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息肅立的意思是?
陝西北部的風土民情
陝西男人內向寡言,所以喜歡用各種歌來表達情緒:送親迎親要唱“盤 歌”,攔來的要問,送親的要答。喝酒要敬酒、猜拳、唱酒歌。在陝南巴山地 區,沿崎嶇山路背運貨物的腳伕要唱“報路歌”,走在前面的人要將路面情況 報知後人,提醒其注意,後者也用歌聲做答,既傳遞了信息又解乏提神。這 些民歌大都如同口語,信口唱來,曲調自由舒暢。如今走進陝西,如同走進 民歌的海洋,那“道情”、“秧歌”和秦腔漫山遍野,信天游蕩氣迴腸。
陝西貧瘠土地上的閉塞與沉悶使人性中自我表現、與人交流、感情行發等要求受到了壓抑,於是人們無時不在尋求機會來宣洩自己的情緒,體現自我,純悄,會艱鍵形移。
從陝兩地歌屮,你"了結識到“趕牲靈”的漢子、“酒忠忠挖米不嫌哥哥窮” 的妹、“騎青丟下一隻鞋”卻又羞答答的姑娘和“盼著那好光景”的受苦 人,“了看到“風吹那個燈籠吐魯魯轉”的山村除夕景象和“山丹丹花開紅豔 豔”的山川秀色。歌裡湧動著一方百姓的苦悶、歡樂、滿足與期盼,那是中華 民族文化的瑰寶,如同那綿延千里的黃土高原一樣深厚。
陝西還是飲食王國。陝西街頭有許許多多的小吃:羊肉串、麻辣資、粉 蒸肉、涮牛肚、八寶稀飯、燻肉大餅等等,簡直不勝枚舉。著名導演黃建新在 分析陝西人的性格時說道:厚重的文化積澱使得陝西人與生俱來就有一種 潛在的藝術氣質,而豐厚的物質享受衣食無憂地養成了陝西人少於開拓的 惰性。陝西的餃子宴可以做出上百個花樣,民間禮饃可以做出許多的造型, 陝西人的藝術潛質無不滲透在飲食文化中。 陝西還有名聞遐途的十大怪:
一、辣子是道菜(有了辣子不吃菜)
有人說陝西人的血液裡滲透著辣辣的味兒,因而性子躁,幹活猛,說話 火,心臟好。嗜食辣子的習慣,就如同依戀著古老的黃土地的情結,一代一 代地流傳下去。在關中地區,幾乎沒有人不愛吃辣椒的,就連剛學會走路的 幼兒,手裡拿半個熱蒸饃,也要用辣子抹得紅彤形的。關中人吃辣椒,不是 可吃可不吃,而是經常要吃。上頓吃,下頓吃,天天吃,一年四季吃。無論吃 什麼飯都要放辣椒,吃麵條放辣椒,吃米飯放辣椒,吃饅頭夾辣椒,吃攪團、 吃糝糝離不了辣椒,就是喝大米稀飯,也喜歡就著辣椒吃,關中人最不愛吃 沒有辣子的白飯。沒菜、沒油、沒肉能行,但要是沒了辣子,飯就沒了滋味, 就吃不下去,就難以下嚥。如果有了一碟油撥辣子,饅頭能多吃一個,麵條能多吃兩碗。
二、麵條像腰帶(扯麵寬得像褲帶)
正宗的“梆梆面”,一根麵條寬度可達二三寸,長度則在1米上下,厚時 與硬幣差不多,薄時卻如同蟬翼。一根麵條所用去的麵粉通常可達2兩,對 於飯量小的人來說,一根麵條足夠一頓飯,而對大飯量的關中人來說,一頓吃1斤也是輕輕鬆鬆的。於“梆梆面”的得名,有這樣一個順口溜:“ 一點飛上天,黃河兩頭彎, 八字大張口,言字走進來,左一紐,右一紐,左一長,右一長,中間來個馬大 王,心字底,月字旁,兩個賊娃立在旁,坐上車車走四方。”
三、鍋籃像鍋蓋
這指的是一種用慢火烙的大餅,形狀大且像鍋蓋。相傳唐代修乾陵時, 因服役的軍人工匠人數過多,往往為吃飯而耽誤施工進度。於是,有一士兵 在焦急之中便把麵糰放進頭盜裡,把頭盜放到火上去烤,烙成了餅。乾縣的 鍋盜最好,因為那裡是正宗產地。
做鍋盜,面要和得很硬,硬得用手都揉不動,要借用木槓來壓揉,然後放 在直徑2尺以上的大鍋中慢慢燒製。這樣,烙成的鍋盜外脆裡酥,清香可口, 放上十天八天也不會變味。
四、泡饃大碗賣(牛羊肉泡漠大碗賣)
這可稱得上是“陝西第一泡”。到陝西不吃牛羊肉泡饃似乎白來一趟。 關中人吃飯講究實惠,肉是大塊的肉,饃是硬邦邦的死麵饃,碗是能盛6兩8 兩的大碗,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