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謂北大之精神?

General 更新 2024-11-24

什麼是北大精神

北大從一開始就彷彿稟有一種使命,它是中國近代社會陣痛的產物,是一種轉型的象徵——從漫長的封建社會轉型到現代社會。這種轉型是很痛苦的,用魯迅的話講,挪一張桌子都要流血。北大的誕生,同一個民族的命運捆綁在一起了。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會衝向前線,在和平時期會默默反省,在轉折的時期會出現吶喊,在正義的力量被壓制的時期就會有人拍案而起。比如五四運動,一方面是新文化,一方面是救亡。前面是學生,背後是陳獨秀、胡適等人發動的新文化運動,和老一套的封建的東西決裂。近代中國那種痛苦的命運,對北大精神的塑造很有關係。

什麼是李四光精神

愛國、拼搏、勤奮

遇事勤于思考,樂於動腦,還有執著地追求精神

什麼是政治學

政治學顧名思義,就是研究政治的科學。而政治在本質上是人們在一定經濟基礎上,圍繞特定利益,藉助於社會公共權力來規定和實現特定權利的一種社會關係,因此,政治學就是研究這種特定的社會關係即政治關係及其發展規律的科學。

政治學以政治關係作為研究對象。在實際生活中,政治關係具有多種外延形態,如政治行為、政治體系、政治文化等,這些都是政治學研究的對象。

政治學同時又是以探求政治關係的發展規律作為研究的目標和任務的。它要求對於政治現象的描述和對於政治表徵的把握,更要求深入研究政治關係的本質聯繫及其發展運動。

政治學是一門獨立的學科,它要求人們以客觀政治關係為研究對象,以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從事研究,其研究的科學成果和結論對於人們認識政治現象,掌握政治規律起著巨大的指導作用。

我國的政治學目前大體上是按照政治學基本理論、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和國際政治五大類來劃分其基本內容的:

政治學基本理論主要包括政治學原理、馬恩列斯(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政治學經典著作研究、毛澤東政治學經典著作研究、政治管理學、政治心理學、政治社會學、比較政治學等。

政治思想包括中外政治思想史、中國現代政治思想、西方當代政治思潮、社會主義思想發展史等。

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中國政治制度史、外國政治制度史、當代中國政治制度、資本主義國家政治制度、中國政府與政治、中國地方政府、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中國共產黨的建設論及監察與監督理論、中國監察和監督制度史、中國選舉制度、外國選舉制度、一國兩制理論等。

行政管理包括行政管理學原理、組織理論、人事行政學、行政領導學、公共政策分析、市政學、比例行政學、行政法學、行政學研究方法、組織行為學、中國公務員制度、祕書學與祕書工作、行政公文寫作、辦公自動化管理等。

國際政治主要包括國際政治理論、國際組織、國際法、國際戰略研究、外交學、區域政治和各國政治研究、世界政黨研究、國際關係史、中國對外政策等。

什麼叫學術團體

在社會學的定義裡,學術團體是指為更好的研究某類或者某樣客觀事物而自發組織的進行這類研究活動的公益民間組織。

最早的學術團體可以追溯到古希臘以及我國的春秋戰國時期。大家從拉菲爾的名畫《雅典學派》可以看到當時學術繁榮的勝景,無獨有偶,就在同一時期的東方世界裡,春秋戰國時期也是百家爭鳴,學術活動空前繁榮。一般認為這一時期是全世界的第一次知識大爆炸,其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當然,要說現在,在中國有幾個真正的學術團體,應該只有天知道了。記得有位學者曾經憤怒的說道,中國無學術,只有利益。

有思想、有理性者經過層層逆向社會選擇,能最終走到學術金字塔尖者寥寥無幾。佔據學術金字塔尖者多為政治附庸和御用文人,他們的學術多和世俗利益、政治領袖的“思想”密切相關,或為推進前者,或為論證後者,而真正的學術具有獨立性,與世俗利益始終保持著一定距離,因此,經過逆向社會選擇,佔據學術金子塔尖的所謂學術權威,實際上只是掌握著學術權力但無學術威信的學術權貴、或曰學霸,他們的專長之一便是打擊和壓制有思想的年輕人,越是所謂的權威,其思想越是貧乏,一個顯見的例子就是,在所謂權威學術期刊中,一級權威多不如二級、三級,越是一級權威期刊,其可讀性越差,其真正有思想、有價值的學術成分越少;另一個顯見的例子便是,越是像北大、中國社科院這樣的權威學術機構,藏有的“磚家”及其荒謬的言論越多。

學術圈只有利益,沒有學術,學術圍繞利益這一中心打轉,學者們急功近利、心浮氣躁,能十年磨一劍,即使十年不出成果也執著堅持做學術的學者幾乎沒有。在當今學術圈,學術產量就等於學術水平,一切以字數、紙張的多少論高低,哪怕廢話連篇、純屬學術垃圾也決不慚愧,兩句三年得的斟酌、思考精神再也不存在了,一切都是在浪費資源,即浪費本人的資源、也在浪費社會的資源。

學術圈只有利益,沒有學術,這當然還可以作另外一種理解。一切向錢看,這樣的社會風氣也刮進了高等學府,教授、專家們也不能免俗,他們不是唯利是圖、就是維“權”是圖,還有多少人在一心鑽研學術呢?再看看當今大有愈演愈烈之勢的學術腐敗,一切都只不過利益使然,哪還有什麼學術,本該遠離世俗的學術原來也是如此,徒增世人笑料爾!

不知何時才能見到中國真正的學術。

什麼是北大精神

北大精神:民族與個人的雙重意義

北大的誕生就是很血腥的,戊戌變法的其他成果都被廢除了,只留下了京師大學堂.所以,北大從一開始就彷彿稟有一種使命,它是中國近代社會陣痛的產物,是一種轉型的象徵——從漫長的封建社會轉型到現代社會.這種轉型是很痛苦的,用魯迅的話講,挪一張桌子都要流血.北大的誕生,同一個民族的命運捆綁在一起了.在國難當頭的時候會衝向前線,在和平時期會默默反省,在轉折的時期會出現吶喊,在正義的力量被壓制的時期就會有人拍案而起.比如五四運動,一方面是新文化,一方面是救亡.前面是學生,背後是陳獨秀、胡適等人發動的新文化運動,和老一套的封建的東西決裂.近代中國那種痛苦的命運,對北大精神的塑造很有關係.

談北大有一種沉重感,根源就在於北大精神.現在是精神危機時期,精神危機是一百年來中國社會轉型出現的一個全新問題.我們在物質方面取得了很大進展,但是精神支柱快要沒有了.實利主義、功利主義、追求表面文章,成了這個社會最嚴重的問題.人們都在追逐物質的東西,而忽視了精神的追求.北大精神在這個時期就有了它特殊的含義.社會上關於北大一個小小的事情都會被炒得很厲害,為什麼?因為北大是一面鏡子.北大精神有一種召喚性的力量,進入北大的人都能感受到一種責任,秉承了這個精神,就會有所追求.象牙塔中總要保留一些精神的東西,年輕人總要有一些激情和夢想,否則對社會對個人都是一種損失.社會上有許多庸俗的東西,即使是在大學校園裡也有,因為大學校園也是社會.而且現代社會的腐蝕能力很強,很難完全保持距離.這時就需要一種精神的力量,一種超越的力量,一種清高的力量,能夠讓我們說“不”,讓我們和庸俗的生活拉開距離.貪生怕死是人之生物本性,但是精神的力量就是能讓人捨生取義.

總是把北大與精神聯繫在一起,這是一種歷史的積澱.北大精神中,一個是民族精神,和民族的苦難相聯繫的愛國精神;一個是做人的精神.一個人一輩子不年輕一回是一種損失,一個社會沒有一群可愛的理想主義者也是一種損失.大學不一定要和社會拉平,我們應該有一種精神貴族的情結.

從長遠來說,從一個民族來說,需要有一個精神的支柱.北大就應該提供這樣的精神力量.一個民族要致力於建設,不僅需要工科人才,也需要管理人才,需要對社會有構想的人.大學是一個社會理想的孕育場所,大學提供了一個承認精神自由合法性的場所.如果沒有了精神,北大將不再是北大,和一所普通的高等專科學校沒什麼區別,無非是訓練一個人找到好工作的職業訓練所.只為了找工作其實是不一定要上大學的,上大學就是為了讓人的精神更高貴,讓人對人生、對世界有更寬廣的理解.現在,有很多大學生的家境比較貧寒,想盡快工作可以理解,但一定要記住,我們有更高的追求.如果你將來成了決策者,在決定國家和民族命運的時候,在大學受到的教育就會起決定性的作用.比如:你是要把古建築拆掉還是恢復原貌?是要修一條筆直的馬路還是適應生態環境修一條彎曲的路?是把路燈修得高大明亮還是追求一種曲徑通幽的意境?這都取決於現在的教育.今日社會中的實利主義和浮躁作風,就是因為現在作為社會中堅力量的一代人,是在唯唯諾諾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生活的時候只知道先把肚子吃飽,要先讓煙囪冒煙,要每個人都當螺絲釘,要每個工廠都按流水線運行起來.他們的精神不會說“不”.社會上不斷樹立道德楷模,恰恰就說明沒有了道德.所以我們今天講北大精神依然沉重,我們的民族依然危難——精神危難.我們不僅自己要做高尚的人,還要為民族精神的復甦貢獻力量.這就是北大精神——關乎社會的民族精神,關乎自己高貴追求的個人精神.

相關問題答案
何謂北大之精神?
大慶精神是什麼?
如何培養匠人精神?
我們如何繼承長征精神?
如何發揚釘子精神?
如何面對老公精神出軌?
企業如何發揚創新精神?
浙江大學精神是什麼?
談談如何理解團隊精神?
政治如何弘揚長征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