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期中試卷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24日

  回首向來蕭瑟處,每一次日出每一層漣漪都是美麗動人的;每一襲風浪每一片烏雲都是值得感激的。預祝:七年級語文期中考試時能超水平發揮。小編整理了關於,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期中試題

  ***120分鐘 120分***

  一、積累運用***18分***

  1.下列字形和加線字的注音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豐腴***yū*** 滂沱 怒不可遏***è*** 手屈一指

  B.懼憚***dàn*** 巔簸 養尊處優***chù*** 高瞻遠矚

  C.束縛***fù*** 猥瑣 別具匠心***jiàng***言歸於好

  D.蟄伏***zhé*** 咆嘯 躡手躡腳***niè*** 因地治宜

  2.下列加線成語使用恰當的一項是*** ******3分***

  A.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

  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

  B.五十年來,我國取得了一項項舉世矚目的科研成果,這同幾代科技工作者殫

  精竭慮,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C.幾乎所有造假者都是這樣,隨便找幾間房子、拉上幾個人就開始生產,於是

  大量的垃圾食品廠就雨後春筍般地冒出來了。

  D.博物館裡儲存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獸、人物形

  象栩栩如生,美輪美奐。

  3.下列句子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3分***

  A.南極探險隊員們有敢於鑽研、英勇無畏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B.廣州亞運會開幕式用高科技手段完善地展示了“激情盛會,和諧亞洲”的理念。

  C.中國新一代隱形戰鬥機試飛成功的訊息一經披露,廣泛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

  D.今年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關鍵的一年。

  4.下列有關文學常識的表述中有誤的一項是*** ******3分***

  A.《鄉愁》的作者是余光中,詩人,祖籍福建永春。

  B.陳伯吹,中國兒童文學作家、翻譯家、文藝理論家。上海寶山人。

  C.《地毯下的塵土》選自《美德書》,作者是美國作家莫德•林賽。

  D.艾青,原名蔣海澄,當代詩人。所寫的詩《我愛這土地》以一隻鳥兒生死眷戀土地作比,表達了詩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5.在下面語段中,依次填入關聯詞語最恰當的一項是*** ******3分***

  分藏於大陸和臺灣的元代名畫《富春山居圖》首次在臺灣“合璧”展出。這幅描繪富春江兩岸秀麗景色的畫作, 年代久遠, 畫作的墨跡已有些暗淡, 絲毫掩蓋不住它內在的神韻。

  A.因為 所以 但是 B.不僅 而且 但是

  C.儘管 但是 所以 D.由於 而且 所以

  6.文明在學校。學校開展“寫溫馨提示,做文明學生”活動,請參照示例,選擇下面一處校園公共場所,寫一句溫馨提示語***句式不拘,字數不超過15***。***3分***

  示例:草坪——小草也有靈,腳下請留情。

  ***1***圖書館:

  ***2***洗碗池:

  二、閱讀理解***52分***

  ***一***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問題。***10分***

  [雙調]壽陽曲

  江天暮雪

  馬致遠

  天將暮,雪亂舞。半梅花半飄柳絮。 江上晚來堪畫處,釣魚人一蓑歸去。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7.請賞析《江天暮雪》中“半梅花半飄柳絮”的妙處。***4分***

  8.***1***這兩首詩歌描繪的畫面有何不同?***4分***

  ***2***這兩首詩歌寄託了兩位作者什麼樣的共同情感?***2分***

  ***二***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1分***

  列子學射

  列子①學射,中矣,請②於關尹子。尹子曰:“子③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對④曰:“弗知也。”關尹子曰:“未可。”退而習之,三年,又以報關尹子。尹子問:“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關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

  【注】①列子:名禦寇,戰國時鄭國人。子,寫在姓氏後,對人的尊稱。②請:請教。③子:您。④對:回答。

  9.解釋文中加點詞語的意思。***3分***

  ***1***請於關尹子

  ***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3***又以報關尹子

  10.翻譯下面的文言句子。***4分***

  非獨射也,為國與身亦皆如之。

  11.這個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4分***

  ***三***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5分***

  村路怎能不彎呢

  餘世磊

  ①村路怎能不彎呢?

  ②好的地方,都讓人家、河流、田地佔住了,留給路的,實在太少了。

  ③路從不計較這些,很知足,知足常樂。天天,撿著這些人腳跡、牛腳跡、狗腳跡吃著,小日子過得很滋潤。尤其是在冬天,有人穿著布鞋,剛剛從家裡烤火出來,留下一行人腳跡,還是暖乎乎的。夏天的牛腳跡又肥又大,聞一聞,還帶著青草的味兒,還帶著蘑菇的味兒。狗腳跡一長串,小小的,就像我家屋簷下,掛著的一長串板栗,不著急吃,待其風乾,又是另外一種風味了。偶爾,還會有一兩隻野豬、狗獾之類的,偷偷地下山來,留下一朵朵野梅花樣的腳印,更是難得一嘗的野味了。這村路,還真不羨慕那些大馬路呢,窄一點有什麼關係呢?彎一點有什麼關係呢?

  ④其實,路何嘗又不想寬一點,直一點?

  ⑤路從我家裡延伸出來,走不到十幾米,迎面就是二哥家的一堵牆壁。你總不能叫路穿過那堵牆而去,於是,路只得拐一個彎了。路又走了五六十米,翠花曾婆家的房子,正橫在路當中。路有什麼辦法?只好又拐了一個彎,從翠花曾婆家門前過去,翠花曾婆人真好,碰上一棵樹,也能說上半天話。不管張三、李四,還是王二麻子,從她家門前經過,只要她在家,看見了,都要邀請人家進屋坐坐,喝一碗茶。那些遠道而來的賣窯貨的、販樹的,經常在她家歇腳。你們這些人啊,都是沾了路的光了!路這個彎也拐得值了!路再往前走,又碰上了春伢家的豬圈。照理說,這又髒又臭的豬圈,應該讓一讓路吧。路不想說這些,更不想去和豬圈爭,彎就彎點吧。

  ⑥路七拐八彎,總算出了村子。村外就是田畈,一塊塊田,未免也太霸道了一點,總想多佔些地盤,你用手推我一下,我用屁股擠你一下。本來應該是一條直路,硬是讓它們擠彎了,擠窄了。我想,路一定也被擠痛了,不過它不會說而已。我說你們這些田呀,不要再擠了,讓路從這裡經過吧。沒有這條路,牛怎麼來耕田?稻子成熟了,人怎麼來收割?路彎過了田地,遇到了河流,沒有橋,在河裡放幾塊跳石,人踩著跳石過去,這是秋冬。倘若到了梅雨天,過不了幾天,發一場洪水,淹沒了那幾塊跳石,路還得去彎,從上游的一座石橋上穿過去。又遇到了人家的菜園,你也總不能叫路穿過人家的菜園而去,把人家好端端的菜園,弄成路這邊一半,路那邊一半,再彎一彎吧。前面,路又遇到了誰家的祖墳?更不能去打攪老人家的睡眠呀。路悄悄地,彎了個大彎,多少個彎都彎了,不在乎這一個彎。

  ⑦“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路到山前,似乎沒有地方可去了,真有些讓人懷疑,是不是走錯了。路和你開玩笑呢,走過去,拐一個彎,嗬,在山衝裡,又是一個大村子,屋簷連著屋簷,炊煙纏著炊煙,一條小河繞屋流過,河畔有三兩垂柳,五六月季,十七八鵝。

  ***文章有刪改***

  12.第①段在全文中起什麼作用?***4分***

  13.本文主要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請選擇一處進行賞析。***4分***

  14.讀第⑤、⑥兩段,說說“我”家門前的路彎過了哪些地方。請按順序摘錄。***3分***

  如:牆壁、 、 、 、 、 、 。

  15.品讀第⑦段,體會詩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在文中有何作用。***4分***

  ***四******2015•濟寧***閱讀下文,回答問題。***16分***

  石崖上的棗樹

  劉成章

  那是陝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齊上齊下,刀削的一般,筆直地立在那兒;崖上又極少有土,極少有草,卻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條看不大清楚的石縫間,突兀地生了一棵棗樹。照說,棗樹生長在那兒,哪來的什麼養料和水分,只要能勉強擠出幾片葉子,現出一點兒綠色,就算很不錯了;可它偏偏悖乎常理,長得健壯而蓬勃。每到了八九月間,紅的綠的半紅半綠的棗兒綴滿那棗樹的枝葉間,把整個樹冠都壓得垂吊著,像一片彩色瀑布。

  年年金秋到,這一樹棗子總是紅得誘人,裝飾著好大一片天空。挑筐的走過,扛鋤的走過,都只能仰著脖子,望棗興嘆;城裡人顛簸著汽車前來旅遊,猛地看見了,也頓時興奮起來,躍下車,結果呢,也只能仰著脖子,望棗興嘆。他們口腔裡分泌著唾液,每一條神經都被挑逗得打著顫顫,卻都無可奈何。

  石崖下有個石雕加工工地,工地上彙集了來自好幾個縣的能工巧匠,有老漢也有年輕後生。他們雕成的和正雕著的石獅子,一個個生動可愛,擺得到處都是。這些民間藝術家們,如處近水樓臺,當然更想摘那樹好棗子。據說,他們中間的一個小後生,膂力過人,他曾運足了氣,把一塊石子兒硬是扔到棗樹上,不過也僅僅打下兩三顆棗子而已。“這棗真成了王母娘娘的蟠桃了!”他瞅著那棗樹咒罵。而那棗樹,望著氣急敗壞的小夥子,好像故意氣他似的,搖了三搖。

  一棵棗樹,爽了那麼多人的眼,打動了那麼多人的心,又掃了那麼多人的興,使有的人在離開的路上還要對它念念想想,思思謀謀,人們無從弄清它的背景,更無從弄清它是輕佻還是貴氣。

  那年親眼看見這棵棗樹的時候,我也忍不住停下腳步,仰起了脖子。由於仰角太大,我的帽子都順著肩膀滑落了。與我同行的朋友說:“光瞅有什麼用!要是真想嚐嚐,咱們哪天有了空兒,從山後爬到那崖上去。”後來我們真的去了。繞來繞去地足足走了有七八里山路,走得人大汗淋漓,襯衣全溼透了,才算近距離地看見了棗樹。也許由於特別興奮,也許是棗子的映照,我倆的臉都紅得像一片霞了。那棗樹真讓我們很想歡呼幾聲。崖上風很大,陽光也很充足,風和陽光一年年地透過了它粗糙的樹皮和枝葉,為它儲滿了誘人的生命力,因而果實又大又豔,寶石一般。雖然那樹上的每顆棗子我們都看得清清楚楚,甚至能看見爬在棗子上的幾隻大螞蟻,但是那兒的地勢太險峻了,我們依然無法再向它挪近一步,令人惋惜,只得一步一回頭地悻悻離開。

  好多年之後,當我不由得又想起那棵棗樹的時候,終於不再悻悻了,那是因為我重讀了《詩經•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我又想起了一首陝北現代民歌:

  羊肚子手巾喲三道道藍,咱們見面面容易說話話難。一個在山上喲一個在溝,拉不上話話喲咱招一招手。瞭見瞭了個村村喲瞭不見個人,淚蛋蛋拋在沙蒿蒿林。

  這些不朽民歌所創造的情境,和那棵棗樹所引發的情境不是一樣的嗎?

  想到這一層,我忽然感到我的生命顫慄起來,抖落了些許的俗氣。你看,那棵棗樹是那麼美好,那麼誘人,卻總是難以觸到,總是讓人企慕;它總是撩逗著你,召喚著你,卻又總是遠離著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雲端。它結的是一樹實實在在的棗,但它給人們帶來的卻是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它讓我想起錢鍾書先生所命名的“企慕情境”,令人久久回味。

  ***《光明日報》2015年04月10日,有刪改***

  16.“棗樹”生長的環境有怎樣的特點?請結合文字作簡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賞析文中畫線的句子。***請從下列兩句中任選一句作簡要的賞析******4分***

  ***1***紅的綠的半紅半綠的棗兒綴滿那棗樹的枝葉間,把整個樹冠都壓得垂吊著,像一片彩色瀑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那棗樹,望著氣急敗壞的小夥子,好像故意氣他似的,搖了三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引用了《詩經•蒹葭》和陝北現代民歌,有什麼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通讀全文,你認為“石崖上的棗樹”帶給作者怎樣的感悟?***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寫作***50分***

  20.材料***1***:美國航空航天局安全顧問組一位成員警告說,由於美國與俄羅斯工程師之間缺乏交流,國際空間站可能會發生嚴重事故。

  材料***2***:英國大文豪蕭伯納說:“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交換一下,一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我們交換一下,一人就有兩種思想。”

  材料***3***:當代作家虹影說:“人與人缺乏交流的痛苦,每個人都差不多的。也正是基於這樣一種狀態,才出現網路世界。”

  以上材料,你有什麼感想?生活中你有類似的見聞和體驗嗎?請就“交流”這個話題寫一篇文章。所寫內容必須在這個話題範圍之內。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體自選。③題目自擬。④不少於800字。⑤不得抄襲。

  參考答案

  1.C***A.“腴”讀yú,手—首。B.巔—顛,“處”讀chǔ。D.嘯—哮,治—制。***

  2.B***A.“處心積慮”,意即千方百計地盤算,多用作貶義。本句對“新上任的廠領導”有所褒揚,故“處心積慮”的運用犯了貶詞褒用的錯誤。C.“雨後春筍”是褒義詞,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現。而本句是指垃圾食品廠大量出現,所以成語屬於褒詞貶用。D.“美輪美奐”,語出《禮記•檀弓下》。“輪”:高大;“奐”:眾多。這個成語形容高大華美,多用於讚美新屋。此句中用來讚美“花鳥蟲獸、人物形象”,屬物件誤用。***

  3.D***A.句式雜糅,應將“有”去掉。B.用詞不當,應將“完善”改為“充分”。C.語序不當,應將“廣泛”移到“關注”之前。***

  4.D***艾青為現代詩人。***

  5.A***本題考查關聯詞語的運用。運用關聯詞語,首先要準確理解複句和句群的內容,同時要理清分句間的關係。回答這類選填關聯詞語的題,最簡便的方法就是將它們一一代入原文,比較其表達效果。“年代久遠”、墨跡“暗淡”與後面的“掩蓋不住它內在的神韻”很顯然是轉折關係,所以第三個空應填“但是”,這樣選項C、D被排除。再看前兩個句子,分析可知,“年代久遠”與墨跡“暗淡”是成因果關係的,所以前兩個空應填“因為”“所以”。***

  6.示例:***1***來也輕輕,去也輕輕。***安靜角度***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圖書。***愛護圖書的角度******2***滴答水聲,喚你輕輕一擰。***節約用水角度***餐具洗淨,別忘講究衛生。***衛生角度******寫提示語注意用語要簡潔,最好用上一些修辭手法。***

  7.把紛飛的雪花比喻為盛開的梅花和飄飛的柳絮,具體形象地表現了“雪亂舞”的景象。***本題考查對詩句的賞析能力。解答此類題,首先要把握詩歌的整體內容和主題,然後抓住關鍵詞語,從修辭等方面品析詩歌的語言特點。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明確這裡的“梅花”和“柳絮”都不是實寫,而是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是用來形容雪的。***

  8.***1***《江天暮雪》描繪動態的“雪亂舞”的自然景象和釣後歸去的人物形象;《江雪》描繪靜態的千山無鳥、萬徑無人的空寂雪景和孤舟垂釣的人物形象。***2***都通過孤傲的釣翁寄託了作者清高脫俗的感情。[本題考查詩的內容及表達的詩人的思想感情。要想用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對詩句的理解,就必須反覆誦讀詩句,整體把握詩的內容,理解詩的主題,只有這樣,才能理解每句詩的意思。***1***兩首詩都是寫雪景的,所不同的是,《江天暮雪》以動態為主,《江雪》則以靜態為主。***2***其共同情感可以通過分析兩詩得出。通過比較可知,兩詩中都有一個孤傲寂寞而不與世俗同流合汙的釣魚翁,所以都表現了作者的清高。]

  附:馬致遠《江天暮雪》賞析

  這首小令是元人馬致遠所作的“瀟湘八景”組曲之一。《江天暮雪》這首小令以“天將暮”起筆點明時間,為整個畫面鋪墊了一層幽深的色彩,奠定了全曲的基調。第二句“雪亂舞”筆鋒承接上句,緊扣題目寫雪景,“舞”字暗示出有風,“亂”字則突出了風的強勁,隱然有呼嘯之聲透出。作者借雪之“亂舞”傳達風聲和風勢,凌虛造景,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雪借風勢,更顯出雪之大,雪之猛。若說“雪亂舞”為極寫雪之動態,“半梅花半飄柳絮”則進一步通過一個“飄”字串起“梅花”“柳絮”兩個虛擬的意象,拓展想象的審美空間,從視覺形象上擴大藝術容量。作者以虛實相生的筆法繪聲、摹形、傳神,蘊藉含蓄,韻味雋永。第四句“江上晚來堪畫處”,作者宕開筆鋒,文勢一轉,點明地點,自然引出下文的“釣魚人一蓑歸去”。

  附:柳宗元《江雪》賞析

  這首五言絕句,以其獨特的藝術,用詩的語言畫成了一幅壯美的“寒江獨釣圖”。起首二句的“千山”“萬徑”形容範圍廣。鳥絕跡,人絕蹤,真是“白茫茫一片大地真乾淨”。 這裡描述的是“奇景”。在這樣的寒雪中,竟然有人在江邊獨釣,這釣叟稱得上是“奇人”。幽靜的自然環境和傲雪獨釣的漁翁構成了一幅“人景俱奇”的圖畫。詩人曾參與過政治革新,但改革失敗後,受到排斥,被貶為永州司馬。政治上的失意,內心的孤獨,便通過環境描寫反映出來。當時的政治環境是非常惡劣的。但詩人不屈服於壓力,依然故我,堅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寒江中那位孤獨寂寞、抗寒傲雪、毅然垂釣的漁翁,是作者在政治革新失敗後孤獨而又不屈的精神面貌的寫照。寒江獨釣的畫面和深刻的含意使全詩情景交融,充滿了詩意美。

  9.***1***向。***2***……的原因。***3***告訴。***解釋文言詞語時注意與現代漢語的區別。***

  10.不僅學習射箭是這樣,治理國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應是這樣。***翻譯課外文言語句,只要抓住重點詞語,把大體意思譯出即可。***

  11.示例:在做事時,不但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本題考查同學們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能熟練翻譯原文,在理解原文的基礎上概括道理。***

  參考譯文:

  列子學射箭,射中了***靶心***,於是***列子***向關尹子請教***射箭***。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嗎?”列子回答說:“不知道。”關尹子說:“還不可以。”***列子***回去後再去練習,三年之後,又向關尹子請教。關尹子問:“你知道你射中***靶心***的原因了嗎?”列子說:“知道了!”關尹子說:“可以了,***你***要牢記這個道理,不要輕易地丟棄。不僅學習射箭是這樣,治理國家和修身做人也都應是這樣。”

  12.開門見山,點題/貫穿全文/總領全文/引起讀者的思考和閱讀興趣。***答出一點即可******首段的作用一般是總領全文、開門見山、點題等。***

  13.運用了擬人手法,如“路不想說這些,更不想去和豬圈爭,彎就彎點吧”。表現了村路與世無爭、豁達寬容的特點。***可以選其他例句,賞析有理即可******文中將路擬人化,賦予路以人的視角和情感。舉出一例並賞析即可。***

  14.房子 豬圈 田地 河流 菜園 祖墳 ***第⑤、⑥兩段將路所彎過的地方都列了出來,而且深化了文章主題。***

  15.引用詩句呈現出更加美好的意境,進入了更新的境界,深化了文章的主題。或:“領起下文,增添文采。”***言及一點,意思相近即可******詩句的引用不僅使文章更有意蘊,而且深化了文章主題。***

  16.棗樹生長在高峻、陡峭的石崖上,崖上極少有泥土和草木,缺少養料和水分。***可從文中“那是陝北的一座高峻石崖,陡峭得不能再陡峭了,齊上齊下,刀削的一般,筆直地立在那兒;崖上又極少有土,極少有草,卻不知在何年何月,就在那半崖上,在一條看不大清楚的石縫間,突兀地生了一棵棗樹”“棗樹生長在那兒,哪來的什麼養料和水分”等句概括答案。***

  17.***1***採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從色彩和形態兩個方面對棗樹進行了描寫;寫出了棗樹的果實豐碩、枝繁葉茂,表現了棗樹的健壯而蓬勃。

  ***2***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使棗樹的形象更加鮮明、生動、活潑,也表達了作者對棗樹的喜愛之情。

  [***1***句可從修辭手法的角度分析,把“結滿棗子的棗樹”比喻為“一片彩色瀑布”,突出了棗樹的果實豐碩,表現了棗樹的健壯而蓬勃***無限的生機***;也可從用詞的角度分析,“紅的綠的半紅半綠的”從色彩方面寫出了棗樹的果實累累,“綴滿”“垂吊”從形態方面寫出了棗樹果實的豐碩。***2***句中“望著”,“好像故意氣他似的,搖了三搖”把棗樹擬人化,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棗樹在風中的情態,流露出作者對棗樹的喜愛之情。]

  18.改變了作者的心情,去掉了自身俗氣;豐富了棗樹的形象,深化了文章的主旨。***從內容上看,文中所引的《詩經•蒹葭》和陝北現代民歌,創造了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讓作者“不再悻悻”,心情變得釋然,且“抖落了些許的俗氣”,豐富了棗樹的形象。從結構上看,自然引出對棗樹“給人們帶來的卻是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的讚美,深化了文章主旨。***

  19.美好的事物,雖然遠離你,讓你觸控不到,但卻總在召喚著你,讓你企慕;它給人們帶來的是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文章先從懸崖上的棗樹的生長環境寫起,接著寫這棵棗樹豐碩的果實帶給人們可望而不可即的誘惑,然後引用民歌創設的情境,自然引出作者結尾段的感悟“那棵棗樹是那麼美好,那麼誘人,卻總是難以觸到,總是讓人企慕;它總是撩逗著你,召喚著你,卻又總是遠離著你;它是美人,美人如花隔雲端。它結的是一樹實實在在的棗,但它給人們帶來的卻是詩的境界、浪漫的情懷、美學的情景”。本題要求回答“石崖上的棗樹”帶給作者的感悟,可緊扣結尾段概括作答。***

  20.思路點撥:作為新一代的中學生,不應該只把自己封閉在一個狹小的天地裡,而應該走出課堂,走出校園,走出自我,和同學朋友交流,和父母長輩交流,和大自然交流,和社會交流,甚至和世界交流……“學會交流,善於交流”不僅是一個在校中學生應該具備的能力,而且是全社會都應探討並重視的課題。

  “交流”這個話題,切中了時代的脈搏。在當今社會的發展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相對突出的問題,如人類與環境、和平與發展、對抗與對話、競爭與合作、節約與浪費……這些問題都一度反映在同學們的作文中,而現在“交流”又成為我們越來越關注的一個話題,它與我們同在,只要我們生活在世上,就會時時刻刻都處於交流之中。它是人與人和睦相處的基礎,是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等協調發展的必要條件,也是國與國和平共贏的保障。

  例文:

  綠化心靈

  為什麼父母與子女之間的代溝會越來越深,和睦溫馨的家庭矛盾重重?為什麼昔日的摯友要反目成仇,拔刀相向?為什麼越來越多的人對路邊的乞丐不屑一顧,讓人感到世態炎涼、人心冷漠?人們在各自心裡築起一道“圍牆”,把心牢牢地裹住,“冷眼看世界”,那麼這世界將變成什麼樣子?

  俞伯牙的琴聲在山間繚繞,沒有人能聽懂,可是當悠揚的琴聲拂過江面時,卻使鍾子期聽得如痴如醉。那麼深奧而又玄妙的琴聲,竟被鍾子期深深地領悟。俞伯牙慨嘆自己終於找到了一位知音。他們不是用話語來交流,而是用音樂交流,用心交流。所以當鍾子期去世後,俞伯牙斷琴而誓,不再彈琴。是啊,缺了知己,缺了可與之交流的人,存在的意義何在?這個故事曾在千百萬中華兒女的內心泛起波瀾,它讓人懂得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正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

  只有真心地去交流,你才能體會到真愛的神聖偉大,友誼的真誠可貴。是交流給心靈增添了一筆筆亮色,給世界帶來了一片片溫馨。心與心的交流本是一杯香甜的美酒,為什麼人們會逐漸關閉心靈的大門,拒絕去品嚐呢?人心是異常敏感的。當人們被迫需要面對競爭的時候,他們感到客觀的無形的壓力籠罩了世界。競爭像一個漩渦,圈住了一個又一個人,罩住了一顆又一顆心。當人們學會了分析利弊的時候就學會了選擇利弊。“個人主義”在這個時代得到廣泛的預設。它像一個個圈子,讓人心在圈禁中變得冷漠了。

  為什麼現在樓越蓋越高,網路越來越先進,而人情卻越來越淡漠?因為人心遠了。為什麼今天“溫室效應”愈演愈烈,卻讓人感到無奈?因為人心冷了。

  當無數礦工因瓦斯爆炸或透水事故而葬身井底時,當無情的大火吞噬了無數無辜的生命時,當假酒假藥害得很多人家破人亡時,你的心跳有沒有加速?為了個人利益,群眾利益、國家利益損失了多少?

  教訓是慘痛的,為什麼悲劇還要不斷地重演?為什麼不可以敞開心扉,用真心去交流,去呼喚?為什麼不可以拋開一己私利,為了一份責任去互相交流?

  交流就像柔柔細雨滋潤著大地,一滴一滴默默地流,撫平了大地的創傷,滴穿了人與人之間如磐石般堅硬的隔閡。呻吟著的地球在呼喚著綠色的世界。而綠化世界,必先綠化人的心靈。只要人人都能奉獻一點愛心,用真心去和別人交流,多一分溫馨,整個世界就會變成愛的人間。

  【點評】本文具有強烈的抒情性。作者以一連串的問句開篇,直截了當地引出話題,接著由俞伯牙和鍾子期的故事,深刻地指出現在的社會現實──人與人之間缺乏交流,人們“逐漸關閉心靈的大門”,有人只“為了個人利益”,而置群眾利益及國家利益於不顧。最後,作者又發出呼喚:綠化心靈,讓世界多一點愛心。照應了題目。文章緊密結合現實,一氣呵成,很有分量。

  這篇文章最大的特點是多處使用疑問句式,增強了語言的氣勢與力度,發人深省;還運用了比喻和排比等修辭手法,使語言富有文采。“為什麼現在樓越蓋越高,網路越來越先進,而人情卻越來越淡漠?因為人心遠了。為什麼今天‘溫室效應’愈演愈烈,卻讓人感到無奈?因為人心冷了。”這幾句話有很強的哲理性。

大學英語四級考試閱讀常見三個備考誤區
平安夜適合結婚嗎
相關知識
語文版七年級下冊期中試卷
語文版七年級上冊期末試卷
蘇教版語文七年級下冊期中試卷
語文七年級下冊期中試卷
語文七年級下冊期中試卷題
語文七年級下冊期中試卷題及答案
人教版生物七年級下冊期中試卷
生物七年級下冊期中試卷
數學湘教版七年級上冊期中試卷
地理七年級下冊期中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