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族為什麼留辮子?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為什麼古代的滿人要留辮子呢?

古代滿族人特別看重辮子。滿族人的先祖發源於白山黑水,以打獵捕魚為生,前頭剃髮腦後結辮,是為了穿山越嶺枝藤不刮發,射箭瞄準眼前無亂髮遮當,白天盤在頭上便於生產勞動,晚上解下來可當枕頭。滿人信仰薩滿教,按薩滿教的說法,頭髮在頭的頂部,最靠進天,是靈魂棲息之地,非常神聖。進關後又接受了漢人的孝悌觀念,認為頭髮是父母所給,不容毀壞。滿族人如果 戰死沙場,屍骨可以埋在外地,辮子必須剪下來送回家,繫上姓名籍貫招魂葬之。

-------------------------------

當年滿洲族成年男子的髮式為“剃髮垂辮”,就是在額角兩端引一條直線,將直線以前的頭髮全部剃掉,只留線以後的頭髮,並將它編結為辮,垂於腦後。這種髮式是從先民的古俗中沿襲而來的。古代靺鞨人“俗編髮”,女真人“辮髮垂肩”,“垂金環,留顱後發,系以色絲。婦女辮髮盤髻”。這種髮式便於騎射生涯,前部不留髮,以免馭馬疾馳中,讓頭髮遮住了眼晴。頭後留一條粗大的辮子,在野外行軍狩獵時,還可以枕辮而眠,確實有其一定的實用價值。滿洲族及先民所信奉的薩滿教認為,髮辮生於人體的頂部,與天穹最為接近,是人的靈魂之所在,所以髮辮為我族人所珍視。在那時,戰場上捐軀的八旗將士,如果屍體可以帶回故鄉的話,那髮辮也必須帶回,就是反映了這種原始天穹觀。髮辮不僅是我民族的外部標記,而且是重要的審美對象。在女真時期,髮辮就“系以色絲”,到了清代,八旗子弟用金,銀、珠寶等珍品製成各種式樣別緻的小墜角兒,系在辮梢之上,隨辮擺動,格外美觀。在《紅樓夢》裡,賈寶玉的一根黑亮如漆的大辮上,從頂至梢,…串四顆大球,用金八寶墜角,就反映了這種風習。大清定鼎北京後,強令剃髮,這種髮式便開始遍及全國

為什麼以前的滿族人會有留辮子頭的習俗?為什麼要剃掉前半部分頭髮?

這個主要是因為滿族的遊獵生活產生的習俗。

滿族祖先女真人是生活在東北長白山區的遊獵民族,以騎射為業。

在古代由於沒有今天的安全剃刀,理髮是件很困難的事,所以古人都不常理丹。但是頭髮留的太長就會出現一些問題。 比如前額的流海過長遮擋視線,而且長頭髮在騎馬奔馳時也很容易散亂,這些對於以騎射為業的民族來說是很不利的,嚴重影響工作。

所以,滿族男子就乾脆把前額的頭髮刮掉,後邊的頭髮梳成辮子。這樣即不會遮擋視線,也不會在馬上披頭散髮。而且在野外宿營時辮子盤起來還可以當枕頭。

這樣的髮式在那個時代很具有實用性,所以美觀與否就不重要了。久而久之成為習俗。

不僅是滿族如此,蒙古、契丹、突厥...包括北歐的唯經、茶頗羅什 等民族均有類似習俗,只不過頭髮的剃法與辮子的節法略有不同而已。

.

滿族人為什麼留辮子

滿族是女真的後裔,他們的髮式也繼承女真的特徵。女真是一個生活在一望無際的山林裡的民族,那裡道路崎嶇,猛獸出沒,為了多獲得山貨和野味,經常在林子裡一呆就是十幾天,遇到危險的時候,最重要的是不被樹枝鉤住而迅速脫身。所以,女真人的衣服和髮式都是簡潔的,簡潔到讓漢族人看了,覺得應該用“削髮如僧”來形容:頭髮剃光,只是在腦後留下小手指細的一綹頭髮,擰成繩索一樣下垂,鬍鬚也只是在鼻子底下留著幾根。

滿族人為什麼現在不留辮子了

清朝滅亡之前,資政院第一次常會就通過法案,宣佈“剪辮易服”,允許人們剃掉腦袋上的辮子。所以,剪辮子不是從民國就開始的。 但是,辮子真正退出中國人的生活卻花了很久,由於保守勢力的強大和習慣的作用,城市裡的中國人是不留辮子了,但是農村裡的很多國人特別是老人依舊留著辮子,直到上世紀50年代左右,很多偏遠地區的人還有留辮子的習俗,但是進入到60年代,辮子就差不多真正消失了。

清朝人為什麼要留辮子?什麼來源?

說起剃髮蓄辮,只是十七世紀中葉滿洲人入主中原以後所形成的習俗,而在此之前,中國人是不剃髮蓄辮的。自秦漢至於明,頭髮不可毀傷的祖訓更是深入骨髓,不可更改。  清朝起於塞北,滿人是馬背上的民族。由於騎馬的緣故,很早就有了結辮的習慣。滿族人的祖先金人,就是剃髮蓄辮的民族,其髮式是“半剃半留”,於額角引一直線,線前面的頭髮全部剃光,線後面的頭髮結辮垂於腦後。究竟這種習慣始於什麼時候,保持了多久,現在難以確考,但至少可以肯定在宋代就已經出現了。李心傳《建炎以來系年要錄》載:“建炎三年,金元帥府禁民漢服,又下令髡髮不如式者殺之。”《宋史》記載宋將劉琦抗金事蹟時說:“是夕,天欲雨,電光四射,見辮髮者輒殲之。金兵退十五里。”   大約是祖先有此強迫削髮之先例,幾百年之後,當滿洲的八旗兵勢如破竹地越過山海關,開入關內,推翻業已腐朽的明朝,確立清朝的統治以後,清朝統治者便開始強力推行剃髮蓄辮制度。

1645年,清順治皇帝發佈命令,宣佈“自今佈告以後,京城內外,直隸各省,限旬日盡行剃完。若規避惜發,巧詞爭辯,決不輕貸”,臣僚不得論奏剃髮,否則“殺無赦”。此即為歷史上著名的“剃髮令”。從此,頭髮之去留,不再是個人的喜好,也不再是一個倫理的問題,而是上升成了一個嚴重的政治問題。清朝統治者為了徹底從精神上征服漢人,是把剃髮作為一種表示歸順的標誌,為此,不惜以死要挾,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這對漢人來說,當然無法接受,一縷青絲,不僅受之父母,而且成了忠於明朝的象徵,這是千萬不能剃掉的。為此,漢人奮起反抗,口號是:“寧為束髮鬼,不作剃頭人!” 反抗異常激烈,滿族統治者的鎮壓也異常殘酷。血風腥雨之下,演出了多少慘不忍睹的歷史悲劇,江陰十日,嘉定三屠,多少人頭落地。最悲壯的莫過於“江陰十日”,是年農曆六月二日,江陰人在閻應元、陳明遇的率領下誓死捍衛頭上之發,誓死效忠明朝,堅守城池八十一天,殺死清兵七萬五千人,有六萬七千壯士戰死於城牆上下。城破,清軍縱兵屠殺十日,直到滿城殺盡方才封刀。有十七萬多軍民死於清兵刀下,僅有五十三名老小倖免於難。反抗,鎮壓,再反抗,再鎮壓。隨著南明小朝廷一個一個地垮臺,人們光復的希望也一個一個地破滅了。人們不再反抗了,終於接受了滿清統治的現實。而辮子,也就一根根地留了起來。隨著日子的流逝,久而久之,人們麻木了,習慣了,不再覺得不順眼,不再覺得它是化外蠻夷之俗了。甚而,辮子乃至成了中國人當然之習俗。

滿洲族為什麼會留辮子

滿人是馬背上的民族。也許是由於騎馬的緣故,很早就有了結辮的習慣。滿族人的祖先金人,就是剃髮蓄辮的民族,其髮式是“半剃半留”,於額角引一直線,線前面的頭髮全部剃光,線後面的頭髮結辮垂於腦後。

滿族人為什麼剪辮子?

留辮子也不方便啊,現在都全球化了,誰還會天天編辮子。況且滿族的那種髮式是為了適應在山林中狩獵騎馬,防止頭髮被樹枝刮住。現在全國能有多少騎馬打獵的人。。。。另外辛亥之後,確實有很多滿族依然保留傳統髮式,並不像你說的那樣全都剃辮子。只不過民國時期東北是全國城市化現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區,滿族主要生活在東北,所以滿族也就很快進入現代生活方式,只在北京城的老貴族和一些農村地區保留,不過漸漸地也就消失了。

現代的滿族人還留辮子嗎?

只有東北深山裡的幾個滿人村莊還保留了這一傳統,不過也只是部分年長的村民了,另外廣州有一個滿人,自稱是多爾袞的後裔,這幾年留起來了辮子。

清朝人為什麼要剃頭留辮子?

剃髮留辮子是滿人的傳統,清朝入關並統一全國之際,要求全國居民都按照滿清習慣實行剃髮,目的是為了消除漢族人民的民族意識,鞏固自己的統治。

漢族自古以來就非常重視衣冠服飾。《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就不可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滿族的髮型與漢人迥異,該族男子把前顱頭髮剃光,後腦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漢人的服裝漢服以交領、右衽、帶系等為主要特色,滿裝的主要特點是立領、對襟、盤扣等!

清軍於西元1644年入關時曾頒發“剃髮令”。1645年6月15日多爾袞下令再次頒發“剃髮令”,規定:“全國官民,京城內外限十日,直隸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全部剃髮。”

在發佈剃髮令的同時,還頒佈了“易服令”, 1645年7月9日,大清頒佈“易服令”規定“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甲申年(1644)4月22日,綰兵駐防“天下第一關”山海關的大明帝國寧遠總兵吳三桂,開關揖入宿敵,清兵佔北京,下江南。愛新覺羅·福臨成了天下共主。

1645年6月15日,福臨頒佈了“剃髮令”:京城內外,限10日;各省自詔令到達之日算起,亦限10日,官軍民一律剃髮,遲疑者按逆賊論,斬!

這是以死要挾漢人皈依滿人的髮式。漢族男兒蓄髮,在他們看來,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損傷、妄動。未成丁的孩童,頭髮覆頸披肩;成年後,總髮為髻。滿人則不然,從額角兩端引一直線,直線以外的全部剃去,僅留顱頂發,編成辮子,垂在腦後。有名江紹原者,近世文化名人,寫過一本《發須爪》,說滿人的辮子乃“馬祖”崇拜的遺俗,就好比“馬尾巴”。清廷把剃髮作為歸順的標誌之一,口號是:“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

清朝人喜歡留辮子 那現在的滿族人還留辮子嗎

傻子才喜歡留豬尾巴。漢人都是蓄髮的。滿清入關下剃髮令,無數次屠殺,留髮不留頭。不是他們喜歡是沒辦法,不留辮子就要死,而且不是電視劇裡的辮子,最早是金錢鼠尾,只有銅錢眼粗細,粗大的豬尾是很晚期的時候才出現的。現在滿人自己都不留了。

相關問題答案
滿族為什麼留辮子?
清朝人為什麼留辮子? ?
滿族為什麼會留辮子 ?
滿族為什麼改姓?
中國古人為什麼留鬍子?
滿族為什麼不吃狗肉?
為什麼租房子只限女生?
樹為什麼長葉子?
為什麼吃粽子和雞蛋?
雞為什麼吃石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