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會試幾年一次?

General 更新 2024-11-18

古代科舉考試舉行多少年一次?

科舉制

隋唐之際新興起來的一種選拔官吏的制度。魏晉以後,封建政權利用九品中正製品第人才,錄用官員,清要官職被門閥世族壟斷。南北朝時期,寒門庶族政治勢力逐漸擴大。北周時,“選無清濁”。隋朝建立後,九品中正制廢弛,但以秀才、明經等科課試選士的做法仍沿襲下來,隋煬帝楊廣又置進士科,科舉制逐漸形成,並在唐代獲得進一步發展。這一制度,被唐以後各代封建王朝所承襲,併為古代朝鮮和越南所仿效。科舉制在清朝末期被廢止。

唐 唐初歷高祖、太宗、高宗、武后各朝,科舉制日益趨於完整。唐製取士分制科和常科。制科由皇帝特旨召試,以待“非常之才”。制科主要試對策,科目繁多,比較常見的有直言極諫、賢良方正、博學宏詞、才堪經邦、武足安邊等科。應制科對策及第,高者授以美官,其次僅予出身。現任官吏也可應制科,而且可以一再應試。常科的科名有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比隋代有所增加。此外,唐玄宗時還一度置道舉(試《老子道德經》、《莊子》),還有童子(限十歲以下)舉等。常科以明經、進士二科最為重要;玄宗以後,進士科佔突出的地位。唐中葉以後,官僚雖位極人臣,如果不是進士科出身,“終不為美”。因為這種新的選舉制度是分科舉人,故名之為科舉制。與九品中正制相比,科舉制的特點是不再以家世,而是通過考試選拔官員,它的產生為寒門庶族地主開闢了仕途。

除間或因事停舉外,唐代一般每年都設科取士。報考的人來自各級學館者,稱生徒,由學館薦舉學成者,送尚書省參加考試;未入學館而直接來自州縣者,稱鄉貢,他們首先自己在州縣報名,經州縣考試及格後,舉送到尚書省參加禮部(開元二十四年以前則為吏部)主持的考試(亦稱省試)。

明經科主要試帖經,即擇所習之經掩其兩端,中間僅露一行,用紙帖遮掩其中部分字句,以測試應考者記誦經書的能力。此科主要試記誦,易於應付,三十歲考中的人已經被看作“老明經”了,因此地位不如進士科。隋朝的進士科僅試策,唐太宗時曾加試經、史,唐高宗末又加試帖經、雜文。雜文最初是指箴、銘、論、表之類,天寶年間始專試詩賦,並作為錄取的主要標準。每年應舉者少則八九百人,多則一二千人,而其中能及第者不過十餘人以至三十人左右。考試分上、中、下三等,中等以上為及第,下等即落第。由於舉子多而錄取名額少,終身不第的居大多數。因為考中進士非常難,一旦登第就聞名士林,所以進士及第被社會稱作“成名”,亦比作“登龍門”,意味著可以在仕途上飛黃騰達。

明法科試律令,明算科試《九章》、《夏侯陽》、《周髀》等數學著作,明書科試《說文》、《字林》等字書,這三科是選擇專門人才,錄取後只在和專業有關的機構任職。唐代應考秀才科者極少,及第者屈指可數。

唐代科舉考試並不糊名。應考者姓名對主司是公開的。進士科的應試者,多在禮部試之前,把自己的文學作品編錄成卷軸,投獻給主考官及有地位的人物,以表現自己,並爭取有力者的推薦。唐初以吏部的考功郎中主持貢舉。貞觀以後,則由考功員外郎主持。開元二十四年(736),考功員外郎李昂為舉人所責罵,玄宗以員外郎位望較輕,遂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科考,以後成為定製。也有由其他官員來作主考官的,稱為“知貢舉”。及第進士稱主考官為“座主”,自稱“門生”,同時及第的進士稱“同年”,進士彼此互稱“先輩”。禮部試一般是正月考試,二月放榜。開元中,禮部考試畢送中書門下詳覆,但詳覆有時於放榜之前進行,有時於放榜之後進行。放榜之前禮部將錄取名單進呈宰相徵求意見,稱“呈榜”,宰相如不同意,可以改動。詳覆之制屢興屢廢。若遇科場生事,皇帝即令覆試。錄取者覆試不中,主考官往往因此被貶官。

貢士如科舉考試通過......

唐朝科舉考試在一年的什麼時候舉行

唐的科舉特作記錄如下:

1·考試時間:一年的正、二月某日子,一般上一年十一月開始報名。

2、考試地點:尚書省禮部南院貢院,主考為禮部侍郎。

3、招考對象:即“生徒”、“鄉貢”、“制舉”。國子監、弘文館、崇文館等國家的最高學府和各地方州縣的官辦學習結業的一部分學生,被稱作“生徒”;而不在校學習自學成才者,提出書面申請,先參加縣一級的考試,合格者再參加州一級的考試,合格者送京,稱為“鄉貢”;還有一類是皇帝臨時下詔選拔“非常之才”,也就是以皇帝的名義徵召各地有專門才能的知名人士,統稱為“制舉”。

4、報考程序:一、舉子們到達京城後,先要到尚書省有關部門“疏名列到”,即辦理報到手續;二、上“文解”,即由地方官府發給舉子的推薦證件,還有“家狀”,即由舉子本人填寫的籍貫、三代名諱等方面的家庭狀況表。三、接下來還要“結款通保及所居”。要求舉子們以三人為一組來相互擔保,並寫明在長安城的暫時住所。四、準備參加兩項集體活動。一項是在元旦節那天參加由皇帝接見的儀式,另一項是由國子監舉行的拜謁孔子像的儀式。

5、考試形式:唐代科舉考試的形式主要有五種,即口試、帖經、墨義、策問、雜文。

6、考試科目:為文科和武科。文科又因考試方式及時間上的不同,分為每年定期舉行的常科和臨時下詔舉行的制科。常科主要是秀才、明經、進士三科。

唐朝科舉的會試

會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的中央考試。應考者為各省的舉人及國子監監生,錄取者稱為“貢士”,第一名稱為“會元”。

一個唐代的學生要考科舉(一次考試也沒參加過),要經歷幾個過程? 求詳細!!!!!!

唐代宋代科舉要比明清簡單得多

唐代考生主要分成三大類,

第一類是在官方學校讀書並結業學生這種叫“生徒”

第二類是皇帝臨時下詔選拔“非常之才”,也就是以皇帝的名義徵召各地有專門才能的知名人士,統稱為“制舉”。

以上具有直接參加京試資格。

第三類,就是你說的了,叫做“歲貢”,就是民間學校私學裡的學生或者自學成材的。這種先要參加縣一級考核,過關後參加州一級考核,合格的可以參加京試。

然後到武則天時期,為了檢驗科舉上來的人才能力首創了殿試。

也就是說最高級別的人才通過

縣——州——京—— 殿試 的順序。四個過程

唐朝省試科舉幾月舉行?

受不了了……居然有人說6月……

在唐朝,每年十月,各學校將學成的學生貢至尚書省參加科舉考試!參見中國古代史下叮35頁……我是學這個的……

至於楓葉……暈啊,6月的楓葉是紅的麼? 楓葉秋季變紅……

10月,紅色

我國唐代的考試製度是什麼

科舉制度。

唐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由此,科舉逐漸完備起來。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是完善科舉的關鍵人物。在唐朝,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常設的科目有秀才、明經、進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種。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為人重視。俊士等科不經常舉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後來漸廢。所以,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進士考時務策和詩賦、文章,明經考時務策與經義;前者難,後者易)。

唐高宗以後進士科尤為時人所重。唐朝許多宰相大多是進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兩個來源,一個是生徒,一個是鄉貢。由京師及州縣學館出身,而送往尚書省受試者叫生徒;不由學館而先經州縣考試,及第後再送尚書省應試者叫鄉貢。由鄉貢入京應試者通稱舉人。州縣考試稱為解試,尚書省的考試通稱省試,或禮部試。禮部試都在春季舉行,故又稱春闈,闈也就是考場的意思。

明經、進士兩科,最初都只是試策,考試的內容為經義或時務。後來兩種考試的科目雖有變化,但基本精神是進士重詩賦,明經重帖經、墨義。所謂帖經,就是將經書任揭一頁,將左右兩邊蒙上,中間只開一行,再用紙帖蓋三字,令試者填充。墨義是對經文的字句作簡單的筆試。帖經與墨義,只要熟讀經傳和註釋就可中試,詩賦則需要具有文學才能。進士科得第很難,所以當時流傳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的說法。

常科考試最初由吏部考功員外郎主持,後改由禮部侍郎主持,稱“權知貢舉”。進士及第稱“登龍門”,第一名曰狀元或狀頭。同榜人要湊錢舉行慶賀活動,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園探採名花,稱探花使。要集體到杏園參加宴會,叫探花宴。宴會以後,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題名以顯其榮耀,所以又把中進士稱為“雁塔題名”。唐孟郊曾作《登科後》詩:“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朝看遍長安花。”所以,春風得意又成為進士及第的代稱。常科登第後,還要經吏部考試,叫選試。合格者,才能授予官職。唐代大家柳宗元進士及第後,以博學宏詞,被即刻授予“集賢殿正字”。如果吏部考試落選,只能到節度使那兒去當幕僚,再得到正式的官職。韓愈在考中進士後,三次選試都未通過,不得不去擔任節度使的幕僚,才踏進官場。

唐代取士,不僅看考試成績,還要有著名人士的推薦。因此,考生紛紛奔走於公卿門下,向他們投獻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向禮部投的叫公卷,向達官貴人投的叫行卷。投卷確實使有才能的人顯露頭角,如詩人白居易向顧況投詩《賦得原上草》受到老詩人的極力稱讚。但是弄虛作假,欺世盜名的也不乏其人。唐太宗重視人才的培養和選拔。他即位後,大大擴充了學院的規模,擴建學舍,增加學員。

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這是科舉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並沒有形成永制。

在唐代還產生了武舉。武舉開始於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應武舉的考生來源於鄉貢,由兵部主考。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摔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狀元便是郭子儀了。

唐玄宗時,詩賦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他在位期間,曾在長安、洛陽宮殿八次親自面試科舉應試者,錄取很多很有才學的人。開元年間,任用高官主持考試,提高了科舉考試的地位,以後成為定製。

唐朝期間 什麼地方四五十年沒有一個考中京城會試

荊南,現在荊州地區,你說後來的破天荒來歷。

安史之亂期間唐朝還有科舉考試嗎?

沒有

望採納 謝謝

相關問題答案
唐代會試幾年一次?
古代秀才考試幾年一次?
古代科舉幾年一次?
鄉鎮人口普查幾年一次?
獅子座流星雨幾年一次?
汽車尾氣檢測幾年一次?
宋朝科舉幾年一次?
錦標賽幾年一次?
縣鎮幾年一次換屆?
清朝科舉幾年一次?