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意正心修身的意思?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是什麼意思

誠意:意念誠實

正心:端正自己的內心而無邪念修身:提高自身品德修養

齊家:整頓家庭,使家和睦

治國:治理國家

平天下:天下太平

全部的應該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簡單地說: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學求理的方法.要求“理”,就需要通過“格物致知”的方法,即通過接觸世間萬事萬物,在體會各種知識的基礎上加深對先天存在的“理”的體驗,最終貫通明理.

格物致知是誠意,正心的前提,誠意正心則是修身的前提,也就是說,做人首先要修身,使自己符合“理”的要求,對治家,能夠使家庭和睦,大到治國,平天下.

總之,這是儒家給每個人立的規矩.

修己安人,可以顧名思義.修己,是修身,使自己的行為,言論符合“禮”,符合自己的身份,舉止得體;安人,使別人能夠安心和睦相處,講求和諧.

————————————————————————————

複雜的說

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在的德智修養,就是大學三綱領中“明明德”的功夫.齊家、(立業)、治國、平天下為管理者外發的事業完成,便是第二綱領“親民”的發揚.而物

格、知至、意誠、心正、身修、家齊、國治、天下平,表示每一階段調整得恰到好處的狀態,即系第三綱領“止於至善”的境界

原文:

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譯文: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後才會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然後意念才會誠實.意念誠實,內心才會端正而無邪念.內心端正,然後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會整頓好.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才會治理好.國家治理好了,推而廣之,然後才能使天下太平.

註釋:

從“物格而後知至”到“國治而後天下平”,則是反向逆推.指出在一個前提得以實現的情況下會產生的結果.天下的萬事萬物,如果能夠推究出其內在的“理”,就會真正地豐富人的知識,人的知識得到豐富了,就套使得意思所發,自然誠實無欺章思誠實了,心便有了主幹,也就不會偏頗邪僻了.心志端正而不受外物誘惑,身子自然便會修潔.

“物格”意即得到“聖人的教化”,此即“讀聖賢書”.南宋文天祥在《正氣歌》裡提到:“風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最後又在《絕筆文》說:“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聖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後,孰幾無愧!”讀聖賢書,就是要學作聖人,這就是《大學》的意旨啊!

要學作聖人,就要接受聖人的教化.接受聖人的教化,即可獲得致善惡是非的標準.懂得善惡是非的標準,才能真誠地看待自己心思的正邪,學做聖人的過程,就在於秉持聖人之教,以遏惡意之既萌,以揚善念之未生.未生已生,則心無偏邪.心無偏邪,才能明見自己的“明德”.明見自己的“明德”,就是“身修”.

本節所說的是從“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到“致知在格物”,再從“物格而後知至”開始的循環往復的文字.這種將上一節話的反覆說明,迭相詮釋,極堪玩味.《周易·鹹彖》上說:“天地感而萬物化生,聖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觀其所感而天地萬物之情可見矣.”《周易·鹹象》又說:“鹹,君子以虛受人.”《孟子》則說:“大舜有大焉,善與人同,捨己從人,樂取於人以為善.”這些話的意思是說只有虛才能通,通則感,感則善.聖人之所以和平天下者,能感人心而已.

身修之後,足以為一家表率,這樣家庭便自然而然地會治理好.在家齊的基礎上,國治與......

《禮記·大學》中,“誠意、正心、修身、齊家”各是什麼意思?

被列為“四書”之首的《大學》,開宗明義提出了三綱(明明德、新民、止於至善),八目(格物、致知、正心、誠意、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構成了一套完整的封建倫理道德的政治哲學體系。"格物致知":《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窮究事物的原理法則而總結為理性知識。格,至也。物,猶事也。致,推極也,知,猶識也。格物致知是儒家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哲學概念。北宋朱熹認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盡吾之知,在即物而窮其理也。"這是朱子對"格物致知"最概括、精確的表述。推極吾之知識,欲其所知無不盡也。窮至事物之理,欲其極處無不到也。對於朱熹的的解釋,我們的理解是,格物就是即物窮理,凡事都要弄個明白,探個究竟;致知,即做個真正的明白人,為人行事決不湖塗。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什麼意思

大學八條目: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從一個人內在的德智修養,到外發的事業完成,構成一貫不斷開展的過程。以修身為本,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即其內在的德智修養,就是大學三綱領中“明明德”的功夫。

物格而後知致,知致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事物的原理一一推究明白,然後才會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擁有淵博的知識,徹底瞭解事物,然後意念才會誠實。意念誠實,內心才會端正而無邪念。內心端正,然後才能提高自身的品德修養。自身的品德提高了,家庭才會整頓好。家庭整頓好了,然後國家才會治理好。國家治理好了,推而廣之,然後才能使天下太平。

《大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自天子以至於庶人,一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是什麼意思

出自《大學》:

古之慾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欲誠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後知至,知至而後意誠,意誠而後心正,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家齊而後國治,國治而後天下平。

格物,就是要求人們親歷其事,親操其物,即物窮理,增長見識。。

致知,就是求為真知。從推致事物之理中,探明本心之知

誠意,就是要意念誠實。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

“正心”、“修身”是什麼意思?

正心,就是要除去各種不安的情緒,不為物慾所蔽,保持心靈的安靜。意不自欺,則心之本體,物不能動,而無不正。心得其正,則公正誠明,不涉感情,無所偏倚。故意誠而後心正。

修身,就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品德修養。只有自身的品德端正,無偏見,無邪念,才能為人民所擁護。修身是格物、致知、誠意、正心功夫的落腳點,又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始發點。心正而後身修,身修而後家齊。

參考資料:zhidao.baidu.com/...脯驚html

相關問題答案
誠意正心修身的意思?
正心修身的意思是什麼?
正心修身的漢語意思?
嚴以修身的意思是什麼?
大學生廉潔修身的意義?
身心疲憊的意思?
身心俱疲的意思是什麼?
關心關愛的意思是什麼?
靜心等候的意思是什麼?
心心相印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