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是怎麼回事?
中風為什麼叫中風呢?
參考以下不少患腦中風的病人,在門診或者住院時,都可能會對醫生下的診斷髮生疑問,倒不是懷疑醫生診斷搞錯了,而是一種病被下了多種診斷名稱。比如,在門診或者剛剛入院時,醫生在病歷或入院通知單上寫的是“腦中風”或“腦血管意外”;但是經過CT等檢查,便有可能下了個“出血性腦中風”或者“缺血性腦中風”的診斷;到最後,出院診斷上又寫的是“腦溢血”或“腦血栓形成”。這麼多名稱,簡直把病人和家屬搞糊塗了。下面就說說一病多名的由來。 “中風”這一病名,其實是中醫的診斷名稱,過去提到“中風”或“卒中”就是現在說的“腦中風”或“腦卒中”。現代醫學研究發現,“中風”的表現,是由於腦血管破裂出血或腦血管被堵塞使腦實質缺血所致,因此西醫把它稱為“急性腦血管病”。由於此病發病急驟,好像災禍驟然降臨,故又稱其為“腦血管意外”。因此,一般所說的“腦中風”或“腦血管意外”,就是“急性腦血管病”的統稱。 腦血管意外可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大類,前者包括腦出血、蛛網膜下腔出血;後者包括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腦血栓形成和腦栓塞,其中以腦血栓形成最為多見。腦出血、腦血栓形成及短暫性腦缺血發作多數是由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多因腦動脈瘤、血管畸形等引起;腦栓塞多見於中青年有心臟病的患者,如心臟瓣膜病、心肌梗塞栓子脫落堵塞腦血管而導致。
腦中風,腦血管疾病是怎麼回事
這得從我國曆代醫家對中風病因的認識說起。在唐宋以前認為中風是“內虛邪中”,如《金匱要略》認為絡脈空虛,風邪乘虛人中,並以邪中淺深,病情輕重分為中經絡、中臟腑。就是說外風侵入人體所致。
唐宋以後則多認為是內風引起。如劉河間力主“心火暴甚”,李東垣認為“正氣自虛”,朱丹溪主張“溼痰生熱”,張景嶽提出“內傷積損”的觀點。
都是認為是由於內風動越,氣血並逆,直衝犯腦。不管外風還是內風,都是風邪為患,由於風邪致病具有起病快、病情變化快之特點,而本病發生突然,起病急驟,“如矢石之中的,若暴風之疾速”,臨床見症不一,變化多端而速疾,有暈僕、抽搐,與自然界“風性善行而數變”的特徵相似,故古代醫家取類比象而名之為“中風”;又因其發病突然,亦稱之為“卒中”。至於《傷寒論》所說之“中風”,乃外感病中的太陽表虛之證,非腦血管病之中風。
人為什麼會中風?
多是由情志鬱怒、飲食不節、勞累過度、氣候變化、血液瘀滯等原因引起的血氣逆行、多因氣血逆亂、腦脈痺阻或血溢於腦所致;多以突然昏昏厥、半身不遂、肢體麻木、舌蹇不語,口舌歪斜,偏身麻木等為主要表現的腦神疾病;並具有起病急、變化快,如風邪善行數變之特點的疾病。建議及時治療和調理身體;調理身體及後期調理護理上可以試試 地龍蛋白,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