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真的有狄仁傑嗎?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歷史上真有狄仁傑這個人物嗎?

狄仁傑,生於隋大業三年,即607年(一說生於唐貞觀四年,即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幷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

編輯本段【狄仁傑生平】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傑奏罪不當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狄仁傑神色不變,據法說理:“犯言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終於迫使唐高宗改變了主意,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

任命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準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佈置中途食宿之所。幷州長史李衝玄以道出妒女祠,徵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幷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讚歎說“真大丈夫矣!”。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係,“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傑針對當時吳、楚多淫詞的弊俗,奏請焚燬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擔。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仁傑深知大......

歷史上真的有狄仁傑嗎

狄仁傑是真實存在的,不過狄仁傑是以賢相著稱,而不是破案著稱,當時天下官吏半出其門,神龍之變的主使人張柬之等人全部是狄仁傑推薦的,所以狄仁傑對恢復李唐天下起了很大作用。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武周政治家。

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擔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但不久就被來俊臣誣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契丹之亂時被起復。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納言、右肅政臺御史大夫。他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封內史,並於同年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後又追贈司空、樑國公。

希望能幫助您! 請採納!謝謝

歷史上真的有狄仁傑這個人麼?

當然有!

狄仁傑(630-700年)生於唐貞觀四年(630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700年),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字懷英。武則天時期宰相,傑出的封建政治家。應試明經科(唐代科舉制度中科目之一),從而步入仕途。從政後,經歷了唐高宗與武則天兩個時代。初任幷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餘人,無一人再上訴鳴冤,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後人據此編出了許多精彩的傳奇故事,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更是以此為題材,編了一本《大唐狄仁傑斷案傳奇》。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內,狄仁傑通曉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這對他一生的政治活動都有重大影響。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左衛大將軍權善才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大怒,命令將其殺死。狄仁傑奏罪不當死,唐高宗疾言厲色地說:“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狄仁傑神色不變,據法說理:“犯言直諫,自古以為難。臣以為遇桀、紂則難,通堯、舜則易。今法不至死而陛下特殺之,是法不信於人也,人何措其手足!”“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終於迫使唐高宗改變了主意,赦免了權善才的死罪。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準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佈置中途食宿之所。幷州長史李衝玄以道出妒女祠,徵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幷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讚歎說“真大丈夫矣!”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係,“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傑針對當時......

歷史上真正的狄仁傑是什麼樣子

人物生平  狄仁傑出生於一個官宦之家。祖父狄孝緒,任貞觀朝尚書左丞,父親狄知遜,任夔州長史。狄仁傑通過明經科考試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時工部尚書閻立本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傑被吏誣告,閻立本受理訊問,他不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發現狄仁傑是一個德才兼備的難得人物,謂之“河曲之明珠,東南之遺寶”,推薦狄仁傑作了幷州都督府法曹。

唐高宗儀鳳年間(676——679年),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兢兢業業,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無冤訴者,一時名聲大振,成為朝野推崇備至的斷案如神、摘奸除惡的大法官。為了維護封建法律制度,狄仁傑甚至敢於犯顏直諫。儀鳳元年(676年),武衛大將軍權善才因誤斫昭陵柏樹,仁杰奏罪當免職。高宗令即誅之,仁杰又奏罪不當死。帝作色曰:“善才斫陵上樹,是使我不孝,必須殺之。”左右矚仁杰令出,仁杰曰:“臣聞逆龍鱗,忤人主,自古以為難,臣愚以為不然。居桀、紂時則難,堯、舜時則易。臣今幸逢堯、舜,不懼比千之誅。昔漢文時有盜高廟玉環,張釋之廷諍,罪止棄市。魏文將徙其人,辛毗引裾而諫,亦見納用。且明主可以理奪,忠臣不可以威懼。今陛下不納臣言,瞑目之後,羞見釋之、辛毗於地下。陛下作法,懸之象魏,徒流死罪,俱有等差。豈有犯非極刑,即令賜死?法既無常,則萬姓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變法,請從今日為始。古人云:‘假使盜長陵一抔土,陛下何以加之?’今陛下以昭陵一株柏殺一將軍,千載之後,謂陛下為何主?此臣所以不敢奉制殺善才,陷陛下於不道。”帝意稍解,善才因而免死。

不久,狄仁傑被唐高宗任命為侍御史,負責審訊案件,糾劾百官。任職期間,狄仁傑恪守職責,對一些巧媚逢迎,恃寵怙權的權要進行了彈劾。調露元年(679年),司農卿韋弘機作宿羽、高山、上陽等宮,寬敞壯麗。狄仁傑上奏章彈劾韋弘機引導皇帝追求奢泰,韋弘機因此被免職。左司郎中王本立恃恩用事,朝廷畏之。狄仁傑毫不留情的揭露其為非作歹的罪行,請求交付法司審理。唐高宗想寬容包庇王本立,狄仁傑以身護法:“國家雖乏英才,豈少本立輩!陛下何惜罪人以虧王法。必欲曲赦本立,請棄臣於無人之境,為忠貞將來之戒!”王本立最終被定罪,朝廷肅然。後來,狄仁傑官遷度支郎中,唐高宗準備巡幸汾陽宮,以狄仁傑為知頓使,先行佈置中途食宿之所。幷州長史李衝玄以道出妒女祠,徵發數萬人別開御道。狄仁傑說:“天子之行,千乘萬騎,風伯清塵,雨師灑道,何妒女之害耶?”,俱令作罷,免除了幷州數萬人的勞役。唐高宗聞之讚歎說“真大丈夫矣!”。

武則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傑出任寧州(今甘肅寧縣、正寧一帶)刺史。其時寧州為各民族雜居之地,狄仁傑注意妥善處理少數民族與漢族的關係,“撫和戎夏,內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為他勒碑頌德。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隴右,寧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後上表舉薦,狄仁傑升為冬官(工部)侍郎,充江南巡撫使。狄仁傑針對當時吳、楚多淫祠的弊俗,奏請焚燬祠廟1700餘所,唯留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減輕了江南人民的負擔。垂拱四年(688年),博州刺史琅琊王李衝起兵反對武則天當政,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響應,武則天平定了這次宗室叛亂後,派狄仁傑出任豫州刺史。當時,受越王株連的有六、七百人在監,籍沒者多達5000人。狄仁傑深知大多數黎民百姓都是被迫在越王軍中服役的,因此,上疏武則天說:“此輩鹹非本心,伏望哀其詿誤。”武則天聽從了他的建議,特赦了這批死囚,改殺為流,安撫了百姓,穩定了豫州的局勢。其時,平定越王李貞的是宰相張光弼,將士恃功,大肆勒索。狄仁傑沒有答應,反而怒斥張光弼殺戮降卒,......

歷史上狄仁傑真的是神探嗎?

狄仁傑很聰明,有很好的斷案能力,但是狄仁傑實際上並不做這個事情 梗 狄仁傑這個人物形象,原型是武周時期的宰相,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工作能力很強,同時他的學生比較多,“桃李滿天下”!

類似於電視劇中虛構這樣的人物,大概世界上不大可能存在,應該說推理能力很強的人是有的,但如此神乎其神的,就.......

歷史上有沒有狄仁傑這個人?

有的狄仁傑(630—700)字懷英,生肖虎,漢族,唐代幷州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南郊區)人;唐(武周)時傑出的政治家,武則天當政時期宰相。舉明經。歷官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寧州、豫州刺史,武則天即位,任地官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後為來俊臣誣害下獄,貶彭澤令,轉魏州刺史,神功初復相,後入為內史,封燕國公。在武則天當政時,以不畏權貴著稱。 狄仁傑,生於唐貞觀五年(630年)[隋大業三年(607年)],卒於武則天久視元年九月辛丑(二十六)日(700年11月11日),初任幷州都督府法曹,轉大理丞,改任侍御史,歷任寧州、豫州刺史、地官侍郎等職。   狄仁傑為官,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為了拯救無辜,敢於拂逆君主之意,始終保持體恤百姓、不畏權勢的本色,始終是居廟堂之上,以民為憂,後人稱之為“唐室砥柱”;他在武則天統治時期曾擔任國家最高司法職務,判決積案、疑案,糾正冤案、錯案、假案;他任掌管刑法的大理丞,到任一年,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1.7萬人,其中沒有一人再上工伸冤,其處事公正可見一斑,是我國曆史上以廉潔勤政著稱的清官。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病故,朝野悽慟,武則天聞訊泣言之:“朝堂空也!”贈文昌右相,諡曰文惠;唐中宗繼位,追贈司空;唐睿宗即位之後又封之為樑國公。   狄仁傑的一生,可以說是宦海浮沉,作為一個封建統治階級中傑出的政治家,狄仁傑每任一職,都心繫民生,政績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後,輔國安邦,對武則天弊政多所匡正,可謂推動唐朝走向繁榮的重要功臣之一。

歷史上的狄仁傑真有那麼神奇嗎

狄仁傑的才幹與名望,已經逐漸得到武則天的讚賞和信任。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被任命為地官(戶部)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開始了他短暫的第一次宰相生涯。身居要職,狄仁傑謹慎自持,從嚴律己。一日,武則天對他說:“卿在汝南,甚有善政,卿欲知譖卿者乎?”狄仁傑謝曰:“陛下以臣為過,臣當改之;陛下明臣無過,臣之幸也。臣不知譖者,併為善友。臣請不知。”武則天對他坦蕩豁達的胸懷深為歎服。

狄仁傑官居宰相,參與朝政之時,也正是武承嗣顯赫一時,躊躇滿志之日。他認為狄仁傑將是他被立為皇嗣的障礙之一。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結酷吏來俊臣誣告狄仁傑等大臣謀反,將他們逮捕下獄。當時法律中有一項條款:“一問即承反者例得減死。”來俊臣逼迫狄仁傑承認“謀反”,狄仁傑出以非常之舉,立刻服了罪:“反是實!”來俊臣得到滿意的口供,將狄仁傑等收監,待日行刑,不復嚴備。狄仁傑拆被頭帛書冤,置棉衣中,請獄吏轉告家人去其棉。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得其冤狀,持書上告。武則天召狄仁傑等“謀反”的大臣面詢:“承反何也?”狄仁傑從容不迫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於鞭笞也。”又問:“何為做謝死表?”答曰:“臣無此表。”武則天令人拿出謝死表,才弄清楚是偽造的。於是下令釋放此案7人,俱貶為地方官。狄仁傑被貶為彭澤令。如此,狄仁傑運用自己的才智機謀死裡逃生。以後,武承嗣欲根除後患,多次奏請誅之,都被武則天拒絕。

在彭澤(今江西彭澤)令任內,狄仁傑勤政惠民。赴任當年,彭澤乾旱無雨,營佃失時,百姓無糧可食,狄仁傑上奏疏要求朝廷發散賑濟,免除租賦,救民於饑饉之中。萬歲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臨漳),河北震動。為了穩定局勢,武則天起用狄仁傑為與冀州相鄰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帶)刺史。狄仁傑到職後,改變了前刺史獨孤思莊盡趨百姓人城,繕修守具的作法,讓百姓返田耕作。契丹部聞之引眾北歸,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災難。當地百姓歌頌之,相與立碑以記恩惠。不久,狄仁傑升任幽州都督。

狄仁傑的社會聲望不斷提高,武則天為了表彰他的功績,賜給他紫袍、龜帶,並親自在紫袍上寫了“敷政木,守清勤,升顯位,勵相臣”十二個金字。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傑被武則天招回朝中,官拜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加銀青光祿大夫,兼納言,恢復了宰相職務,成為輔佐武則天掌握國家大權的左右手。此時,狄仁傑已年老體衰,力不從心。但他深感個人責任的重大,仍然盡心竭力,關心社會命運和國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建議或措施,在以後幾年國家的社會政治生活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聖曆元年(698年),武則天的侄兒武承嗣、武三思數次使人遊說太后,請立為太子。武則天猶豫不決。狄仁傑以政治家的深謀遠慮,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於廬陵王李顯。當時,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勸武則天迎立李顯,但沒有為武則天接受。對武則天瞭解透徹、洞燭機微的狄仁傑從母子親情的角度從容地勸說她:“立子,則千秋萬歲後配食太廟,承繼無窮;立侄,則未聞侄為天子而附姑於廟者也。”武則天說:“此朕家事,卿勿預知。”狄仁傑沉著而鄭重地回答:“王者以四海為家。四海之內,孰非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義同一體。況臣位備宰相,豈得不預知乎?”最終,武則天感悟,聽從了狄仁傑的意見,親自迎接廬陵王李顯回宮,立為皇嗣,唐祚得以維繫。狄仁傑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

聖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騷擾河北。武則天命太子為河北道元帥、狄仁傑為副元帥征討突厥。時太子不行,武則天命狄仁傑知元帥事,親自給狄仁傑送行。突厥默啜可汗盡殺所掠趙、定等州男......

狄仁傑是真的歷史人物嗎?

必須是真的

狄仁傑(630年-700年8月15日),字懷英,號德英,唐代幷州陽曲縣(今山西省太原市陽曲縣)人。為唐朝、武周時的著名宰相,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以身護法。任大理寺丞,一年中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到一萬七千人,無冤訴者。先後舉薦了張柬之、桓彥範、敬暉、竇懷貞及姚崇等數十位幹練的官員,皆為唐朝中興之臣,朝中政風為之一變。有人對他說:“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狄仁傑回答:“舉賢為國,非為私也。”狄仁傑曾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續立唐嗣,唐祚得以維繫。一生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的武則天時代,為國貢獻卓著。

歷史上的狄仁傑的是什麼樣的情況

狄仁傑(630年-700年),字懷英,幷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唐代著名政治家。

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歷任汴州判佐、幷州都督府法曹、大理丞、侍御史、度支郎中、寧州刺史、冬官侍郎、文昌右丞、豫州刺史、復州刺史、洛州司馬,以不畏權貴著稱。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傑擔任同鳳閣鸞臺平章事,成為宰相。但不久就被來俊臣誣陷下獄,平反後貶為彭澤縣令,契丹之亂時被起復。

神功元年(697年),狄仁傑再次拜相,任鸞臺侍郎、同鳳閣鸞臺平章事、納言、右肅政臺御史大夫。他犯顏直諫,力勸武則天立廬陵王李顯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續。

久視元年(700年),狄仁傑進封內史,並於同年病逝,追贈文昌右相,諡號文惠,後又追贈司空、樑國公。

人物生平

早期事蹟

狄仁傑早年考中明經科,出任汴州判佐,後在閻立本的推薦下,擔任幷州都督府法曹。

後來,狄仁傑升任大理丞,他剛正廉明,執法不阿,一年之內判決了大量的積壓案件,涉及一萬七千人,卻無一人冤訴,一時名聲大振。

盡忠職守

676年(儀鳳元年),左威衛

狄仁傑

大將軍權善才、右監門中郎將範懷義誤砍昭陵柏樹,唐高宗要處死他們,狄仁傑卻認為他們不應判死罪。唐高宗怒道:“他們是讓我作不孝之子,必須要殺他們。”狄仁傑道:“漢朝時有人盜取高廟玉環,漢文帝想要滅其族,張釋之直諫道:‘假如盜取了長陵一把土,將如何按律加其罪?’於是罪只殺一人。陛下的法律懸掛在宮外闕門上,法律規定本來就有差別等次的,罪不至於死而讓他們去死,這是什麼緣故呢?現在誤砍一株柏樹,就殺掉二位大臣,後世之人將說陛下是什麼樣的君主呢?”高宗於是免去了二人的死罪。幾日後,狄仁傑被授予為侍御史。

679年(調露元年),司農卿韋機督建完成宿羽、高山、上陽等宮,狄仁傑以宮室太過壯麗為由上表彈劾,韋機因此被免官。不久,狄仁傑又彈劾左司郎中王本立恃寵跋扈,請求交付法司審理。高宗下詔寬宥,狄仁傑道:“朝廷雖然缺乏人才,但是卻不缺王本立這種人。陛下為什麼要愛惜此人,而虧損王法呢!如果一定要寬赦王本立,就請把臣貶到沒人的地方,給將來忠貞的人作為警戒!”王本立因此被治罪。

不久,狄仁傑加朝散大夫,又改任度支郎中,並在高宗前往汾陽宮(在今山西靜樂縣)時,充任知頓使。

治理地方

686年(垂拱二年),狄仁傑出任寧州刺史,在任內妥善處理民族關係,深受擁戴,寧州百姓還為他立碑頌揚。當時,右臺監察御史郭翰巡察隴右諸州縣,彈劾了大批官員。到達寧州後,見頌揚刺史美德的人不絕於路,郭翰對人說:“一到州境內,就知道治理的如何了。”於是向朝廷推薦狄仁傑。不久,狄仁傑被徵拜為冬官侍郎。

狄仁傑

688年(垂拱四年),狄仁傑充任江南巡撫使。當時,江南之地有很多民間自行設立的祠廟,狄仁傑奏請焚燬1700餘所,只留下夏禹、吳太伯、季札、伍員四祠。不久,狄仁傑改任文昌右丞,又出為豫州刺史。

當時,越王李貞在豫州起兵反抗武則天失敗,六七百人受到株連,五千餘人沒入官籍。司刑使逼狄仁傑行刑,狄仁傑認為判決有誤,請求延緩行刑,然後祕奏武則天道:“我本想正大光明的上奏,但似乎有謀逆的人說清之嫌;但是如果我明白什麼是對的又不說的話,恐怕違背了陛下您憐憫天下百姓之心。這些人做出謀逆之事並非他們自願,希望您憐憫他們的不得已。”武則天就下旨赦免了她們的死罪,改為發配到豐州。囚犯們被押至寧州時,寧州父老到郊外迎接,並道:“是我們的狄使君救了你們的命吧?”於是囚犯們相互攙扶著到百姓為狄仁傑立的石碑旁哭成一片,齋戒三日,這才離開寧州。囚犯們到豐州後,又為狄仁傑立碑,以頌恩德。

當時,宰相張光輔率軍討平李貞之亂,部......

歷史上的狄仁傑真的有那麼神嗎

沒有。。。。狄仁傑變成神探主要是因為荷蘭漢學家高羅佩所著的小說《狄公案》。此人是狄仁傑的崇拜者。

相關問題答案
歷史上真的有狄仁傑嗎?
歷史上真的有關羽嗎?
世界上真的有四葉草嗎? ?
歷史上真有諸葛亮嗎?
歷史上真有李雲龍嗎?
世界上真的有神仙嗎?
世上真的有筆仙嗎?
世界上真的有魔法嗎?
世上真的有陰間嗎?
世上真的有魔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