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指導學生閱讀?

General 更新 2024-11-18

如何指導小學生進行閱讀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閱讀方法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獲取知識的質與量。閱讀也是一種較複雜的智力活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如果能夠運用合理的方法,隨著閱讀去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則對於他們的智力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給老師的建議》一書中,明確指出“必須教會少年閱讀!”他在書中寫道“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漠,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他用兩個感嘆號表明了自己的鮮明態度,也讓每一位閱讀者明白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何其重要。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針對小學生的閱讀特點,找出適合孩子們的閱讀方法,使每一位學生喜歡閱讀,並在閱讀中發展智力。一、小學生的閱讀特點小學生的閱讀,是人生閱讀學習的起始階段,是“一張白紙畫最新最美畫圖”的良機,但也極易被不慎的筆墨所塗損。小學生閱讀的啟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從識字、詞到句、到段、到篇。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思想內容,必須循序漸進,才有利於掌握系統知識,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欠缺生活經驗,更不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所以,小學生的閱讀需要精心,具體地培養和指導。由於小學生受自身心理特點的制約,個性傾向性還不夠穩定。如模仿性強而欠持久,興趣易發生而很少專注,好動情感而缺乏意志,易於感知而難於抽象;他們並未掌握讀書方法,形成讀書習慣,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每節閱讀課的方法指導。恭、小學生閱讀的一般步驟小學生的閱讀,並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吸取知識體味情感、欣賞語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掌握閱讀方法,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也就集中在學法的指導上。1、學生讀懂一篇文章常規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驟進行的:(1)初讀。通讀全文,瞭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自學生字詞,從整體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同時也對文章的語言、結構、寫作目的有一個大致瞭解,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2)精讀。按自然段邊讀邊想。弄清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關係,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讀懂內容,理清思路,通繞全文。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疑難,深入思考,解惑釋疑。同時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美詞佳句仔細揣摩,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現形式和寫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華,進一步對全文加深理解。(3)悟讀。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並不能做到“真知”讀。學生要理解文章中體會出的思想內容,只憑故事內容是不會捕捉到的,是要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深入思考,才能從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4)熟讀。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要多讀,達到熟能成誦,消化,使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尤其對那些詞句優美、文質兼優的課文或段落,應讓學生熟讀成誦,以便自己的寫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寫。三、小學生閱讀的指導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檢驗成功與否的祕訣就是看教師是否教會了學生“佔石成金”的方法。1、閱讀要明確目的。在閱讀中學習什麼,即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也就是閱讀目的。閱讀目的對整個閱讀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終指導著閱讀的進行,直至達到預想的結果。目前,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沒有目的,不少兒童讀課外書,只能瞭解一些熱鬧的情節;在閱讀上,也是老師讀到哪裡,聽到哪裡,只會完成老師指定的活動。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於是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因而在閱讀結束後也無法自我評價閱讀效果。因此,教師在每次閱讀教學中都應使學生明確該次閱讀的目的是什麼。這樣,才能使學生有......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外閱讀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 常言說,課內打基礎,課外求發展。教師在努力提高課堂閱讀教學效率的同時,必須重視學生的課外閱讀,引導學生進行廣泛的課外閱讀,使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起來。在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教師必須樹立大語文教育觀,引導學生大量進行課外閱讀,在閱讀實踐活動中學習、掌握各種讀書方法,具備處理各種信息的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要。

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進行課外閱讀呢?我們學校的語文老師們就此問題曾進行了深入地探討,許多老師都談了自己的寶貴經驗,並針對“有效”二字展開了討論。下面就將我校老師們的一些具體做法和成功經驗總結如下,以備我們互相學習和借鑑。

一、激發閱讀興趣,讓書籍成為學生的好朋友。

研究表明,9—12歲是孩子養成讀書習慣,培養閱讀興趣的關鍵時期。孩子們每天願花兩個小時看電視,卻不願花30分鐘看書,這是我們現在教育的危機,對許多孩子來說,學習閱讀是一個緩慢、困難的過程。我們教師應肩負一個重要的責任,那就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因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閱讀有了興趣,就為學生持續閱讀和提高閱讀能力提供了內因條件。怎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從而使課外閱讀變成學生自覺自願的行為呢?老師們認為:

1、尊重自主閱讀權,激發閱讀積極性。我們要準確把握選擇的尺度,指導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合適的課外讀物。低年級學生年齡小,還不具備獨自一人讀書的能力,所以我們提倡的是親子共讀,由父母陪同一起,目的是引領孩子進入書的世界。進入三年級,隨著年齡的增長,可以獨自欣賞圖書。不過他們還缺乏選擇合適書籍的能力,就需要我們教師進行適當的推薦。我們應推薦適合孩子閱讀的圖書。小學生讀課外書,與一般成年人的喜好不同。我們在為孩子們選擇課外讀物時,應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和知識水平,以孩子的興趣為中心,因為愛,所以愛,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源頭活水。枯燥之物,誰也不想領教,嚼蠟之味,誰也不肯品嚐。我們不能指望一個天真活潑的孩子去背誦老學究的“之乎者也”。只有《天方夜譚》才是他們一千零一夜的美夢,只有葉聖陶的《稻草人》才是他們最親密的朋友。

2、創設合作閱讀的氛圍。在學習夥伴間形成課外閱讀的氛圍,讓閱讀成為像遊戲一樣的童年生活,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境界。一個共同閱讀的氣氛,一種共同閱讀的集體輿論,勝於老師的無數教育。例如,我們進行課前3——5分鐘的讀書活動。要求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選擇自己喜歡的課外讀物去讀,或默讀、朗讀、小組合作讀、師生合作讀、好夥伴比賽讀……此時,哪怕平時不大喜歡課外書的同學,也會被感染了。另外,教室是學生學習活動的主要陣地,我們應善於利用這個學習的陣地,讓學生這個的輿論的氛圍中進行共同的閱讀。例如,在教室裡,我們進行讀書方面的特色裝飾,張貼讀書方面的富有啟發性的名言及班中喜歡課外閱讀的同學的鼓勵語。在教室有限的空間裡,引導學生自發建設小小圖書館,合作創設書香環境,增進閱讀氛圍。第三,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交流,定期召開家庭讀書交流會。讓家長的讀書興趣及熱情給孩子以最佳引導。

3、保證課外閱讀交流的經常性。課外閱讀交流活動,能激活學生的心理狀態,滿足學生在自主閱讀中的交際性情感需求,為學生提供表達自己讀書收穫的機會。所以,我們要保證課外閱讀交流的經常性。在課外閱讀實踐中,我們的交流活動,既有在全班進行的交流,也有分組交流。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個人發言(或將書拿回來,讀一段和大家分享),或由發言者向其他同學提問,或組......

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閱讀交流

為使閱讀交流開展的紮實有效,不斷激發學生的讀書熱情,每週一晚誦讀進行“讀書交流會”,全體同學在互相交流中互相受益,因為每個同學所閱讀的內容不同。同學們盡情地講自己的閱讀收穫,有的介紹讀到的新奇的內容,有的談自己的讀書體會,有的談自己讀書的方法等等。各班每月評比出“閱讀小明星”,張榜表揚,予以鼓勵。

如何指導學生做好閱讀題

轉帖 現在考試,題型的變化基本上是三大塊:一、基礎知識二、閱讀理解三、作文。除了作文之外,重頭戲就是閱讀理解。所佔分數很多,是學生答題的難點,學生的採分點很難把握。因此,在這裡和我們所有語文老師,共同來研究與探討,如何指導學生做課外閱讀理解題。 語文新課標語指出:閱讀是一種複雜的思維過程,它是閱讀者對閱讀材料進行篩選、加工的過程。要出色地完成閱讀作業,尤其是課外閱讀,需要學生思維、感悟、表達等多方面的能力。才能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那麼,如何答好這類具有開放性特點的閱讀題呢?一、有一個良好的學習態度。 目前就六年級學生來說,具有了一定的閱讀能力,缺乏的是一種嚴肅認真嚴謹的閱讀習慣。在平時閱讀批閱中,學生存在的問題有: 1、有些學生一見閱讀題有畏難心理,空白不做。在練習或做題過程中有時會遇到些難題或比較複雜的問題,是知難而而進,敢啃硬骨頭,還是逃避、退縮,是對每個人學習態度的一種檢驗。要想真正學到本領,只有主動攻克難關,才能有大的進步。攻克一道難關,學習就會上一個新的臺階,思維和智力才會得到更好的鍛鍊和提高。因此每位學生都應樹立知難而進的勇氣和精神,向閱讀題挑戰。 2、態度浮躁,不能靜心閱讀,隨意而答。語文新課標要求“在通讀課文的基礎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內容。”相當部分學生不重視這一點,匆匆瀏覽一遍後就開始回答有關問題,結果造成不必要的失誤。在我們學校,聶校長一直強調靜心閱讀,讀書靜,才能去煩躁,多一分寧靜,就會減少一分焦慮。我們常對學生說,做閱讀題,最少讀三遍,可在做題過程中,一個班最少有三分之一的學生做不到。如果學生從態度上端正了,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就能保證閱讀的質量。 3、答題不全面。這大概和我們平時批卷有關吧,我們總是不忍心扣分,只要答了沾邊就送分。而在初中,老師打分很嚴格,什麼觀點,有幾點,有幾層意思,表述是否準確而簡煉。語文是開放性的,不能像數學答案那樣死,但我們一定要培養學生做學問嚴謹的態度,準確、規範、從嚴要求,克服差不多思想,用高標準要求自已。二、提高學生解答閱讀題的能力的策略。 隨著“大語文”觀念的漸行漸盛和閱讀分析題比重的不斷加大,如何提高學生解答閱讀分析題的效益,已經成為廣大語文教師亟待解決的一個實驗課題。本人以為,如果在日常教學中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加強對學生的訓練,也許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1、反覆閱讀選文 平時講解課文之前要求學生要預習、閱讀課文,其目的在於讓學生熟悉課文、讀通課文、讀懂課文。要答閱讀分析題,自然也不例外,讀是基礎。何況現在的選文大多是文質兼美的文章,它們或注重思辨、啟迪學生智慧,或展示科技新貌、開拓學生視野,或寓理於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審美觀、人生觀,有的還代表著新的文化觀念等,這些材料對大多數同學而言是陌生的,因此引導學生對材料進行瀏覽、細讀、品讀是必不可少的。 瀏覽,即引導學生學會快速閱讀包括標題和檢測題在內的所有文字資料。通過瀏覽,大體知曉材料的內容和命題的方向,形成初步印象。 細讀,即在瀏覽的基礎上,讓學生帶著檢測題細細閱讀選文,深入瞭解文章立意、寫作思路、表達方式和表現手法等,在充分理解全文的基礎上,再去回答有關問題。這樣視野寬闊,整體感強,答題才不會有失偏頗,對選文中有些問題才能歸納到位,做到重點明確、胸有全局。 品讀,就是要求學生帶著對材料的初步理解,首先重點品讀檢測題的題目,揣摩出題者的意圖,在有所思考的基礎上再讀選文,同時對那些答題要求較高的題目做到有的放矢、重點關注。 2、準確把握材料 每篇選文都是有血有肉的。但是閱讀過程中,如不能很快地抓住主要......

如何指導學生有效閱讀

如果這樣的話,學生閱讀就成了虛有其表,毫無意義與價值的行為。長此以往,不但閱讀沒有收穫,反而影響學生閱讀興趣,導致做事不追求實效、應付過關等不良習慣的養成。

在進行“指導學生有效閱讀,提高閱讀質量”的研究中,我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培養興趣,帶著興趣去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行動的內驅力,興趣是創造發明的引發點。我們希望學生多閱讀,期望學生閱讀好,企望學生有效閱讀,首先得學生喜歡閱讀,渴望閱讀,這是學生有效閱讀的前提條件。

(一)明確閱讀的益處,感受閱讀的快樂

小學生,對閱讀的益處不甚明白,也感觸不深,他們不會想到閱讀能讓自己在學習上、生活中,以致今後的工作中受益匪淺,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這是千古遺訓,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通過講道理、析發展、舉事例等方式,盡力把閱讀的益處理念植入學生腦海,減少“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這也許是枯燥的說教,但也不得不要。如果說這種死板的形式與內容讓學生接受印象不深,那麼,我們可以通過以身示讀、開展活動等,努力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來彌補其不足。教師和學生一起閱讀同一篇文章,每讀一遍都興奮地告訴學生,我收穫了什麼而高興:我知道了某個字詞的意思,我高興;我積累了關於描寫春天的優美句子,我快樂;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知識,我有成就感……以身示讀,感染學生,“引誘”學生體味閱讀的快樂。然後通過讀書彙報、讀書交流等活動的開展,讓學生把讀書的收穫展示出來,因成就而激發自豪感,因表現欲而激發鬥志,都更加熱愛讀書。

(二)持之以恆,苦讀成就樂讀

興趣可以培養,苦讀若能持之以恆,深入下去,也會變成樂讀。所以,教師要長期要求、引導學生堅持閱讀,比如:要求五年級學生每天讀一兩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每篇文章要求至少進行粗讀、細讀、品讀等三遍不同程度的閱讀,並隨機抽查其讀的效果與收穫;要求學生每週必須有兩三篇質量高,分析全面深刻的讀書筆記……“迫使”部分不愛閱讀的學生在老師的“政策性”要求下必須進行閱讀,且是實效性地閱讀。當學生在閱讀中積累了素材,拓展了視野,培養了能力;當學生因閱讀知識增長了,學習進步了,思想豐富了,有了收穫,有了成就感,學生自然而然的會意識到閱讀給自己帶來的好處,自然而然會喜歡上閱讀。興趣的解決就水到渠成了。

(一)字、詞、句的把握與記憶

字、詞、句是文章的細胞,是情感的載體,是最基本的語言單位,因此,從小處著手,夯實基礎,有利於閱讀理解。引導學生在第一遍閱讀時就要注意解決字、詞的讀音、意思等;第二遍閱讀時結合整體、結合內容、結合主題對重點詞句、含義深刻的句子加以品讀、揣摩、理解、感悟;第三遍閱讀時根據理解、意思進行記憶、積累。教師不但要講授這樣的閱讀方法、技能,還要引領、示範,才能讓學生印象深刻,把功夫學到“佳”。

(二)內容、主題、情感的明確與思考

內容是文章的形,主題是文章的繩,情感是文章的魂,這三者都關注,才有利於學生閱讀,才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與學習。第一遍閱讀,明確內容,思考:這篇文章寫了什麼內容?過程是怎樣的?重點寫了什麼……可在閱讀前帶著這樣的一些問題讀,也可在讀後回答這些問題。內容的感知是理解主題的需要,而且有益於學生積累寫作素材,留意生活中類似的素材,達到提煉素材的作用。第二遍閱讀,可聯繫內容,體味重點詞句,感悟主題與中心,思考:這些內容的描寫集中表現了一個什麼主題、什麼中心?從哪些詞句能充分體會到?為什麼?從而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由表及裡,深入閱讀,明確一篇文章的形散神聚。第三遍閱讀,與文本中人物對話,與作者對話,與自己對話,走進三者的情感世界。思考:這篇文章表現了人物什麼感情?表達了作者......

如何指導學生課外閱讀?

教育家葉聖陶老先生曾說過:“閱讀是寫作的基礎。”在讀寫的關係上,他強調了讀的重要性,“惟有先讀書,打好基礎,才能搞好寫作。”古人說的“勞於讀書,逸於作文”,也是這個道理。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增長學生的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如何指導學生進行閱讀成了擺在我們語文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讓學生產生閱讀的內部動力,才能開發心智,激發他們主動去閱讀,去探究。在閱讀探究的過程中,逐漸培養閱讀學習的持久性,提高閱讀能力。

1、發揮榜樣的作用。榜樣的作用是無窮的,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陶行知先生說:“想有好學的學生,須有好學的先生”。因此,要想讓學生對閱讀感興趣,教師自己首先要有興趣。當學生髮現老師喜歡閱讀時,往往會對老師所讀的書產生好奇心理。作為嚮導的老師,要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及時推薦文章給學生,使學生對作品發生興趣。

2、營造閱讀的氣氛。在班級中努力營造一種濃厚的閱讀氣氛,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

首先 ,創設閱讀環境。在班級裡,佈置一些手抄報,板報,牆報,放置一些適合學生閱讀的雜誌,如《讀者》《青年文摘》等。通過這些途經向學生傳遞閱讀信息,學生隨時可以在這些材料中閱讀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學生在這樣的氣氛中會由被動閱讀轉變為主動閱讀。

其次,激發閱讀的慾望。如果老師能與學生一起看書,而且看同樣一本書,並能經常在課間休息的時候一起討論故事情節,評論故事中的人物,那麼就能激起學生的讀書慾望,激發閱讀興趣。如有段時間班上學生掀起“韓寒熱”,我自己也找來韓寒的作品集,讀後與學生交流,學生覺得與老師之間有共同話題,討論很激烈,連一些平時不愛讀書的同學也加入到讀書熱潮中來,班上讀書的氣氛更濃了。

還要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根據不同班級學生的能力和水平,開展讀書故事會、人物評論會、佳作欣賞會、讀書知識競賽、一日要聞等活動,讓學生介紹在課外閱讀中所瞭解的故事,要聞,民情風俗,奇聞怪事,並跟大家交流,可以穩定和保持學生被激起的課外閱讀興趣。比如我曾組織學生看中央10臺播的《百家講壇》的專題片,勾起學生對有關書籍閱讀的慾望,收效甚佳,有的學生還寫了評論。

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好的習慣讓人終身受益。記得高一新生剛開始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我就對他們作了以下幾方面的指導。

1、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

高中階段課程較多,學習十分繁重, 學生都反映沒時間讀書。因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養成利用零碎時間閱讀的習慣。要養成隨時翻閱書籍的習題,堅持每天擠一點時間,讀一篇或半篇文章。重要的是讓學生感受到一種閱讀氛圍。促進學生自覺閱讀。比如印發一些短小的名人趣問佚事,供學生傳閱,就很受學生歡迎。

2、指導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在指導學生閱讀過程中,要求學生在文中或作勾劃、或作批註、或寫提綱、或抄錄名言警句和佳句,感受較深的可寫讀書筆記、或寫讀後感,定期交流,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在課堂教學中我就專門指導過學生如何作筆記,引導學生在閱讀中善於抓住重點,深入鑽研,獨立思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增加學生讀寫結合機會。這樣不僅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閱讀感知力、鑑賞力,而且還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指導學生養成“讀說結合”的習慣

讓學生把所閱讀的內容、心得體會在同學們中進行交流,也可以進行師與生、生與生的多向交流。如鼓勵學生利用閒聊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我一直堅持課前五分鐘讓一位同學介紹一篇他最近閱讀的(或是他喜愛的)文章,讓學生......

指導學生閱讀的方法有哪些?

小學生閱讀方法指導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這是語文教學中的千年古訓,也是我們現代人開展讀書活動所遵循的原則。響應上級的號召,開展“讀書節”活動,認真落實“真正讓小學生少做題,多讀書、讀好書,促進小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全面提高”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利用閱讀課、課前、課餘的時間開展讀書活動。為了收到良好的效果,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我打算從以下做好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 一、 激發讀書興趣,營造讀書氛圍,拓寬課內外閱讀渠道。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學校教育的缺點之一,就是沒有那種佔據學生的全部心靈的真正的閱讀。沒有這樣的閱讀,學生就沒有好的願望,他們的精神世界就會變得狹窄和貧乏。”筆者認為要讓書籍能夠佔據學生的心靈,就必須營造濃厚的讀書氛圍,保證學生的讀書時間和空間,激發學生的讀書興趣。 1、大力營造“讀書”氛圍 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大造閱讀的聲勢,在班內建立“圖書角”,安放圖書櫥,把學生自帶的、喜愛的圖書裝進書櫥,以確保可供學生閱讀的圖書源源不斷;同時,還鼓勵學生利用閱讀課和課餘的時間,到學校圖書室、閱覽室借閱圖書。另外,在教室牆壁上還設置“書海拾貝”、“讀書園地”、“閱讀指南”等版塊,包含讀書心語、美文摘選、佳作賞析等內容。班內書香縈繞,學生置身其中,天長日久自然會養成讀書的好習慣,情操必定受到良好的陶冶。 2、開闢課內外閱讀渠道,激發讀書興趣 在開展閱讀課之初,一部分學困生對讀書缺乏興趣,他們覺得讀書是一件很枯燥的事。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學習困難的學生更需要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機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曝光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頭腦需要科學知識之光更長久的照耀,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需要閱讀、閱讀、再閱讀”從這段話裡我們不難看出,改進學困生的方法在於閱讀而不在於其他,也正如古人所說的“書尤藥也,善讀之可以醫愚。”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嘗試運用“生生互動”的方法讓學困生也動起來,時間一長,同學們徜徉書海,暢談心得的興致,一些學困生也一定動心,會慢慢的也加入進同學們的行列。在每次讀書活動之後,特別關注學困生,詢問他們讀後的感受,設法給他們借閱他們想讀的書。這樣按“需”閱讀,學困生的讀書興趣自然就高起來。豐富的讀書活動讓學困生產生了閱讀的動力,他們也與書“親近” 起來。不少學困生摒棄了懶散、貪玩的壞習慣,走進了閱讀的大家庭,找到了一條屬於自己的學習之路。 二、 授之以“漁”,讓學生真正學會閱讀 閱讀講究的是數量和質量的結合,沒有一定的數量作保證就沒有質量可言。雖然古人說的“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有些誇張,但語文新課標中也明確規定:“小學生課外閱讀量五年制不少於100萬字,六年制不少於150萬字。”這就將閱讀的數量界定了。有了數量才能談質量,正如詩聖杜甫在詩中說的“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如果只求數量,不能保證閱讀的質量,通過課內外閱讀提高學生的文化、思想素養也是難以實現的。古人云: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給學生課內外閱讀的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學會精讀。閱讀是一種與作者心靈溝通的過程,多閱讀,可以豐富學生的大腦,美化學生的心靈。閱讀分為精讀和略讀,略讀是粗略的讀,為的是博採,精讀要讀透讀懂,精讀和略讀相輔相成。針對小學生讀書不用心,所得甚少的現狀,我在班級中專門設立了閱讀賞析課,目的就是為了指導學生學會精讀。引導學生從作品的語言表達和思想內涵去分析、積累、背誦,培養學精讀感悟的能力。讓學生做到讀書與思考同步,即讀有所思,思有所悟,悟......

如何指導學生閱讀整本書

“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這是《語文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的要求。這句話中的關鍵點是“讀整本的書”。問題也隨之而來,這整本的書該怎麼讀呢?教學中我嘗試著從以下幾方面去做:

一、精彩導讀,激發興趣

導讀,顧名思義,就是引導孩子閱讀,一般在孩子閱讀一本書之前進行。根據作品特點,可以有多個切入點。

(一)以“書名”為切入點

書名對孩子來說是一個重要的信號,我們可以通過這個信號來激發孩子閱讀的興趣。由於書名包含的訊息有些是明晰的、有些是模糊的,所以,由書名展開猜想本身也充滿了樂趣。孩子可以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和閱讀經驗,去預言書中的故事;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編織他們心中的故事。

(二)以“情節內容”為切入點

故事情節是吸引孩子的基本要素,我們可以選擇精彩的內容情節串講,以“情節分享”貫穿始終。有位老師導讀楊鵬的《裝在口袋裡的爸爸》,主要選擇了這樣幾個章節:爸爸為什麼會變小,變小之後的爸爸是怎麼生活的,爸爸成了巴巴馬戲團的團長,爸爸能不能成為明星。使孩子既對故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又對爸爸的可憐與可敬有所感知,並能帶著這樣的情感基調興趣盎然地去閱讀整本書。

(三)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

人物形象鮮明(眾多)的作品,可以以人物形象為切入點,展現人物的所作所為和性格特點,由對人物的興趣引發閱讀的慾望。像《窗邊的小豆豆》《草房子》《長襪子皮皮》等。

(四)以“感知特點”為線索

對於短篇作品集,像《安房直子幻想小說代表作》《當世界年紀還小的時候》《和樹談心》《新月集》等,就要在以情節吸引孩子的同時,關注作品的風格特點。可以以感知作品的特點為線索,在眾多的作品中選擇幾篇進行導讀,達到“窺一斑見全貌”的效果。有位教師導讀安房直子的幻想小說,就選擇了《狐狸的窗戶》《熒火蟲》兩篇作品,一篇聽教師大聲讀,一篇由孩子夥伴共讀,在直覺感受與比較中,發現安房直子幻想小說奇幻的想象、淡淡的傷感、美麗的色彩等特點,並以隨機穿插的“作家自我談創作”“他人評論”以提升孩子認識。

二、深入文本,分享提升

要想讓孩子保持濃厚的閱讀興趣,組織學生深入討論是必不可少的。學生通過對書的討論,不但理清困惑、深化理解,還能分享快樂、分享經驗,增添閱讀的興趣。如何組織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討論呢?

(一)設計怎樣的話題

討論要有話題。話題是討論的靈魂,一個好的話題,既能反映閱讀材料的主題,又能激活學生的閱讀積累和生活經驗,觸動學生思維和心靈的琴絃。

有價值的討論話題著眼於對作品的整體把握和意味世界。有價值的話題產生於學生的認知衝突。當所選擇的話題與學生的認知發生一定程度的衝突的時候,學生討論的積極性最為高漲。《漂亮老師和壞小子》是楊紅纓校園小說系列作品之一,一位老師分析小說中的人物“漂亮老師米蘭”和“壞小子H4”形象時,設計了這樣的提問:“這四個H4真是壞小子嗎?說說你的理解;你認為他們是什麼樣子的孩子?”“你認為米蘭老師是一個怎樣的老師?從作品中找出有力的證據;有人說米蘭做事不認真,沒有資格當老師你怎麼看?”這些問題,與孩子的觀點有一定衝突,孩子們當然有話可說。

有價值的話題還來源於作品的文體特徵和作家的表達風格。有價值的話題能夠鏈接學生的生活和感情世界。討論的話題可以是學生的疑惑,也可以由教師直接提出。王林先生曾把讀書會討論話題提出原則概括為“五少五多”:“少提小問題,多提大問題;少提事實性的問題,多提詮釋性的問題;少提認同性的問題,多提批判性的問題;少提簡單陳述性的問題,多提創意思考的問題;少提封閉性的......

如何上好小學生閱讀指導課

閱讀,體現了開放性功能,引導學生加強閱讀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的素質,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不僅僅有益於語言學科的學習,而且有益於其他學科的學習。閱讀教育更是語文教育的核心環節,只有經過廣泛的閱讀和大量的積累才能真正學好語文。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在談到課外閱讀的作用時曾說:“同志們可以回憶自己的學習過程,得之於老師課堂上講的佔多少,得之於課外閱讀啟的佔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開吧,也就是說,百分之七十是得之於課外閱讀。”課內的功效佔30%,課外的功效佔70%,這幾乎是有識之士的共識。

而目前的許多中學生課外閱讀量少,沒有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開設閱讀指導課,提高閱讀量,對於學生提高語文學習能力極為重要。那麼怎樣開設閱讀指導課呢?我認為要做到如下幾方面:

一、確定目標,形成正確的閱讀態度

閱讀是一門實施素質教育的課程,因此上課的目的,應不僅僅是為了讓學生讀兒本文學作品,更重要的是幫他們形成正確的閱讀態度,使他們明白,看這些書不是為了考試,而是為了豐富知識,開闊視野,並通過閱讀積累,在潛移墨化中提高自己的整體素質。為此,在上課之前,要先問問學生:為什麼要讀這些文學作品?然後通過舉例,使學生明白,我們要從書中讀些什麼,吸取些什麼,使他們有正確的閱讀目的,瞭解閱讀的意義。對此,教師既要事先大講,還要在學期過程裡,利用各種活動結合正面典型小講時常講,讓學生形成“收穫太少愧讀書”的觀念。

當然,目標歸目標,由於有的學生程度太差,因此不能期望上了之後,他們便真的愛上了文學,或因而養成了終生的閱讀興趣,只要所上的課能使學生心中都對文學對閱讀留著一份敬意,能使學生的欣賞水平有點提高,就已經很成功了。

二、積極營造良好的讀書的氛圍。

讀書是需要氛圍的,營造讀書氛圍對於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起著很大的作用。正所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習慣的養成是需要榜樣的。可在班級中建立圖書角,在圖書室借閱的基礎上,進一步地增強圖書的推薦與交流,建立起一個好書的交換站。規定了每週兩個中午的師生共讀時間,老師帶領學生一起參與到閱讀的氛圍中來,讓優秀的學生成為大家可以參照的對象,形成我要讀書的一種積極的狀態。同時,充分利用黑板報、宣傳欄等陣地,宣傳讀書的重要性,進行讀書方法的介紹,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感受到讀書的重要性及怎樣正確地對待課外閱讀。加強班級中讀書氛圍的營造,讓學生在濃濃的書香味中走進書海,暢遊其中。

1、組織圖書角。為了彌補學生書源的不足,可以動員學生把個人的圖書暫時存放在班裡,組織學生自己管理借閱。圖書角設在教室一角,課間課餘隨時借還,十分方便。在班與班之間,採用“流動圖書箱”的辦法,由各班幹部輪流負責圖書的保管、交換、借閱工作。為了介紹圖書,也可以組織學生舉辦圖書展覽,把被介紹的圖書陳列出來,同時展出學生整理編寫的宣傳圖書的資料。資料包括圖書內容提要,作者簡介,時代背景等,這樣就為學生創造了良好的閱讀條件。

2、保證閱讀時間。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及時推薦合適的讀物或文章,實現課內外的溝通。同時減少書面練習,增加閱讀作業,為學生閱讀提供空間和時間。每週至少開設一節閱讀指導課,一週有兩節早讀課用來看或讀課外書,回家佈置一些閱讀任務,保證有計劃地開展閱讀及指導,還可在寒假、暑假期間制定學生課外閱讀的計劃,指出閱讀的數量。比如暑假可規定學生至少讀20本課外書。

3、幫助學生選擇讀物,避免閱讀的盲目性。中小學生求知慾旺盛,但缺乏辨別是非的能力。面對浩瀚的書山文海,根據學生的閱讀能力,思想狀況,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和教育需要,認真地幫助他們......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閱讀

閱讀是獲取知識的重要手段。閱讀方法的掌握與否,直接影響獲取知識的質與量。閱讀也是一種較複雜的智力活動,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如果能夠運用合理的方法,隨著閱讀去進行分析、綜合、判斷、推理、抽象、概括等思維活動,則對於他們的智力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主張個性和諧發展的教育理論家和實踐家蘇霍姆林斯基,是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在《給老師的建議》一書中,明確指出“必須教會少年閱讀!”他在書中寫道“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漠,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閱讀!”他用兩個感嘆號表明了自己的鮮明態度,也讓每一位閱讀者明白閱讀對學生來說是何其重要。而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更應該針對小學生的閱讀特點,找出適合孩子們的閱讀方法,使每一位學生喜歡閱讀,並在閱讀中發展智力。一、小學生的閱讀特點小學生的閱讀,是人生閱讀學習的起始階段,是“一張白紙畫最新最美畫圖”的良機,但也極易被不慎的筆墨所塗損。小學生閱讀的啟蒙性及系列性主要是從識字、詞到句、到段、到篇。無論是語言形式還是思想內容,必須循序漸進,才有利於掌握系統知識,但由於學生年齡小,欠缺生活經驗,更不具有足夠的知識儲備,所以,小學生的閱讀需要精心,具體地培養和指導。由於小學生受自身心理特點的制約,個性傾向性還不夠穩定。如模仿性強而欠持久,興趣易發生而很少專注,好動情感而缺乏意志,易於感知而難於抽象;他們並未掌握讀書方法,形成讀書習慣,因此,我們必須認真對待每節閱讀課的方法指導。二、小學生閱讀的一般步驟小學生的閱讀,並不僅僅是為了理解讀物的思想內容,吸取知識體味情感、欣賞語言等等。更重要的是學會閱讀,掌握閱讀方法,目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熱點也就集中在學法的指導上。1、學生讀懂一篇文章常規的方法是按下列步驟進行的:(1)初讀。通讀全文,瞭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書,結合上、下文自學生字詞,從整體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內容,同時也對文章的語言、結構、寫作目的有一個大致瞭解,為進一步深入理解課文打下了基礎。(2)精讀。按自然段邊讀邊想。弄清句與句之間、段與段之間的關係,進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讀懂內容,理清思路,通繞全文。在閱讀中發現問題,提出疑難,深入思考,解惑釋疑。同時對課文的重點段落和美詞佳句仔細揣摩,體味文章的思想感情,分析文章的表現形式和寫作技巧,吸取文章的精華,進一步對全文加深理解。(3)悟讀。學生的閱讀往往只是停留在字面或文章的表面感受上,並不能做到“真知”讀。學生要理解文章中體會出的思想內容,只憑故事內容是不會捕捉到的,是要透過語言文字,進行深入思考,才能從中悟出作者真正的目的。(4)熟讀。學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要多讀,達到熟能成誦,消化,使課文的語言變成自己的語言。尤其對那些詞句優美、文質兼優的課文或段落,應讓學生熟讀成誦,以便自己的寫作中也恰如其分地套用仿寫。三、小學生閱讀的指導方法在語文教學中,檢驗成功與否的祕訣就是看教師是否教會了學生“佔石成金”的方法。1、閱讀要明確目的。在閱讀中學習什麼,即達到什麼樣的結果,也就是閱讀目的。閱讀目的對整個閱讀起定向作用。它自始至終指導著閱讀的進行,直至達到預想的結果。目前,學生閱讀一篇文章,沒有目的,不少兒童讀課外書,只能瞭解一些熱鬧的情節;在閱讀上,也是老師讀到哪裡,聽到哪裡,只會完成老師指定的活動。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於是始終處於被動地位,因而在閱讀結束後也無法自我評價閱讀效果。因此,教師在每次閱讀教學中都應使學生明確該次閱讀的目的是什麼。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法可尋地主動學習。......

相關問題答案
怎樣指導學生閱讀?
小學生閱讀卡片怎麼做?
怎樣培養學生的觀察力?
怎樣購買學生票?
怎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怎樣給孩子寫閱讀評價?
怎樣退訂咪咕閱讀?
怎樣當好學生家長?
怎樣給小學生上作文課?
怎樣寫大學生職業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