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講誠信?

General 更新 2024-11-22

什麼是誠信?怎樣才叫講誠信?

什麼是誠信?誠,即真誠、誠實;信,即守承諾、講信用。誠信的基本含義是守諾、踐約、無欺。通俗地表述,就是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人生活在社會中,總要與他人和社會發生關係。處理這種關係必須遵從一定的規則,有章必循,有諾必踐;否則,個人就失去立身之本,社會就失去運行之規。

誠信,是公民道德的一個基本規範。誠實守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哲人的“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詩人的“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民間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都極言誠信的重要。幾千年來,“一諾千金”的佳話不絕於史,廣為流傳。

誠信不僅是一種品行,更是一種責任;不僅是一種道義,更是一種準則;不僅是一種聲譽,更是一種資源。就個人而言,誠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企業而言,誠信是寶貴的無形資產;就社會而言,誠信是正常的生產生活秩序;就國家而言,誠信是良好的國際形象。誠信是道德範疇和制度範疇的統一,

誠信是全體公民都應該遵循的基本道德規範。誠信可以是對社會、對他人的期望,但首先應該是對自己的要求。自己的誠信不能以他人的誠信為前提。對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來說,正確的做法應當是身體力行,影響周圍,而不能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樹立誠信意識要從每個人做起,只有自己做到了誠信,才能要求別人也這樣做。社會由個體組成,每個人都以誠信要求自己,社會就會成為一個誠信社會。自己的誠信與贏得他人的誠信成正比,自己越誠信,就越會贏得他人的誠信回報。人們都希望生活在一個誠信無欺的環境中,誠信環境的形成取決於每個人對誠信所持的態度。誠信建設是每個人的事,也是全社會的事。這就需要大家積極參與,添磚加瓦,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從具體的事情做起。提高全社會的誠信水平,人人有責,人人有利,個個出力,個個受惠。如果你騙我一下,我騙你一下,騙來騙去,只能落個“兩敗俱傷”。如果等全社會所有的人都講誠信之後自己再講誠信,那是等不到的,那等於為自己的不講誠信尋找藉口,無異於推卸自己作為社會的主人在誠信建設中應當承擔的責任。

誠信的養成不是自然而然的過程,只有通過堅持不懈、持之以恆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才能化作自覺的行動。良好的教育猶如春風化雨,一個社會,無論什麼時候、什麼情況下,都要高度重視對公民的教育引導,不斷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和道德修養。

“言必信,諾必誠”,“小信誠,大信立”。誠信教育必須從大處著眼,從小處入手,從娃娃抓起,從日常生活抓起。要在全社會樹立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社會風氣和強有力的輿論氛圍。

誠實守信,重在實踐,貴在積累。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去小惡而從善,積小善成大德,這是提高公民誠信水平的必由之路。

誠信是什麼?我們應該怎樣做到誠信?

一、何為誠信誠信是什麼?從道德範疇來講,誠信即待人處事真誠、老實、講信譽,言必行、行必果,一言九鼎,一諾千金。在《說文解字》中的解釋是:“誠,信也”,“信,誠也”。可見,誠信的本義就是要誠實、誠懇、守信、有信,反對隱瞞欺詐、反對偽劣假冒、反對弄虛作假。

二、誠信:從傳統走向現代

誠,是先秦儒家提出的一個重要的倫理學和哲學概念,以後成為中國倫理思想史的重要範疇。直到孔子時期,“誠”還未形成為理論概念。孟子時不但已經形成為理論概念,而且位置十分重要。他說:“是故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在這裡,誠不但是天道本體的最高範疇,也是做人的規律和訣竅。荀子發揮了“誠”的思想,指出它為“政事之本”。他說;“天地為大矣,不誠則不能化萬物;聖人為知矣,不誠則不能化萬民;父子為親矣,不誠則疏;君上為尊矣,不誠則卑,夫誠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在《禮記·中庸》裡,“誠”成為禮的核心範疇和人生的最高境界:“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至誠如神,有了誠篤的品德和態度,就可以貫通多種仁義道德,成己成人,甚至能夠盡人之性,盡物之性,贊天地只化育而與天地參,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大學》把“誠意”作為八條目之一,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誠”成為聖賢們體察天意,修身養性和治國平天下的重要環節。宋代周敦頤進一步認為“誠”為“五常之本,百行之源也。”把包括誠實在內的“誠”看作仁、義、禮、智、信這“五常”的基礎和各種善行的開端。程頤更為直截了當地說:“吾未見不誠而能為善也”其見解入木三分。

馬克思主義倫理學批判地繼承了“誠”這個範疇,肯定誠實是社會公德中的一個重要規範。在長期的社會生活中,誠實之主要的道德要求逐漸明晰為:忠誠、正直、老實。忠誠的主旨是對祖國、對人民、對正義事業的忠誠。當然,這種忠誠不是盲目和狹隘的“愚忠”,而是認同於崇高的理想,為實現理想而不懈追求和努力奮鬥,從而表現出樂於奉獻,勇於犧牲的精神。正直,是指為人正派,處事公正坦率。老實,則特指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做老實人。

信,也是中國倫理思想史的範疇。“信”的含義與“誠”、“實”相近。從字形上分析,信字從人從言,原指祭祀時對上天和先祖所說的誠實無欺之語。隋國大夫季樑說:“忠於民而信於神”,“祝史正辭,信也。”後來,由於私有經濟和私有觀念的發展,原有的純樸的社會被逐漸破壞。國與國、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不得不訂立誓約。但誓約和諾言的遵守,仍然要靠天地鬼神的威懾力量維持。春秋時期,經儒家的提倡,“信”始擺脫宗教色彩,成為純粹的道德規範。孔子認為,“信”是“仁”的體現,他要求人們“敬事而信”。他說:“信則人任焉”,“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孔子和孟子都將“信”作為朋友相交的重要原則,強調“朋友信之”,“朋友有信”。而歷代當權者大都將“信”作為維護秩序的重要工具。《左傳·文公4年》中說:“棄信而壞其主,在國必亂,在家必亡。”《呂氏春秋·貴信》對社會生活中的信與不信之後果,作了淋漓盡致的剖析:“君臣不信,則百姓誹謗,社會不寧。處官不信,則少不畏長,貴賤相輕。賞罰不信,則民易犯法,不可使令。交友不信,則離散憂怨,不能相親。百工不信,則器械苦偽,丹漆不貞。夫可與為始,可與為終,可與尊通,可與卑窮者,其唯信乎!”漢代董仲舒將“信”與仁、義、禮、智並列為“五常”,視為最基本的社會行為規範。並對“信”作了較詳盡的論......

請你說怎樣才算是講誠信?

誠信即誠實信用,遵守諾言,以誠取信於人,給他人以信任。自我道德是理性與良心對自我的行為進行約束。

怎樣變得有誠信

1.堅持實事求是,誠信的基礎是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地表達事物的本來面目是誠實守信的出發點。

2.在涉及利益衝突問題是,誠信守則要求我們站在多數人利益的一邊。

3.慎重許諾,信守承諾。

4.自覺承擔責任。

怎樣才能讓自己成為誠信的人?謝謝!

誠信,是處理個人與社會、個人與個人之間相互關係的基礎道德規範,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行為規範,是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素質要求。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全社會各個單元都要堅持以誠為本,以誠立信。黨和國家強調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並重,具體落實到高等學校就是要堅持依法辦學與以德治校並舉。我們呼喚建立規範、科學、操作性強的大學生誠信度評價體系。 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誠信也成為每個人立足社會不可或缺的無形資本。恪守誠信是每個大學生每個人應當有的生存和發展理念之一。誠信的人必將受到人們的信賴和尊重,從而享有做人的尊嚴和發展事業服務社會的機遇。每一個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之前,都應該認真地分析評價一下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理念,樹立包括誠信在內的健康的價值觀,把誠信這兩個字刻進我們心靈的深處,用一生的言行去實踐它。只有當我們對於誠信的修養提高了,我們的人生才有可能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才能更好地抓住每一個寶貴的人生際遇,讓自己真正成為社會的棟樑之材。

如何恪守誠信

做人需要誠信,誠信贏得尊嚴;經商同樣需要誠信,誠信贏得市場。 (一)誠信是支撐社會的道德的支點 誠信是我國傳統道德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誠信者,天下之結也”就是說講誠信,是天下行為準則的關鍵。在我國傳統儒家倫理中,誠信是被視為治國平天下的條件和必須遵守的重要道德規範。古代聖賢哲人對誠信有諸多闡述。比如:孔子的“信則人任焉” “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民以誠而立”;孟子論誠信 “至誠而不動者,未之有也;不誠,未有能動者也”;荀子認為“養心莫善於誠”;墨子曰“志不強者智不達,言不信者行不果”;老子把誠信作為人生行為的重要準則:“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莊子也極重誠信 :“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把“本真”看做是精誠之極至,不精不誠,就不能感動人,這就把誠信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韓非子則認為“巧詐不如拙誠”。總之,古代的聖賢哲人把誠信作為一項崇高的美德加以頌揚,生動顯示了誠信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價值和地位。從古到今,人們這麼重視誠信原則,其原因就是誠實和信用都是人與人發生關係所要遵循的基本道德規範,沒有誠信,也就不可能有道德。所以誠信是支撐社會的道德的支點。 (二)誠信是法律規範的道德 誠信原則逐步上升為一種法律原則始自羅馬法,後來被法制史中重要的民法所繼承和發展,比如法國民法、德國民法、瑞士民法等,如《瑞士民法典》總則中的第二條規定:“任何人都必須誠實地行使其權利並履行其義務。” 誠實信用也是我國現行法律一個重要的基本原則,在《民法通則》、《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有明確的規定。由於其適用範圍廣,對其他法律原則具有指導和統領的作用,因此又被稱為“帝王規則”,可見“誠實信用”是並非一般的道德準則。在誠實信用成為法律規範的時候,違反它所承受的將是一種法律上的責任或者不利於自己的法律後果,這種法律後果可以是財產性的,也可以是人身性的;可以是民事的、行政的,甚至可以是刑罰。因此,誠實信用又是支撐社會的法律的支點,是法律規範的道德。 (三)誠信是治國之計 誠信為政,可以取信於民,從而政通人和。倘若言而無信、掩人耳目、弄虛作假,社會就無從安定。古有“欺君之罪”, “欺君”不僅是冒犯尊嚴,而且會誤導決策,禍國殃民。 “欺民”亦不可,所以有“水可載舟亦可覆舟”之說。中國古代有商鞅立木樹信的佳話,也有不講誠信而自食惡果的烽火戲諸侯。中國古代思想家更是把“誠信”作為統治天下的主要手段之一。唐代魏徵把誠信說成是“國之大綱”,可見“誠信”之重要。 當前黨和國家提出的“以德治國”,是誠信為政的體現,也是對我國優秀政治思想的繼承和發揚。落實“以德治國”,貫徹《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在全社會倡導誠實守信的精神品質,是對優良傳統的繼承,也是時代的要求。 (四)誠信是行業立身之本 誠信是為人之道,是立身處事之本,是人與人相互信任的基礎。講信譽、守信用是我們對自身的一種約束和要求,也是外人對我們的一種希望和要求。如果一個從業人員不能誠實守信,那麼他所代表的社會團體或是經濟實體就得不到人們的信任,無法與社會進行經濟交往,或是對社會缺乏號召力和響應力。因此,誠實守信不僅是社會公德,而且也是任何一個從業人員應遵守的職業道德。誠實守信作為職業道德,對於一個行業來說,其基本作用是樹立良好的信譽,樹立起值得他人信賴的行業形象。它體現了社會承認一個行業在以往職業活動中的價值,從而影響到該行業在未來活動中的地位和作用。 “人無信不立”,對一個行業來說,同樣只有守信用、講......

創業者如何講誠信?

要以顧客為中心,站在顧客的角度看問題

怎樣講誠信做法

有智慧的人一般情況都有誠信,有誠信的人,可以預測是有智慧的人;缺少誠信的人,是缺少智慧的人。

有智慧的人首先對道德是深有體會的,而且能身體力行。

有誠信的人首先要遵守道德,有道德的人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人們不自覺地被吸引在他的周圍,容易形成團隊。人多力量大,什麼事情都能完成。

講誠信,學生講誠信,可以從老師和同學那裡學得更多的知識來充實自己。

商人講誠信可以更多商人與其合作,結果是產品更暢銷,原料更充足。

老師講誠信,可以更受學生的愛戴。

如何把自己培養成講誠信的人

一個士兵,非常不善於長跑,所以在一次部隊的越野賽中很快就遠落人後,一個人孤零零地跑著。轉過了幾道彎,遇到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標明是軍官跑的;另一條路,標明是士兵跑的小徑。他停頓了一下,雖然對做軍官連越野賽都有便宜可沾感到不滿,但是仍然朝著士兵的小徑跑去。沒想到過了半個小時後到達終點,卻是名列第一。他感到不可恩議,自己從來沒有取得過名次不說,連前50名也沒有跑過。但是,主持賽跑的軍官笑著恭喜他取得了比賽的勝利。

過了幾個鐘頭後,大批人馬到了,他們跑得筋疲力盡,看見他贏得了勝利,也覺得奇怪。但是突然大家醒悟過來,在岔路口誠實守信,是多麼重要。

[故事三]曾參殺豬的故事。曾參,春秋末期魯國有名的思想家、懦學家,是孔子門生中七十二賢之一。他博學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養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辦事,年幼的孩子吵著要去。曾參的妻子不願帶孩子去,便對他說:“你在家好好玩,等媽媽回來,將家裡的豬殺了煮肉給你吃。”孩子聽了,非常高興,不再吵著要去集市了。這話本是哄孩子說著玩的,過後,曾參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參卻真的把家裡的一頭豬殺了。妻子看到曾參把豬殺了,就說,“我是為了讓孩子安心地在家裡等著,才說等趕集回來把豬殺了燒肉給他吃的,你怎麼當真呢。”曾參說:“孩子是不能欺騙的。孩子年紀小,不懂世事,只得學習別人的樣子,尤其是以父母作為生活的榜樣。今天你欺騙了孩子,玷汙了他的心靈,明天孩子就會欺騙你、欺騙別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無信,明天孩子就會不再信任你,你看這危害有多大呀。”

. 晏殊信譽的樹立

北宋詞人晏殊,素以誠實著稱。在他十四歲時,有人把他作為神童舉薦給皇帝。皇帝召見了他,並要他與一千多名進士同時參加考試。結果晏殊發現考試是自己十天前剛練習過的,就如實向真宗報告,並請求改換其他題目。宋真宗非常讚賞晏殊的誠實品質,便賜給他“同進士出身”。晏殊當職時,正值天下太平。於是,京城的大小官員便經常到郊外遊玩或在城內的酒樓茶館舉行各種宴會。晏殊家貧,無錢出去吃喝玩樂,只好在家裡和兄弟們讀寫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為輔佐太子讀書的東宮官。大臣們驚訝異常,不明白真宗為何做出這樣的決定。真宗說:“近來群臣經常遊玩飲宴,只有晏殊閉門讀書,如此自重謹慎,正是東宮官合適的人選。”晏殊謝恩後說:“我其實也是個喜歡遊玩飲宴的人,只是家貧而已。若我有錢,也早就參與宴遊了。”這兩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樹立起了信譽,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怎樣做到 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

講誠信——“人有誠信必賢,家有誠信必和,國有誠信必興”。誠實、守信一向是中國人引以自豪的品格。“信為人之本,人無信不立”,作為一名國家幹部,更要做到襟懷坦白,言必行,行必果,對黨誠實,對百姓誠實。

懂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班子沒有了規矩,就形不成合力;一支隊伍沒有了規矩,就會步調不一,形如散沙;一項工作沒有了規矩,就將難理頭緒;一個社會沒有了規矩,就會失去秩序,陷入混亂。作為基層幹部,我們的素質、作風和形象,直接關係到人民群眾對黨的看法。

守紀律——紀律是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保證,是組織的命脈。加強紀律性,嚴格要求幹部隊伍中的每一個人,整個班子才能增強凝聚力,才能不散,才能前進。

“講誠信、懂規矩、守紀律”,簡短的九個字卻包含無盡內容和深刻含義,必須反覆咀嚼,用心品味,時常思量。

相關問題答案
如何講誠信的表現?
如何講誠信?
從自我做起如何講誠信?
如何講課不緊張?
如何用微信找周圍的人?
如何在微信中群發消息?
如何用微信加陌陌好友?
蘋果手機如何轉發信息?
如何看微信之前的好友?
如何查微信紅包記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