垮掉了是什麼意思?
垮掉 的意思
collapse, fall down, give out,break down
什麼叫做“垮掉的一代?”
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美國出現的一個文學流派。有人根據英文“Beats”和“Beatniks ”(“垮掉青年”的俗稱與謔稱)譯成“避世青年”或“疲塌派”,也有人取其詩歌的部分特徵,稱為“節拍運動”或“敲打詩派”。 “垮掉青年”對戰後美國社會現實不滿,又迫於麥卡錫主義的反動政治高壓,便以“脫俗”方式來表示抗議。他們奇裝異服,蔑視傳統觀念,厭棄學業和工作,長期浪跡於底層社會,形成了獨特的社會圈子和處世哲學。50年代初,他們的反叛情緒表現為一股“地下文學”潮流,向保守文化的統治發動衝擊。多數垮掉派文人來自東部。著名的有傑克·凱魯亞克、艾倫·金斯堡、威廉·巴羅斯、格雷戈裡·柯爾索、約翰·克萊倫·霍爾姆斯、塞繆爾·克雷姆和加里·斯奈德等。1950年,凱魯亞克與巴羅斯合寫偵探故事未成,卻各自完成了一部垮掉派小說《小鎮與城市》(1951)和《吸毒者》(1953)。霍爾姆斯從中受到啟發,在小說《走吧》(1952)中更明確地反映紐約“垮掉青年”的生活感受,又在《紐約時報》上鼓吹垮掉派文學,但這種嘗試受到東部學院派勢力的壓抑,他們就往西部尋求同道和發展基地。 當時洛杉磯近郊的西威尼斯有個以勞倫斯·李普頓為首的垮掉派組織,他於1955年發表小說《神聖的野蠻人》。在舊金山,以勞倫斯·弗林蓋悌的“城市之光”書店為中心,聚合了一群立志從事“文藝復興”的反學院派詩人,他們的首領即是後來成為“垮掉的一代”理論家的肯尼斯·雷克思羅斯。 1955年夏天,“垮掉文人”和反學院派詩人(包括舊金山詩人和黑山派詩人)在舊金山聯合舉辦詩歌朗誦會,自此之後垮掉派文學作品開始流行。金斯堡在會上朗讀了他那首被譽為“50年代《荒原》”的長詩《嚎叫》。這首詩以怨氣沖天的哀號表達“我這一代精英”的痛苦與自暴自棄,斥責“莫洛克”神統治下的軍事化、商業化的社會。1956年,他的詩集出版,轟動全國。1957年,凱魯亞克的長篇小說《在路上》出版,它描寫垮掉分子在各地流浪的生活,使大批精神苦悶的青年為之神往,奉為“生活教科書”。 這兩部作品出版後,《常青評論》、《黑山評論》等雜誌連續出版專號,加以推薦。諾曼·梅勒的被稱為美國存在主義宣言的《白種黑人》(1957),以及1960年他在波士頓審訊中為巴羅斯小說所做的辯護,則從理論上論證了“垮掉文學”的意義。商業化宣傳使得美國青年紛紛接受“垮掉”生活方式,從爵士樂、搖擺舞、吸大麻、性放縱直至參禪唸佛和“揹包革命”(指漫遊旅行),一時成為風氣。 “垮掉派”人生哲學的核心是個人在當代社會中的生存問題。霍爾姆斯和梅勒借用歐洲存在主義觀念,宣揚通過滿足感官慾望來把握自我。斯奈德和雷克思羅斯則吸收佛教禪宗的學說,以虛無主義對抗生存危機。在政治上,他們標榜自己是“沒有目標的反叛者,沒有口號的鼓動者,沒有綱領的革命者”。在藝術上,據雷克思羅斯在《離異:垮掉的一代的藝術》(1957)中宣稱,他們“以全盤否定高雅文化為特點”。凱魯亞克發明的“自發式散文”寫作法和查爾斯·奧爾遜的“放射詩”論,在“垮掉文人”中被廣泛奉行。 由上述藝術觀點支配的“垮掉文學”運動,雖然曇花一現,而且摻雜大量不健康的因素,仍在美國文學史上留下了一定影響。大量“垮掉詩”因具有大眾化和反象徵主義傾向,長期在青年中流傳。在小說方面,凱魯亞克的一組用自發表現法寫成的“路上小說”,除了《在路上》之外,還有《地下人》(1958)、《達摩流浪漢》(1958)、《特莉斯苔薩》(1959)、《孤獨天使》(1959)等。它們的一個特點是繼承了馬克·吐溫的《哈克貝里·......
整段垮掉什麼意思
整個一段都倒塌
垮了是什麼意思
對人做事不滿,而進行貶低對方的口語的意思!!
薛之謙吐槽大會整段垮掉是什麼意思
我的理解是這種娛樂節目在錄製的時候,演員出了問題也得繼續錄製,出問題的部分可能被叫作垮掉,後期得剪掉
薛之謙吐槽大會整段垮掉什麼梗
我的理解是這種娛樂節目在錄製的時候,演員出了問題也得繼續錄製,出問題的部分可能被叫作垮掉,後期得剪掉
你好垮是什麼意思垮?
可以指人品不好,樣子像小流氓
也可以指穿作不行,很不愛乾淨
南京話垮垮的什麼意思
不時尚、不靚麗、土、搓
例子:
1 如果今天我沒打扮出門,覺得自己不好看啊,我會說,今天沒打扮,好垮的。
不漂亮不時尚……
矗 叼人做事是垮
形容做事不厚道、不漂亮、搓
形容一個人說話垮是什麼意思
說話垮 就是說這個人口音不純正
垮掉的一代的文化影響
“垮掉的一代”的作家們創作的作品通常廣受爭議,原因是這些作品通常不遵守傳統創作的常規,結構和形式上也往往雜亂無章,語言粗糙甚至粗鄙。“垮掉的一代”對後世的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被文化研究學者們看作是第一支真正意義上的後現代“亞文化”。儘管“垮掉的一派”基本上是一個純粹的文學流派,但這一流派對整個西方文化的影響卻是強大而深遠,其影響力不僅僅體現在幾個作家或作品上。從很多角度上看,“垮掉的一代”都可被視為美國文化史上的第一支“亞文化”。“垮掉派”文人是二戰之後質疑和否定傳統文化價值觀的最重要的力量,他們對主流文化的態度和觀點影響了後世的人們對文化的理解。“垮掉派”文人對體驗各種極端的生活方式有濃厚的興趣(例如放縱的性愛和吸毒等)。他們也是美國知識階層中權威和主流文化最激烈的挑戰者。許多“垮掉派”文人對東方文明充滿興趣,他們在西方傳播了關於禪宗和佛教的種種知識。中國讀者最早接觸到“垮掉的一代”,應該是詩歌界,尤其是80年代的中國地下詩歌運動——無論莽漢主義,還是口語派,多少都受過金斯伯格《嚎叫》的影響。1990年華東師大的研究生陶躍慶、何曉麗譯出《在路上》,1996年,李斯的《垮掉的一代》問世,1998年文楚安譯的《在路上》和其後陸續出版的《金斯伯格詩選》、《垮掉的一代及其他》等相繼在中國文藝青年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當年,凱魯亞克從東方的禪宗中學習返璞歸真的生活方式;而今,中國的青年更感興趣的則是其反抗的姿態和不顧一切的無所謂的決絕。阿米里·巴拉卡曾說過:“所謂‘垮掉的一代’是指一群來自不同國籍的人,這些人得出結論,以為社會這個東西很扯淡。”而這一點,就是戶籍制度開放、允許人員自由流動後的中國90年代的文藝青年的第一感受。由此,中國70年代出生的作家與藝術家在學習西方藝術與文學的營養時,和早年的“先鋒派”完全照搬某個作家、某種風格不同,他們更多地吸收了多個作家不同的營養,並創立出自己的寫作風格——雖然雜亂,不夠純粹,但卻足夠驚世駭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