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經濟發達原因?
日本經濟發達的原因是什麼
【答案】D【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日本地域狹小,礦產資源缺乏,A錯;日本人口眾多,國內市場狹小,主要依賴國際市場,B錯;日本耕地面積狹小,農業不發達,C錯;日本發展經濟時進口原料,出口產品,積極開拓國際國際市場,D正確,故本題選D。考點:本題主要考查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日本。
日本為什麼經濟和工業發達
自然資源:由於日本為島國,資源極度貧乏,是世界上進口資源,對外依賴程度最大的國家。
分佈特點:臨海分佈。日本工業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帶狀工業地帶”主要有京濱(東京---橫濱),名古屋(名古屋為中心),阪神(大阪--神戶),瀨戶內(廣島為最大中心)和北九州五大工業中心。
其工業已由勞動密集型和資源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和高技術化方向發展。
1、工業發展
日本工業在二戰中受到嚴重破壞。戰後,日本先後從美國等工業國家引進先進技術,開發新產品,確立了本國的技術體系,工業迅速發展。
2、日本工業和石油危機
正當日本工業順利發展時,1973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石油危機,石油價格上升,對以進口原料進行生產的日本工業造成了巨大影響。在這種情況下,日本積極開發省燃料產品,提高產品質量,終於度過了石油危機的難關。
3、製造業的海外生產
日本工業產品性能優良,在海外市場十分暢銷。進入80年代,隨著日本工業產品大量銷往國外,日本的貿易順差不斷增長,和各國的貿易摩擦日益增多。為減少貿易順差,日本企業開始進軍歐美市場,在當地成立公司,當地採購、當地生產。1985年以後,日元急劇升值,日本產品的價格競爭力相對下降,出口廠家紛紛將工廠遷往人工費低廉的亞洲各國,降低生產成本,日本製造業的海外生產大幅增加。但是,隨著工廠逐步向海外轉移,導致國內生產下降,即所謂的“產業空洞化”。
4、發達的工業
目前,日本是世界最大的工業國之一。日本的重工業包括金屬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輕工業包括紡織工業、食品工業、制窯業、紙和紙漿及其他工業。1997年機械工業佔工業總生產的44.7%,金屬佔12.4%,食品佔10.9%,化學佔10.3%,紡織佔2.8%,其他佔18.9%。
日本的重工業
--------------------------------------------------------------------------------
一、金屬工業
金屬工業的中心為鋼鐵,是建築、汽車、船舶、電氣機械不可缺少的材料。1997年日本粗鋼消費量8,600萬噸,人均685公斤。1998年日本粗鋼生產量9,355萬噸,繼中國、美國之後列世界第3位,在特種鋼等高附加值鋼鐵產品方面,日本的技術在世界上名列前茅。80年代以後由於日元升值,日本鋼鐵原料進口增加。1998年日本進口鐵礦石12,078萬噸,其中澳大利亞佔52.7%,巴西佔21.3%,印度佔13.2%,南非佔3.8%;進口原料煤6,063萬噸,其中澳大利亞佔50.4%,加拿大佔24.5%,美國佔7.2%,印度尼西亞佔5.9%。
截止1999年7月,日本主要鋼鐵企業有新日本製鐵、日本鋼管、川崎制鐵、住友金屬工業、日新制鐵、神戶制鋼所、北海制鐵等。
除鋼鐵外,日本還使用大量銅、鋅等金屬進行工業生產。
二、機械工業
機械工業是日本工業的中心。1997年日本有13.5萬家機械工廠,從業人員398萬。日本機械技術水平高,汽車等運輸機械、電視等電器電子機械、照相機和手錶等精密儀器、計算機等一般機械聞名於世。近年,隨著半導體技術的發展,性能優良的高科技產品和有利於環保的產品不斷增加。
日本的機械產品大量出口,1998年日本機械出口總額372,678億日元,進口111,953億日元。
1、汽車
1970年起日本汽車產業取代了鋼鐵產業,成為日本的第一大產業,對日本工業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80年代日本汽車產量首次超過了1,000萬輛。1990年達到1,349萬輛,創歷史......
日本經濟發達的主要原因是
答案C 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日本的相關知識。進口原料、燃料、出口產品,大力發展加工貿易經濟。 查看原帖>>
日本的經濟為什麼那麼發達,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zhidao.baidu.com/question/4004755.html
給你個別人回答的 我認為他說得比我好。
我就知道美國的扶持以及高科技電子產品。
一、戰後日本經濟的展大約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在美的扶植下,日本經濟全面啟動,恢復迅速。工業生產超過了戰前和戰時的最高水平,國民平均消費額也達到了戰前的標準,生鐵、粗鋼、化纖、電子、汽車等產品出現了巨大的增長。
2、1956年—1973年,是廣泛運用科技成果,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在這時期日本充分運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緊緊抓住了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50—70年代)適時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工業生產大幅度躍升,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3、1973年至今,是在危機陰影籠罩下進行經濟低速增長期。這一時期的日本雖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緩慢下來,但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仍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1971—1975年,平均年增長率達5.5%、1970—1980年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仍達到了5萬億美元。
上述一切成就的取得,可謂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不能不令人歎服和深思。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主要原因:
概括地說: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美國實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一。
1、對日政策的全面調整:
根據“杜魯門主義”的戰略,美國原想通過扶助蔣介石並使之統治中國,再以它為據點進行反共的戰略。由於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使美國遠東的戰略而破產。於是,日本在美國的亞洲戰略中變得重要起來,即美國打逄使日本替代原來擬想中的蔣介石政權,而成為其亞洲的反共據點,為了實施這一新戰略,為了遏制社會主義蘇聯和中國,美國重新調整了對日政策,放寬了對日本的懲罰,即從削弱日本,轉為扶植日本。建設“遠東工廠”就是最好例證。
為了遏制蘇聯和中國革命的勝利,1948年1月美國提出了一個佔領日本的新方針——“建設自主國家”,這個所謂的“自主國家”,實際上只不過是美國在亞洲的“遠東工廠”的代名詞。
為了建設“遠東工廠”,美國積極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張解除對多數軍需工廠的指定賠償,為了實現日本的復興,美國力主緩和戰爭賠償,允許日本保留賴以恢復生產特別是軍工生產的資設備基礎。
建設“遠東工廠”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儘快擺脫戰後的通貨膨脹和糧食危機,美國於1948年12月,提出了“穩定經濟九原則”,1949年2月還派底特銀行董事長道奇到日本擔任佔領軍當局的最高財政顧問,對日本經濟進行整頓,制定了“道奇計劃”把“穩定經濟的九原則”加以具體化。道奇的緊縮財政措施實行後,通貨膨脹被抑制住了,日本經濟也穩定下來。開始向自由經濟過渡。
2、侵朝戰爭的“特需”訂貨
戰後美國為了爭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給日本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日本立時成了美煙的後方軍需物資供應基地和武器、軍械的修理廠。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達36憶美元。這些“特需”極大地刺激了日本經濟的迅速恢復。給日本經濟注入活力,帶來了國內的“消費景氣”。。無怪乎日本壟斷資本家稱朝鮮戰爭為拯救日本經濟的“及時雨”......
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
淺探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
日本和我國一衣帶水,隔海相望。兩國很早就開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進行友好交往。古代時期,中國的科技文化、生活習谷對日本影響深遠。進入近代,日本同我國在發展過程中曾有許多驚人的相似——也曾遭到以美、英為首的西方列強的入侵,也曾受到西方列強經濟的染脂,也曾進行反列強的艱苦卓絕的鬥爭。
二戰後的50年,日本由一個戰敗國,資源貧乏的島國,迅速躍升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不能不令人驚訝和深思。為了加速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探索日本經濟崛起的成功經驗為我所用,本文不“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作一初探。
一、戰後日本經濟的展大約經歷了三個發展時期:
1、1945年—1955年是日本經濟的恢復發展時期,這一時期在美的扶植下,日本經濟全面啟動,恢復迅速。工業生產超過了戰前和戰時的最高水平,國民平均消費額也達到了戰前的標準,生鐵、粗鋼、化纖、電子、汽車等產品出現了巨大的增長。
2、1956年—1973年,是廣泛運用科技成果,進入經濟高速增長時期。在這時期日本充分運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緊緊抓住了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50—70年代)適時制定外向型經濟發展戰略,調整國內產業結構,工業生產大幅度躍升,年均增長率在10%以上,一躍成為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強國。
3、1973年至今,是在危機陰影籠罩下進行經濟低速增長期。這一時期的日本雖受經濟危機的影響,經濟發展緩慢下來,但與其他資本主義國家相比,仍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率。1971—1975年,平均年增長率達5.5%、1970—1980年度,日本國內生產總值上升3.2倍,1995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仍達到了5萬億美元。
上述一切成就的取得,可謂是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不能不令人歎服和深思。
二、戰後日本經濟崛起的主要原因:
概括地說:有以下幾個主要方面:
一美國實施全方位的扶植的政策,是日本經濟崛起的原因之一。
1、對日政策的全面調整:
根據“杜魯門主義”的戰略,美國原想通過扶助蔣介石並使之統治中國,再以它為據點進行反共的戰略。由於形勢的變化,特別是中國革命的勝利,使美國遠東的戰略而破產。於是,日本在美國的亞洲戰略中變得重要起來,即美國打逄使日本替代原來擬想中的蔣介石政權,而成為其亞洲的反共據點,為了實施這一新戰略,為了遏制社會主義蘇聯和中國,美國重新調整了對日政策,放寬了對日本的懲罰,即從削弱日本,轉為扶植日本。建設“遠東工廠”就是最好例證。
為了遏制蘇聯和中國革命的勝利,1948年1月美國提出了一個佔領日本的新方針——“建設自主國家”,這個所謂的“自主國家”,實際上只不過是美國在亞洲的“遠東工廠”的代名詞。
為了建設“遠東工廠”,美國積極制定使日本早日自主的方案,主張解除對多數軍需工廠的指定賠償,為了實現日本的復興,美國力主緩和戰爭賠償,允許日本保留賴以恢復生產特別是軍工生產的資設備基礎。
建設“遠東工廠”的重要一步就是使日本儘快擺脫戰後的通貨膨脹和糧食危機,美國於1948年12月,提出了“穩定經濟九原則”,1949年2月還派底特銀行董事長道奇到日本擔任佔領軍當局的最高財政顧問,對日本經濟進行整頓,制定了“道奇計劃”把“穩定經濟的九原則”加以具體化。道奇的緊縮財政措施實行後,通貨膨脹被抑制住了,日本經濟也穩定下來。開始向自由經濟過渡。
2、侵朝戰爭的“特需”訂貨
戰後美國為了爭做世界霸主,1950年6月發動了對朝鮮的侵略戰爭。這場戰爭給日本的經濟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日本立時成了美煙的後方軍需物資供應基地和武器、軍械的修理廠。日本由此得到了大量的“特需”收入,高達3......
日本經濟發展的原因是什麼
二戰後日本經濟高速發展的原因
日本經濟現代化的實現,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其中既有外部條件,也有日本政府和人民自身的努力。
戰後初期日本實行的民主改革,推動其社會經濟結構發生較大的變化,也對社會生產關係作了局部調整,建立起適應當代經濟發展的資產階級民主制度和有利於運用現代化管理手段的企業組織形式和管理體制,從而將國民中蘊藏的勞動智慧和創造力激發釋放出來,成為推動社會經濟高速發展的基礎動力。
戰後國際形勢的演變給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日本在憲法中被迫放棄戰爭權,以後又以允許美國駐軍為代價,換取美國的“核保護傘”,致使其軍費開支相當少,能夠把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和平經濟的發展。朝鮮戰爭爆發前後,美國開始大力扶植日本,不僅給了它約36億美元的“特需”訂貨,而且將沒收的850家軍需企業歸還給日本政府,並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援助,美國私人資本也大規模湧入日本。美國的扶植,使日本獲得了經濟發展所必需的資金和技術。
日本自明治維新以後就一直非常重視教育,1872年政府頒佈了全國統一的學制,強制推行小學義務教育。1947年又進行教育改革,將義務教育的範圍擴大到初中。到50年代中期,全國25歲以上的人口中受教育率高達94%,70年代中期又基本普及了高中教育。政府教育經費支出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逐步上升,50~60年代在5%左右,70年代上升到6%~7%,1980年達到7.2%。在人才結構方面,政府根據不同時期經濟結構的發展變化,調整教育重點。在經濟恢復時期,為了提高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把普及初等義務教育作為重點;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國家大力發展重化工業,就把培養中級技術人才作為教育發展的重點;70年代以後,日本產業結構從資本密集型的重化工業轉向知識密集型產業,政府又把培養能自主開發新技術的高級人才和熟練運用新興技術的中級人才作為教育的重點。由於日本長期堅持“教育先行”的戰略,為經濟發展保證了人才資源。
日本政府利用國內外各種條件,確定了具有本國特色的發展道路。在這方面,日本的國家干預方式和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特點,都對經濟發展起了很大的推動作用。除此之外,政府根據日本的特點,一方面採取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的方針,另一方面確立“貿易立國”的戰略,積極有效地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進出口貿易,加強資本輸出。在引進先進技術方面,政府重視世界科技發展的最新動向,甚至利用產業間諜來獲取科技情報資料;同時在50年代實施審批制度,對引進工作加以管理和引導,以避免重複引進,節約外匯。進入60年代以後,日本的經濟實力和外匯支付能力加強,政府在這方面的管理才有所放鬆。日本引進技術是根據本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實際需要,有選擇有重點地進行的。50年代中期以前,國家處於經濟恢復時期,主要引進電力、鋼鐵、汽車、造船、機械製造等基礎產業部門的傳統成套設備和技術。50年代中期以後,尤其是60年代初開始,逐漸轉向以購買專利為主來引進新興技術。從70年代中期開始,為了實現從資本密集型向技術和知識密集型產業轉變,又以引進尖端技術為主。為了對引進技術進行吸收改造,日本企業不惜花費鉅額資金,吸引優秀人才,在仿造的基礎上博採眾長,改革創新。在開拓國際市場方面,1955年進出口貿易總額不過45億美元,1960年就達到近85億美元, 1965年又上升到166.21億美元,1970年躍升至近382億美元。資本輸出1970年累計達67.9億美元。
長期堅持推行高積累、高投資和強化資本積累的政策,實現低成本高效益的運行機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觀調控政策的內容之一。高積累的基礎是高剝削率、高儲蓄率和低福利。戰後日本......
日本經濟發達的原因是 ...
便利海運、發達科技、高素質勞動力、高效率管理。
日本經濟為什麼那麼發達
日本在二戰以後,美國根本就是全力扶植日本的經濟建設。理由很簡單,因為日本所處的地方,離中國和蘇聯(當時美國最在意的兩個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很近,既然蔣介石打輸了內戰逃到臺灣,那麼美國在亞洲的扶植對象就只有選擇日本了。因此,日本在戰後,得到了美國諸多幫助,經濟可以飛速發展,直到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體。但是,日本能爬到這個位置,除了外界因素以外,內在原因才是根本。要知道在二戰以前,日本的經濟就已經很強大了,不然怎麼去發動戰爭?所以,第一日本在戰後有基礎,就算工業設施,廠房都被毀了,人才還有,先進的理念還在,也就是所謂的軟件實力,加上美國提供的硬件,自然恢復經濟不成問題。而後能不斷進步直到廣場協議以前,日本經濟的騰飛,離不開他們自身的一些特點,比如能吃苦,做事認真,虛心學習,熱愛創新,職業,有危機感,目光遠大(後兩點尤為重要,從政府到大財團,都有著完備的建設計劃和目標,以及持續性的執行能力。之所以日本能出這麼多世界500強,而中國沒有,決定性的差距就是意識觀念上的差距和連貫性)當然不可否認,中國的經濟受到文革打擊中斷10年,但是如果相比較的話,二戰後日本政府投入在經濟建設上的精力要遠遠大過當時的中國政府,這種差距是全方位的,也是經驗上的差距。
總之,一個小小的島國經濟能如此發達的原因是很多的,客觀因素當然不可避免,至少在二戰以後,因為冷戰的原因,中國當時的經濟發展出了文革以外,還受到很多西方國家的限制。但是,內在的差距,仍然不能避開。。超過美國的經濟排在世界第一,只有兩種可能,第一是美國同俄羅斯發生戰爭,受到核武器攻擊;第二是美國再次發生像上世紀30年代初的大蕭條,同時中國可以奇蹟般的避免牽連。除此之外,正常狀態下,只要中國依然是社會主義國家,西方國家就絕對不會給你這樣一個機會。。。最好的例子就是俄羅斯。。。
另外,你說的明朝中國有多發達,確實如此,包括唐朝也好,秦朝也好,中國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家,但是問題在於,那個年代交流不發達,中國文明在怎麼好,除了東亞一些國家以外,就難以對世界的推動產生影響。沒有文化的碰撞,就難以產生進步的動力。第二,影響當今世界格局的年代始於英國的工業革命,一直到二戰或者冷戰結束。這段時間,中國對於世界的貢獻太少太少了,幾乎是一個到了被邊緣化的程度。。古代我們有四大發明,近代呢?影響今天世界的,最大貢獻的兩個國家,第一是英國(後來創建了美國),第二就是美國。。。
推薦lz看看<大國的崛起>,這樣就能瞭解到美國日本德國這些國家超越我們的了。
日本經濟為什麼這麼發達
忘掉GDP增長率,聚焦於勞動生產率、生活品質的改變、海外資產的積累和家庭財富增長這些變量,日本依然是一個富裕的社會。
一
到底日本是因何衰退的呢?
過去20年,中國經濟年均增長達到10.5%,而日本只有1.1%。1987年,日本GDP超過前蘇聯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經濟佔全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從1994年最高峰時的17.67%,逐步下降到2010年的8.7%;中國經濟佔全世界經濟總量的比重從1991年的1.83%,逐步上升到2010年的9.3%。
1994年日本經濟總量相當於中國的8.55倍,達到戰後以來的歷史頂峰,隨後中日經濟差距迅速縮小,1997年日本GDP降為中國的4倍多,2002年降為中國的2倍多,2006年降為中國的1倍多,2008年之後兩國GDP已比較接近。1990年中國居世界經濟第10位,1995年超過巴西、西班牙、加拿大上升到第7位,2000年超過意大利居世界第6位,2005年超過法國和英國居世界第4位。
2007年超過德國居世界第3位,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按照目前的發展速度,今後幾年,中日之間的經濟差距將進一步拉大。世界各國公認,中國的崛起不可阻擋,中國長達30多年的高速增長創造了世界經濟發展史上的奇蹟。
自1991年至今長達20年的時間裡,由於資本市場和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日本經濟驟然減速,經濟長期停滯,被經濟學家們稱為“失去的20年”。
導致日本泡沫經濟破裂有幾個關鍵因素:一是日元短期內急劇大幅升值,造成國家財富迅速膨脹和放大;二是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造成金融泡沫擴張;三是房價急劇大幅上漲,造成嚴重的房地產泡沫。
保持經濟長期平穩較快發展至關重要,而最大的危險在於泡沫經濟。被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表象所掩蓋,日本的經濟社會發展不像有些人所認為的那樣“深陷泥潭”,相反日本經濟運行總體還比較平穩,經濟社會發展都進入到有序運行的軌道,經濟和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都達到了精細化的程度。
二
日本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深層現象
在整個20世紀90年代,日本失業率僅為3%左右,是美國同期失業率的一半。2009年人均收入為美國的90%以上,為中國的30倍以上。日本沒有外債,外匯儲備超過1萬億美元。一個自然資源匱乏、面積不如雲南省的島國能做到這一步。
日本快速發展的另一個因素是勤勞儉樸的東亞傳統,它使日本企業總能以比歐美企業更低的成本生產產品,其背後的代價是國人儘可能少休閒多工作。較高的教育水平也是日本經濟迅速起飛的另一大關鍵。正是這些因素的綜合作用使日本經濟在一段時間內遙遙領先於世界絕大多數國家和地區。
從本質上看日本經濟是健康的,之所以給外界一種衰退的印象,原因是日本充分就業儲蓄遠遠超過社會合意投資,從而使日本經濟停滯。
三
認識中國發展的定位
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的發展,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空前提升。中國的發展引起全世界的驚歎,也令我們感到自豪。現在到國外去的中國人越來越多,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人,到處都可以看到中國製造的商品。
中國人的消費能力也引起世界各國的重視,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想方設法吸引中國遊客。特別是隨著中國經濟總量超過日本居世界第二位,中國成為世界第一齣口大國,中國擁有的外匯儲備世界第一,等等。
我國人均收入剛剛進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較低水平,要邁過“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還必須付出長期不懈的艱辛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