屍婆是什麼意思?
佛經中的不可說不可說是什麼意思
不可說,又稱不可言說,或單稱不說。謂真理可證知,然不可以言說詮示。佛曰:不可說,道家講三緘其口,儒家講沉默是金。或表示廣大數字的意思。
一不可言說
《大品般若經》卷十七〈深奧品〉與《大方等大集經》卷十八〈虛空藏菩薩品〉均謂第一義畢竟空,故不可以言說詮釋。《中論》卷四〈觀四諦品〉雲(大正30·33a)︰‘第一義皆因言說,言說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義則不可說。若不得第一義,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諸法雖無生而有二諦。’
吉藏《大乘玄論》卷一更分別此義,謂一般多謂世諦可說,真諦不可說,然世諦與真諦皆非定性,故諸經論作真說、世不說等諸種分別。
《大般涅盤經》卷二十一則剖析諸法之生與不生,雲(大正12·490b)︰‘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智顗《四念處》卷一、《維摩經玄疏》卷五等則以其中之生生不可說配釋藏教,生不生亦不可說配釋通教,不生生不可說配釋別教,不生不生亦不可說配釋圓教諦理,並謂前二者為界內事理,後二者為界外事理。
此外,《瑜伽師地論》卷十六謂不可說總有四種之別,即︰
(1)無故不可說︰謂補特伽羅於彼諸蘊,不可宣說若異不異。
(2)甚深故不可說︰謂離言法性,不可思議如來法身,不可思議諸佛境界,如來滅後若有、若無等不可宣說。
(3)能引無義故不可說︰謂若諸法非能引發法義梵行,諸佛世尊雖說不說。
(4)法相法爾之所安立故不可說︰所謂真如於諸行等,不可宣說異不異性。
《異部宗輪論》、《大智度論》卷一等謂犢子部將一切法分為五法藏,立‘非即非離蘊補特伽羅’,攝之於第五不可說藏。法藏《華嚴五教章》卷一等依據《十地經論》卷二所說因分果分之文,而謂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即緣起因分為普賢境界,因人所知所了分齊故可說;性海果分為十佛自內證境界,唯與證相應,遠離說與見,故不可說。
廣大數字的意思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五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阿僧祇品第三十爾時,心王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演說阿僧祇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世尊!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耶?”佛告心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為欲令諸世間入佛所知數量之義,而問如來、應、正等覺。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時,心王菩薩唯然受教。佛言:“善男子!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波羅,頻波羅頻波羅為一矜羯羅,矜羯羅矜羯羅為一阿伽羅,阿伽羅阿伽羅為一最勝,最勝最勝為一摩婆(上聲)羅,摩婆羅摩婆羅為一阿婆(上聲)羅,阿婆羅阿婆羅為一多婆(上聲)羅,多婆羅多婆羅為一界分,界分界為一普摩,普摩普摩為一禰摩,禰摩禰摩為一阿婆(上聲)鈐,阿婆鈐阿婆鈐為一彌伽(上聲)婆,彌伽婆彌伽婆為一毗攞伽,毗攞伽毗攞伽為一毗伽(上聲)婆,毗伽婆毗伽婆為一僧羯邏摩,僧羯邏摩僧羯邏摩為一毗薩羅,毗薩羅毗薩羅為一毗贍婆,毗贍婆毗贍婆為一毗盛伽,毗盛伽毗盛伽為一毗素陀,毗素陀毗素陀為一毗婆訶,毗婆訶毗婆訶為一毗薄底,毗薄底毗薄底為一毗佉擔,毗佉擔毗佉擔為一稱量,稱量稱量為一一持,一持一持為一異路,異路異路為一顛倒,顛倒顛倒為一三末耶,三末耶三末耶為一毗睹羅,毗睹羅毗睹羅為一奚婆(上聲)羅,奚婆羅奚婆羅為一伺察,伺察伺察為一週廣,周廣周廣為一高出,高出高出為一最妙,最妙最妙為一泥羅婆,泥羅婆泥羅婆為一訶理婆,訶理婆訶理婆為一一動,一動一動為一訶理蒲,訶理蒲訶理蒲為一訶理三,訶理三訶理三為一奚魯伽,奚魯伽......
一句湖南瀏陽的方言:史潑尼 是什麼意思!!!拼音 shi po ni...
罵人的話 一般西鄉女的用 完整的應該是 " 你個屍婆哩!互 就是殭屍死鬼意思
佛教數量詞有哪些?都代表什麼
編注:佛教時間體系——你瞭解完以後,就會知道,在世為人,時間實在是太短了。
一.一天以內的時間可分:剎那、坦剎那、臘縛、牟呼慄多、時、晝夜
關於剎那的長度,佛經中有多種解釋:
1、一彈指頃,有六十剎那;
2、一念中,有九十剎那;一剎那,又有九百生滅;
3、剎那,是算數譬喻所不能表達的短暫時間。
公制換算
1 剎那 = 1/75 秒 = 13.33 毫秒。
1 坦剎那 = 1.6 秒
1 臘縛 = 96 秒
1 牟呼慄多 = 48 分
1 時 (大時) = 4 小時。
因此可以瞭解到:一剎那是十分短暫的時間,大約是照相機快門百分之一秒的速度。根據“一彈指六十剎那”可以算得一彈指大約為0.8秒,可見這個比喻相當準確.
二,很長的時間,用”劫”表示。又分:小劫、中劫、大劫、無量劫、塵點劫等.
“劫”又分小劫、中劫、大劫三種,一般劫都是指大劫。
(1)小劫:
從人壽十歲算起,每過一百年增加一歲,加到八萬四千歲,然後再從八萬四千歲每隔一百年減一歲,減到十歲,總共一千六百八十萬年稱為一小劫。
以此往上推,則為:一小劫=1千六百八十萬年
(2)中劫:
二十個小劫=1箇中劫
(3)大劫:
四個中劫=1個大劫,
一個大劫中,有成(世界生長期)、住(世界壯盛期)、壞(世界老死期)、空(世界滅無期),如此成住壞空相續循環一次,為一大劫。七個大劫(亦名火壞劫)為一水壞劫;七個水壞劫為一風壞劫
(4) 阿僧祇劫:
阿僧祇劫,即指阿僧祇個大劫。
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阿僧祇= 10^(7.1×10^31)(即1的後面跟著7.1×10的31次方個0)
一般,從凡夫修行成為佛,要經歷三大阿僧祇劫,這個時間是多長,可想而知.
(5)無量劫:
無量劫即指無量個大劫。根據《華嚴經》數字體系;無 量 = 10^(2.8×10^32)。
(6)塵劫:
塵點劫的簡稱.
即抹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三千大千世界為微塵,每經過一千五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之國便下一微塵,微塵盡了,而所經過的世界又全碎為微塵,再以每一微塵當作一劫來計算,這些微塵的個數全部加起來作為劫數,就稱塵點劫。
這是表顯釋迦如來成佛迄今非常久遠的比喻。
三:各道的時間相對性.
人間五十年,為四天王天一晝夜
人間一百年,為忉利天一晝夜
人間二百年,為夜摩天一晝夜
人間四百年,為兜率天一晝夜
人間八百年,為化樂天一晝夜
人間一千六百年,為他化自在天一晝夜
四:各個世界的時間相對性
根據《華嚴經》
娑婆世界的一劫,於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才一晝夜;
極樂世界的一劫,於金剛堅佛剎的袈裟幢世界才一晝夜;
袈裟幢世界的一劫,於善勝光明蓮花開敷佛剎的不退轉音聲輪才一晝夜;
不退轉音聲輪世界的一劫,於法幢佛剎的離垢世界才一晝夜;
離垢世界的一劫,於獅佛剎的善燈世界才一晝夜;
善燈世界的一劫,於光明幢佛剎的妙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妙光明世界的一劫,於法光明蓮花開敷佛剎的難超過世界才一晝夜;
難超過世界的一劫,於一切神通光明佛剎的莊嚴慧世界才一晝夜;
莊嚴慧世界的一劫,於月智佛剎的鏡光明世界才一晝夜;
從鏡光明世界一劫,於賢勝佛剎的勝蓮花世界才一晝夜.
如此,我們這個世界的時間對於勝蓮花世界已經是微不足道,毫無可言了.
五;各道眾生壽命
人間:人壽100年
四天王: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和北方多聞天王。此四天離人間有四萬二千由旬之遠,身長七十五丈,壽五百歲。以人間五十年為一晝夜,合計九百萬歲。
忉利天,即三十三天,距離人間六百七十二萬裡,身......
說蓮塘,水未央,自清濁,不可量什麼意思?量的意思
不可說,又稱不可言說,或單稱不說。謂真理可證知,然不可以言說詮示。佛曰:不可說,道家講三緘其口,儒家講沉默是金。或表示廣大數字的意思。
一不可言說
《大品般若經》卷十七〈深奧品〉與《大方等大集經》卷十八〈虛空藏菩薩品〉均謂第一義畢竟空,故不可以言說詮釋。《中論》卷四〈觀四諦品〉雲(大正30·33a)︰‘第一義皆因言說,言說是世俗,是故若不依世俗,第一義則不可說。若不得第一義,云何得至涅槃,是故諸法雖無生而有二諦。’
吉藏《大乘玄論》卷一更分別此義,謂一般多謂世諦可說,真諦不可說,然世諦與真諦皆非定性,故諸經論作真說、世不說等諸種分別。
《大般涅盤經》卷二十一則剖析諸法之生與不生,雲(大正12·490b)︰‘不生生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智顗《四念處》卷一、《維摩經玄疏》卷五等則以其中之生生不可說配釋藏教,生不生亦不可說配釋通教,不生生不可說配釋別教,不生不生亦不可說配釋圓教諦理,並謂前二者為界內事理,後二者為界外事理。
此外,《瑜伽師地論》卷十六謂不可說總有四種之別,即︰
(1)無故不可說︰謂補特伽羅於彼諸蘊,不可宣說若異不異。
(2)甚深故不可說︰謂離言法性,不可思議如來法身,不可思議諸佛境界,如來滅後若有、若無等不可宣說。
(3)能引無義故不可說︰謂若諸法非能引發法義梵行,諸佛世尊雖說不說。
(4)法相法爾之所安立故不可說︰所謂真如於諸行等,不可宣說異不異性。
《異部宗輪論》、《大智度論》卷一等謂犢子部將一切法分為五法藏,立‘非即非離蘊補特伽羅’,攝之於第五不可說藏。法藏《華嚴五教章》卷一等依據《十地經論》卷二所說因分果分之文,而謂因分可說、果分不可說。即緣起因分為普賢境界,因人所知所了分齊故可說;性海果分為十佛自內證境界,唯與證相應,遠離說與見,故不可說。
廣大數字的意思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四十五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阿僧祇品第三十爾時,心王菩薩白佛言:“世尊!諸佛如來演說阿僧祇無量、無邊、無等、不可數、不可稱、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世尊!云何阿僧祇乃至不可說不可說耶?”佛告心王菩薩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今為欲令諸世間入佛所知數量之義,而問如來、應、正等覺。善男子!諦聽諦聽!善思念之!當為汝說。”時,心王菩薩唯然受教。佛言:“善男子!一百洛叉為一俱胝,俱胝俱胝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為一頻波羅,頻波羅頻波羅為一矜羯羅,矜羯羅矜羯羅為一阿伽羅,阿伽羅阿伽羅為一最勝,最勝最勝為一摩婆(上聲)羅,摩婆羅摩婆羅為一阿婆(上聲)羅,阿婆羅阿婆羅為一多婆(上聲)羅,多婆羅多婆羅為一界分,界分界為一普摩,普摩普摩為一禰摩,禰摩禰摩為一阿婆(上聲)鈐,阿婆鈐阿婆鈐為一彌伽(上聲)婆,彌伽婆彌伽婆為一毗攞伽,毗攞伽毗攞伽為一毗伽(上聲)婆,毗伽婆毗伽婆為一僧羯邏摩,僧羯邏摩僧羯邏摩為一毗薩羅,毗薩羅毗薩羅為一毗贍婆,毗贍婆毗贍婆為一毗盛伽,毗盛伽毗盛伽為一毗素陀,毗素陀毗素陀為一毗婆訶,毗婆訶毗婆訶為一毗薄底,毗薄底毗薄底為一毗佉擔,毗佉擔毗佉擔為一稱量,稱量稱量為一一持,一持一持為一異路,異路異路為一顛倒,顛倒顛倒為一三末耶,三末耶三末耶為一毗睹羅,毗睹羅毗睹羅為一奚婆(上聲)羅,奚婆羅奚婆羅為一伺察,伺察伺察為一週廣,周廣周廣為一高出,高出高出為一最妙,最妙最妙為一泥羅婆,泥羅婆泥羅婆為一訶理婆,訶理婆訶理婆為一一動,一動一動為一訶理蒲,訶理蒲訶理蒲為一訶理三,訶理三訶理三為一奚魯伽,奚魯伽奚魯伽為一達攞步陀,達攞步陀達攞步陀為一訶魯那,訶魯那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