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家教心得體會

General 更新 2025年01月10日

  家長在四年級階段孩子的學習,應該改變教育方法,教他如何學習,如何自覺地學習,不能依賴家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自己做,鍛鍊動手能力,這樣孩子才能夠學習好,長大後才能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才。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歡迎閱讀!

  篇一

  孩子上四年級了,明顯的看著孩子身體長大了,在思想上也有了許多的自己的想法,有時不會一成不變的聽從大人的教導,總會新增一些自己的思維方式。作為家長都想給予孩子一個好未來,長大後有一個好的前途,這樣父母不僅要懂得孩子的心理,更要掌握科學的教育方法:人生引導+學習指導。

  父母們的困惑是共通的:如何在這樣一個充滿了“變數”的年齡段,給予孩子最科學、最有效的教育呢?父母應告訴孩子,他在為誰以及為什麼而學習,四年級,不僅是孩子思維的高速發展期、各方面能力的提升期,四年級,還是孩子厭學情緒的高發期。對此,很多家長也許會深有體會,到了四年級,很多孩子的學習成績不但會突然大幅度下降,而且還會表現出明顯的討厭學習的情緒——他們討厭學習、討厭寫作業,甚至對父母常說的“要好好學習”等話也會表現出強烈的反感。

  首先,這與孩子的自我意識形成和思維能力的發展有關。在一年級到三年級的時候,孩子會更多地遵從家長和老師的意見。老師讓他們好好學習,他們就會努力地去學;家長要求他們力爭取得好成績,他們就會通過努力去取得好成績。這個階段的孩子,從不會去過多地想“為什麼”,他們認為老師和家長的話就是真理。但是,到了四年級,孩子的思維能力迅速發展,他們開始有了自己的獨立思維,他們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學習?學習不好能怎樣呢?另外,由於自我意識剛剛出現,這時候的孩子固執地認為,自己可以解決所有的問題。這時,父母的叨嘮和命令不僅會令孩子感到厭煩,而且會給他們一種錯誤的資訊:學習是一件很艱苦的事情,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在這種錯誤資訊的感染下,孩子就會產生厭學情緒。當然,如果父母瞭解這一階段孩子思維發展的特點,能夠採取措施讓孩子明白,他在為自己而學習,並引導他找到學習的樂趣,那孩子就會動力十足地去學習。學習的動力明確了,他的學習成績將進入一個定型期。

  其次,這與父母不瞭解小學階段知識的難度發展規律有關。在小學一到三年級期間,由於知識比較簡單,只要孩子努力,一般都會取得比較理想的成績。但到了四年級,學習難度不斷加大,很多孩子都會感覺到對學習力不從心。然而,面對孩子學習成績的下降,很多父母不但不理解,反而常常用語言來刺激孩子:“在小學一到三年級,你的成績一直都不錯,為什麼到了四年級,成績會下降這麼多呢?真是越大越沒出息!”“說,你最近是不是總貪玩了?”“一提到學習你就皺眉頭,你是不是跟學習有‘仇’呀?”到了四年級,由於學習難度的加大,孩子本來就對日益吃力的學習狀況越來越沒有信心,如果父母還總是不理解孩子,甚至是斥責、打罵孩子,那孩子只能是厭惡學習,從而產生很強烈的厭學情緒。

  分析了這麼多,其實,我只想告訴父母們,不管你的孩子正處於哪個年齡段,你要想教育好他們,必須提前瞭解他們的心理。就拿四年級這個關鍵期來說,如果父母瞭解四年級孩子心理及思維發展的特點,肯定會提前向孩子灌輸“學習是他自己的事情”這個觀念。這樣,對於思維正在高速發展的四年級孩子來說,這將會促使他們的成績穩步前進,而不是厭學。如果父母瞭解四年級學生知識的特點,從而對孩子多些鼓勵,少些抱怨;多些表揚,少些批評,那孩子得到的也一定是成績的節節攀升,甚至從此愛上學習。

  例如:孩子自上學以來,媽媽就好像失去了自由。每天她準時叫孩子起床、勸孩子穿衣服,不然他就會遲到;她要為孩子收拾書包,否則她會丟三落四;她要為兒子檢查作業,否則她只會把作業應付完了就不管了…… 。但有一天,一位教育學家的話點醒了我。這句話是:“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你能一直這樣照顧他,直到他大學畢業嗎?”這天晚餐後,我很嚴肅地與孩子深談了一次。我這樣告訴孩子:“長久以來,我為你的學習問題傷透了腦筋,但一直也沒有效果。現在我決定了,讀書是你自己的事情,以後你起床、收拾書包、做作業這些事情,我都不會再插手了,你必須要學會自己為自己的事情負責。”

  四年級的孩子已經開始思考“他在為誰而學習”這個問題了,而父母錯誤的做法,往往會讓孩子產生誤解:他在為父母而學習。就像例子中的我以前做法,雖然每天她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要花費大量的心思和精力,但孩子並不一定會領媽媽的情。相反,當媽媽催他起床、給他指出作業中的錯誤時,他得到的是這樣的資訊:他在為媽媽而學習。所以,在這種心理的支配下,孩子的一切行為好像都是在向父母挑釁:我絕不會乖乖讀書。父母越逼著孩子去認真學習,越可能給孩子創造了拒絕學習、反駁父母的機會。在此時,更不用說孩子會有積極學習的動力了。

  因此,家長在四年級階段孩子的學習,應該改變教育方法,教他如何學習,如何自覺地學習,不能依賴家長,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自己做,鍛鍊動手能力,這樣孩子才能夠學習好,長大後才能成為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才。

  篇二

  我曾聽到一些事業有成,但學歷不盡理想,或小時候不大認真唸書的人說:“唸書有什麼用?成績一點也不重要,看我不是好好的。”我不贊成這種說法。

  的確,成績、學歷與未來的成就表現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人生的成就本來就還需要靠機遇與離開學校後的持續努力,但我認為,就培養正向人生態度的目標來看,父母親還是應該鼓勵孩子努力追求成績表現。

  讀書讓孩子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在孩子上初中以後,我常常跟他們分享一種觀念:人的一輩子,讀書是少數完全掌握在自己手裡的事,不需要靠別人,運氣的成分也很低。沒有人際關係、職場、婚姻等等環境條件,你完全可以驗證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很容易就享受到成果,為什麼不把握機會好好努力呢!

  當然,追求成績表現絕不是一味地要孩子當第一名,更不該只重視分數高低和名次,使孩子錯誤放大成績的意義與重要性。我們自己也要認清孩子的能力有一定的侷限,所以我鼓勵孩子追求的是“自己的最佳表現”。

  “跟自己競賽”的觀念必須從小灌輸,讓孩子瞭解成績是一種自我檢驗,而不是數字的追求,名次可以幫助我們知道自己的能力在人群中的落點,只要符合,甚至超越自己應有的表現就是最棒的。

  我教導孩子的觀念是:不能把不喜歡唸書當作藉口,但努力過後發現不善於讀書,是可以接受,也必須坦然面對的。我希望這種觀點能一直延續,成為他們未來做事的態度,因為沒有一個成年人可以永遠只選自己愛做的事情做。

  別讓自己的態度造成孩子的壓力

  那該怎樣找出衡量自己最佳表現的標準呢?這不是拿成績來檢測我們的孩子需要多做幾本測驗卷,或是去哪裡補習,而是拿成績來觀察小孩的做事態度、能力以及所得到的成果。譬如數學老是不及格,我們要分辨究竟是不夠努力,還是努力之後依然沒有起色,有沒有找出補救的方法等等。

  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女兒只在一年級拿過一次第二名,其他所有大大小小的考試,她總是班上的第一名。上中學的第一次考試,卻讓她第一次體會到,拿第一不再那麼容易。

  成績不好,我們做父母的難免失落,但要有心理準備,才不會因為父母的態度造成孩子的壓力。我自己念臺大外文系,以前在一個又一個的階段都有爬上金字塔尖,新階段又跌下金字塔的經驗,所以一再提醒她,對自己不要有錯誤的期待,但眼前的挫折不表示定數,只要肯下功夫持續努力,龜兔賽跑的故事在真實世界是會發生的。

  小學低年級就得把孩子的習慣“盯”好了

  我從不諱言在孩子小學低年級的時候,我很用心盯緊功課,我會坐在孩子旁邊,陪他們唸書、寫作業,完成後,盯他們檢查或複習,確定每天的計劃都要實行。當他們有困難時,我會立刻協助他們找出解決的方法,比方說查字典或找參考書。

  不過陪在旁邊最重要的目的,除了利用長期的反覆操作形成他們的慣性,還要讓他們學會專心和時間控制。我不希望他們邊寫邊玩,儘量幫忙約束他們集中精神,功課寫完,休息時間再好好玩。在他們小學一二年級時,每天晚餐後,我都和孩子一起到房間把功課拿出來,引導他們從當天的功課中決定出完成的先後順序。

  我要他們在一開始精神比較好的時候,先完成最難的作業通常是數學或語文,再做其他科目,像美術勞作等放在最後面。至於才藝課的作業,我會要他們以“周”來做計劃,分配在課業完成後的空當。這樣可以教給他們一種時間安排的觀念,過一陣子之後,他們就會懂得如何規劃自己所有的課業、才藝活動和休閒時間。

  篇三

  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是由具體向抽象、由低階向高階發展的過程,通常到了四年級以後才能逐漸改善,其過渡性的特徵表現為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的過渡,也表現為發展過程中的“飛躍”或“質變”,發生“質變”的轉折關鍵年齡是小學3-5年級之間。

  小學生中級階段會逐漸具備明確的目的性,思維基本過程日益完善,自我監控和自我調節能力日益加強,思維品質上的個體差異也有了明顯的表現。

  以上的內容是為了瞭解小學生的認知心理,在家教輔導過程中要隨時關注孩子的認知變化,儘量幫助孩子發揚優點,克服缺點,如孩子在做錯題的時候引導他總結犯錯的原因,同樣的錯誤不要犯兩次,也就是告訴孩子要養成認真做事的好習慣,並注重同孩子交流,發現孩子有做的好的地方一定要及時表揚。

  還有一點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不要讓孩子產生唯唯諾諾、怕自己做不好事情的心理,告訴孩子要相信自己,盡最大的努力去做,不要太看重結果。

  此外,要培養孩子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按時成作業、上課認真聽講、有規律生活休息,一開始的時候孩子可能會因為年齡小不願意配合,但要耐心的說服絕大多數的孩子還是可以做到的。最後要說的一個問題是要鼓勵孩子培養廣泛的愛好,多多參與戶外活動,開發孩子對學習的興趣。

  小學生的教育就是需要家長的耐心和細心,試著和孩子成為朋友,多去傾聽孩子的心聲,以合理的目標要求孩子,使孩子在一個良性的氛圍中全面發展。

  看過" "的還:

暑假父母應該如何教育孩子
小學優秀家教心得體會
相關知識
小學四年級家教心得體會
小學一年級老師心得體會
小學二年級讀書心得體會3篇
二年級小學生讀書心得體會大全_小學二年級讀書心得體會
小學一年級讀書心得體會3篇
小學六年級讀書心得體會優秀範文
小學一年級家訪心得_小學一年級家庭訪問體會
小學四年級讀書心得
小學二年級家訪心得3篇
小學二年級家訪心得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