的公司獲得2000萬美元風投。

  類似的故事還有很多,孫偉說,學院畢業生創辦的企業,已經好幾十家拿到了A輪融資,許多在行業中已經成為領軍企業。馬雲等舉辦的“湖畔大學”的學員中有3個孫偉的學生。

  “我要鼓勵的,是一場理性的冒險。”孫偉說。
 

有什麼好的創業加盟店
北海創業案例
相關知識
北航創業案例
北海創業案例
北京餐飲創業案例
北大畢業生創業案例
畢業生貸款創業案例
幾個創業案例演示及點評
畢業大學生創業案例
大學成功人士的創業案例
三個成功創業案例
兩個年輕人創業案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