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屬於什麼樂器?

General 更新 2024-12-31

古代形似古箏二十四根弦的是什麼樂器

可能還是古箏,只是以前的古箏也許跟現代箏構造不同

古箏是不是古典樂器

是中國古代樂器,一般所說古典樂器指的是西洋樂器

古箏是起源於什麼朝代?

古箏起源:

??古箏是一件古老的民族樂器,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司馬遷的《史記》所記載《李斯列轉.諫逐客書》中所引資料,頗有值得我們注意的地方。李斯《諫逐客書中》述及秦國樂舞的一段說:“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今棄叩缶、擊甕而就症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箏乃“真秦之聲也”,故而歷來就有“秦箏”之名,但是若從行文來看,又有值得我們推敲的地方,那就是“擊甕、叩缶”與“鄭衛桑間”對舉,而“彈箏、搏髀”又與“韶於、武象”對舉,因此接下去就有“今棄叩缶,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的犯戒。這兒的對舉顯然不是為了文采,而所對舉的乃是“樂”於“舞”的形式和內容,所謂“鄭衛之音”,就是“桑間濮上”,乃是鄭過和衛國的民間音樂,就由此可見“叩缶、擊甕”乃是秦國當時的民間音樂,就是“韶虞”就是“韶簫”,也就是孔子聽了後贊之為“三月不知肉味”的《韶》。

??據說此樂為大虞所作。以上所指的乃是音樂;這音樂顯然不是民間音樂,而是宮廷音樂。由此可見,至遲於贏政當政之時,秦國已用“韶簫”替代了箏,箏當時屬於宮廷所用的樂器了,它理當比缶、甕高雅一些。至於“搏髀”,於之想對舉的乃是“武象”。這《武》,也就是《大武》,乃是樂舞,是周人歌頌武王伐??的。由此可見,“搏髀”當是秦國的宮廷樂舞。李斯所舉之例,證明秦國宮廷所用的歌、舞、樂都是別國的,為反駁政治上不用客卿張本。其那文已經提及,李斯進呈《諫逐客書》乃是公元前237年,因此,箏在秦國的流行當是在此之前。箏的產生就相對完善也就理當比李斯書《諫逐客書》要早一些。

??關於箏的命名,有兩種說法,一說乃是有瑟分劈而來,另一說乃是因發音錚錚而得名。《集韻》就持“分瑟為箏”之說:“秦俗薄惡,父子有爭瑟者,人各其半,當時名為箏”。當然除了父子爭瑟的說法而外,還有兄弟爭瑟,以及姊妹爭瑟的說法。這些大同小異的傳說也正好說明這些說法的不可靠。此外就常識而言,瑟分為二就就成了破瑟,豈能算箏?若將瑟破為二而修補成箏,恐怕遠比製作箏、瑟要難吧?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其發音的性質而得名,劉熙《釋名》中“箏,施弦高,箏箏然”,就持此說。說箏因“施弦高”而發音“箏箏然”,這音色顯然乃是對瑟的音色舒緩而言的,這就把箏與瑟聯繫起來了。確實,我們的民族樂器可以因樂器的來源而命名(例如胡琴),也可以因研製方法而命名(例如琵琶),更可以因為音色而得名(例如巴烏),這兒的箏因音色發音“箏(錚)箏然”,而得名也未嘗不可。從後文來看,起初的箏與瑟並不密切,這就失去了箏瑟音色對比的意義,從而使此說顯得難以使人全信。

??以上所說箏的命名,也涉及到箏的起源。既然“分瑟為箏”之說不可信,那麼出事的箏呀就不是破瑟而成的了。那麼箏究竟是怎麼形成的呢?

??漢.應邵《風俗通》載文:箏,“謹按《禮樂記》,五絃,築身也。今並、涼二州箏形如瑟,不知誰所改作也。或曰蒙恬所造。”

??從應邵的《風俗通》所載可知,漢以前的箏其制度應為“五絃,築身”,但是當時“並(山)涼(甘肅)二州箏形如瑟”,應邵不知何人所作的改革,還記下了“蒙恬所造”的傳聞,這又是說明,漢代在西北地區已經流傳瑟形的箏了。

??唐代的杜佑在《通典.樂四》中說:“箏,秦聲也。傅玄《箏賦序》曰:“以為蒙恬所造”。今觀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準六合,弦柱擬十二月,設之則四象在,鼓之則五音發,斯乃仁智之器,豈蒙恬亡國之臣關思哉。並有附註說:“今清樂箏並十有二絃,他樂肯十有三絃。......

請問古箏屬於琴類的樂器嗎

古箏屬於彈撥樂器。

古箏是什麼時候出現的

戰國時期就有古箏了,不過那還只是雛形狀態,戰國末期古箏經歷過一次大變革,弦數增加至12根。漢代古箏應該有12弦。王昭君那個時代肯定是有古箏的。

古箏的來歷是什麼?

箏是我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據考證,箏在春秋、戰果時期及廣泛流傳,至今已有兩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箏,通常又被人們叫做古箏,和琴之被稱為古琴一樣。這恐怕與它具有古老的歷史淵源、濃郁的民族特色,以及豐富的傳統箏曲給人們留下的古樸雅緻的情趣有關。在古代,箏還被稱為秦箏、瑤箏、銀箏、雲箏、素箏等。

一、箏的淵流和形制的沿革

關於箏的淵流,史料記載說法不一。大致有三種說法:

1、分瑟為箏說

在古代文獻中確實有分瑟為箏的說法。唐趙磷《因話錄》中記述:“箏,秦樂也,乃琴之流(一作琴)。古瑟五十弦,自黃帝令素女鼓瑟,帝悲不止,破之,自後瑟至二十五絃。秦人鼓瑟,兄弟爭之,又破為二。箏之名自此始。”宋代的丁度在他的《集韻》中也載有類似的說法:“秦人薄義,父子爭瑟而分之,因此為名雞箏十二絃,蓋破二十五而為之也。”日本第十七世紀元祿年間宮廷樂師岡昌名所著《樂道類集》中記載有:“...或雲:秦有婉無義者。以一瑟傳二女,二女爭引破,終為二器,故號箏。”

二人爭瑟,由爭奪而產生了“箏”,這種說法是毫無科學根據的,只是傳說而已,不說把爭的人說的多麼無情無義,單就一種樂器來說,都是由無數個部件組成的,缺一不可,爭一而破為二,必然破碎或殘缺不全,怎末會成為兩件單獨的樂器呢。

2、箏築同源說

東漢應劭《風俗通》雲:“箏,謹按《禮·樂記》五絃,築身也。”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宋代徐鉉校定重刊本)中記載:“箏,鼓弦,竹身樂也,從竹,爭聲。”

我國的樂器發展史是現有打擊樂器,後有彈撥樂器的。築的右手奏法,以竹尺擊之,沿用了打擊樂器的奏法,這與箏相比用指彈奏簡單的多。綜上所述,箏與築有著不可分割的淵源關西,箏是由築發展而來的,築之源即箏之源,所以在這個意義上姜,箏築是同源的。

3、蒙恬造箏說

據《隋書·音樂志》載:“箏,十三絃,所謂秦聲,蒙恬所造。”但劉朐在《舊唐書.音樂志》中記載:“箏,秦聲也,相傳蒙恬所造,非也!”公元前237年(始皇十年),秦宰相李斯上書勸秦始皇收回他對客卿們下的逐客令的《諫逐客書》中說:“夫擊甕叩缶,彈箏博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聲也。”這在時間上比蒙恬發跡之初早了十六年。所以蒙恬造箏的說法是靠不住不的。

至於蒙恬改革箏的說法倒是有可能的。

清朝著名的訓詁學家朱駿聲在《說文通訓定聲》記載:“古箏五絃,施於竹,如築。秦蒙恬改為十二絃,變形如瑟,易竹於木,唐以後為十三絃。"這一段文字記述了蒙恬曾改革了箏。

從歷史材料看,早期箏與築更為類似:都是築身,都是竹製,棒狀、細頸、都是五絃。

總之,箏很可能來源於一種大竹筒製作的五絃或少於五絃的簡單樂器。年代當在春秋戰國時期或春秋戰國之前,不可能在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的秦代。箏、築、瑟的關係,既不是分瑟為箏,也不是由築演變為箏,而很可能是箏築同源,箏瑟並存。五絃竹製箏演變為十二絃木製箏,築身筒狀共鳴結構演變為瑟身長匣形共鳴結構,可能是參照了瑟的結構而改革的。

古箏是哪個民族的樂器?

古箏是古老的民族樂器,結構由面板,雁柱,琴絃,前嶽山,弦釘,調音盒,琴足,後嶽山,側板,出音口,底板,穿弦孔組成.箏的形制為長方形木質音箱,弦架“箏柱”(即雁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以25弦箏為最多(分瑟為箏),唐宋時有弦十三根,後增至十六根,十八弦,二十一弦等,目前最常用的規格為21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用S163-21 ,S代表S形嶽山,是箏父徐振高發明,163代表古箏長度是163釐米左右,21代表古箏弦數21根. 同名人物,中國女子體操隊隊員。古箏培訓學校。

現存最早的古箏

1979 年,在江西省貴溪縣仙岩東周崖墓群中發現了連件箏。其中保存完好的一件,長 166 釐米、寬 17.5 釐米,尾寬 15.5 釐米,兩端各有十三個弦孔。另一件箏尾殘缺,殘長 174 釐米,箏首弦孔為置木枘(弦軫)用,一弦一枘,栓弦於枘上,類似潮州箏的系弦法。這兩件箏的形制、弦數和系弦法與後世古箏相似,是目前我國已知的最早實物。

古箏演奏技法發展

古箏常用演奏手法採用右手大、食、中三指撥絃,彈出旋律、掌握節奏,用左手在箏柱左側順應弦的張力、控制絃音的變化,以潤色旋律。箏的指法頗多,右手有託、劈、挑、抹、剔、勾、搖、撮等,左手有按、滑、揉、顫等。 古箏的傳統演奏手法到了近代有了新的突破,1953年趙玉齋先生創作了《慶豐年》,解放了左手,曲調上運用復調的手法,採用了左右手交替和多聲部演奏手法,大大豐富了演奏技巧,使古箏的演奏技術得到一個突破性的發展。

1965年,王昌元成功創作出古箏曲《戰颱風》,《戰颱風》的出現,使古箏的演奏的技術、技巧,又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從而結束了古箏只能輕彈慢揉的時代,此曲中的掃搖四點、密搖、扣搖、刮奏及使用無效區的噪音來製造颱風效果等技法,都是創新技法,提高且豐富了箏的表現能力。

70年代,趙曼琴在演奏實踐中,創造使用了雙弦過渡滑音、和絃長音、快撥及1/5泛音等新技巧。並突破傳統的八度對稱模式,創立了由輪指、彈輪、彈搖等幾十種新指序構成的“快速指序技法體系”,使箏不須改變定弦即可單手演奏五聲、七聲及變化音階的快速旋律,為箏由色彩樂器進入常奏樂器行列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代表作品有《打虎上山》、《井岡山上太陽紅》等。

90年代以來,古箏創作迎來了百花爭豔的春天。《黔中賦》的演奏以運用扎樁搖和懸樁搖的交替手法而成為亮點;在這時期中,作曲家們參與箏曲創作,增強了創新力度,他們突破傳統五聲性調式的侷限,吸收了日本琉球調式、都節調式的色彩,借鑑了梅西安人工調式的經驗,自行設計了許多新的調式,甚至創造了全新的“下方小三度加上方小二度”的調式色彩,每個八度分為三個環節,每個環節是一個大三度音程,在每個環節上都可以演奏同主音大小調的調式。新的調式色彩和多調性連環疊置的定弦方法,促進了演奏技法的變革。如《幻想曲》(王建民曲)、《箜篌引》(莊曜曲)、《溟山》(王中山曲) 等。在這些箏曲的定弦中,就為轉調準備了條件。不同音區還採用不同音列,使不同音區演奏不同的調式色彩成為可能,既有對傳統調式色彩的偏離,又有對傳統調式色彩的迴歸。音程的變化又為新的音樂語言的誕生創造了條件。

同時期內,更多的還是用五聲音階定弦法創作的箏曲,如《秦桑曲》、《臨安遺恨》、《鐵馬吟》《茉莉芬芳》等等。同時古箏的重奏曲作品亦陸續推出,說明人們注意到發揮古箏在群體中的表現力。古箏琵琶二重奏《大浪淘沙》、《水鄉高歌》、《春江花月夜》、:古箏與高胡二重奏《漁舟唱晚》:古箏高胡三重奏《豐收之歌》:古箏二重奏《滿江紅》; 古......

是一臺古箏還是一架古箏啊

古箏的話最好用一架,因為它不像鋼琴這樣大,要小巧一些,用架要合適一些

有沒有跟古箏類似的樂器

古琴與古箏相類似。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桐和七絃琴,是中國漢族傳統撥絃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

古箏又名漢箏、秦箏、瑤箏、鸞箏,是漢族民族傳統樂器中的箏樂器,屬於彈撥樂器。它是中國獨特的、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它的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具有相當強的表現力。

中國民族樂器有哪些?古箏是不是中國民族樂器?

有吹奏樂器

包括:笙、蘆笙、笛子、管子、巴烏、嗩吶、簫、壎、葫蘆絲彈撥樂器

包括:箜篌、阮、古琴、古箏、琵琶、柳琴、秦琴、月琴,揚琴拉奏樂器

包括:艾捷克、馬頭琴、二胡、中胡、高胡、四胡、京胡、板胡、擂琴三絃打擊樂器包括:編鐘、雲鑼、磬、鼓、鑼、鈸、木魚

所謂民樂之首是沒有任何定義的任何樂器都有它特有的歷史文化和聲音

琵琶是在南北朝時由印度經龜茲傳入內地的~也沒有琵琶是民樂之首的說法。

古箏古箏是一件古老的民族樂器,戰國時期盛行於“秦”地古箏又名"秦箏"。自秦、漢以來從我國西北地區逐漸流傳到全國各地,逐漸形成了各具濃郁地方特色的流派。山東箏、河南箏、潮州箏、客家箏、浙江箏、福建箏、內蒙箏(即雅託葛)、朝鮮族的伽揶琴(即延邊箏)和被稱為真秦之聲的陝西箏九個流派。但是也沒有任何古箏是民樂之首的說法。古琴,亦稱瑤琴、玉琴、七絃琴,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是在孔子時期就已盛行的樂器。也沒有被定義為民樂之首~關於古琴值得卻有一個值得一提的美譽:古琴歷代作為“六藝”(禮、樂、射、御、書、數)和琴劍(棋)書畫之首~

無論中國傳統樂器或是西方樂器~每個樂器都有它獨特的美和獨特的韻味~每個樂器之間是沒有任何觀點可以比較出哪個比哪個更好的~

相關問題答案
古箏屬於什麼樂器?
古琴屬於什麼樂器?
電吉他屬於什麼樂器?
尤克里裡屬於什麼樂器?
鋼片琴屬於什麼樂器?
二胡屬於什麼樂器?
小號屬於什麼樂器?
三角鐵屬於什麼樂器?
木葉屬於什麼樂器?
薩克斯是屬於什麼樂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