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技大會領導講話稿
當今世界,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技水平的高低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同志們:
這次全市科技大會,是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召開的一次規模較大、規格較高的一次會議,也是我們為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視察河南時重要講話精神,以提高科技工作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為先導、加快縣域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對這次會議,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會前專門召開四大班子會議,對有關工作和檔案作了專題研究。王市長剛才代表市委、市政府對近年來全市的科技工作進行了回顧總結,對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任務作了具體安排部署,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
近年來,我市科技部門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瞄準推動縣域經濟快速發展和構建和諧靈寶兩大目標,緊緊圍繞“工業強市,農業富民,文化旅遊名城”發展戰略的深入實施和培植壯大“五大特色”的發展需要,發揮職責,有所作為,在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高新技術產業、加快農村科技進步、優化科技資源配置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批具有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湧現出了一批優秀科技工作者。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逐年提高,到20xx年已達到**.*%,為我市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對此,市委、市政府是滿意的,全市人民是有目共睹的。在這裡,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獲得20xx年度科技進步獎勵的科技工作者表示熱烈的祝賀!向辛勤耕耘在科技工作第一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誠摯的問候和崇高的敬意!希望科技戰線的同志們在已有成績的基礎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再接再厲,勇攀高峰,把我市科技工作提高到一個新水平。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充分認識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重要意義,進一步增強做好科技工作、促進靈寶騰飛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當今世界,知識經濟迅猛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科技水平的高低已成為一個國家綜合國力、一個地區、一個單位經濟實力的重要標誌,科技進步與創新已經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主導力量。8月份,胡錦濤在河南視察時,對科技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明確指出,“做好‘十一五’時期的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必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充分發揮科學技術第一生產力的重要作用,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技問題。”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理解胡錦濤的重要指示精神,切實把做好科技工作作為先進生產力發展的必然要求,作為必須履行的重要職責,擺上位置,正確看待。
第一,科技進步與創新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域性,推動經濟社會發展轉入科學發展軌道,是我們黨總結**年來社會主義建設歷史經驗,借鑑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教訓,得出的一個科學結論,是我們黨面向未來,用以指導“十一五”期間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基本方略,也是我們推動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加快建設和諧靈寶所必須牢牢堅持的首要方針。近年來,雖然我市縣域經濟發展整體狀況比較理想,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經濟效益、財政收入、城鄉居民收入等都實現了大幅增長,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快、執行態勢最好的一個時期,但用科學發展觀的標準來衡量,還存在著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經濟發展和資源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全民科技意識不強,可持續發展的壓力越來越大。發達國家的工業化歷程告訴我們,只有依靠科技的不斷進步和創新,才能真正解決好經濟增長、生態環境保護和社會進步的和諧發展問題。因此,我們必須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把經濟發展真正轉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堅定不移地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來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第二,科技進步與創新是促進靈寶騰飛、爭當中原崛起第一梯隊排頭兵、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需要。當前我市躋身中原崛起第一梯隊排頭兵、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已經非常明確,實現這一總體目標的基本途徑也非常清晰。那就是,在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成功實踐的基礎上,繼續堅定不移地按照“立足市情,發揮優勢,突出特色,整體推進”的總體工作思路,強力實施“工業強市,農業富民,文化旅遊名城”發展戰略,培植壯大特色工業、農業、城市、旅遊、教育“五大特色”,全力抓好以“三區一園一基地”為代表的重點工程和專案建設,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和外向型經濟,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三化”程序,紮實推進構建和諧靈寶工作,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協調發展。這是我們今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必須始終堅持的工作方針,也是最大的大局。但這一方針的落實,這一大局的維護和發展,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我們要提高工業化的程度,不管是新上專案還是做大原有企業,不管是促使產業群擴張還是拉長產業鏈條,如果還是走粗放經營、拼資源的老路子已根本行不通,必須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這就需要靠提高科技含量、依靠科技進步來實現。不論是在黃金區外開發中,要提高勘探質量和統籌規劃水平,還是開發境內的中深部礦產資源,更好地解決複雜地質條件帶來的棘手難題;不論是做大精深加工業,拉長黃金產業鏈條,還是新上一些市場前景廣闊的專案,都需要充分發揮科技的先導性、基礎性作用。我們加快城鎮化程序,也要科學地規劃城市,合理地建設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建設的科技含量;我們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農業產業化、規模化、資訊化、標準化步伐,更需要依靠科技進步來完成。可以說,科技進步已經滲透到我市縣域經濟發展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只有它的率先發展,才能牽一髮而動全域性,更快更好地推動爭當中原崛起第一梯隊排頭兵、提前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巨集偉目標的最後實現。
第三,科技進步與創新是加快經濟結構調整、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需要。近年來,我市的經濟總量雖然有了較大幅度的增長,經濟質量、效益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工業經濟的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主要表現在:資源型、粗加工型產業比重過大,製造業、精深加工業比重偏小,產業鏈條比較短,尤其是高終端產品少,產品附加值低,整體競爭力不強。這些問題,是我們基本實現工業化的攔路虎。如果經濟的結構性矛盾沒有得到很好解決,僅靠固定資產的投入來實現量的擴張,而不注重提高質量和效益,不僅難以完成實現工業化的目標,對我市工業經濟的長遠發展也是十分不利的。因此,從現在開始,我們就必須充分重視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重要作用,放遠眼光,未雨綢繆,既要始終堅持一手抓產業改造提升,拉長工業九大產業鏈,擴大產業群,不斷拓展綜合利用的空間,又要一手抓高新技術產業培植,積極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堅定不移地走內涵式發展的路子,使我市的經濟發展走上良性迴圈的軌道。總之,科技是社會先進生產力的集中表現,是我們實觀趕超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支撐,是加快“三化”程序的重要動力。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幹部一定要解放思想,統一認識,切實把科技工作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上,做到制訂規劃凸現科技,工作部署突出科技,力量安排加強科技,真正把科技是第一生產力要求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去,不斷掀起新的高潮,把我市科技事業發展推上一個新的臺階。
二、突出重點,科學安排,進一步加快科技進步與創新步伐
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是一項複雜的系統工程,我們必須緊密結合我市實際和市委、市政府既定的發展戰略,統籌兼顧,科學安排,突出重點,全面推進,促使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對縣域經濟的貢獻率有明顯提高。
一要圍繞建設工業強市,加快工業結構轉型和產業升級。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和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是推動產業升級的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看到,我市傳統產業佔**.*%以上,傳統產業在較長時期內還是支撐我市經濟增長的主體,這是我們無法改變的事實。但我市的傳統產業都是依靠資源優勢發展起來的,仍然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我們的傳統產業在生產技術水平、產品品種和結構、汙染物的排放、單位產品物質消耗以及勞動生產率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要縮小這些差距,就必須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對傳統產業進行改造提升,推動傳統產業技術升級和產品換代。這是我們推進產業升級,進行經濟結構調整的第一位的任務。具體工作中,要突出三個重點:一是要以電子資訊科技應用為重點,大力鼓勵企業在研究開發、生產、管理、銷售等各個環節採用先進資訊科技,提高傳統產業設計數字化、生產過程自動化、過程控制智慧化和企業管理資訊化水平。二是大力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要圍繞改善質量、提高效益、節能降耗和防治汙染,以開發、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為重點,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相關配套技術水平以及工藝裝備水平,加速傳統產業技術升級,推動傳統產業高度化。三是大力引進、開發新產品。要圍繞已形成規模的九大產業、六大工業生產加工基地,組織市內外各方面力量開展科技攻關,加快新產品開發,推動資源的深加工和綜合利用,不斷拉長產業鏈條,推動傳統產業縱向成鏈、橫向成群。通過電子資訊科技、先進製造技術、清潔生產技術、生物工程技術等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在傳統產業中的推廣應用,推動我市資源型工業向現代製造業轉變,粗放工業向精深加工業轉變,一次資源利用向多次資源利用轉變,發展迴圈經濟,提高高階產品和最終消費品比例,增加附加值,提高綜合效益。
在重視應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同時,也不可忽視高新技術產業的培育發展。近年來,我市有*個專案先後被列入省、市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專案,獲得省、三門峽市財政貼息***.*萬元,開發省級高新技術產品**種,發展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家,電解銅箔、鹽酸西替利嗪、硫基三元複合肥、高樁素等高新技術產品相繼開發成功,並逐步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當前,以資訊科技、生物技術和新材料技術為標誌的新科技革命蓬勃發展,為我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我們絕不可閉關自守,視而不見,坐失良機。要按照“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方針,依託我市優勢資源,發揮比較優勢,在新材料、生物工程、現代醫藥化工等我市具有一定經濟技術基礎和資源優勢的高新技術領域,以黃金股份公司、金源公司、黃金投資公司、綠源公司、三寶藥業、豫西藥業及新上的三個**萬噸煉鉛專案等骨幹企業和民營科技企業為生力軍,積極組織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重點專案,建立工程技術中心,大力推動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發揮後發優勢,培育和發展具有一定優勢和特色、市場前景廣闊的新的經濟增長點。
二要圍繞實施專案帶動,實現專案建設和科技進步的緊密結合。科學技術是專案的靈魂,專案是科學技術的載體。推動科技進步,離開了專案就是紙上談兵,專案建設沒有科技含量,也就不會有好的前景。各級各部門和各工業企業,要堅持把實施專案帶動戰略、推動專案建設作為推動科技進步的重要內容,認真分析資源優勢、產業優勢和技術優勢,積極篩選、科學論證一批技術含量高、環境汙染少、資源消耗低、經濟效益好、人力資源能夠充分發揮的專案,建好專案庫,做好專案儲備。科技部門要利用自身的優勢,牽線搭橋,當好科技“紅娘”,促使企業與科研單位、大專院校之間,開展合作攻關,解決技術瓶頸,搞好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的研究開發,為企業新上專案或改造提升備足後勁,奠定基礎。企業作為專案建設和科技創新的主體,要把推動科技進步與實施專案帶動戰略緊密結合起來,在專案建設中,優先選擇能夠發揮比較優勢的專案、科技含量較高的專案、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專案。各條戰線上的科技工作者要努力成為本行業、本單位實施專案帶動戰略的推動者、發展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通過高科技含量專案的實施,使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起來,真正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力量。
三要圍繞增加農民收入,努力實現八個突破。在科學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增加農民收入,除了依靠政策和投入外,還必須依靠農業科技進步,讓科技進步成為農民增收的有力支點,即農民增收要依靠科技進步,科技進步必須面向農民增收。今後一個時期,農業科技工作要緊緊圍繞農業產業化、規模化、資訊化和標準化,大力加強農村科技新型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在八個方面取得突破,加快現代科技向現代農業的全面滲透。一是在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建設上實現新突破。過去我們經常說,科技與經濟脫節、科技成果轉化不了,主要是缺乏轉化渠道,沒有轉化平臺。而科技專家大院的誕生,搭建了農業成果轉化的有效平臺。***指出,“農業科技專家大院是一個創舉,它通過產、學、研結合的方式,有效地解決了科技與農民的對接,為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注入了活力。”對這種新型服務體系,各鄉鎮要有足夠的認識,在“十一五”期間要做為一把手工程,認真抓好落實。二是在農村科技資訊網路建設上實現新突破。目前全市黨員電教網路即將建成,中小學遠端教育已初具規模,農業資訊化和科技資訊網路建設要和以上兩個網路建設結合起來,實行一臺電腦管四家,實現科技知識、農業資訊、黨員電教、中小學遠端教育四位一體化管理,早日實現縣鄉村三級聯網和科技資訊村村通目標。三是在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建設上實現新突破。按照民建、民管、民受益原則,扶持發展農村專業技術協會、學會等民間經濟合作組織,推動農業生產和經營向專業化、標準化和市場化發展,建立解決“三農”問題的長效機制。四是在培育建設農業龍頭企業技術創新中心上實現新突破。圍繞創新企業標準、企業品牌、企業智慧財產權,積極探索建立技術創新中心,促使龍頭企業發揮應有作用。五是在星火學校建設和星火人才培訓上實現新突破。要把星火培訓和實用人才培訓結合起來,以回鄉高初中畢業生及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為重點,切實抓好先進適用技術的培訓和技能培訓,使他們每人都能掌握一門技術,提高農村勞動力轉移的質量。六是在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上實現新突破。牛羊胚胎移植要向農戶延伸,植物組培要擴大花卉、水果規模,提高組培質量,在生物農業、資訊農業等農業高新技術上也要有所作為。七是在農業標準化、規範化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八是在保護生態環境,發展迴圈經濟,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上實現新突破。到****年,科技進步對農業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要達到**%以上,實現農村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農業經濟效益進一步提高,農民收入進一步增加,真正使第一生產力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第一支柱。
四要圍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地區科技發展水平的一個重要標誌。從我市實際情況看,雖然我們在開發新產品、先進適用技術引進完善提高和專利的創新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大多數企業的自身研究開發能力還比較薄弱。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我們必須充分整合利用市內外科技資源,積極引進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加強產學研合作開發,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獲得企業所需要的關鍵技術。但必須認識到,引進是手段,而不是最終目的,如果不注意在引進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實現自主創新,就會形成引進——落後——再引進——再落後的惡性迴圈。因此,必須加強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在此基礎上完善提高,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究開發出更多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技術和產品,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同時,要正確處理科技進步與科學技術普及的關係,在全社會大力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使學科學、用科學成為全社會的文明風尚,不斷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素質,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人才保證。
三、加強領導,加大投入,為科技創新提供堅強保障
首先,要認真貫徹落實“第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方針。各級各部門和各級領導幹部要從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充分認識“一把手”親自抓“第一生產力”的重大意義和導向作用,切實擔負起“第一責任”,把大力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作為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的具體實踐,身體力行,做出表率。要把推動科技進步與創新擺上重要的議事日程,定期研究科技工作,及時解決科技工作中的重大問題。要堅持推行和不斷完善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加強對領導幹部抓科技工作的考核,增強領導幹部抓科技工作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其次,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一是要保證財政投入。市、鄉兩級財政要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足額安排科技經費,按照《科技進步法》、《河南省科技進步條例》規定,市科技“三項費用”和科學事業費要佔財政決算支出*%以上,科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要達到市基本建設支出決算的*%以上;鄉鎮科技三項經費要達到*%以上。從根本上解決科技投入不足問題。二是企業要成為科技進步與創新投入的主體。國家為鼓勵企業技術進步與創新,制訂了許多鼓勵企業增加科技投入的優惠政策,如技術開發費,規定大中型企業要達到銷售額的*.*%,建有技術中心的企業要達到*%,高新技術企業達到*%以上,其中從事生物技術類的企業可達到*%,醫藥類企業可達到**%;對技術開發費增幅在**%以上的企業,允許再按實際發生額的**%抵扣應納所得稅額。還有鼓勵企業技改的優惠政策、鼓勵高新技術企業加速折舊的優惠政策、鼓勵軟體開發企業的優惠政策等等,這些政策含金量都很高,要用足用好。三是要積極主動地做好科技專案與金融的對接,吸引金融部門把更多的資金投向高科技專案。四是要積極創造條件,吸引市內市外符合條件的法人和社會投資機構以及金融機構在我市設立風險投資公司,支援科技成果轉化、新興企業的成長和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同時,要積極做好技改專案和高新技術專案的前期工作,搞好專案儲備,爭取更多的國家和省專案扶持資金投入我市。
第三,堅持以人為本,建設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加快科技事業的發展,關鍵要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為解決我市科技人才隊伍結構不合理、整體素質不高等問題,我市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有利於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發揮人才作用的政策措施。各級各部門一定要落實好,大力營造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為提升我市的區域特色創新能力提供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援。要以專案為載體,以企業為依託,大力協助企業引進我市急需的專業技術人才,特別是要注意吸引高層次人才圍繞我市技術創新和經濟發展中的重大關鍵技術開展研究。要認真探索技術要素參與收益分配的路子,積極推動知識作為資本參與收益分配。對企業技術骨幹,採取股票、期權等方式進行有效激勵,充分體現科技人員的創新價值,逐步實現技術資本化,資本人格化,保護科技人員的合法權益。要充分發揮科技獎勵槓桿的引導作用,加大獎勵力度,重獎在技術創新、產學研結合、加速高新技術產業化以及推廣科技成果工作中做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鼓勵技術發明和技術創新,使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良好風尚得到發揚光大。
同志們,新一輪科技進步浪潮方興未艾,以科技和人才為核心的區域經濟競爭日趨激烈。形勢逼人,不進則退。我們要倍加珍惜難得的歷史機遇,大力推進科技進步與創新,紮實工作,埋頭苦幹,加快發展,為促進我市科技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篇2
同志們:
一年一度的全市科技工作會議,在市科技局的精心籌備下今天召開了。剛才,與各縣區政府簽訂了20xx年創新驅動發展工作目標責任書,高局長作了工作報告,總結了過去一年來全市科技工作,安排部署了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的目標任務和保障措施,這些都是在充分結合我市實際的基礎上所提出的,也是經過市政府常務會議研究同意的。後面,市委、市委宣傳部王美萍部長還要作重要指示,請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領會,切實抓好貫徹落實。下面,我講四點意見。
一、充分肯定成績,堅定科技創新引領發展的信心
20xx年,在全市各級各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科技工作戰線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著力改革創新、激發活力,著力營造環境、強化服務,科技創新取得顯著成效。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
一是科技惠民示範工程取得新進展。科技惠民示範工程是省委、省政府確定的20xx年為民辦理的10項23件實事之一。經過我們的積極努力,省科技廳將我市1區6縣全部列入科技惠民工程實施縣區。按照“一縣一產業一專案”的具體要求,以科技助推“雙聯”,通過實施科技惠民示範工程,在農業領域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二是科技平臺建設取得新成效。圍繞中醫藥、馬鈴薯、草食畜牧業三大產業,去年全市組建申報了1家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評定了111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xx年底,全市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8家,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4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全覆蓋。
三是科技引領再創新業績。20xx年,全市共推薦上報國家、省級科技計劃專案157項,其中國家科技計劃專案54項,省級科技計劃專案103項,批覆立項國家、省級科技計劃專案40項,投入科技經費2751萬元;新批高新技術企業5家,總量達到16家。
四是科技成果轉化取得新進展。全市申請專利432件,同比增長20.3%,在國內領先的中藥材氣調倉儲保值技術、馬鈴薯高效專用液肥等技術的推廣應用,有效促進了重點產業發展。在今年全省科技獎勵大會上,《黃土丘陵溝壑區生態綜合整治技術開發》等6項成果獲得省級科學技術獎勵,我市獲獎數與酒泉並列全省第二。
在今年全省科技工作會議上,省科技廳李文卿廳長在工作報告中對我市圍繞主導產業加快技術創新,開展科技招商,取得一大批科技創新成果,有力促進優勢特色產業迅速發展等方面給予充分肯定。
這些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堅強領導,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援和全市上下齊心協力、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科技戰線的廣大科技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援科技工作的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向市、縣區科技管理部門的同志們表示誠摯的問候!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前我們在創新領域還存在一些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在:創新主體還不夠活躍、科技創新與經濟結合還不夠緊密、科技服務體系仍不夠健全、科技成果推廣轉化為生產力的能力還比較低。對此,大家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謀劃統籌,協調解決。
二、充分認識經濟新常態,切實增強新常態下做好科技創新工作的責任感和緊迫感
我國現階段經濟的特徵,最綜合的表述就是進入“新常態”,所謂新常態,主要就是經濟增長動力轉換,經濟結構深層調整,除去這個特徵,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結構性和體制性特徵,都處在一個轉換期,比如城鄉的二元結構,比如很多領域的雙軌制。另外,還有一個特徵也值得注意,就是市場經濟的週期性,我們正處在一個週期的下行階段,從中長期看我國經濟,總結起來,有三個特徵的疊加,即階段性變化,結構與體制的轉換,週期性調整。
新常態下,拉動經濟增長的傳統引擎都遇到了很大的挑戰社會投資積極性不高,新的消費熱點不多,外需不足,經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頭。今年的政府報告,提出了開啟中國經濟的雙引擎,這個概念是去年夏季在達沃斯論壇上提出的,在20xx年1月份召開的冬季達沃斯論壇上被廣泛傳播。一個引擎是打造新引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另一個引擎是改造傳統引擎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供給。
在市場經濟中,主體是企業、是個人,中國人有智慧又勤奮,只要放手,就一定能幹出一番事業。當前,創業已經成為年輕人的一種生活方式,千千萬萬的年輕創業者,有資本保障,有網際網路助力,有國際化的視野,放手創業把自己夢想的東西製造出來。在訪歐期間,與德國的企業談創新,與義大利的大學生談創新,指向都非常明確,經濟發展遇到的困難,只有依靠創新來解決,這也是發達國家的成功經驗。
新常態既提出了新的挑戰,也為科技部門和廣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機遇,各縣區、各有關部門及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充分認識新常態,正視挑戰,把握機遇,把科技創新工作更加重要的位置上來。
***一***科技創新是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的必然選擇
在國際國內經濟大環境的影響下,我市經濟發展的下行壓力和趨勢也更加明顯。地區生產總值增速、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逐步放緩,增長減速和換擋趨勢十分明顯。張書記在市委三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指出了,新常態下,我市經濟發展呈現六個方面的特徵:一是經濟的增長速度由高速向中高速轉變;二是扶貧開發由傳統單一向綜合創新轉變;三是特色產業發展由速度規模向質量效益轉變;四是產業結構由傳統產業為主向轉型升級與新興產業快速興起並重轉變;五是經濟增長動力由投資拉動為主向投資消費並重轉變;六是招商引資由依靠優惠政策向營造良好環境轉變。以上六個轉變中二、三、四都和科技創新密切相關,經濟增長的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換成為我市經濟發展的必然選擇,也只有依靠科技,依靠創新發展才能實現轉型發展、實現追趕跨越。
***二***新常態為科技創新提出了新挑戰
20xx年全國科技工作會議指出,科技系統應清醒認識到我國科技創新工作與黨中央、國務院的新要求相比存在的差距,要抓住並用好新常態蘊含的戰略機遇,著力實現科技工作從“小局”到“大局”的轉變,從“小眾”到“大眾”的轉變,從“小投入”到“大投入”的轉變。從我市現狀來看,創新驅動發展已經明確方向,要主攻優勢產業轉型升級,要在新能源、生物製藥、文化旅遊和養生保健等新業態上有所突破,這就要求我們要把科技工作全面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強化市、縣區科技部門職能,解決好推進創新發展的“最後一公里”。
***三***新常態為科技創新提供了新機遇
一個城市科技進步與創新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了這個城市產業轉型升級的高度和深度。國家層面,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把創新驅動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省裡也明確提出了“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推進科技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工作思路。從全市科技創新的發展基礎來看,通過近些年的發展,我市科技和智慧財產權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擁有了一支優秀的科技人才隊伍和一批核心技術,科技創新初步具備了承擔起作為經濟發展主要動力源的基本能力。
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我們提出了“支援甘肅建立國家中醫藥產業綜合實驗區”的建議,國家有關部委通過調研,認為甘肅發展隴藥產業條件成熟。省政府啟動“建立國家中醫藥產業綜合實驗區規劃”編制工作,並委託中國中醫藥科學院開展規劃編制,今年初調研組一行先後考察了我市重點中醫藥企業,詳細瞭解了企業在中醫藥產業發展建設過程中的困難和問題。通過調研,專家組對我市近年來在中醫藥產業發展方面取得的成績給與了充分肯定,認為我市有著發展中醫藥產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國家中醫藥產業發展綜合試驗區規劃的編制報批,將把定西特別是甘肅中醫藥產業發展提升到國家層面,進一步促進中醫藥產業優化升級,在爭取國家優惠政策和扶持資金等方面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實現“中國藥都”建設步伐邁上快車道。今後,我們要圍繞優勢產業鏈部署創新鏈、完善資金鍊和人才鏈,聚焦全市戰略目標,集中資源、合力攻關,在一些基礎好、有優勢的關鍵領域取得突破。要堅持以企業為主體,全方位推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實到經濟建設整個程序和各個方面。
三、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抓住重點,積極作為,確保完成全年工作目標
20xx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今年工作的基本思路是:按照市委三屆十一次全委***擴大***會議暨全市經濟工作會議上的決策部署,發揮創新驅動引領作用,重點在“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提升區域自主創新能力,構建科技創新和服務體系,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上有所突破,為打造定西經濟發展升級版提供強大支撐。
發展目標:一是全社會研發經費佔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4%,財政科技投入佔本級財政支出比重達到1.4%。二是新增高新技術企業4家,完成發明專利申請突破450件;三是培育建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家、申報國家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家、組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0家。
在具體工作中,要重點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以市場為導向,創新科技管理方法,構建新型科技服務體系。市、縣區科技局要在提高專案設計、專案管理和專案實施“三種能力”上下功夫,加強科技專案及創新平臺管理,探索滿足市場需求、適應科技發展的科技專案管理新模式,從專案支援方向、管理方式、評價體系等方面完善體制機制。持續強化創新成果保護,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行動計劃,堅決打擊侵權行為,保護髮明創造和創新成果,維護科技人員和企業的權益。各縣區要認真學習研究中央,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出臺的相關檔案精神,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制定創新推進方案。
第二,著力搭建創新平臺,構建科技創新體系。一是強化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也是技術創新和成果轉化的主力軍。激勵和引導高新技術企業增加研發投入,搭建科技研發平臺,帶動企業研發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整體提升,成為支撐我市創新體系的主力軍;大力發展民營中小企業,支援鼓勵其改善科研條件和創新環境,提升中小企業吸引和聚集各類創新要素的能力;通過有效的組織方式,不斷拓展企業家視野,拓展與科研院校合作對接的深度和廣度。二是切實發揮園區的載體和集聚作用。各縣區要培育優勢產業,吸納整個產業鏈上的企業入駐,促進集聚發展,發揮叢集效應。對已經建成的工業集中區,要加強基礎設施和創新要素的配備。我們的整體資源有限,所以各縣區更要集中人力、物力、財力,以重點產業和龍頭企業為突破點,重點推進。
第三,著力加大投入,構建多元化的科技創新投入體系。科技創新必須捨得投入。省裡已經拿出10億元建立創新驅動發展基金,今年我市也將設立創新基金,根據去年出臺的四個產業轉型升級和發展壯大的意見,拿出具體的管理辦法,決不是簡單地“一投了之”,必須認真考察和準確評估企業的潛力和前景,從而確保投入能夠產生相應的效益。政府財政資金投入引導效應,逐步建立起政府投資引導、企業投入主體、社會資本參與的多元化科技創新投入體系,發揮引導資金的槓桿效應。
第四,加大對農業的科技服務力度,構建農業科技創新服務新模式。圍繞我市優勢特色產業,中醫藥和馬鈴薯產業轉型升級,草食畜牧業和蔬菜產業發展壯大的目標,貼近當前農業發展要求和農民生產實際,有效整合各類資源,推動關鍵技術、共性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力度,加大現代農業技術的推廣應用,解決好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各種技術問題, 發揮科技專家隊伍優勢,利用網路等多種渠道,通過專家諮詢和現場指導等多種形式,將農業新技術、新知識和新產品送到廣大農村,送進千家萬戶,破解科技到田間“最後一公里”的難題,讓廣大農民依靠科技共同富裕,促進城鄉協調發展。
四、科學引領新常態,努力把科技創新工作落到實處
科技創新工作具有開創性強、涉及面廣、風險性高、週期性長的特點,我們要根據科技創新的特殊性,辯證地看待創新中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允許先行先試,理解挫折失敗。我相信,只要大家不畏艱難、堅持不懈地努力抓好科技創新工作,未來就一定會獲得豐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今年,市委在開展“工作落實年”活動實施意見中,提出了八個方面的重點任務,著力實施創新驅動就是其中一個方面,要求逐級分解任務,提出具體落實方案。為此,我們一定要把準科技創新工作特點,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形成工作合力。科技創新是一項開創性很強的工作。要強化抓科技就是抓經濟、抓創新就是抓發展的理念,把科技創新工作擺在重要位置。要落實責任制。省政府對各市州進行年度考核,據此我們也應制定相關評價標準和考核辦法,加強對縣區在科技創新方面的績效考核。各縣區分管領導要學科技、懂科技,才能和企業有共同語言,才能將企業引進來、留得住,才能更好的為企業服務。要加強對本地科技工作的研究,要善於找亮點,找突破點,善於爭取各種支援,善於幫助各類創新主體解決實際困難。科技創新涉及面廣,涉及政府、企業、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中介服務機構、社會公眾等多個主體,包括人才、資金、基礎設施、智慧財產權、制度建設、創新氛圍等多個要素,各創新主體、創新要素相互交織、相互作用。實施好創新驅動戰略,需要科技、發改、財政、工信、教育、農業、人社等部門的協調聯動,既要統籌抓好資源優化配置、創新環境營造等方面的工作,又要在協調好解決跨產業、跨部門的重大科技問題上做文章,充分發揮各自職能作用,制定並落實好相關政策,整合科技資源,組織和開展各項科技交流和技術對接活動,促進企業加快進行科技創新。
二是強化輿論宣傳,營造創新氛圍。3月2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對此,中央也連續出臺簡政放權、稅收支援、融資支援、財政支援等6個方面的政策和措施,推進中小微企業等群體創新創業。各縣區、各部門要認真研究政策,真心、貼心為創新創業者服好務,從體制機制上大力支援和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創新型經濟加快發展,要拋棄“抓大放小”理念,聚沙成塔、不斷去培育、去推動“草根”創新,只有放手讓一切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的活力競相迸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湧動,讓每個創業創新者都擁有夢想成真的公平機會,才能培育出一批市場前景好、成長性高的創新創業實體。要關愛廣大科技工作者,以環境集聚人才、以感情聯絡人才、以待遇激勵人才、以事業留住人才,努力為他們提供事業的平臺和生活的照顧,及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讓他們能夠安心舒心專心地工作,激發他們的創新熱情。要強化輿論宣傳,突出科技惠及民生和科技支撐發展兩大主線,積極開展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科技宣傳活動,集中宣傳科技工作方針政策和我市科技發展的最新成就,加大科技成果和傑出科技人才的宣傳,在全市形成人人關注科技、支援科技、參與科技的良好氛圍。
三是加強自身建設,打造優秀的科技管理隊伍。去年,全市科技系統的同志們上下同心,出色地完成了各項工作任務,但是,與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相比,與創新發展的重任相比,與人民群眾的發展期盼相比,還需要進一步提升能力,繼續保持優良作風。一要堅持依法行政。要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市政府全面推進依法治市的實施意見》要求,用法律規範和約束自身言行,做守法、學法、用法的引領者。二要堅守廉政底線。科技部門擁有專案評審、資金審批等權力,大家要自覺築牢思想防線,做到自重、自警、自省、自勵。 各縣區、各有關部門要加大監督管理,確保財政科技投入發揮最大績效。三要強化自身能力建設。必須強化學習,練好基本功,不斷提升自身綜合能力和水平,適應新常態下工作任務的新要求。各縣區黨委、政府必須重視抓好科技部門機構能力建設,科技部門是推進科技體制改革、推動創新驅動發展的責任主體、工作主體,必須保持人員、隊伍的穩定發展。
同志們,經濟新常態給我們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也將為我市可持續發展帶來新的內生動力,讓我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凝聚共識、銳意進取,以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和持之以恆的工作作風,構建具有定西特色的創新體系,激發全市創新活力,為建設幸福美好新定西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篇3
同志們:
市委、市政府召開高規格的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充分體現了科技創新在全市改革發展大局中的極端重要性,體現了市委、市政府對科技創新工作的高度重視。本來這個會要在全國、全省科技工作大會以後緊接著召開,但考慮貫徹全國、全省科技工作會議精神要突出郴州特點特色,特別是根據郴州的實際制定我市科技跨越發展的規劃和實施意見,所以準備醞釀這個會的時間比較長。市政府常務會議、市委會議先後進行了專題研究,集中了各方面的意見,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發展的意見》,也包括市科技局出臺的具體實施辦法。應該說這次會議準備是充分的,工作指導性、針對性是很強的。今天這個會表彰了一批在科技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單位和個人,印發了《關於加快科技創新驅動產業轉型發展的意見》等幾個檔案,瞿海市長對全市科技創新工作做了全面的部署和安排,我完全贊同。全市各級各部門一定要認真貫徹落實會議精神,按照會議的部署和下發檔案的要求,紮實推進科技創新各項工作。
近年來,我們以推動資源型城市轉型發展為著力點和關鍵,把科技創新提到了新的高度,強調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創新型郴州,以推進產業轉型升級為突破,實現產業結構、經濟結構、城鄉結構、體制機制的全面優化提升,推動郴州從一個科技欠發達城市變成一個科技實力整體提升、重點領域形成特色、關鍵技術擁有話語權的創新型城市。我們每年都召開不同形式的科技工作會議,組織各個層面的科研交流活動,藉助市校合作、市廳合作、市市合作、院士郴州行等載體,積極發揮本地各級各類教育特別是職業技術教育和科研院所的作用,切實構建政府推動、企業主體、全社會參與、產學研用相結合的區域創新體系,科技創新的基礎不斷夯實,一些領域的技術創新方興未艾。今天,站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科技創新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戰略機遇,改革活力、創新活力將一同迸發,將為郴州在新的起點上科學發展注入強大動力。下面,我強調幾點意見。
一、科技創新的使命是加速推動郴州起飛
科技創新,是歷史進步永恆的話題、永恆的動力。但每一個階段有每一個階段的使命,現階段郴州科技創新的使命就是加速推動郴州起飛。
“起飛”,是我們根據當前郴州發展所處階段確定的目標定位。按照美國經濟學家羅斯托的“經濟發展階段理論”,起飛階段是關鍵階段,幾乎每個經濟體都會經歷發展的“起飛”階段。“起飛”階段的持續時間,首先取決於產業結構的變化。起飛之前以農業為主,起飛過程中製造業會逐漸擴大,起飛結束後服務業佔比超過50%。除產業結構變化以外,社會結構的變化也是經濟“起飛”的必然要求,其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城鎮化。起飛結束的標誌是大部分人從事非農業的工作,住在城市或享受城市公共服務。城鎮化將成為未來20年中國經濟起飛的最大潛力。實現經濟起飛,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有較高的資本積累率。需要有大量的資本投資和較高的要素生產率,為經濟起飛創造堅實的物質基礎。二是建立能帶動經濟增長的主導部門。主要是製造業以及融合發展的現代服務業。三是有制度的變革。這三個條件,都是創新驅動的本質要求。我們要以科技創新和實體經濟為雙輪驅動,推動經濟增長的速度、質量、結構、效益相統一,推動總量、質量、均量“三量齊升”,真正實現郴州起飛。
當前,我市經濟結構、綜合競爭力的短板,就是科技創新能力不足。概括起來:一是缺少創新的主體。 我市企業大多是從資源採掘、冶選等領域中起步的,雖然有傳統礦山國有企業轉型的“新五虎”和民營企業中脫穎而出的“九大金剛”作為企業創新的代表,但整體而言,企業創新能力不強,沒有擺脫資源路徑依賴,沒有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的“脫胎換骨”,整體處在產業鏈的中低端環節。二是缺少創新的平臺。 創新平臺數量少、層次不高,特別是協同創新的平臺不多,真正結合產學研用的平臺不多。三是缺少創新的投入。 今天的投入決定明天的競爭力。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求,2020年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佔GDP的比重要達到2.5%以上。20xx年我市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僅佔GDP的0.82%,與全國超過2%差距大,不到長株潭三市的一半。四是缺少創新的氛圍。 社會總體缺乏創新的導向、創新的機制和創新的環境。大多引進或考錄的人才,還熱衷於擠在公務員隊伍或財政撥款的單位,每萬人中擁有專業技術人才數量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對郴州而言,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經濟結構的戰略調整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老路走不通,新路在哪裡?就在科技創新上,就在加快從要素驅動、投資規模驅動發展為主向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的轉變上。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要切實按照黨的的部署特別是關於科技創新的重要講話精神,把重視科技創新擺在前所未有的高度,用科技創新的力量支撐和推動郴州起飛。
二、科技創新的路徑是循序漸進、開放合作
郴州是科技創新基礎比較薄弱的城市,大中專院校、科研院所少,專業技術人才少,人均受教育水平沒有比較優勢,社會創新的存量資源不足、增量引進有限,科技創新成果的孵化環境不優。這些,決定了我們開展科技創新,不能脫離實際、好高騖遠,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採取循序漸進、開放合作的路徑,廣泛整合各方創新資源為我所用,在堅持抓好自主創新、基礎創新的基礎上,注重整合創新,更加突出引進、消化、吸引再創新,更加突出與生產生活緊密相關的實用性創新,步步累積實現科技創新質的跨越。這個問題我們一直講,不光是創新,包括整個經濟社會的發展,要引天下之才為我所用,集天下的資源為我所用。現在交通這麼發達,資訊化發展非常快,特別是有了高鐵,郴州處在長株潭、珠三角兩個大的城市群之間,就是要善於把資源和人才吸引到郴州來。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上海、江蘇、浙江有一個現象,就是上海的“星期天工程師”現象。上海的工程師利用星期天,到江蘇、浙江一些企業幫助人家研究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最後把整個江蘇、浙江的鄉鎮企業和巨人企業發展起來。這個問題我一直覺得不僅僅是科技問題,包括我們的教育、衛生等社會事業,以及我們的產業發展,可以採取多種方式,把兩地的資源整合起來,這個潛力、空間非常大,所以一定要用區域合作的眼光、戰略的眼光,來整合這些資源。
創新是有規律可循的,尤其是科技創新。古今中外,後發地區實現超越的根本動力在於科技創新。英國通過第一次工業革命成為世界的領跑者,但後來,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先後都在科技創新上各領風騷,甚至新興的以色列、韓國、新加坡等國都在科技創新上打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中國的臺灣、深圳等也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子,特別是深圳在很短時間內,已經成為全國的科技創新中心,科技實力躋身世界先進城市行列,誕生了華為、中興、騰訊等世界級的創新企業。這說明:科技創新只要走對路子,實現後發趕超是完全可以的。一要把握髮展趨勢。 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全球科技創新呈現出新的發展態勢和特徵。學科交叉融合加速,新興學科不斷湧現,前沿領域不斷延伸,物質結構、宇宙演化、生命起源、意識本質等基礎科學領域正在或有望取得重大突破性進展,資訊科技、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廣泛滲透,帶動幾乎所有領域發生了以綠色、智慧、泛在為特徵的群體性技術革命。二要選準主攻方向。 我們不可能在所有的領域都實現科技創新的重大突破,必須集中優勢資源,加大支援力度,在一兩個或幾個重點領域實現突破,獲得話語權和核心競爭力。今天會上印發的檔案,提出了郴州科技創新的方向和重點領域。其中重點是選擇最有基礎和條件的新材料、電子資訊、先進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及節能環保等五大領域集中突破,實施40項重大科技專項、60項以上關鍵技術,轉化20項重大科技成果。如果堅持不懈把這些抓好、抓出成效,郴州的轉型發展就有了堅實的基礎。三要堅持循序推進。 從科技發展史看,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是發展中國家普遍經歷的創新發展道路。要快速提升我市科技創新能力,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是“拿來主義”,通過引進發達地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先進技術成果,或加強合作,借力發展,後發趕超。近年來我市65%的科技成果就是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完成的。實際上,當今世界,傳統意義上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技術開發和產業化的邊界日趨模糊,科技創新鏈條更加靈巧,技術更新和成果轉化更加快捷,產業更新換代不斷加快,科技創新活動不斷突破地域、組織、技術的界限。昨天下午,到甦仙區良田鎮泰安公司調研,我以後很受啟發,這家公司成立的時間不長,主要是研發和生產多功能立體車庫,這個今後在全國的市場非常大,目前各大中城市最大的問題是停車難。這家公司整合了日本、韓國、德國,也包括國內其他一些生產立體車庫的資源。儘管目前自主研發的成份不多,但引進、吸收、消化、創新、整合創新的成份還是很高的,如果說他們在技術上更加領先,成本不斷下降,市場營銷能力不斷拓寬,今後這將是個非常大的產業。我們現在就是要搞這樣的產業,前景非常廣,容易形成產業叢集,或者說做大做強規模形成的。下一步要在這方面出臺政策,加大支援力度。我們要積極主動參與國內外科技合作,充分利用好現有的市廳合作、市校合作、市市合作、院士工作站等平臺和機制,深入推進區域協同創新和開放創新,努力推動關鍵技術突破,逐步實現在某些領域由“跟跑者”向“並行者”“領跑者”轉變。
三、科技創新的任務是解決轉型發展中的實際問題
轉型是郴州發展的中心任務,也是最大難點,難就難在要從技術的突破入手,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產業的升級、結構的轉換、發展方式的轉變。
一是突出資源綜合利用和精深加工。 作為“中國有色金屬之鄉”,郴州長期扮演的是資源原產地和原材料基地的角色,資源優勢沒有得到應有發揮。要建成“中國有色金屬之都”,必須以科技創新為突破口,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精深加工,拉長產業鏈條,提高產業層次和附加值,在一些領域的關鍵環節實現技術的突破,獲得一批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品牌。近年來,郴州創造的井下中深孔爆破技術、“柿竹園選礦法”、稀貴金屬回收利用等達到了國內外先進水平,金旺鉍業、金貴銀業、宇騰化工等企業分別在各自的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技術創新上實現了國內同行業領先。我們要繼續在採礦、選礦、冶煉提純、加工等環節打造郴州的競爭優勢,運用先進工藝技術,實現資源開採的規範化、精細化、科學化,實現資源的綜合利用和精深加工。要以有色金屬“五個一”戰略體系建設為推動,加快資源領域的科技創新步伐。有色金屬科技創新是一個寶庫,做好了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因為現在都是粗放型的,需要在精深加工、延伸產業鏈方面下功夫。昨天,雲南錫業新任的董事長來郴州考察,我們進行了會談。他對郴州很感興趣,認為郴州的前景很好,城市很漂亮。我也跟他講,希望一是把郴州做成雲錫華南總部,儘快形成一個百億級企業,二是要把精深加工包括總部這一塊,把產業的高階部分放到郴州來。包括中國五礦下一步也要把高階部分放在郴州。我們是寧可你不來,地下資源寧可不開採。我到郴州工作了六年,沒有同意新開過一個礦,而是關了不少礦。為什麼?開了礦,你把礦石運走,沒有精深加工,附加值不高,浪費了資源,還破壞了環境。現在的技術水平沒有達到既開發利用資源又符合環保要求的地步,我們寧可把這東西放在地下,今後的人比我們更有智慧、更有能力、更有條件時再來開發利用,用好這些資源。因為如果依賴資源,就容易形成資源路徑依賴,就容易形成發展慢、社會問題多的情況,形成惡性迴圈。現在不進行資源開採,就需要我們大力承接產業轉移,發展一些不要資源、能耗比較少、汙染比較少的產業,這是一個經濟學的規律。
二是突出生態治理和環境保護。 與資源領域的科技創新相對應的,是生態的治理和環境保護。要積極開展節能環保的新技術、新產品研發,在推進湘江流域重金屬汙染治理等一些重點環境工程上開展技術難題攻關,為生態治理提供技術保障。加快開發和推廣一批節能、節水、節材、節地和迴圈生產的關鍵技術,逐步淘汰落後產能,有效破解生產流程、關鍵裝置等環節的技術瓶頸,培育一批迴圈經濟骨幹企業和迴圈經濟示範企業,努力實現低排、低碳、迴圈、綠色發展,推動“兩型”社會建設。
三是突出戰略新興產業發展。 發展戰略新興產業,是郴州轉型發展的重要方向。目前我市已培育高新技術企業64家,培育了LED和稀貴金屬兩個創新型產業叢集,多項技術達到了國內先進水平。要抓住沿海產業轉移和技術溢位帶來的新機遇,在對接央企、承接沿海產業中積極吸納科技創新資源,推動技術研發、引進和消化吸收,加快科技成果向我市轉移、轉化,大力發展電子資訊、新材料、裝備製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節能環保等戰略新興產業。充分抓住我市在機器人制造、新能源汽車等產業招商突破的契機,搶佔新興產業發展和技術革命的先機。
四是突出現代服務業發展。 今年我市部署發展現代服務業,明確了生產性和生活性服務業發展重點。要把握產業發展的特點規律,以資訊化推動服務業相互促進、協調發展。加強服務業技術整合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提升生產性服務業。我們過去理解科技創新,主要是在一些實體經濟上利用,實際上現代工業技術創新,特別是資訊化這一塊,空間和改善是非常大的。這次我到深圳走訪怡亞通公司,這是家上市公司,是一個為實體服務的公司,實際上就是給方案,但是它在溝通企業與金融、企業與市場、企業與研發等方面發揮它的優勢,起了一個平臺和橋樑的作用,而且做得很大。這個企業落戶郴州,準備整合資源集中把郴州有色金屬產業的市場、金融、科研之間的路徑打通。這就是我們講的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公司準備把總部放在郴州,把有色金屬這一塊,我們政府想解決的資金、物流、資訊化、市場化等問題一攬子解決。這要是搞成了,是了不得的,當然他們剛剛進入,我們也在全力支援。
五是突出科技成果轉化。 科技成果必須同發展需求、人民群眾需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不力、不順、不暢的一個重要癥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上存在著諸多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緊密。要通過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打通科技創新、服務的“最後一公里”,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使科技創新成果真正落地開花。
四、科技創新的關鍵是人
人是科技創新最關鍵的因素。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人才越多越好,本事越大越好。具體到科技創新,更是如此。發揮人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主要是三個層面。一是重視企業家的主體作用。 企業是創新的主體,企業家是創新的關鍵群體,企業家本身就是創新的代名詞。經濟學上有個“微笑曲線”理論,形象地說明了企業在研發投入、科技創新上的極端重要性。有人統計,全球600萬名科技研究人員利用1.25萬億美元研發投資所創造出來的知識和技術,迴流到社會之後創造了高達63萬億美元的GDP,科技創新投入產出比高達1.25∶63。企業家應該要有強烈的創新意識,樹立長遠目光,捨得研發投入,提高企業創新能力。二是有效整合科技力量資源。 儘管我市創新資源相對有限,但分散在企業、科研院所、科協組織以及各部門、社會的科技力量和資源仍然是一筆可觀的財富。要大力整合這些資源,建立有效對接合作機制,依靠行政推動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的方式,把這些資源力量配置到科技創新的第一線。搭建產學研用平臺,圍繞共性技術、民生科技方面等進行聯合攻關,依託重大科研和工程專案、國內外學術交流和合作專案,積極推進創新團隊建設。三是繼續引進高層次人才。 著眼於郴州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轉型發展中急需的人才,有針對性地制定人才引進計劃,重點引進科技領軍人才、高水平創新團隊、高層次企業運營管理人才等,強化人才保障。對這個問題,市委市政府是非常重視的,這幾年在人才引進方面是花了大本錢的,前年引進人才1000名***包括企業***,去年是2000名,今年也是2000名。我們現在的發展,一是要打造經濟窪地,降低門檻,通過優化環境,讓所有資金流、資訊流向這裡轉移;二是要打造一個人才高地,繼續推動“千名人才引進”計劃。不一定是要引進院士,只要是實用型、研究型、創新型的人才,我們都要引進。我在美國學習時,美國的馬里蘭州還不是美國最大的醫學基地,但在它那裡的醫藥基地就有二十多個國家研究所專門搞生物醫藥研究,擁有四萬多名博士。湖南湘雅很多博士、教授都被他們的研究所聘用。要建立這樣一套機制,把“有錢”的人留下來,把“有才”的人留下來,這就是我們的任務。
五、科技創新的靈魂是解放思想、改革創新
科技創新的源泉,來自於思想的火花和改革的活力。一要大力解放思想。沒有思想的大解放就不可能有創新活力的迸發。要切實改變與科技創新不適應的思想觀念,清除與科技創新不相符的規定限制,革除束縛科技創新的體制機制弊端,讓一切有利於社會進步的創造活動得到鼓勵、創造才能得到發揮、創造成果得到肯定。二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 充分發揮市場在科技創新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統籌協調,形成創新合力。各級黨委、政府要把科技創新放在優先位置,強化“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意識,做科技創新的領導者、組織者和推動者。各級科技部門既要當好黨委政府的參謀,又要做好組織協調工作。各級各部門要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相互協作,密切配合。要著力從科技體制改革和經濟社會領域改革兩個方面同步發力,完善科技創新戰略規劃和資源配置體制機制,完善政績考核體系和激勵政策,深化產學研用合作,加快解決制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關鍵問題。切實解決各領域、各部門、各方面科技創新活動中存在的分散封閉、交叉重複等碎片化現象,克服創新的“孤島”現象,加快建立健全各主體、各方面、各環節有機互動、協同高效的創新體系。三要營造創新環境。 市委出臺支援改革創新的意見,就是要在全社會營造鼓勵創新、勇於創新、包容創新的良好氛圍,既重視成功,也寬容失敗,保護創新成果,形成鮮明導向,調動全社會創新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同志們,在科技創新的征程上,接力棒傳到了我們手中,我們要肩負重任,勇於擔當,開拓進取,加快把郴州建設成為一個富有創新活力的國際化現代化開放城市。
看過的人還:
體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