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出自哪個典故?

General 更新 2024-11-14

病入膏肓的主人公是誰 病入膏肓的歷史典故出處是哪裡

您好。

這一故事在史料中記載為:“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病入膏肓的成語故事

病入膏肓bìng rù gāo huāng

[釋義] 膏肓:我國古代醫學名稱;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膈膜之間叫“肓”。古代認為“膏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後形容病情嚴重到無法治療的程度。也比喻事態嚴重;無法挽救。也作“病在膏肓”。

[語出] 《左傳·成公十年》:“醫生;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正音] 肓;不能讀作“mánɡ”。

[辨形] 肓;不能寫作“盲”。

[近義] 人命危淺 行將就木

成語故事 病入膏肓。希望有人知道典故。

病入膏肓 (bìng rù gāo huāng),易錯:病入膏盲,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與膈膜之間叫“肓 ”。形容病情十分嚴重,無法醫治。比喻事情到了無法挽救的地步。

典故

“病入膏肓”這則成語的膏肓是古以膏為心尖脂肪,肓為心臟與隔膜之間,膏肓之間是藥力不到之處。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春秋時期,晉景公得了重病,聽說秦國有一個醫術很高明的醫生緩,便專程派人去請來。 醫生還沒到。晉景公恍惚中做了個夢。夢見他的病變成了兩個童子,正悄悄地在他身旁說話。 一個說:“那個高明的醫生緩馬上就要來了,我看我們這回難逃了,我們躲到什麼地方去呢?” 另一個小孩說道:“這沒什麼可怕的,我們躲到肓的上面,膏的下面,無論他怎樣用藥,都奈何我們不得。” 不一會兒,緩到了,立刻被請進了晉景公的臥室替晉景公治病。診斷後,那醫生對晉景公說:“這病已沒辦法治了。疾病在肓之上,膏之下,用灸法攻治不行,扎針又達不到,吃湯藥,其效力也達不到。這病是實在沒法子治啦。” 晉景公聽了,心想醫生所說,果然驗證了自己夢見的兩個小孩的對話,便點了點頭說:“你的醫術真高明啊!”說畢,叫人送了一份厚禮給醫生,讓他回秦國去了。不過這只是一個傳說!現在意指病已危重到了無法救治的地步。亦喻事情到了無可挽回的地步。 在課本中,一般引用的是這一段:"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原文 公①疾病,求醫於秦。秦伯②使醫緩③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④,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⑤之不可,達⑥之不所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 ①【公】晉景公,晉國君主 ②【秦伯】秦恆公。 ③【緩】秦國良醫,名緩 ④【豎子】童子 ⑤【攻】指燙 ⑥【達】指針灸 ⑦【肓】胸腔內的橫膈膜,分隔胸、腹兩腔 ⑧【膏】心尖脂肪

完整原文

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所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六月丙午,晉侯欲麥,使甸人獻麥,饋人為之。召桑田巫,示而殺之。將食,張;如廁,陷而卒。小臣有晨夢負公以登天,及日中,負晉侯出諸廁,遂以為殉

翻譯

成公病重,打算去聘請醫術高明的人來給自己治病。醫生還沒到來之前,成公做了一個夢,夢見有兩個人在自己的肚子裡談話。一個說:“成公這回請的人,醫術十分高明。那個醫生來了,用藥會傷害我們。這回怎麼逃哇?”另一個說:“不用怕!我們躲在肓之上,膏之下,那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醫生也拿我們沒辦法。”第二天,醫生到了。詳細地望聞問切之後,嘆道:“這個病,我的醫術無能為力。因為病根在肓之上,膏之下,我的藥力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醫生說罷,面帶慚愧之色。 成公聽後說:“這是良醫呀,所診之病情,與我昨夜所夢,完全吻合。雖不能治,我也要贈之厚禮而送歸。”後人遂用“病入膏肓”來形容病情嚴重,無藥可救的程度。

讀了病入膏肓這篇故事你獲得什麼啟示

【啟示】

1、諱疾忌醫要不得,這是拿自己生命開玩笑; 2、勸導人要看對象和注意方法,如扁鵲說桓公有病太直接了,桓公貴為國君,無緣無故被人說有病當然不高興;扁鵲又不肯解釋病因等,人家不相信也很正常。這都是不會說話的表現。 3、所謂忠言逆耳利於行,一昧只喜歡聽好話,喜歡報喜不報憂的人最終只會自取滅亡。 4、世上沒後悔藥賣,機會有時會自己找上門來,如扁鵲主動跟桓公說他有病,但一旦判斷錯誤,機會就沒了,如扁鵲跑到別處去了。所以決策要謹慎,不能隨心所欲,僅憑好惡。

【相關故事】

春秋時期,晉景公得了重病,晉國的醫生都束(shu)手無策,於是只得到秦國求醫。秦國派出名醫緩前往晉國為晉景公醫病。這天晚上,晉景公夢見兩個孩子在自己的身體裡說話,一個孩子說:“怎麼辦啊?這次晉景公請來的大夫醫術十分高明,我很害怕他會傷害我,我要逃到哪兒才好呢?”另一個孩子不慌不忙地說:“怕什麼,我們躲在肓(huang)的上面,膏(gao)的下面,那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縱然他醫術高明,又能把我們怎麼樣呢?”晉景公從夢中醒來,知道這兩個孩子正是體內病魔的化身。緩大夫來到晉國,為晉景公診治,最後診斷說:“你的病已無法治療,因為病魔已處於肓的上面,膏的下面,鍼灸、藥力都無法到達,所以已無藥可救。”晉景公想到了自己那晚做的夢,感慨地說:“你真是個神醫啊!”於是他賜予緩豐厚的禮物,並送他回國。不久,晉景公就去世了。

病入膏肓

【釋義】病到了無法醫治的地步,比喻事情嚴重到了不可挽救的程度。膏肓:我國古代醫學上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臟和膈膜之間叫肓,認為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出處】“育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左傳·成公十年》

出自 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出自 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病入膏肓這個成語是不是來自於扁鵲治病這個故事?

是的。來歷如下:

《左傳·成公十年》中記載:公疾病。求醫於秦,秦伯使醫緩為之。未至,公夢疾為二豎子,曰:“彼良醫也,懼傷我,焉逃之?”其一日:“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醫至,曰:“疾不可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達之不及,藥不至焉.不可為也。”公曰:“良醫也!”厚為之禮而歸之。

春秋時期,晉景公有一次生病,十分嚴重,國內所有的名醫,都沒有辦法醫治,便只好向臨國請求名醫。那時秦國有一位很高明的醫生,姓秦名緩.字越人,又稱扁鵲先生(今滄州任丘人)。於是景公派使者去請他,使者到了秦國,和秦伯商量,秦、晉兩國,因為有婚姻上的關係,所以秦伯就讓扁鵲去醫治景公。

在扁鵲到達晉國之前,景公做了一個夢,夢中見他的病,變化成兩個小孩。其中一個小孩對另一個說:“扁鵲是著名的良醫.如果他到來,恐怕會傷害我們,我看我們還是逃跑吧。”另一個小孩回答說:“我和你分別躲在肓的上面和膏的下面,他就沒辦法奈何我們。”

景公醒來以後,覺得很奇怪。扁鵲到了晉國,給景公診視了一番後,對景公說:“你的病已經很重,沒有辦法醫治了,因為你患的毛病有兩處:一處在肓的上面,一憨在膏的下面。這兩個地方是藥物所不能達到的,所以沒有辦法了.”景公聽扁鵲說出病的根源,恰恰和夢中兩個小孩所說一樣,不禁讚歎道:“唉!你真是一位好醫生呀!”於是叫人送了很厚的禮品給扁鵲,送他回去。

膏肓:中醫學中人體部位的名稱,膏指心下部分,肓指心臟和橫隔膜之間。舊說膏與肓是藥力達不到的地方。後來用:“病入膏肓”指病情非常嚴重,已沒有辦法醫治。後人也用以指事態非常嚴重,已無再造之功。

相關問題答案
病入膏肓出自哪個典故?
《奮鬥》裡“朝倉不是跳下去了嗎?唐塔不是也跳下去了嗎?是出自哪個典故?” ?
金華火腿出自哪個朝代?
勞斯萊斯出自哪個國家?
越劇出自哪個地方?
極樂淨土出自哪個遊戲?
病入膏肓怎麼讀?
病入膏肓的是什麼意思?
青花瓷出自哪個朝代?
魯智深出自哪個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