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時候男孩叫什麼?

General 更新 2025-01-22

耽美男在中國古代被稱作什麼?

中國古代的同性戀名詞是相當豐富的

(一)外寵

男外女內是中國的傳統觀念,《周易*家人》就曾講:“女正位乎內,男正位乎外。”於是,外寵就成為男性受寵者的代稱。春秋戰國時期,外寵泛指國君的嬖臣,其中雖然不乏以身侍君的同性戀者,但並不全是。《韓非子*說疑》曾載:“內寵並後,外寵貳政,亂之道也。”“外寵貳政”指外寵靠著國君的寵幸而在政治上和正卿爭權,此處外寵的所指就比較寬泛。明清時期,這一概念具有比較特定的含義,並且所對應的從國君變為官僚豪貴。《醉醒石》第八回中某些大戶富豪“情分外寵,裡邊反不及”,意思是說他們因同性戀而疏淡了與妻妾的關係。

(二)分桃

彌子瑕獻餘桃於衛靈公的故事見《韓非子*說難》,後世常用“分桃”或“餘桃”作為同性戀的代稱,偶或用“彌子”指同性戀者。“分桃之癖”指對同性戀的偏嗜,“分桃之好”指同性戀關係。

(三)龍陽

龍陽君泣魚固寵事見《戰國策*魏策四》,由此產生出“泣魚”、“龍陽”、“龍陽君”、“龍陽之癖”、“龍陽之寵”等概念。其中,“龍陽”或“龍陽君”在代指同性戀者時比“彌子”要常見許多。

魏國龍陽君名氣比竊符救趙的信陵君更大。龍陽君是魏王的同性伴侶,有一天,魏王和龍陽君一起釣魚,龍陽君釣著釣著哭了起來,魏王心疼啊,忙問為什麼,原來龍陽君釣到一條小魚時很高興,後來釣到更大的魚,就想把小魚丟掉,因而想到四海之內,美貌的人很多,生怕魏王得到別的美人,便會把他拋棄,所以哭了。魏王指魚發誓,表明他對龍陽君的愛是真摯的。所以後來又把同性戀稱為“龍陽之好”。

(四)斷袖

漢哀帝和董賢之間的斷袖故事見《漢書*董賢傳》。》:“常與上臥起。嘗晝寢,偏藉上袖,上欲起,賢未覺,不欲動賢,乃斷袖而起。”

我們現在的很多人,一看到斷袖之癖這個成語,都會理解成為不太好的方面,而忽略了其中對愛情的詮釋。沒有什麼人規定了愛情是屬於異性之間的專利,同性之間的愛情也許會更加真摯,更加蕩氣迴腸。劉欣和董賢,就是屬於這種愛情的代表。“斷袖”、“斷袖之癖”、“斷袖之歡”、“斷袖之寵”等因之而出。另外,“分桃”和“斷袖”也可以並提以指同性戀。南朝沈約在其《懺悔文》中就曾自述:“淇水上宮,誠無雲幾;分桃斷袖,亦足稱多。”

(五)佞幸

在《史記*佞幸列傳》和《漢書*佞幸傳》中,佞幸特指以色事君的同性戀者,如鄧通、李延年、董賢之流。但在更廣泛的應用上,凡不通過仕途正路而以柔媚便辟獲寵者皆可稱之為佞幸。所以,它是否指同性戀者需要針對具體內容進行具體分析。

(六)嬖人

佞幸,嬖臣等指君主的寵幸,而嬖人除了可意同嬖臣外,一般指官僚士大夫的寵幸。如《墨子*魯問》中,“魯君之嬖人死,魯人為之諱,魯君因悅而用之。”

(七)男色

指對同性具有吸引力的男性美色。語出《漢書*佞幸傳贊》:“柔曼之傾意,非獨女德,蓋亦有男色焉。”

(八)男風

指同性戀現象或同性戀活動。《豆棚閒話》第十則:“劉公平素極好男風,那幾個小子就是劉公的龍陽君。”

(九)左風

古代認定為男居左女居右,所謂“男左女右,古人通禮”(《醋葫蘆》第十四回)。由此,左風意同男風。

(十)頑童

可指同性戀者,語出《尚書*伊訓》:“敢有侮聖言,逆忠直,遠耆德,比頑童,時謂亂風。”自明以始,同性戀文獻大幅度增加,其中常有“比頑童”的提法,意思就是玩弄男寵。到了清代,約定俗成,“頑童”成為經常使用的詞彙。

(十一)孌童

指貌美年少的男寵。南朝梁簡文帝蕭綱在其《孌童》詩中曾寫道:“孌童嬌麗質,踐董復超瑕。……足使燕姬妒,彌令鄭女嗟。”(“董”指董賢,“彌”指彌子瑕)

(十二)契兄、契弟

作為同性戀夥伴之間的相互稱呼,契兄、契弟......

中國古代十大美男的名字叫什麼? 5分

一、潘安  潘岳,就是人所周知的潘安,西晉時人,表字安仁,小字檀奴。其人“姿容既好,神情亦佳”。

潘岳年輕時,坐車到洛陽城外遊玩,當時不少妙齡姑娘見了他,都會怦然心動給他一個“回頭率”,有的甚至忘情地跟著他走。因此常嚇得潘安不敢出門。有的懷春少女難以親近他,就用水果來投擲他,每每滿載而歸,於是民間就有了“擲果盈車”之說。以至後世文學中“檀奴”或“檀郎”也成了俊美情郎的代名詞。

有個叫左思的相貌奇醜,也學著潘岳的樣子去郊遊,但每次出門,婦人就往他車上吐唾沫,扔石頭,石頭倒也滿載而歸。典型的男性版東施效顰!

二、宋玉

宋玉是中國歷史上與潘安齊名的最著名的兩大帥哥之一。

《登徒子好色賦》裡,寫有一位大夫登徒子說:宋玉“為人體貌嫻麗玉,口多微辭,又性好色”,宋玉就解釋說有曾經有一位絕色美貌的東家之女登牆偷窺自己三年,但他都對人家不理不睬,因此不能說自己好色。

三、子都

《詩經》有云:“山有扶蘇,隰有荷華。不見子都,乃見狂且。”意思是說,一個女孩子本來跟某帥哥有個約會,可是她等啊等等啊等,心上人帥哥哥沒有見到,卻見到了一個愚駑蠢笨的傻瓜。在這首詩裡,“子都”被用作了帥哥的代名詞,或者也可以說,子都是眾多鄭國少女——不排除某些少男——夢中的白馬王子和假想的約會對象,少女們都以能見到那位帥名滿全國的子都為榮,為了能見他一眼,甚至不惜呆呆的苦等幾個小時,由此便可以想象出,當子都未見而見到蠢夫的時候,少女會有多麼的悲傷,哀怨和惆悵了。

《孟子》又曰:“至於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哎呀,連亞聖孟夫子都說“不知子都之姣者”是不長眼睛的人,可見子都可真真正正的的確確是個大帥哥了。那麼,這個帥名動天下的子都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呢,他怎麼會有如此的魅力能讓天下的女人們瘋狂?

子都,春秋時期鄭國人,大名叫做公孫閼,子都乃是其字。子都這個人,不僅相貌生的美,還有著一身的好武藝,能徵善射,因此便做了鄭莊公的大夫。

大帥哥子都是帥名遠播的美男子,其容顏之美不僅震動了以莊公為代表的統治階層,而且也得到了以鄭國女子為代表的廣大人民群眾和以孟夫子為代表的子孫後代的認同,僅憑這一點,子都之入選美男榜,便實在是實至名歸的了。

四、宋文公

宋文公沒有做國君的時候,是宋國的公子,被喚做公子鮑。

如果按照正常情況發展的話,本來是輪不到他做國君的,能一輩子安安穩穩的做個公子,已經足夠他禱誦好幾遍阿彌陀佛的了。那麼又是什麼原因使得歷史照著非正常的狀況發展了下去而讓原先的公子鮑坐上了宋國國君的寶座的呢?原因就是因為他長的實在太帥了!

就因為他帥,公子鮑變成了宋文公?這未免也太過荒唐了吧?可是事實確實如此,雖然其過程並沒有說起來這般容易。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荒誕的故事呢?因為一個女人愛上了他。這個女人不是別人,正是他的祖母(當然不是親祖母),宋襄公的夫人,周襄王的妹妹王姬。

《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公子鮑是一個“美而豔”的大帥哥,於是乎中年守寡,獨居深宮而難耐孤寂的半老徐娘王姬便看上了他,“欲通之”。可是公子鮑不願意啊,怎麼辦呢?王姬便千方百計的想盡辦法.

昭公九年,宋昭公外出打獵,這正是上天賜予王姬的良機啊,於是她便派人把昭公幹掉,而迎立昭公的弟弟公子鮑當了國君。一段因帥得國的千古神話終於成為現實。(據《左傳》,昭公田獵,乃是王姬所使,且昭公亦知襄夫人將殺己,然也無可奈何,只能坐以待斃,可見昭公實在襄夫人控制之下,王姬欲獻國於公子鮑,實是易如反掌)。

那麼這位帥哥,帥得令祖母傾心而折節欲通的宋文公,除了......

古代人對滿20歲的男孩名稱是什麼?

年歲的別稱

初度——指初生的年月時日。

襁褓--不滿週歲。

總角——泛指幼年。

髫年--女孩7歲。

齠年--男孩8歲。

黃口--10歲以下。

豆蔻年華——指十三四歲的少女。

舞勺之年——指十三至十五歲的少年。

舞象之年——指十五至二十歲的少年。

束髮——指十五歲的男子。

及笄(jí) ——指十五歲的女子。

弱冠——指二十歲的男子。

桃李年華——指二十歲的女子。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

耳順之年、花甲、平頭甲子、下壽、杖鄉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指七十歲。

杖朝之年、中壽——指八十歲

耄耋——指八十歲到九十歲。

鮐背——指九十歲。

期頤、上壽——指百歲。

雙稀、雙慶——指一百四十歲。

古代人對各個年齡段的稱呼分別是什麼?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將有助於我們更好地學習古文並加以承傳。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週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髮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髮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巍=柚贛啄輟T謖飫錚?白堋本褪薔勐J?岬囊饉肌W芙侵?唬ㄓ啄昃拖嗍兜暮門笥眩?W芙鞘前司潘曛潦??乃甑納倌?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9歲

九齡:為9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髮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髮: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髮束起來盤在頭頂。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16歲

二八:為16歲。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髮:束髮,紮結頭髮,古人男20歲束髮而冠,女子15歲束髮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標誌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指剛成年。指二十歲。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

中國古代有什麼男英雄

十 范蠡

臥薪嚐膽成了一段佳話,而成全這段佳話的不是吳王夫差,也不是越王勾踐。若不是因為范蠡的從中幫助,消息歷史上沒有這段教育後代的例子。而且為了幫助自己的國家不惜奉獻出自己的愛人。聽說後來范蠡變成了富甲一方的商人。

九 林則徐

做為封建王朝的最後有個英雄,不用介紹大家對他應該很瞭解。如果有人說他不是英雄相信整個中國都跟他急。

八 文天祥

一個末路英雄,在最後被逼無賴我情況下抱著國家最後的命脈投江自盡。一個連自己的生命都奉獻誒國家的人還有什麼好說的呢?

七 關羽

單身單刀赴會就讓人佩服,冒著被站頭的危險放國有恩與他的曹操,其勇氣和起意氣都直到敬佩。

六 花木蘭

在當時的情況下,一個女人從軍就值得敬佩,還屢建功績,徹底的粉碎了女子不如男的說法。

五 岳飛

為國為民,最後卻因為得個“莫須有”的罪名被斬,雖然沒有取得最後的成功,但是在人民心地,他是一個大英雄。

四 王昭君

一個柔弱女子,能夠兵不血刃解決國家間的爭端問題,為了這,他遠嫁西域,承受著那麼惡劣的環境,只為了國家。不得不讓我們欽佩。

三 項羽

他是西楚味一的有關英雄。奈何最後敗給了一個地痞。

二 成吉思汗

在他的領帶上的時候,中國是最強大的,毛主席曾經在詩裡面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最後誰只知道弓射大雕我們自己心力都明白,當時中國的國土空前廣闊,要治理那麼廣闊的國土不是隻知道打鳥就可以了的,要一定的治國謀略。

一 曹操

三國是個人才輩出的時代,但是他們只是人才,真正的英雄只有兩個,他的能力,他的謀略,他的才華,他的軍事能力,單方面來講也許不是最好的,但是集這些與一身的,在中國甚至是現代也沒有再超越他的。

中國古代小娃的別稱叫什麼

及笄是14,5歲,破瓜,臥槽,是初夜被破好嗎?豆蔻也是14,5,6歲的樣子,→_→誰給的答案啊,真是。總角,黃髮垂髫,垂髫之類的都可以,4,5歲的小孩子。

中國古時候男同性戀的女方的別稱的第一個字是什麼?

雙方怎麼稱呼在中國古代,相愛的男女雙方叫什麼

夫君,相公,官人

夫人,娘子,細君,少君

我就知道這麼多

中國古代的十大美男子的名字和排名分別是什麼?因為什麼而有名?

1. 潘安:

潘安的名氣實在太響,都已經成為美男子的代稱了,稱讚別人英俊的時候基本都會來一句“貌似潘安”。潘安此人,據說“姿容既好,神情亦佳”,上了街就有不少女子跟著他,還有人因為難以接近他,就向他的坐車投擲水果,這就是“擲果盈車”的來歷,嚇得潘安不敢出去。美到這樣的地步,不上排行榜也難。

2. 衛玠:

關於衛玠的美,《晉書》中用“明珠”、“玉潤”等形容美女的詞去形容他,他自幼風神秀異,坐著羊車行在洛陽街上,遠遠望去,就恰似白玉雕的塑像,時人稱之“璧人”。後世的畫家再怎麼畫隋煬帝,估計也不可能畫到這樣的地步。

3. 蘭陵王:

關於蘭陵王高長恭,我們只要知道一點,據說他的面相太過柔美,他自認為上陣殺敵的時候,會被敵人輕視,所以每次打仗都要帶上猙獰的面具。據史書記載:“長恭貌柔心壯,音容兼美。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也就是說,他面相柔美,音色也好,還平易近人,這樣的人物,遠遠超過了隋煬帝。

4. 子都:

子都是春秋時鄭國的公子,據說是當時的第一美男子,他的帥氣是有目共睹的。《孟子·告子上》裡面說:“不知子都之姣者,無目者也。”意思就是,如果看不出子都是個帥哥,那你就是瞎子。孟子都生活在幾百年後的戰國時代了,難道還特意跳出來給子都做廣告?說明子都真的是帥的人盡皆知了。

5. 嵇康:

嵇康不進精通文學、玄學和音樂,同時也非常英俊瀟灑,別人形容他是“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史書說他“身長七尺八寸,風姿特秀,見者嘆曰:‘蕭蕭肅肅,爽朗清舉。’或雲:‘肅肅如松下風,高而徐引。’”最有說服力的故事是,有一次他去山上採藥,竟被樵夫誤以為仙人下凡,其風姿可窺一斑。

6. 呂布:

呂布的名字,也應該算是家喻戶曉了。他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武藝高強,穿著也相當拉風,“頭戴三叉束髮紫金冠,體掛西川紅錦百花袍,身披獸面吞頭連環鎧,腰繫勒甲玲瓏獅蠻帶”,這幅打扮配他的長相,在今天完全可以一炮打響,成為當紅歌星。而且他還騎了一匹赤兔馬,人稱“人中呂布,馬中赤兔”,馬是最好的馬,人當然也不會差。何況他還納了貂蟬,貂蟬是古代四大美女之一,這一點也為他加了很多分。

7. 韓子高:

韓子高是南朝梁朝人,身世微賤,以做鞋為生。據說他“容貌豔麗,纖妍潔白,如美婦人。螓首膏發,自然娥眉,見者靡不嘖嘖”。史書中有這樣的記載:“亂卒揮白刃,縱揮間,噤不忍下,更引而出之數矣”。就是說他處於亂軍之中,敵人揮舞長槍白刃瘋狂砍殺,可一旦遇到韓子高,竟然會拋掉手中的兵刃,沒有一個人捨得傷害他的一根毛髮,可見此君貌美到了什麼程度!導致很多純情少女,包括陳朝公主,都瘋狂暗戀子高,竟然因為日夜思念而咳血身亡。

8. 宋文公:

宋文公,也就是公子鮑。據《左傳·文公十六年》記載,公子鮑是一個“美而豔”的大帥哥。後果很嚴重,被中年守寡、獨居深宮而難耐孤寂的王姬看上了,“欲通之”。順便說一下,這個王姬,是公子鮑的祖母。公子鮑要是不美得驚天動地,何至於讓他的祖母對他生出這種念頭?作為國家領導人的長輩,她什麼男人得不到?何況春秋時期早已禮崩樂壞,誰也管不到她了。可是公子鮑不願意和祖母私通啊,王姬便千方百計的拍他馬屁,連國家都肯送給他,這可以算是“不愛江山愛美男”的典型版本。

9. 宋玉:

宋玉和上面說的潘安齊名,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大帥哥之一,光這一點隋煬帝就絕對比不上。

10. 鄒忌:

鄒忌是戰國時期齊國有名的帥哥,身型修長(身高八尺有餘),而且形態“昳麗”。他的帥不僅是外在的帥,同時他又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比如,他不清楚和城北的徐公誰更美,就問自己的妻妾和門客,回答都是他本人......

古代文言文中孩子被稱為什麼?有那些?分別是幾歲?

孩提是指二三歲之間,還在襁褓裡的幼兒。也寫成“孩抱”。《孟子·盡心上》中有“孩提之童”。

垂髫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髮)。陶淵明《桃花源記》中有“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

黃口是指十歲以下。《淮南子·汜論訓》中有“古之伐國,不殺黃口”。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髮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陶淵明《榮木詩亭》“總角聞道,百首無戍”。

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杜甫《贈別》詩中有“娉娉嫋嫋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束髮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大戴禮記》中有“束髮而就大學”。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後,就把頭髮盤起來,並用簪子夾住,表示已經成年。《禮記》中有“(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弱冠是男子二十歲(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人,因為還沒達到壯年,故稱“弱冠”)。《牡丹亭》中有“忽有一生,年可弱冠,風姿俊妍”。

相關問題答案
中國古時候男孩叫什麼?
古代小男孩叫什麼?
中國第三艘航母叫什麼?
古時候提案是什麼意思?
姓平男孩叫什麼好聽?
古時候相將是什麼意思?
古時候傷寒是什麼病?
中國最大的黑幫叫什麼?
明朝的時候南京叫什麼?
古時候收房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