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字有什麼新的認識?
你對書寫好漢字有了什麼新的認識
漢字也是依照一定的機構技巧構成的,簡體漢字進行簡化以後將以前的那種結構打亂了,學起來可能會相對難很多。 要學好漢字,也就是多寫多用了,其他更快捷簡便的方法我就不知道了。 新的想法我就是知道了中國大陸對漢字的簡化其實是很不好的,以前簡化主要是為了書寫的快捷,現在有了電腦,書寫不再主導,簡化反而增大了學習的難度。
讀了國粹漢字你對書寫好漢字有了什麼新的認識
我女朋友分手後這樣跟我說的當你改變的時候一切都改變了,我應該怎麼說
近代以來,關於漢字的「六書」說有哪些新的認識和發展
主要認識和發展來源於唐蘭和裘錫圭兩位先生的觀點。
六書說存在的問題。
六書說是《周禮·保氏》最早提出來的,許慎在《說文解字敘》中做出了完善,原文表述如下:
《周禮》:八歲入小學,保氏教國子先以六書。一曰指事。指事者,視而可識,察而見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畫成其物,隨體詰詘,日月是也。三日形聲。形聲者,以事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日會意。會意者,比類合誼,以見指撝,武信是也,五日轉註。轉註者,建類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日假借。假借者,本無其字,依聲託事,令長是也。
另有鄭眾及漢書藝文志的六書說,大同小異不做贅述。
六書說是傳統的觀點,影響挺大。裡面也有一些不盡合理之處。普遍認為,轉註和假借是用字法,不是造字法,特別是轉註,爭論較大。會意的例子不盡合理,許慎是受到了左傳的影響,楚莊王曰:止戈為武,人言為信,是哲理性的發揮,而非文字學的解答,是不準確的。
另一方面,六書說的定義並不嚴謹,有的字可以二屬,形成形聲兼會意這類型的情況出現,有甚者學著八八六十四卦將六書分為三十六類。
唐蘭的三書說
唐蘭的三書說見於其著作《中國文字學》,其分類為:
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聲文字
唐蘭認為,文字不歸於形,必歸於意;不歸於意,必歸於聲。這三者足以概括一切中國文字。
裘錫圭評論三書說的侷限性為:
象形與文字字形聯繫起來難以理解,象形字是詞的書寫形式,而象意和形聲也是書寫形式,為何單獨把象形與字形聯繫起來。從字形與詞的聯繫上看,象形跟象意並沒有多大區別;另外,唐蘭的三書說並沒有給非圖畫文字類型的表意字留下位置,將這種字歸結為變體的表意字(見《文字學概要》105頁)
裘錫圭的三書說
裘錫圭的三書說是繼承陳夢家三書說理論進一步完善,他把文字分為兩類:可以納入三書說的和不可以納入三書說的。
陳夢家提出的三書說是表意字、假借字、形聲字。這裡他弱化了象形的位置,在文字隸定之後象形跟會意指事並沒有明確區別,歸結為表意字。又強調了假借,假借是用字法,但並不意味著假借就不是漢字的一種基本類型,假借字數量眾多,在結構上也有自己的特徵。
裘錫圭把不可歸納為三書說的文字分為五種類型:
記號字、半記號字、變體表音字、合音字、兩聲字,這類型的字數量不多。
記號字:五、六、七、八都是記號字。本身的形體就不表示明確意思,只是作為符號使用。
半記號字:叢、義(這裡不能用繁體),雖然繁體的叢、義不是記號字,但演化成這樣並不能看出它原來的意思,只能當做一個符號使用。
變體表音字:乒、乓、刁,這一類的字是從原有的兵、刀變體而來,只表示字的讀音,不表示意思,實際上已經是個符號了。
合音字:比如甭、覅,都是兩個字的讀音合起來,並表示這兩個字的意思。在化學用字中尤多,比如羥、羧、羰等……
兩聲字:純粹由聲旁構成的字,兩個部分都表示聲不表示意、比如啎,兩個組成部分並不表示忤逆的意思。
總結,六書說以來的學說繼承都是對漢字認識的發展。六書說的理論基礎在於古文字,重視古文字的繼承關係;而到了三書說,重視的則是現代文字的自身歸類,撇清了和古文字的聯繫。
對於漢字的感受是什麼?
漢字是充滿智慧的語言符號。它是音、形、義的結合體,這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文字所無法比擬的,幾乎所有的老外都 感到中國字難學,單憑這一點就足以讓中國人自豪,為什麼中國人學得來 他們學不來呢?看看日本的文字吧,他們只有學中國的字才像字,他們自己創造的文字那也稱得上是字嗎?
中國的方塊字既可豎寫也可橫寫,由漢字洏產生的書法藝術 ,更加無與倫比,古代名人的墨寶流傳至今有許多已是價值連城,用漢字寫春聯,在新春佳節,喜慶之日,讓家家戶戶滿堂紅,猜漢字謎語,無論謎底、謎面都十分的豐富多采。而且中國通過“六書法”造字,再通過 字靈活組詞,字,不但表音,而且表意,詞彙之多,詞海都容納不下,因為隨著社會的進步、科學的發展,信息的傳播,新詞還會不斷地被創造出來 ,真是無窮無盡!妙不可言!正因為漢字有許多優點,所以中國人取名字也特別講究,不像外國人,他的字只表音,取名很單調,單是英國女皇中叫瑪麗的就好幾個。而且中國字表意明確,簡潔,據說同一份文件,用中文打出來的最薄。我想,每一箇中國人都 應該熱愛祖國的文字,並認真學好、用好祖國的文字!
是認識字人都會是什麼意思?
這是表示某個問題太簡單了,有點知識的人都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