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海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6日

  大部分城市的元宵節都在正月十五,而在寧海文化中,他們的元宵在正月十四,這也是寧海元宵獨特的一點。下面,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寧海元宵節習俗,歡迎大家閱讀。

  寧海元宵節的習俗介紹:

  正月亦叫元月,十五之宵是月圓之夜,元宵就是元月月圓之宵,也是一年一度的首次月圓之夜,民俗中管它叫團圓節。

  元宵節跟古代祭祀太乙神有關。太乙神就是天帝,主宰人間禍福,傳說他指揮著16條龍替八方行雲降雨。在農耕時代,雨水息息相關著作物命運,人們為求得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在新年元月裡首祭的就是太乙神。到了西漢武帝時,建《太初曆》,在曆法中正式規定正月十五為元宵節,節日這天從朝廷到民間都要祭祀太乙神。

  元宵節又叫上元節,跟道教有關。東漢張道陵創立道教,叫天師道,後世給他封號為張天師。道教尊奉“三官大帝”,即天官、地官、水官。天官生辰正月十五,稱上元節;地官生辰七月十五,稱中元節;水官生辰十月十五,稱下元節。

  天官最大,上元節又是傳統的元宵節,道教又宣揚天官好樂,人們為求得“天官賜福”,就在這既是元宵節又是上元節的節日裡大搞娛樂活動。元宵節大放花燈,迎神賽會,境廟上燈,演出百戲,因此元宵節又叫上燈節,直到二月初二上燈結束,叫落燈節。

  元宵燈會當然是一大亮點。如走馬燈,它按照某一戲劇情節制成角色,在燈中旋轉,如同舞臺演出一般。最吸引人的是舞龍燈,龍是中華民族威嚴和祥瑞的象徵,寧海最常見的龍燈是布龍。布龍由單節構成,至少要有3節,多到有29節的。

  元宵還是一個美食節,北方叫吃“浮圓子”,南方人叫“湯圓”,寧波湯圓更是名聞中外。它的原型來自“嫦娥奔月”神話,說嫦娥偷吃了不死藥,飛上了天,奔進了月宮,下不來了,她捎信給丈夫后羿,叫他在正月十五之夜月圓時,吃上糯米粉做的“元宵”,夫妻就可以在天上相會。於是,“元宵吃湯圓”就成了習俗。

  舞龍的歷史悠久,東漢張衡在他的《西京賦》裡就有過描述。最雄健的是舞獅,寧海叫打獅子,舞獅在三國時就有,舞獅必須跟武術表演結合,用大鑼大鼓配合,節奏感極強,象徵著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

  在寧海,除了“元宵吃湯圓”之外,民俗有吃用粳米粉裹紅豆餡的“糰子”,俚語是:冬至日吃圓,正月十四吃團。

  天下元宵在十五,寧海正月十四鬧元宵。寧海古屬章安,章安就是台州。傳說元朝末年,南方人民紛紛起來反抗元朝的殘酷統治,台州地區約定在正月十四殺胡人。為了慶祝起義勝利,便把元宵節提前一天,定在正月十四。

  十四之夜,家家戶戶上境廟高燒紅燭,禮拜境主爺爺***白鶴大帝趙炳***,家裡有紗燈的,點起紗燈,沒紗燈的,點起大燈籠,至少一對,掛在自家堂前廊上,上燈應節。村裡或近村有龍燈會、獅子會組織的,更熱鬧了,挨家挨戶打龍燈,打獅子。大村落還舉行盛大燈會。孩子也拖著家制的毛兔燈之類湊熱鬧。

  狂歡之後,每戶人家都得做兩件事過節:燀址界與喝胡辣湯。

  史載元朝滅了南宋後,把南方人民定名為“南人”,列為最低民族,實施殘酷的民族壓迫。為防止南人反抗,在南部地區編連設界管治,每五戶南人編為一個連,每個連與連之間立一塊址界牌,禁止互相往來。

  元朝統治者意想不到,最先起來反抗“殺胡人”的竟是這些被貶入底層的“南人”。台州地區是在正月十四殺胡人的,殺了胡人,人們便把封鎖他們的“址界牌”燒了。燀址界就是燒址界。在那時,燀址界是一場反壓迫壯舉,到後來漸漸地演化為人們祈求發家致富的意願了。

  寧海元宵節的基本內容:

  寧海元宵節是在每年的正月十四過的,這一風俗來源相傳為元朝末年,台州地區和南方人民一樣,飽受古統治者的侮辱。元朝統治者把南人列為最低等,滿五戶編成一個連,共用一把菜刀,新婚初夜也要由蒙古人享受。為防止南人造反,在每個連隊立一塊“址界碑”,禁止互相往來。正月十四那天,南人共舉義旗,殺掉胡人,同時把址界碑燒掉,以後就成為風俗,在正月十四那天,要“炟址界”。

  寧海在元明時期屬於台州地區,這個正月十四過元宵的風俗從上面而來,是為了紀念反抗的起義的。

杭州元宵節習俗有什麼
開封元宵節習俗有什麼
相關知識
寧海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海南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外國人過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閩南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福州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古代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元宵節有什麼習俗以及傳統活動節目
新疆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新疆元宵節有什麼習俗
客家人的元宵節有什麼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