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讀歷史和哲學?
為什麼學習哲學,要先看哲學史
為了能夠系統地學習哲學,
哲學畢竟是“人”的思想產物,
瞭解哲學史可以讓你對哲學裡的概念是怎麼來的,起源於哪裡,有印象,
不至於單獨拋給你個概念,讓你記住他,那麼生硬
為什麼很多搞IT的人都喜歡看歷史和哲學方面的書
主要是為了拓展自身知識面,做IT一般都是比較隨性的人,喜歡就去看嘍。況且你和別人聊天談技術什麼的,簡直就不能愉快的玩耍了好麼……
為什麼要學習哲學?
科學哲學是從哲學角度考察科學的一門學科。它以科學活動和科學理論為研究對象,探討科學的本質、科學知識的獲得和檢驗、科學的邏輯結構等有關科學認識論和科學方法論的基本問題。
哲學是什麼?這是一個問題,一個既簡單又複雜的問題。我們說它簡單是因為它應該是哲學這門學科最基本的規定,但凡學習哲學的人都要從這個問題開始,如果一個學習或研究哲學的人說他不知道哲學是什麼,那似乎是一件很可笑很滑稽很不可思議的事情。然而,這的確是事實。我們說它複雜就是因為迄今為止它仍然是一個問題,而且很可能永遠是一個問題。
換言之,“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至今尚未有終極的答案。
對於初學者來說,“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是很好解決的,翻翻哲學辭典或者大百科全書就行了,雖然他們並不一定真正理解那上面說的是什麼。但是我們這些號稱研究哲學的人,或者說自認為對哲學“略知一二”的人,卻不能這樣做,因為那並不能解決我們心中的疑問。說來令人難以置信,也令我們感到汗顏,雖然哲學這門學科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但是“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卻至今尚未有定論。由於這個問題太大太難了,即使是以此作為書名的大部頭著作業已汗牛充棟數不勝數,所以我們在此並不想(實際上也不可能)解決“哲學是什麼”的問題,而只是想把這個問題本身當作一個問題,看一看會有什麼答案。
從問題本身看,“哲學是什麼”可以有兩種表達方式:“哲學是什麼”與“什麼是哲學”。表面上這兩種表達方式所說的是一回事,都是關於哲學的基本規定或定義,似乎無論把問題中的“什麼”放在後面還是放在前面,並沒有什麼根本上的區別。在西方語言中一說到“哲學是什麼”或“什麼是哲學”,其實就是一句話,例如英語中的“what is philosophy”,德語中的“Was ist die Philosophie”。雖然當我們把它們翻譯成中文的時候,既可以譯作“哲學是什麼”,也可以譯作“什麼是哲學”,不過通常並沒有要突出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的意思,但是實際上在這兩種表達方式之間存在著某種差別,而且這一差別不僅僅是翻譯的方式問題,而且是表述的含義問題。不要以為我們是在玩兒文字遊戲,因為不同的表達方式的確可以有不同的意義。
“哲學是什麼”與“什麼是哲學”之間究竟有什麼區別?
當我們追問某種東西“是什麼”的時候,通常在邏輯上問的是這種東西的“本質”或“本性”,亦即規定它“是什麼”的“定義”。然而所謂“定義”所表述的既可以是曾經如此或現在如此的實際狀態,也可以是將來如此或應該如此的理想狀態,前者說的是“是如何”,後者講的則是“應如何”,一個是“實然”,一個是“應然”。在一般情況下,一門學科的基本規定是沒有這種區別的,或者說上述兩方面是統一的,但是哲學卻不一般。由於哲學家們在“哲學是什麼”這個問題上始終未能達成普遍的共識,使得我們只知道以往人們關於哲學的不同規定,而無法確定關於哲學的一般規定,於是在“哲學是什麼”與“什麼是哲學”之間就出現了差別。在某種意義上說,“哲學是什麼”問的是作為歷史事實的哲學過去和現在“是什麼”,而“什麼是哲學”問的則是究竟什麼樣的哲學才能夠被我們稱之為哲學,亦即作為普遍意義的哲學“是什麼”。
當我們以這兩種不同的方式追問哲學的時候,似乎顯得對哲學有點兒不太恭敬,因為這意味著在“哲學過去和現在是什麼”與“哲學應該是什麼”之間存在著差別,把這個問題問到底就很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無論哲學過去或者現在是什麼樣子,它有可能還不是它應該所是的樣子。
有人可能會說,對於一門已經存在了幾千年之久的學科是不應該產生這樣的疑問的,而且哲學也可以有一般的規定,如“世界觀”和“方法論”等等......
為什麼說哲學是學科之母
確切的說哲學是所有學科之母,因為從人類歷史來看,從科學的發展史來看,無論是物質起源,進化論,等等的觀點,他們的雛形都是古希臘時代的哲學家們所思考過的問題。關於物質的思考產生了物理學和化學,對於靈魂的思考在幾百年後演變成了心理學的雛形。
如果你有興趣,可以追溯一下所有學科名人的頭銜,然後一個一個時代往上推移,你會發現這些科學家都有一個哲學家的頭銜,隨著歷史越來越久遠,物理學家啊,化學家啊,數學家的頭銜都會一點點的消失,留下來的就都是哲學家了。
現在的科學,是因為分類學的出現,將一個龐大體系下的東西,一點一點的分開歸來,也因此,最早的哲學中,分裂出了數學,邏輯學,語言學,物理學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