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觀稅負是什麼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0-05

宏觀稅負是怎麼算出來的

姚長輝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論稅負 ■宏觀稅負既有總體水平問題,也有結構性差異,不能忽略具體項目和負擔對象。 ■比較分析宏觀稅負水平,不能脫離不同國家所處的發展階段和政府職能範圍,各國的具體國情不同,宏觀稅負水平沒有放之四海皆適用的統一標準。 --------------------------------- 國家稅務總局局長肖捷最近在媒體上撰文披露,目前,國際上衡量一個國家的宏觀稅負水平,一般是用一定時期(比如一年)政府集中的稅收總量或稅收和非稅收入總量佔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來測算。經合組織(OECD)、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國際組織,以及一些國家的政府機構,通常用此方法測算不同國家的宏觀稅負水平。 在IMF《政府財政統計年鑑(2009)》中,中國的數據為2007年。按照中國現行各類預算管理制度規定,並以2009年數據測算,中國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為17.5%,加上政府性收費和基金等非稅收入,宏觀稅負約為30%(其中,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佔4.2%,社會保險基金收入佔3.8%)。而國內有的研究機構和學者,根據相關數據分別測算或估算中國目前宏觀稅負水平比30%要略高一些。對此,肖捷以為,這其中可能存在數據轉換口徑的差別,或者沒有完全剔除關聯數據之間的重複計算因素。 “必須指出的是,用政府集中的各項稅收和非稅收入佔同期實現的GDP比例來衡量宏觀稅負水平,雖然是目前一些國際組織和政府機構常用的比較方法,但仍然有其侷限性。”肖捷說。 肖捷列舉了兩個理由: 首先,國家間財政制度安排上的差異,會不同程度地影響稅負比較的公正性。由於各個國家的財政政策和相應的制度安排,分別體現了本國執政當局的治國策略和管理思想,即使是方向一致的政策主張,也可能會在操作層面作出不同的規定,並影響到宏觀稅負水平的變化。例如,基於某種政策意圖,政府對企業或公民的財政支持,既可以實行稅收減免方式,也可以採取資金補助形式。實行前一種方式,政府集中的稅收減少;採取後一種形式,並不影響政府集中的稅收,佔GDP的比重也會相應高於前者。目前,世界上一些國家為減少稅收漏洞,一般都控制實施減免稅政策,採用由預算安排資金補助。也有一些國家或地區,為吸引資本流入,鼓勵某些行業或區域發展,對企業實施不同形式的稅收優惠。如果是採取稅收減免方式,將直接減少收入;如果是實行稅收先徵後返,即將稅收先繳入國庫,再通過預算支出安排,將繳納的部分或全部稅收返還給納稅人,名義上統計入庫的稅收沒有減少,但這部分收入並沒有實際形成公共財政資源。 其次,統計數據的非一致性,也會或多或少地影響稅負比較的合理性。儘管IMF對政府收入的構成及分類做了界定和說明,然而,囿於資料的匱乏,我們無法區分不同國家在稅收和政府非稅收入統計上的具體差別。根據IMF的分類,政府各類收入中,包括稅收、社會保險繳款、捐贈收入、其他收入。稅收雖然是各國收入中共有的項目,但是,存在著上述不同制度安排出現的迥異結果的影響,進行項目間的調整,也難以保證各國數據口徑完全一致;社會保險繳款反映了不同國家養老等社會保險管理體制的差別,以稅收籌集社會保險資金的國家,這項收入很少或不存在,而以非稅形式籌集社會保險資金的國家,這項收入規模較大。譬如,歐盟一些國家雖然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不到30%,但社會保險繳款一般都超過10%.這也表明,儘管稅收是構成宏觀稅負的主體,非稅收入負擔也同樣需要關注;捐贈收入所佔比重不大,尤其來自外國政府或國際組織的贈與收入,與本國創造的GDP並無關聯;其他收入,包括各種財產性收入、出售商品和服務收......

稅負是什麼意思,通俗點

稅負,就是稅收負擔率,即稅收負擔水平,指實際計繳的稅款佔相對應的應稅銷售收入的比例。稅負可以單指增值稅稅負、所得稅稅負、營業稅稅負等。也可以把所有本年度上交的所有稅款加總計算一個總體稅負。

什麼是宏觀稅收負擔?

宏觀稅負是指一個國家的稅負總水平,通常以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的稅收總量佔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 、或國民收入(NI)的比例來表示。生產力發展水平、政府職能的範圍以及政府非稅收入規模等是決定宏觀稅負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宏觀稅負問題始終是稅收政策的核心,宏觀稅負水平合理與否對於保證政府履行其職能所需的財力,發揮稅收的經濟槓桿作用有著重要意義。

當前我國稅收負擔的分析判斷

這裡首先有一個宏觀稅負的含義及衡量指標問題。

宏觀稅負是指一個國家的總體稅負水平,一般通過一個國家一定時期政府

所取得的收入總量佔同期GDP的比重來反映。在我國由於政府收入形式不規範,單

純用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並不能說明我國的宏觀稅負問題。根據統計政府所取得

的收入的口徑不同,我國通常就有了三個不同口徑的宏觀稅負衡量指標:

(1)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我們稱之為小口徑的宏觀稅負。

(2)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我們稱之為中口徑的宏觀稅負。這裡的“財政收入

”指納入財政預算內管理的收入,包括稅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如國有資產收入

、變賣公產收入等)。

(3)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我們稱之為大口徑的宏觀稅負。這裡的“政府收入

”,不僅包括“財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向企業和個人收取的大量

不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預算外收入,以及沒有納入預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等,

即包括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以各種形式取得的收入的總和。

在這三個指標中,大口徑的指標最為真實、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財力的程度和

整個國民經濟的負擔水平。而中、小口徑指標則更能說明在政府取得的收入中,財

政真正能夠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在分析我國宏觀稅負水平時,需要將這三種不

同口徑的指標綜合起來進行考察。

目前我國宏觀稅負水平的狀況及變動趨勢如表1:

從下表可以看出,我國大口徑的宏觀稅負,與小、中口徑的宏觀稅負相比,在

數值上要高出很多,例如2000年我國小口徑的宏觀稅負為14.1%,中口徑的宏觀

稅負為15%,兩者相差不大,但大口徑的宏觀稅負為25.1%,則差不多是小口徑

宏觀稅負的近兩倍。

由於大口徑的宏觀稅負是真正反映企業和居民負擔水平的指標,從這一指標看

,應該說目前企業和居民的總體稅費負擔偏重,不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

後勁。

首先,按照我們測算的數據計算,2000年我國稅費總體負擔佔CDP的25.1%,

而考慮到對預算外、體制外收入測算的保守性,這個稅負水平應該是實際稅費負擔

水平的下限,有的專家學者認為這一指標早已超過了30%(米建國,1996)。即使是

25%的下限,雖然低於發達國家平均30%的水平,但與發展中國家16%-20%的水

平相比,卻高出不少。

其次,經濟增長速度在放慢,但宏觀稅負水平卻是在不斷地提高,從1997年到

2000年,大、中、小口徑的宏觀稅負大體上都增加了4個百分點,平均每年增加1個

百分點,這表明最近幾年來,在“費改稅”沒有大的起色的情況下,主要是由於稅

收的超常增長帶來了稅費總負擔的不斷提高。

再次,從一定時期剩餘產品的價值量與稅費負擔量分析,由於稅費主要來源於

一定時期社會生產的剩餘產品價值,而為了維持社會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需

要,稅費總額只能是同期剩餘產品價值量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宏觀稅負的我國狀況

我國狹義口徑的宏觀稅負(稅收佔GDP比重)實際偏低在財政收入中,稅收佔到了90%左右。財政收入較快增長,引發了一些人的擔心:財政收入增加這麼多,是不是國家收的稅太多了,企業和居民的負擔太重了?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說,全面考量財政收入負擔水平的最重要指標,不是財政收入的絕對數,而是國家的宏觀稅負水平。宏觀稅負是指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它是衡量政府收入規模的重要指標,反映了一個國家政府參與國民收入分配的程度,直接關係到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和水平。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統計口徑,政府財政收入包括稅收、社會保障繳款、贈與和其他收入。按此統計範圍,我國政府除納入一般預算管理、可以統籌安排用於民生支出、提供一般公共產品和服務的公共財政收入外,還包括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從總體上看,我國宏觀稅負低於工業化國家和發展中國家。IMF出版的《政府財政統計年鑑》(2008)對2007年全部有數據的53個國家的宏觀稅負進行了計算。這53個國家宏觀稅負平均為39.9%,其中24個工業化國家的平均水平為45.3%,29個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為35.5%。按這一口徑計算,2007年至2009年,我國宏觀稅負分別為24%、24.7%和25.4%,不僅遠低於工業化國家平均水平,而且也低於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從可用財力上看,我國可用於統籌安排的公共財政收入佔GDP比重明顯偏低。在現行管理體制下,除按照國際上通行的對社會保險基金實行專款專用外,我國政府性基金收入、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等也都具有特定用途,實行專款專用,只有公共財政收入可以統籌用於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公共支出。2007年我國公共財政收入佔GDP比重為19.3%,2008年為19.5%,2009年為20.1%,明顯低於國外平均水平。從人均指標上看,我國人均財政收入與國外相比差距更大。2009年我國人均公共財政收入5130元,按當年匯率折算僅為751美元,大大低於美國、日本、德國、法國、意大利、英國等主要發達國家13000美元以上的水平。廣義口徑的宏觀稅負實際並不低中國社科院《中國財政政策報告2009/2010》給出了完全不同的答案。報告指出,按照IMF《政府財政統計手冊》標準,中國政府的財政收入可以定義為一般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預算外收入、土地有償使用收入、社保基金收入,這構成全口徑的政府收入。以此計算,中國全口徑政府收入已經從1998年的1.73萬億元,上升到2009年的10.8萬億元,佔當年GDP的比重,也從1998年的20.4%上升到2009年的32.2%,上升了約12個百分點。國家稅務總局稅收科研所所長劉佐也指出,要釐清宏觀稅負的基本概念。“稅收總額佔GDP的比重可能只有20%,但全口徑的話,我們統計至少超過了30%,還有統計不上來的。還有人說35%、40%的。”劉佐說。 財政收支矛盾仍很突出財政收入增加了,並不意味著政府花錢可以大手大腳,仍須精打細算過緊日子,把錢花到最急需的地方。近年來,我國政府財政支出一直在向民生領域傾斜。2009年,中央財政用於“三農”支出合計7253.1億元,增長21.8%;用在與人民群眾生活直接相關的教育、醫療衛生、社保和就業、保障性住房、文化等方面的民生支出合計7422.56億元,增長31.7%。如果包括環境保護、交通運輸等方面涉及民生的支出,中央財政實際用於民生的投入還要更大一些。今年上半年,全國財政支出用於教育、社保和就業、醫療衛生等民生方面的支出,增幅均高於同期GDP的增幅。財政部有關負責人表......

我國宏觀稅負到底高不高

1、各區域間經濟發展水平.在其他條件一定的情況下,宏觀稅負水平和經濟發展水平呈同向變動.在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國家,其內部的各種社會經濟聯繫往往較落後國家更為緊密和複雜,這就要求國家有雄厚的財政收入來加強對社會經濟的宏觀調控.另一方面,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會使整個社會和國民的稅收負擔能力大大增強.這是保持較高的宏觀稅負的可能條件.而較低的經濟發展水平則會使社會經濟無力承受較重的稅收負擔.因此,經濟發展水平與宏觀稅負水平高度相關.(一)工業企業規模較小,集約化程度低,對宏觀稅負的支撐作用明顯不足稅收收入主要來源於第(二)產業中的工業,在通常情況下,工業企業規模與宏觀稅負之間表現為正相關關係,工業企業規模大,集約化程度高,則宏觀稅負水平也較高,反之則較低.2、區域間產業結構.一國的產業結構決定該國的稅源結構.產業結構的發展級次以及由低向高的變動趨勢,與宏觀稅源的增長具有高度的關聯性.當產業結構出現新舊交替時,稅收制度應適應新的變化及時進行調整或改革,使稅源的分佈與稅收負擔的結構相對應,從而達到產業間稅負水平的公平,並有利於經濟的增長與發展.同樣,稅收負擔的高與低、輕與重對產業的興衰也產生著重要的影響.產業結構優化程度高低,能源、高新技術產業的多少,企業效益低的好壞,對區域宏觀稅負的拉動能力都比較重要.3、各區域間政府職能範圍.稅收收入作為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其數額必然受財政支出需要的影響,而財政支出的多少則取決於一國政府的職能範圍.政府職能範圍越大,政府的開支越多,必然要求提高區域宏觀稅負水平以增加財政收入.反之,政府職能範圍越小,政府的支出越少,需要的稅收收入也越少,區域宏觀稅負水平就可能降低.4、宏觀稅負水平本身存在的數量極限.區域宏觀稅負水平本身存在下限和上限.區域宏觀稅負的下限是指能夠滿足國家行使職能最低需要的稅收數量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國家行使職能的最低需要量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業已達到的不隨生產發展和人口增長而相應增加的社會共同需要量;二是隨著人口增長和生產發展而相應增加的社會共同需要量;三是為滿足由人口增長而引起的消費資料增加的需要.區域宏觀稅負的上限是指在保證經濟發展具有連續性和社會簡單再生產得以正常運行前提下的稅收規模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最大比重.區域宏觀稅負的下限和上限是稅收分配不能超越的兩個極限.5、各區域間稅收政策因素.(一)各種稅收優惠所佔比重較大,影響了宏觀稅負水平提高減免稅企業實現增加值卻不能產生稅收效益,對宏觀稅負產生下拉作用.(二)產品結構中應稅消費品較少,對宏觀稅負水平有著直接影響消費稅政策是對特定消費品在生產環節直接課稅,由於應稅消費品實行增值稅和消費稅的雙重課徵制,等量的GDP可以同時產生增值稅和消費稅,對於應納消費稅的課稅對象而言,較之非消費稅產品可帶來的稅收收入,一定程度上直接對宏觀稅負產生上拉作用.6、各區域間稅收徵管因素.在經濟發展狀況、稅收政策條件既定的情況下,納稅人的稅收遵從度、稅收徵管難易程度等都會對宏觀稅負直接產生影響.(一)偷漏稅現象仍然存在,對各區域宏觀稅負有著制約作用.近年來,隨著依法治稅的深入推進,稅收徵管體系的全面構建,以及社會法治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納稅人依法納稅的意識和能力都有明顯增強.但不可否認,偷漏稅現象仍然在一定範圍和一定程度上存在,造成稅款流失.(二)個體、農產品收購、商業等類型納稅人的徵管難度較大,實現完全意義上的“依法徵收、應收盡收”仍需時日.7、其他因素由於各地區統計口徑和方法的原因,GDP與實際情況存在一定差距,在計算宏觀稅負時,會受到GDP歷史水分的......

如何判斷我國的宏觀稅負水平高還是低

宏觀稅負是指一個國家的稅負總水平,通常以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的稅收總量佔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或國民收入(NI)的比例來表示。生產力發展水平、政府職能的範圍以及政府非稅收入規模等是決定宏觀稅負水平高低的主要因素。宏觀稅負問題始終是稅收政策的核心,宏觀稅負水平合理與否對於保證政府履行其職能所需的財力,發揮稅收的經濟槓桿作用有著重要意義。當前我國稅收負擔的分析判斷這裡首先有一個宏觀稅負的含義及衡量指標問題。宏觀稅負是指一個國家的總體稅負水平,一般通過一個國家一定時期政府所取得的收入總量佔同期GDP的比重來反映。在我國由於政府收入形式不規範,單純用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並不能說明我國的宏觀稅負問題。根據統計政府所取得的收入的口徑不同,我國通常就有了三個不同口徑的宏觀稅負衡量指標:(1)稅收收入佔GDP的比重,我們稱之為小口徑的宏觀稅負。(2)財政收入佔GDP的比重,我們稱之為中口徑的宏觀稅負。這裡的“財政收入”指納入財政預算內管理的收入,包括稅收收入和少量其他收入(如國有資產收入、變賣公產收入等)。(3)政府收入佔GDP的比重,我們稱之為大口徑的宏觀稅負。這裡的“政府收入”,不僅包括“財政收入”,而且包括各級政府及其部門向企業和個人收取的大量不納入財政預算管理的預算外收入,以及沒有納入預算外管理的制度外收入等等,即包括各級政府及其部門以各種形式取得的收入的總和。在這三個指標中,大口徑的指標最為真實、全面地反映政府集中財力的程度和整個國民經濟的負擔水平。而中、小口徑指標則更能說明在政府取得的收入中,財政真正能夠有效管理和控制的水平。在分析我國宏觀稅負水平時,需要將這三種不同口徑的指標綜合起來進行考察。目前我國宏觀稅負水平的狀況及變動趨勢如表1:從下表可以看出,我國大口徑的宏觀稅負,與小、中口徑的宏觀稅負相比,在數值上要高出很多,例如2000年我國小口徑的宏觀稅負為14.1%,中口徑的宏觀稅負為15%,兩者相差不大,但大口徑的宏觀稅負為25.1%,則差不多是小口徑宏觀稅負的近兩倍。由於大口徑的宏觀稅負是真正反映企業和居民負擔水平的指標,從這一指標看,應該說目前企業和居民的總體稅費負擔偏重,不利於提高企業的競爭能力和發展後勁。首先,按照我們測算的數據計算,2000年我國稅費總體負擔佔CDP的25.1%,而考慮到對預算外、體制外收入測算的保守性,這個稅負水平應該是實際稅費負擔水平的下限,有的專家學者認為這一指標早已超過了30%(米建國,1996)。即使是25%的下限,雖然低於發達國家平均30%的水平,但與發展中國家16%-20%的水平相比,卻高出不少。其次,經濟增長速度在放慢,但宏觀稅負水平卻是在不斷地提高,從1997年到2000年,大、中、小口徑的宏觀稅負大體上都增加了4個百分點,平均每年增加1個百分點,這表明最近幾年來,在“費改稅”沒有大的起色的情況下,主要是由於稅收的超常增長帶來了稅費總負擔的不斷提高。再次,從一定時期剩餘產品的價值量與稅費負擔量分析,由於稅費主要來源於一定時期社會生產的剩餘產品價值,而為了維持社會簡單再生產和擴大再生產的需要,稅費總額只能是同期剩餘產品價值量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據測算1999年剩餘產品的價值量是26530.94億元,佔GDP的32。4%,而當年稅費總量佔GDP的比重按保守的估計也達到24.1%,可見留給企業的就不多了。而且由於不同所有制企業之間存在稅費負擔不平衡的問題,更加重了問題的尖銳性。所以從總量看,由於稅費負擔過重,作為投資和市場主體的企業缺乏進行擴大投資、技術改造的......

什麼是人均宏觀稅負

其實就是人均稅負一種時髦的叫法。具體算法就是,用宏觀稅收總數,除以實際經濟人口。得出的人均宏觀稅負。

我國宏觀稅負真的不高嗎

其一,該文計算的政府收入依然不夠完整。

根據OECD對政府收入的定義標準,一個更完整的政府收入框架“大財政”,包括“狹義稅收收入+預算內非稅收入+預算外收入+社保基金收入+土地出讓收入”。

有說法認為,政府在獲得土地出讓金時,同時給市場提供了土地資產,因此土地收入不屬於純粹稅收分享性質的收入,因此不計入。但這一說法實際上並不成立,比如政府出讓國有企業股份,獲得收入,這依然可以計入政府收入,其性質是一致的。

根據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鄭新業所做的一項研究,在OECD標準“大財政”口徑之下,我國稅負2000年就達到22.43%,2005年增長到32.32%,2006年為34.8%。在2006年,美國這一比例僅為28%,OECD國家平均水平為30.5%。我國宏觀稅負水平已經大幅高出。

即便是不考慮土地出讓收入,2007年中國宏觀稅負水平也達到了27.2%。這兩種計算方法,都大幅高出《稅減了,為何財政收入快增》一文所指出的比例——2007年僅為24%。不過這一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因為很多人士過去一直用狹義口徑來衡量稅負,這一口徑在2006年大約只有18%。

其二,我國稅收的收入結構迥異。

在稅收收入中,我國稅收中的商品和勞務稅比例超過50%,要遠高於美國的18.3%,以及OECD國家的平均水平32.3%。而我國社保收入、個人所得稅、財產稅等則大幅趨低。中國財產稅(5.1%)大大低於美國(13.4%),當然,美國的財產稅是高於OECD平均水平的(低於10%)。

其三,不能只看收入,還要看支出。

世界上稅負比例最高的國家,是以丹麥、挪威等為代表的高福利國家。在這些國家的財政支出結構中,以丹麥為例,2007年政府支出的社會性支出(含教育、社會保障、公共醫療衛生、住房支出)佔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高達71.6%。另外一些發達國家,比如德國、法國、意大利、日本、美國也分別高達70.8%、68.5%、61.9%、66%、58.4%。而我國這一比重非常低,我國政府支出的大頭是政府投資、行政開支等。中國社會保障支出、醫療衛生支出、教育支出近年的平均水平分別為17.3%、8.6%、2.9%,累計不足30%。

其四,我國政府收入已連續多年快速增長。

從1998年到2007年,我國“大財政”框架下的宏觀稅負水平從16.3%提高到了27.2%,相比於GDP增長,可以說這10年的政府收入增長非常迅速。

以美國來看,美國的宏觀稅負從1975年的25.6%,上升到2007年的28.3%,32年間只上升了2.7個百分點。而中國短短10年時間的上漲速度是驚人的。中國這種短期來看不可逆轉的快速增長,將導致無論哪種計算方法得出的宏觀稅負水平,都將很快超出更多發達國家。

要知道,政府收入是國民一次收入分配,在政府、企業、居民的分配關係中,政府收入長期高速增長,是居民收入、勞動報酬收入佔GDP比例多年持續下降的原因之一。所謂“居民收入倍增計劃”等關於國民收入分配的討論,都將繞不開政府、居民的一次分配關係。

中國的宏觀稅負高不高

中國人稅負水平如何?宏觀稅負的高低或許能說明問題。

宏觀稅負是指一個國家的稅負總水平,通常以一定時期(一般為一年)的稅收總量佔國民生產總值(GNP)或國內生產總值(GDP) 、或國民收入(NI)的比例來表示。宏觀稅負一般包括四項內容:公共財政預算、政府性基金、社會保險基金,以及國有經營性資產收入。

中金公司8月17日發佈題為“降低稅負不應缺席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宏觀週報。週報顯示2012年我國狹義的宏觀稅負(計入社保繳費)佔GDP的比重為22.4%(圖表1),但是,如果計算反映真實負擔的廣義宏觀稅負,即按照包括一般預算收入、政府性基金收入、社保基金總收入以及國有資本經營收入在內計算,2014中國政府全部收入佔GDP的比重年高達37%,已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平均在30~35%之間),這與中國所處的發展階段極不相稱。同時,與發達國家實行“高稅負、高福利”政策相反,中國是在低福利水平上實行高稅負,稅負更是明顯偏高。

政府收入並沒有及時以支出的形式返還實體經濟,而是以財政存款和機關團體存款等形式大量沉澱為存款儲蓄,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和對總需求實際的緊縮效應。截至今年7月底,機關團體存款高達20.3萬億,財政部門國庫現金存款在7月底接近4.6萬億元,與國庫現金管理餘額最小化的原則嚴重不符。無論從國際上還是從中國歷史看,這都是比較獨特的現象。宏觀稅負重、政府部門的儲蓄偏好、加上間接稅為主的稅制使得企業部門的稅負過高,嚴重影響企業投資和技術更新的積極性。

宏觀稅負之爭

去年,國稅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稱中國宏觀稅負達44%,人均宏觀稅負6338元。此言論一出,立刻引發熱議,有網友吐槽,按照這個標準自己的生活簡直是“一個饅頭半個稅”。但此數據遭到賈康等專家學者質疑。《人民日報》等媒體也相繼發文,稱“宏觀稅負過高”一說站不住腳。

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稱,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口徑,中國的宏觀稅負不超過35%(世界平均水平約為40%),屬於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明顯低於發達經濟體,不存在宏觀稅負過高問題。他認為計算方法有問題:第一,宏觀稅負是以一年為時間段來計算,而以半年來計算則會帶來誤差,因為中國的GDP總量上上半年少,下半年多,相差較大。第二,中國GDP有水分,需要進行修訂。第三,財政收入簡單由上述四大類相加會存在重複計算。

經濟學者馬光遠稱,中國宏觀稅負過高是不爭的事實。他認為很多學者和機構之所以在中國宏觀稅負的數字上打架,最根本的原因是大家計算的口徑不一致。歐美國家政府除了稅收和社會保險基金之外,幾乎沒有別的收入,因此,用歐美國家的標準來計算中國的宏觀稅負顯然會少算政府收入,用少算政府收入的數字來進行國際比較,不僅沒有意義,反而會鬧笑話。

未來降低企業和居民稅負的空間巨大

8月18日,中央深改組第十五次會議表示,要在財稅領域推出力度大、措施實、接地氣的改革方案。多位權威專家表示,財稅改革有望成為“十三五”規劃的重點之一。其中,稅制改革將務實推進並落地,增加房地產稅等直接稅,減少間接稅;政府性基金預算、社會保險基金預算和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的管理標準將逐漸向一般公共預算看齊。

中金報告稱,在當前中國國有部門負債高企、投資效率提高有待改革實際推進的大背景下,有效降低宏觀稅負、盤活資產存量對於穩增長和調結構都有重大意義。

政府擁有鉅額存款儲蓄和大量國有企業資產兩座“金山”,未來降低企業和居民稅負的空間巨大。未來盤活政府儲蓄的空間巨大,應該用來降低企業部門過高的稅負和社保繳納負擔。2014......

相關問題答案
宏觀稅負是什麼意思?
加油站稅負是什麼意思?
宏觀事實是什麼意思?
宏觀環境是什麼意思?
所得稅稅負是什麼意思?
合理稅負是什麼意思?
宏觀層面是什麼意思?
負稅率是什麼意思?
體彩讓平負是什麼意思?
縱觀天象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