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元宵節習俗有什麼
很多地方的元宵節只有幾天,年味散去,然後人們就都外出工作。可是在莆田,他們的元宵節才過了一半。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莆田元宵節習俗,歡迎大家閱讀。
莆田元宵節習俗:
最後一天集中“化龍”
莆田元宵節,十四、十五、十六三天最為熱鬧,稱為“元宵心”。同時莆田還有“總元宵”和“媽祖元宵”習俗。總元宵實際就是文藝“出遊”。“出遊”隊伍有馬隊、妝閣、彩旗隊、十音八樂、舞龍戲獅等。從早上8時一直游到晚上12時後回宮廟。
媽祖元宵的風俗一般是在莆仙沿海島嶼上,特別是湄洲島上,媽祖元宵的正日是在正月初十。媽祖廟的元宵還有點“燭山”的俗例。媽祖元宵要持續到正月廿九才結束,這是因為莆仙各地舞龍的龍燈必須火化。民間傳說,龍燈不火化,龍將會成精變為“孽龍”傷害百姓。由於龍是古代皇帝象徵,一般宮廟級別低,無法履行“化龍”職責,必須由龍女下凡的媽祖來擔當此任。各鄉鎮元宵活動都結束後,就會把所有的龍燈集中起來,在正月廿九媽祖元宵時“化龍”。
村裡鬧元宵徹夜無眠
在莆田,元宵節盛況賽過春節。近一個月時間裡,每天都有不同村莊、不同姓氏以不同形式鬧元宵,活動豐富多彩。某個村過元宵,就有宮社擺齋菜、設“宴桌”、疊糕果、搭橘塔,鄉民們抬菩薩神像行儺。家家戶戶廳堂擺設香案,焚香放炮,化“貢銀”,燒柴草,祈求來年日子更紅火。入夜,遊燈、擺棕橋、跳儺火、舞龍戲獅、演大戲,通宵無眠。
早在唐代,莆田就有鬧元宵的習俗。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民俗專家林成彬說,莆田元宵節持續一個月,與倭寇侵犯有關。當年倭寇被打退後,逃亡的百姓才回城過元宵。還有部分村民為了騰出時間春耕勞作,早早過元宵。百姓們過節時間不一,便有了一個月之長。
不少元宵民俗被列入非遺
值得一提的是,莆田已有多項民間元宵特色民俗被列入非遺保護專案。仙遊楓亭元宵遊燈習俗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楓亭元宵遊燈始於宋代,遊燈中有走馬燈、猜謎燈、塔燈、六角燈、彩籃燈等。其中有一種用白蘿蔔製作的菜頭燈,從宋代一直流傳到現在,是最別具一格的花燈。
涵江延年宮在每年元宵期間疊5米高的蔗塔,蔚為壯觀,該項技術已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涵江崇聖宮元宵圈燈是山區特色文化民俗,被列為市級非物質文化保護名錄。
莆田元宵節介紹:
元宵節是莆田民間一個重大節日,盛況超過春節,且延續的時間相當長***原因是各村的時間不同,最早的初八,最遲的正月廿九日***。解放前,元宵之夜,所在村的宮社張燈結綵,擺“宴桌”、疊糕果,鄉民們抬菩薩偶像行儺。行儺隊伍繞境一週, 家家在廳堂擺設香案,當隊伍經過時,燃燭焚香、放鞭炮、燒柴草、化“貢銀”,祈求全年平安如意,俗稱“接行儺”。
接完行儺,主婦們把餘燼拿回家倒入灶膛,表示來年更紅火。是夜,遊燈、“擺棕轎”***跳儺火***、舞龍舞獅,直鬧到天亮。有的村還“做大棚”***幾班戲子合演大型連臺歷史劇***。有個別村過元宵節的方式極特殊,如城廂區城郊鄉廣甫 仔村的過節方式是在正月十三日清晨五至六時,家家把煮飯的鍋,取出倒扣院子裡“耙”幾下,即算過節。
杭州元宵節習俗有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