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讀家風的含義?
耕讀家風,仁和世訓什麼意思
家風就是耕織讀書,立世導訓是仁和
耕讀文化的價值區別
以上三類知識分子的共同特點是都有耕讀的經歷,但價值取向上有區別:(1)以耕讀為榮,認為耕讀結合是高尚的事情。楊秀元把自己的住宅命名為“半半山莊”表明他把半耕半讀作為世代相傳的家風。(2)認為耕讀結合的生活是合理的張履祥在《補農書》總論中專門論述了耕讀的關係,他說“人言耕讀不能相兼,非也”。他批評了兩種人,一種人“無所事事,閒蕩過日,及妄求非分、營營朝夕,看得讀書是人事外事”。另一種人“為文字章句之家,窮年累月,不得休息,故以耕為俗末勞苦不可堪之事,患其分心”。這兩種人都不可取,而耕讀結合才是合理的。從時間安排上也無問題,“農功有時,多則半年,諺雲農夫半年閒,況此半年之中,一月未嘗無幾日之暇,一日未嘗無幾刻之息,以是開卷誦習,講求義理,不己多乎。竊謂心逸日休,誡莫過此”。(3)耕讀是治生的需要賈思勰說“夫治生之道,不士則農”。以農業作為治生之道有兩種情況。一種是主動進行農業經營;一種是為生活所迫,以農業為謀生手段。(4)耕讀是鍛鍊人的方式顏之推在《顏氏家訓》中說,如果只讀書,不瞭解農業,不參加農業勞動“治官則不了,營家則不辦”。通過農業勞動來體味人生,才能當好家,作好官。(5)以農業為業餘愛好,為消閒、陶冶性情、復歸自然的手段這些人多是不愁吃喝的隱士。
2014年春節期間中央電視臺的 “家風是什麼” 節目反應強烈。傳統中的 “忠孝傳家”、“耕讀傳家”是家風
A 試題分析:“忠君思想”與儒學有關;“孝”與宗法制相關;“耕”與農本思想相關;通過“讀”獲取功名與科舉制相關,B、C、D均正確,故選A。
家風怎麼寫?
1、忠孝仁愛顯人品,勤儉耕讀展家風。
2、治家者最忌者奢。
3、治家以和平兩字為主。
4、治家嚴,家乃和;居鄉恕,鄉乃睦。
5、只要思想未遭錮蔽的人,誰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強,更健康,更聰明高尚。
6、有意義的生活必有計劃。
7、有財無義,惟家之殃。
8、以德遺後者昌,以財遺後者亡。
9、要得健全幸福的人類,須得有健全幸福的母親。
良好家風家訓的傳承有何意義? 5分
當前我國思想道德領域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突出問題,都與家風重視不夠有直接的關係。今天重提家風,抓住了公眾的社會關注焦點,抓住了中國文化核心,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
自從央視推出 家風專訪
以來,家風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議論的一個重要話題。家風是什麼?家風屬於道德的範疇,是中華民族優秀道德品質在家庭中的傳承。家庭是社會的重要細胞,家風好才會社會風氣好,國家才會和諧穩定。每個家庭都應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內容,積極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
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需要有好的家規來規範。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家庭也是一樣。家規的表現形式主要是家訓,由家中長者以文字或口頭形式立言,為家中成員的道德行為提出規範性要求,作為代代相傳的一種遵循。如歷史上有名的《朱之家訓》《顏氏家訓》《曾國潘家訓》等,至今仍備受推崇、廣為流傳。社會發展到現在,凡是有一定文化修養的家庭,都應提倡長輩以文字形式為後代立下家訓。家訓可簡可繁,應因家制宜。
簡 就是注重家風中的某個方面。如 滄州好人 、黃驊市檢察院退休幹部劉福興的長輩,留下的家訓是 施恩不圖報,救人不留名 ,已經教育傳承了幾代人。 繁
就是對晚輩提出多方面的要求,涉及理想信念、修身養性、誠實守信、勤儉持家、寬厚待人、尊老愛幼、助人為樂等多個方面。有了家訓,就有了遵循,長輩以此為教育內容,晚輩以此為行為約束,一個好的家風就會得到不斷傳承。
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需要有好的家教來引導。只有抓好家風教育,才能使家庭美德、社會道德在家庭成員中入腦、入心,成為自覺行動。家庭中的長者應義不容辭地承擔起家庭教育的重任。教育形式不拘一格,可以利用節假日,尤其是春節期間全家人團聚的時候,開個家庭會,向全家人講講如何做人做事的道理,講講如何爭做道德的模範;可以借事論理,就家庭或某個成員身上發生的事情,講清應該怎麼做或不應該怎麼做的道理,從中汲取經驗或教訓;有時也可利用社會上發生的一些事情,發表看法,教育晚輩應從中學習什麼、感悟什麼。家庭教育應堅持經常化、隨時化,且針對性要強,因家庭成員而宜。
培育和傳承好的家風,需要有好的家長行為來示範。家庭是每個人的第一所學校,且是終身學校。每個人學習做人做事,大都從學習家長的行為開始。作為一家之長,應當首先成為好家規的踐行者,用自己良好的道德行為給晚輩做出榜樣。只有這樣,自己才有資格教育下一代,下一代也才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良好家風的薰陶。每個家長都應嚴格要求自己,凡要求晚輩做的事情,自己要首先做到;凡要求晚輩不做的事情,自己要首先不做。在家庭中也要發揚民主,長輩做了有悖道德行為的事情,要允許晚輩提出批評,這對自己是一種警示,對晚輩則是一種明辨是非的歷練。好的家風需要民主,有民主才能有好的家風。
好家風的意思
傳統中國重家風。家風琳琳琅琅,概括起來,不外乎家國天下、耕讀傳家、積德行善、仁孝清廉等幾個關鍵詞。揚州個園有兩副楹聯:“傳家無別法,非耕即讀;裕後有良圖,唯儉與勤”、“幾百年人家無非積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讀書”,
家風,顧名思義,就是家庭的風氣。一個家庭只有培養良好的風氣,樹立良好的家風,家庭才能和睦,社會才能和諧。一個國家也是如此,一個國家有良好的社會風氣,社會才能穩定,國家才能富強,才能夠興國安邦!
家風又稱為門風,家風其實就是在家庭裡形成一個統一的道德標準。所以說,一個良好的家風可以幫助在家庭中的成員更好地學習一些人生的道理和做人的道理!
中國人歷來重視門楣家風的教育和傳承,講求耕讀為本,詩禮傳家。“家風”,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教育的深
D 試題分析:“‘家風’,這一中國傳統文化精神教育的深刻詞彙因央視的《新春走基層》節目,重新躍入人們的視野,成為公眾熱議的話題”,表明了重視家風教育有利於在繼承和創新中培育醇美和諧的家風,故③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題中材料“中國人歷來重視門楣家風的教育和傳承,講求耕讀為本,詩禮傳家”,表明重視家風教育有利於促進家庭成員的價值共識和道德形成,故④項符合題意,可以入選;傳統文化中既有精華也有糟粕,故①項表述錯誤,不能入選;②項中“推進主流意識形態的多元化”的表述是錯誤的,故不能入選。因此,答案是D項。
各級領導幹部帶頭抓好家風有何重要意義
家風是指作為倫理親緣共同體的家庭(家族)在長期的家庭生活傳承中,逐漸形成和積澱起來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文化風範和道德倫理品格。領導幹部的家風,不是個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領導幹部作風的重要表現。在一定意義上,家風體現學風,反映政風,連著黨風,影響民風,是關係學風、政風、黨風和社會風氣好壞的大事。面對新形勢新挑戰,領導幹部必須帶頭把家風建設擺上重要位置。
這是弘揚馬克思主義優良學風的時代要求。家風蘊涵學風,學風彰顯家風。家風和學風都是提高人的境界和素質、促進人的全面健康發展的精神力量,二者互為補充,相輔相成。一個人從家庭走向社會、從起步到成長,是家風和學風相互銜接、共同孕育的結果。我國自古有耕讀傳家、詩書傳家的傳統。耕田可以事稼穡,豐五穀,養家餬口,以立性命;讀書可以知詩書,達禮義,修身養性,以立高德。“人遺子孫以財,我遺之以清白”“遺子黃金滿筐,不如一經”,是膾炙人口的家訓;“孟母三遷”的故事,反映了優化從學環境的家風;“有子孫有田園,家風半耕半讀,但以箕裘承祖澤”的家教,營造耕讀之家、孝友之家。這些都啟示我們,解決學風問題要從家風入手,以優良家風促進良好學風。
涵養治國理政清朗政風的現實需要。家是最小國,國是最大家。高度融合的家國情懷是中華民族家風的至善境界。一方面,家風夯實政風的基石。清正的家風能守住從政的本色,向國家注入道德的正能量,帶來家風正則政風清、政風純則社稷興的可喜變化。古人講:“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正家而天下定矣!”“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這些名言顯示,在“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從政倫理文化模式中,中華兒女的良好家風是國家走向繁榮昌盛的基礎和源泉。另一方面,政風提升家風的境界。從政者必須堅持天下為公,發揚“舍小家,顧大家”的精神。無數仁人志士少小離家,有的三過家門而不入,不是因為沒有家的情結,而是把為國建功立業看得更高更重。歷史上,不論是岳飛“北虜未滅,何以家為”的抱負,還是陸游“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執著,都是“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的見證。因此,有作為的執政者歷來都會把家風建設作為治國理政的基礎環節來抓。
持續深化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抓手。家風反映作風,作風影響家風。一個清廉的家風,能養成廉潔的作風。反之,如果家風不廉,就很容易變成滋生腐敗的溫床。從大量揭露出來的違紀違法案件看,很多腐敗之禍的起因,“不在顓臾,而在蕭牆之內也”。“官本位”的封建意識,“封妻廕子”的特權思想,“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醜陋規則,使腐敗在一些黨員領導幹部的家庭中打開了缺口。因家風不廉引來的“家禍”,令心存僥倖者膽戰心驚。事實證明,出問題的領導幹部普遍家風不正、家教不嚴。正家風已成為正作風、正黨風的緊迫要求。
促進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的具體途徑。家庭是社會的細胞,社會是家庭的肌體。家庭作為社會風氣寓居的小環境,既受大環境影響,又影響大環境。一個社會能否形成好的風氣,無形而又無處不在的家風,往往是無言的教誨、無字的典籍、無聲的力量。如果一個家庭的家風向上向善,家庭成員在家風約束下具有良好的道德操守,那麼在融入社會的過程中,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影響到他人,進而助推整個社會道德水準提升。因此,好的家風蔚然成風,好的社會風氣才會水到渠成。良好的家風是形成優良社會風尚的基礎,是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題中之意。
家風是什麼?
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 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
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度。
環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