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的典故
咬文嚼字是指過分推敲字句;或譏諷迂腐不達事物;尋章搞句的人。咬文嚼字有什麼精彩的典故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供大家閱讀!
元·喬吉《小桃紅·贈劉牙兒》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
古時候,一巡按上堂審理重案。看著跪在堂下面無人色的死囚,心血來潮念出一句:“水上冰凍,冰積雪,雪上加霜。”這上聯看似平常,卻頗有講究,一是用了頂針手法,後句的第一個字和前句最後一個字相同:二是結尾的成語扣住此情此景,暗含殺氣,是雙關。難怪巡按念出上句後,好半天念不出下聯。這時,堂下傳來死囚戰戰兢兢的聲音:小的願對。巡按不信死囚中有如此高手,立馬許諾:若能對上,饒你不死!死囚脫口而出:空中騰霧,霧成雲,雲開見日。巡按聽後,不得不服。下聯也以自然現象入題,頂針、雙關一樣不少,結尾的成語表達了希望赦免的心情。巡按信守承諾,當堂釋放了這名死囚。
咬文嚼字的解析
咬文嚼字yǎo wén jiáo zì
[釋義] 指過分推敲字句;或譏諷迂腐不達事物;尋章搞句的人。
[語出] 元·喬吉《小桃紅·贈劉牙兒》曲:“含宮泛徵;咬文嚼字;誰敢嗑牙兒。”
[正音] 嚼;不能讀作“jué”。
[辨形] 嚼;不能寫作“爵”。
[近義] 字斟句酌
[反義] 走馬觀花 一揮而就 文不加點
[用法] 多指死摳字眼;不領會文章的總體思想。也指當眾講話過於字斟句酌;有諷刺意味。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字斟句酌”都有“仔細推敲字句”的意思。但~偏重在“過分地斟酌字句或死摳字眼;諷刺不必要地摳住字句不放;不領會實質。或者當眾講話時炫耀自己的學識;“字斟句酌”是對每個字句都仔細推敲;用來稱讚人談話和寫作態度慎重。詞義前貶後褒。
咬文嚼字的造句
1. 一句話就可以講清楚,他偏愛咬文嚼字,賣弄學問,以致廢話連篇。
2. 你以為假裝憂鬱的在那咬文嚼字的,你就是郭敬明瞭?你還沒人家那身高呢?
3. 事情拖了那麼久還沒解決,倒是很喜歡咬文嚼字。
4. 有些教授總是裝腔作勢,不是咬文嚼字,就是舞文弄墨。
5. "他們"是"上流社會人物",是"達官顯貴"。他們給你一點施捨,動員你去服役,讓你去打仗,調教你,"說起話來像上層社會那樣咬文嚼字",事實上他們"全是騙子"。
6. 凡是文化程度不高的群落,總是會對自己不懂的文化話語心存敬畏,正是這種敬畏心理被一些投機文人利用了。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這二十幾年裡邊,偽精英文化的發展好像有那麼幾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可以稱為假洋鬼子階段,第二階段是所謂拒絕世俗的階段,第三階段是所謂咬文嚼字的階段。
7. 做文祕的,如果只是在辦公室咬文嚼字、閉門造車,即使文字再優美,辭藻再華麗,也是沒有任何用處的一紙空文。
8. 五一勞動節日來到,咬文嚼字,動動嘴巴口吃不見了;左瞅右瞧,動動眼睛火眼金睛出現了;聞聞嗅嗅,動動鼻子花香撲鼻眉開眼笑了。祝五一節日快樂。
9. 文學借文字表現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顯得思想還沒有透徹,情感還沒有凝練。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10. 讀書認字學文化,開卷有益漸高雅。看書寫字做學問,指導做事與做人。識文解字解的深,衣食無憂可歸隱。咬文嚼字通天地,指點江山定乾坤。國際掃盲日,好讀書,不求甚解。要掃盲,立。
11. 此十八妖魔輩,尊古蔑今,咬文嚼字,稱霸文壇,反使蓋代文豪若馬東籬,若施耐庵,若曹雪芹諸人之姓名,兒不為國人所識。
12. 此十八妖魔輩,尊古蔑今,咬文嚼字,稱霸文壇,反使蓋代文豪若馬東籬、若施耐庵、若曹雪芹諸人之姓名,幾不為國人所識。
13. 讀書講究咬文嚼字,選藥時你“摳字眼”了嗎?最近感冒的人多,很多人都會自己購買一些感冒藥物服用。
14. 姚文元胸前依然彆著一支鋼筆,金魚眼睛仍朝著天花板,一般尚能認罪,但往往要咬文嚼字,掂斤撥兩。
15. 冷衛東是個粗漢,使槍弄棒還行,咬文嚼字就差遠了。
16. 衣冠禮樂頗有可觀,只是其人習學詩書,專會咬文嚼字,外雖仁義,內實奸貪,此輩之人決無成仙之理,不必求他;要求,還是釋、道二教,常生異人。
17. 風流倜儻的才子說,血性就是望文生義咬文嚼字拆分為為鮮血與性愛,所謂開苞。
18. 國外商家為何如此囉囉唆唆,在商品或服務的警告語上如此“咬文嚼字”、“斤斤計較”?這是因為很多商家曾為自己的“疏忽”付出了慘痛的代價。
19. 咬文嚼字,本是指“摳字眼”,令人生厭,可劉老師通過巧妙的引導,讓學生深刻理解到“咬文嚼字實際上是調整思想和情感”。
羊入虎口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