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教育孩子的區別

General 更新 2024年11月04日

  我們經常會羨慕美國家庭教育的成功,覺得美國的孩子獨立、動手能力強、有責任感、頭腦靈活、富有創造力等,下面小編收集了一些關於,希望對你有幫助

  

  1美國家庭注重孩子獨立自由地發展

  美國家庭注重孩子獨立自由地發展,努力把孩子培養成為能夠適應各種環境,具備獨立生存能力的社會人。

  美國的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子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基於這種觀念,美國的很多家庭都十分重視孩子從小的自身鍛鍊。在寒冷的冬天,當中國的同齡孩子還在熱被窩裡熟睡時,美國孩子早已起來挨家挨戶去送報了。這在嬌慣子女的中國家長看來可能有些“殘忍”,而正是這看似“殘忍”,造就了美國孩子獨立自強的生活本領。在這種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孩子逐漸成長為具有獨立生存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公民。

  中國的許多家長望子成龍心切,因而超越孩子實際水平的高要求、拔苗助長的教育方式、恨鐵不成鋼的態度在家庭裡到處瀰漫。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除生活上加倍關心外,家長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為使孩子學習成績好,將來“光宗耀祖”,學習之外的事情家長都不讓孩子幹,似乎學習好就是萬能的,而對孩子的獨立生活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心理健康程度、道德情操以及公民意識等則關心甚少,有的甚至完全不顧。儘管我們的家長都希望孩子成才、幸福,但這樣的家庭教育既不可能令孩子成才,也難以讓孩子得到幸福,因為社會的競爭,決不僅僅是知識和智慧的較量,更多的是意志、心理狀態和做人的比拼。

  2,美國家庭注重做人的教育

  美國家長重視從日常行為中對孩子進行做人的教育,注重從內心情感去尊重別人,看重的是日常生活的行為與習慣的培養。

  中國的家長普遍只注重對孩子的智力教育、知識教育,常常忽略了對孩子進行做人做事的道德教育。現在我們的孩子道德觀念淡漠,社會性發展差,這與家長忽視對孩子最基礎的“做人教育”不無關係。

  3美國家庭注重孩子獨立的個性

  美國家長普遍認為孩子從出生那天起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獨立的意願和個性。

  無論是家長、老師還是親友,都沒有特權去支配和限制他的行為,在大多數情況下都不能替孩子做選擇,而是要使孩子感到他是自己的主人,甚至在什麼情況下說什麼話,家長都要仔細考慮,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理。

  而中國家長則大都要求孩子順從、聽話。 中國的家長喜歡給孩子設定自己認為好的路,然後讓孩子必須按照自己的路子走下去。比如,上什麼興趣班、上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甚至還有跟什麼人結婚等等,完全忽視了孩子的想法。這跟美國家長的做法恰恰相反。

  41美國家庭注重孩子自我反省和教育

  美國家長一般都相信孩子具有自我反省和教育的能力,孩子要自己勞做,自己生活,從勞做中得到快樂,從動手中獲得各種知識,學習各種技能。

  孩子能做到的,就讓他自己做,這是對孩子的尊重。比如在美國有很多這樣的情形:父親或母親在前面走,剛剛學會走路的孩子跟在後面走。他們認為這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十分重要。

  中國的家長生怕孩子磕著碰著,往往要抱著或拉著孩子走。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也希望給孩子鋪好所有的路從而讓孩子一帆風順的。

  5美國家庭注重孩子的心理健康

  美國的家長更加重視孩子健康心理的培養,因而很注意與孩子的情感交流,關心孩子的心理需要。

  家長把快樂教育作為一項重要的教育內容來實施。他們經常和孩子一起討論問題,孩子遇到不順心的事也願意跟家長商量。心理學的研究表明,健康的心理對於孩子的成才和健康人格的塑造至關重要。

  中國很多家庭都存在缺少交流的情況:父母工作忙沒有時間去管孩子,孩子覺得父母煩不想與父母溝通。這樣一旦孩子出現一些心理上的問題找不到可以交流的人,長期以往,很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中美兒童教育十個不同的概念

  一、沒有班幹部,每個人機會均等,榮譽來自堅持和進取。

  課代表的活兒在美國是小孩輪流做,每個孩子都有機會。老師以積分制來鼓勵孩子們持之以恆:作了好的選擇時孩子會得正分,包括按時完成作業、午餐不喧譁、吃完全部的蔬菜、課堂上積極參與等。

  二、校訓是關於做人的,和分數無關。

  互相尊重,努力進取,端正態度,承擔責任。

  對師長的尊重容易養成,而同伴之間的尊重則常需要刻意培養,尤其小孩子在一起,摩擦是難免的,遇到矛盾的時候老師會鼓勵兩個孩子面對面地交談,換位思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教育就是這樣開始的。

  在進行進取教育時,老師很強調孩子與自身的縱向比較,從來不拿不同孩子進行橫向比較,因為對孩子的自尊心和信心的保護是教育的根本,摧毀了這些則是教育最大的失敗。

  態度是做成一切事情的根本,所謂“投入最大的努力但坦然面對成敗”的態度是自小開始養成的。

  負責任的教育始終堅持的一條是引導孩子“作出好的選擇”。面對一件事情可能會有很多選擇,好的選擇是被鼓勵的,作出壞的選擇就要承受相應的後果,為的是將來多作好的選擇,只有作好的選擇才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行為。

  三、孩子的隱私是受法律保護的,只有家長的書面許可才能洩露。

  孩子的表現和成績只有孩子本人和家長知道,洩露給第三方包括心理諮詢師等都必須有家長的書面同意。美國沒有中國式的家長會,每10周全年上課40周學校會和每一個家長設定一次單獨的會面,10分鐘到30分鐘不等。有問題的孩子還可以約請學校的諮詢師同時在場,幫助診斷和解決問題。

  四、安全意識是最重要的,必須自小開始培養並不斷強化。

  到了小學3年級,孩子都需要熟記自己父母的姓名和手機號碼,能準確寫出自己的全名和家庭地址,知道並演習過火災、地震發生的時候該怎麼辦,瞭解短時間內自己在家的注意事項等。

  五、誠實是最基本的品格,但在某些場合撒謊是必需的。

  誠實是自小堅持的教育,但到了3年級,老師開始講授可以撒謊的場合。舉例來說,假如因為某種原因孩子短時間內自己在家嚴格講這是違法的,但迫不得已的時候會發生,有電話打進來,孩子接了,對方要求和家長說話,這時候為安全起見,孩子不能暴露自己獨自在家的現狀,最好的辦法就是撒謊:“我媽媽在沖淋浴,您留個號碼,回頭讓她打回去”。

  任何情況下都是安全第一,類似這樣的撒謊是可以接受的。

  六、對學校教育的內容是可以說不的。

  學校設立的家庭教育、宗教、野遊、社交活動等需要尊重美國是一個多種族、多信仰國家的現實,因此學校舉行相關的活動時會給家長髮來一個通知,家長可以選擇同意或者不同意自己的孩子參加,若是不參加的話,學校會安排孩子讀書或參加其他活動。

  七、某些習慣是用來尊重的,而不是被強行改變的。

  美國有20%的人是左撇子,他們就用左手寫字,班裡電腦的鍵盤也有一個是給左撇子用的。有的小孩子不喜歡用桌子,喜歡趴在地上寫字,只要不影響大局,老師不會強制糾正。

  八、尊重是羸得的,而權威是用來挑戰的。

  校長和老師在與學生談話的時候總是蹲下來讓視線和學生持平,這是心理學上尊重孩子、和孩子進行交流的最佳角度。這種平等的表現不僅不會失去權威,相反會羸得尊重。

  在美國的學校,當權威的做法受到孩子合理挑戰的時候,孩子得到的不是批評,而是鼓勵。不久前,老師給孩子們劃分閱讀小組,愛貓的孩子們一組,愛狗的孩子們一組。問到丫丫的時候她表示拒絕選擇,原因是“這種分組不合理,既愛狗也愛貓,選誰對不選的都不公平”。老師沒有強迫她選擇,反而表揚她善於思考,並鼓勵她想一個解決辦法,最後“愛貓也愛狗”小組誕生了。

  九、特長不是用來加分的。

  美國的小學沒有中國的那種田徑運動會,也沒什麼特長班,喜歡運動的話自己上培訓班,喜歡樂器就自己花錢去學,私人辦的音樂和體育訓練班、夏令營比較貴,也有公立學校系統為孩子辦的相對便宜的班。不論學什麼,出發點都是孩子的興趣。

  公立小學自3年級的音樂課開始,學生就學習五線譜和一種樂器,演出也是集體參加人人有份,除非你自己不願意參加。

中外名人教育孩子的故事
中美教育孩子差異
相關知識
中美教育孩子的區別
富人與窮人教育孩子的區別
中美教育孩子差異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誤區
中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十大硬傷
教育孩子的中國小故事有哪些
古今中外父母教育孩子的故事
初中生家長教育孩子的文章
中國傳統教育孩子的方式
震驚中國日本教育孩子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